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842261

  • 转基因八棱海棠与苹果品种亲和性的微嫁接早期鉴定

    渠慎春,乔玉山,彭明炜,章镇

    用微嫁接法鉴定嫁接亲和性的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和生根率有较大影响,生根 愈伤同步的方法可以同时获得较高的嫁接成活率和生根率。转番茄铁载体蛋白基因八棱海棠(Malus micromalus)与 苹果(Malus pumila)品种富士,嘎拉以及新红星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3.33%,92.86%,73.34%。嫁接后15 d左右,接穗 新叶开始生长;嫁接后2个月,嫁接苗移栽成活率分别为73.07%,73.91%和55%;移栽后3个月,3种嫁接苗的茎杆 粗度均匀,无大小脚现象。初步结果显示,转基因八棱海棠与富士、嘎拉均具良好的嫁接亲和性,而与新红星的嫁接 亲和性稍差。

    2005年02期 97-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深切悼念我国著名果树专家崔致学研究员

    <正>我国果树界著名专家、德高望重的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崔致学先生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2月17日凌晨0点43分不幸 逝世,享年90岁。 崔致学先生1916年2月出生于河北天津市。1945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即赴陕西于右任先生的三原

    2005年02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采后红富士苹果色泽变化与氧化酶的关系

    刘俊华,刘成连,董晓颖,王永章,原永兵

    供试红富士苹果在贮藏初期(1-4周)果皮的花青苷含量有一个再合成过程,且这种合成过程无需光照条 件。不同的贮藏温度条件下花青苷合成发生时期不一样。20℃条件下,果皮花青苷含量第2周增加了31.2%。从第3 周开始,果皮的花青苷含量急剧下降;0℃条件下,果皮的花青苷含量第4周有增加达到最高峰。不同贮藏温度条件 下果实的花青苷的降解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在高温(20℃)条件下贮藏,SOD活性变化与苹果果皮内花青苷含量的 变化相吻合,表明SOD可减缓苹果果皮内花青苷的降解。POD存在2种调控机制:在贮藏前期,果实具有较高的 POD活性,能够清除H2O2,起保护反应。贮藏后期POD活性高促进了果实的衰老。而低温(0℃)条件下贮藏,除SOD 酶在贮藏初期增加外,其他相关酶活性在贮藏后期均保持较低水平,变幅较小,果实的花青苷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 变化不显著。

    2005年02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苹果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体外试验

    刘杰超,王思新,焦中高,马彩红,王亚绿,郭焕霞,王晓燕,李银杰

    从还原能力、抗脂质过氧化和对不同体系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效果等方面对苹果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 活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苹果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对脂质过氧化、Fenton反应产生的羟 自由基和光照核黄素及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或清除作用,且在试验浓 度范围内其最大抑制率或清除率分别可达到94.4%、96.64%、95.19%和90.48%,优于同浓度维生素C的效果或基本 相当。这表明该苹果多酚提取物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2005年02期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2 ] |[阅读次数:2 ]
  • "第二届国际枇杷学术讨论会"信息

    林顺权,刘成明

    <正>由国际园艺学会和中国园艺学会共同主办,华南农业大 学承办,广州市果树所、广东省清远市政府和福建莆田学院 协办的"第二届国际枇杷学术讨论会",将于2006年4月上 旬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会议筹备会已向各枇杷生产国发出 第一轮通知,届时将有十几个国家的枇杷专家与会。国内的 第一轮通知与"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成立大会暨2005年 年会"(2005年5月,杭州余杭)的会议通知一并发出。

    2005年02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研究

    赵彩平,徐国华,张绍铃,张超英

    以梨花粉与花柱为试材,探索出了一套方便实用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 scope,LCSM)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利用这套方法可使在LCSM系统上进行数据处理的时间缩减到最少,而大部分 的工作可以带出实验室到一般的计算机上进行处理,从而大大降低实验费用。详细介绍了在梨花粉与雌蕊信号转导 机制的研究上如何利用普通计算机进行LCSM图像堆栈的读取、增加/去除伪彩、"蒙太奇"处理、Time Course数据转 化与数据处理等的方法与技术,以便为利用LCSM开展果树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提供参考。

    2005年02期 111-114+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葡萄枝条堆肥化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物质转化特征

