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艳,黄建昌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荔枝、龙眼、柑橘等13种南方果树的叶片伤害、新梢增长率、细胞膜透性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抑制果树的生长,对叶片产生可见伤害,细胞膜透性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不同果树对酸雨的抗性也与酸雨的pH相关,芒果、枇杷、黄皮对酸雨抗性较强;猕猴桃、李、青梅、番石榴对酸雨最敏感;pH3.0~4.0是大多数南方果树产生显性伤害阈值,pH4.0可作为隐性伤害阈值。
2004年03期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郭雪峰,李绍华,刘国杰,付占方,李松涛
以晚熟的艳丰一号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早期,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还原糖,中后期,还原糖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非还原糖大量积累;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显著地高于叶片,而叶片中山梨醇和淀粉含量则显著地