    王引权,Frank Schuchardt,张仁陟,盛芬玲,曹孜义

    以葡萄枝条为原料,采用好氧静态堆肥箱法(体积为0.25 m3),分别在添加无机N素和不添加无机N素条件 下进行为期122 d的堆肥实验,结合常规化学分析、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ICPAE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谱(FTIR)分析技术研究了其堆肥化进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物质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无机N素和不加无机N 素处理的材料最高温度分别在堆肥后3 d和4 d达到76℃和65℃,堆肥高温(≥50℃)持续时间分别为21 d和7 d。干 物质变化明显分为初期(0-30 d)的快速分解阶段和中后期(30-122 d)的缓慢分解阶段,添加无机N素处理的分解速 度快于不加无机N素的。全C、全N及C/N不断下降,但全N相对含量上升,以添加无机N素处理最为明显。在整个 堆肥过程中,OH、CH3和CH2基化合物相对减少,CO基化合物相对增加,COO化合物以羧酸盐、PO化合物以磷酸盐 的形式出现。标志着脂肪族化合物减少,芳香族化合物增加以及有机物发生了明显的矿化作用。添加无机N素比不 加无机N素能更快地获得成熟稳定和富含作物所需营养的优质生态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

    2005年02期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应用低温放热分析测评8个酒用葡萄新品种的抗寒性

    张善江,Martin L Kaps

    应用低温放热分析(Low Temperature Exotherms Analysis,简称LTE分析)方法对M39-9/74、Kristaly、Sk77- 10/69、Viktor、Norton、Ivan、Vignoles及Michurnetz等8个酒用葡萄新品种(或类型)进行了休眠芽主芽抗寒性测定。结 果表明葡萄品种间的抗寒性存在显著差异,Kristaly的LTE温度最低,Viktor的LTE温度最高;就一个品种而言,不 同月份的LTE温度不同,Kristaly、Viktor、Norton及Ivan等4个品种在各自的不同休眠阶段的LTE温度表现出显著 差异;在休眠中期(1月12日),多数品种的LTE温度最低,该期取样测评能够更好地反映葡萄品种的抗寒性;上述 葡萄品种枝蔓在-5℃冷藏处理2周不能明显降低其LTE温度。

    2005年02期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荔枝龙眼细胞悬浮培养和转基因研究(英文)

    郑启发,胡桂兵,陈大成,黄自然

    应用正交设计研究了IBA、6-BA、GA3和CM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与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细胞悬浮培养中的作用,并就悬浮培养细胞对Km的敏感性以及用金刚沙对胚性愈伤组织在 液体状态下进行创伤和用分别带有AP1和APBD基因的农杆菌对创伤的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进行了探讨。结果 表明:IBA、6-BA、GA3和CM均可显著地提高悬浮培养系的产量,但GA3导致细胞的快速生长和褐变。悬浮培养系 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比在固体培养基中对Km较敏感。用金刚沙对胚性愈伤组织在液体状态下进行创伤后进行农 杆菌介导转化可以得到更多的Km抗性胚状体。PCR检测结果显示,AP1及AP-D基因均已转入龙眼的胚状体中。

    2005年02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温室小型西瓜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

    徐刚,郭世荣,张昌伟,金亮,罗卫红,吴琴生,李士军

    在借鉴国内外温室蔬菜作物光合生产和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温室小型西瓜的试验数据,确 定有关模型参数,建立了温室小型西瓜光合生产和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模型包括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光合生产 动态模型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模型利用有效积温对叶面积指数LOGISTIC方程建立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同时 光合作用模型还引用简便有效的高斯积分法计算冠层每日的总同化量,既考虑了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规律,又考 虑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冠层反射率的影响;此外,模型还考虑了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确定了温室小型西瓜的 碳水化合物转化成干物质的系数CF。通过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下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的模型检验,表明模型有较强的 精确性、机理性和实用性。

    2005年02期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研究

    张志忠,吴菁华,吕柳新

    利用带有内含子的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结果表 明:西瓜子叶块外植体对潮霉素较为敏感,15 mg/L是适宜的筛选浓度,可明显抑制非转化组织的生长;脱菌过程中 采用500 mg/L的头孢霉素,对外植体生长影响较小;农杆菌菌株EHA105对西瓜子叶块的侵染能力较强;预培养有 利于转化;共培养3-4 d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并避免了农杆菌的过度生长;OD600值为0.3的菌液侵染10min效果最 佳;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可提高转化频率。

    2005年02期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中的应用

    曹尚银,张秋明,郭俊英,陈玉玲

    蛋白质组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它能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 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 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质谱(Mass-spectrometric)技术、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s)技术、酵母 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双向高效柱层析和生物信息学等。其应用的范围包括植物群体遗传学、在个体 水平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以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在生理生态 过程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同时展望了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前景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果树学中的应用前景。

    2005年02期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热处理对果蔬采后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

    胡美姣,李敏,高兆银,杨凤珍

    采后热处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果蔬采后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改善果蔬贮藏期间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 方面。从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采后品质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热处理的机理,讨论了热处理对果蔬衰老 方面的生理特征如色泽、风味、硬度(软化)、失重、呼吸、乙烯释放、酶活性等变化及与抗逆性有关的诱导蛋白质合成 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全面阐述了热处理防治果蔬贮藏期间病虫害的机理如直接作用于病菌、害虫与提高果蔬的抗 病虫性等。

    2005年02期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0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桃果实絮败机理及减缓措施

    邵兴锋,屠康,曹燕,李一青

    桃果实在8℃以下的低温环境中贮藏2周以上极易受冷害,后熟过程中表现出果肉质地发绵、汁液减少等 絮败现象。絮败的产生主要是果胶甲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变化不平衡导致果胶质正常降解受 阻,形成凝胶所致。综述了近年来对于桃和油桃絮败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絮败发生的机理、絮败程度检测以及在 低温贮藏中如何减缓絮败发生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影响桃果实絮败的主要因素是贮藏温度、品种、成熟 度等。絮败的评价主要用出汁率等方法,在贮藏中可以采用气调、中途加温、外源乙烯处理、延期贮藏等措施减缓絮 败发生。提出了需要近一步研究的内容。

    2005年02期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研究进展

    魏岳荣,黄秉智,杨护,许林兵,邱继水

    就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在全球的分布与危害、症状、主要扩散原因、抗病育种、抗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所采取的 防治措施作一概述,以期促进我国香焦镰刀菌枯萎病抗性育种及综合防治的深入研究。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是一种由 土壤真菌引起的毁灭性病害,目前正严重危害世界香蕉生产,从而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抗病育种被认为是解 决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危害的根本措施,其中突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体细胞杂交育种等领域的研究取 得了较多的成果。而抗病品种的抗病机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可能是物理阻碍和化学抑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2005年02期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1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葡萄志》

    <正>《中国葡萄志》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持, 组织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编撰而成。孔庆山研究员任主 编。 《中国葡萄志》共分9章,前8章为总论部分,第9章为 各论部分,即品种。第一章为绪言,简述了葡萄的经济价值、 我国葡萄的生产进程以及我国葡萄科研所取得的成果。第二 章记述了我国葡萄的栽培历史,重点论述了我国葡萄栽培的

    2005年02期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抗坏血酸对苹果组培苗耐热性的生理效应

    庞勇,马锋旺,徐凌飞

    用0.5 mmol/L抗坏血酸(ASA)处理苹果组培苗,在42℃的条件下进行不同时间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ASA 处理对高温胁迫下苹果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SA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提高酶活性;同时还抑制ASA含量的下降,延缓了膜透性和丙二醛 含量的增加;但抑制了GSH含量的增加。这些结果说明,ASA处理可以增强苹果的耐热性。

    2005年02期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梨花粉矿质营养成分的能谱分析

    凌裕平,吴桂法,何爱华

    对9个梨品种花粉表面微区进行ESCA(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能谱分析)11种矿质营 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所测的11种元素平均含量,以P元素相对含量最高,占原子百分比的25.95%,其次为S 22.02%,K 15.80%,Mg 7.93%,Na 5.80%,Si 5.65%,Fe 5.11%,Cl 3.83%,Ca 3.29%,Cu 2.55%,Zn 2.07%;(2)不同梨品种 矿质元素含量也有不同,P含量最高的为酥梨,最低是硕丰,S含量最高的是硕丰,最低的为酥梨,K含量最高的是马 蹄黄,最低的为黄花,Ca含量最高的是丰水,最低的是酥梨;(3)花粉表面不同部位元素含量也不同,萌发沟高于沟间 区的元素有Na、Mg、Si、S、Ca、Fe、Cu,沟间区高于萌发沟的元素有Cl、K、Zn,而P含量在2个区域相差不大。

    2005年02期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红宝石无核葡萄胚珠培养成苗技术研究

    赵密珍,苏家乐,钱亚明,王壮伟,刁曼妮

    以自然授粉的红宝石无核为试材,观察了胚珠生长状况,对胚珠离体培养与成苗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表 明:红宝石无核的胚珠发育在花后35 d是其胚挽救的最佳时期。此时,取出胚珠接种在Nitsch+IAA 2.0 mg/L+GA 0.4 mg/L,附加水解酪蛋白100mg/L,活性炭2g/L的培养基中培养120 d,胚发育率为58%,后将胚珠切开处理并转接 到胚萌发培养基1/2MS+6-BA 0.5 mg/L中萌发,萌发率为16%,在1/2MS+6-IBA 0.2mg/L培养基上成苗,小苗生长 最好。通过前期保湿等措施,小苗移栽成活率达100%。

    2005年02期 166-16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轮纹病菌在苹果枝干上侵入途径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广旭,高艳敏,杨华,刘秀春,孙凌俊,王佳军

    对富士苹果枝干轮纹病在不同部位发生频率进行了调查,并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piri- cola)对富士苹果一年生枝条进行室内接种,保湿处理,在接种后不同时期采样通过扫描电镜对轮纹病菌在苹果枝条 上的侵入途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枝干轮纹病病斑在皮孔部位发病频率为92%,非皮孔部位为8%。扫描电镜观察 表明,保湿条件下轮纹病菌接种4 h后即可萌发形成侵染菌丝侵染苹果枝条,其可通过枝条皮孔、表面伤口及表皮缝 隙进行侵入,但皮孔是最主要的侵入途径;24 h内分生孢子基本可完成从吸附、萌发到侵入的过程。

    2005年02期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柿果ACC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唐霞,马俊莲,刘月英,王国英

    以柿果组织中分离的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到约1.1 kb的富有柿果ACC合成酶(Fuyu-ACS)的 基因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到pGEMR-T easy vector上,经测序分析与Genbank中平核无柿果的DK-ACS1基因核苷酸 序列的同源性为99%。设计了2对带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测序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到2个ACS- Fuyu片段。2个片段经双酶切消化后,分别以正反2个方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35 S启动子和NOS终止 子之间,构建成Fuyu-AC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2005年02期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分布地杨梅雄株花序特性及花粉扫描电镜观察

    戚行江,郑锡良,梁森苗,邱立军,周利秋,李伯钧

    对浙江不同分布地杨梅雄株观察表明,雄株在花序形态及花粉数量、发育度上有明显差异。电镜扫描观察 发现,杨梅花粉赤道面观近椭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花粉具3个萌发孔,萌发孔呈不规则圆形,3孔间成三角状; 不同样品间花粉粒及萌发孔的大小有差异,花粉粒大小在27.1μm×26.1μm-22.3μm×18.3 μm,萌发孔大小在3.48 μm×3.31μm-1.65μm×1.12μm;不同产区采集的花粉外壁纹饰不同,呈鱼鳞状或颗粒状突起,可分成光滑型、粗糙型 和中间型。观察可为杨梅授粉机理研究及杨梅雄株鉴定分类、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005年02期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保存温度对网纹甜瓜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傅鸿妃,张明方

    研究了网纹甜瓜花粉生活力在不同保存温度和培养温度下的变化,结果表明25-35℃培养温度范围最适合 网纹甜瓜花粉萌发,萌发下限温度为10℃,上限温度为45℃。常温(25℃)下网纹甜瓜花粉极易失去活力;5℃低温条 件下比较适合于网纹甜瓜花粉的短期保存;-20℃和-75℃低温条件下不适合网纹甜瓜花粉的保存。

    2005年02期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枇杷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刘月学,杨向晖,林顺权,胡桂兵,刘成明

    以枇杷属的普通枇杷和多种野生枇杷的叶片为材料,对枇杷的DNA提取进行了研究。针对枇杷富含多酚类 等次生物质的特点对枇杷DNA的提取步骤进行了改良处理:采用CTAB-蛋白酶K法加重复抽提,去除枇杷材料中 的相关次生物质,获得了高质量的DNA。所提取的DNA完全能满足PCR、RAPD、AFLP等一些分子生物学实验要 求。

    2005年02期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莲雾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应用

    何桥,梁国鲁,谢江辉

    以黑珍珠莲雾为试材,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25μL ISSR反 应体系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Buffer(不含Mg2+)、2.0 mmol/L Mg2+、0.2 mmol/L dNTPs、Taq DNA聚合酶1.5 U、引 物0.2 μmol/L、模板1.0 ng/μL。此外,加入1.6%的甲酰胺有利于减轻背景噪音的干扰。并利用该优化体系对12个连 雾类型和2个近缘种进行了ISSR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稳定可靠。

    2005年02期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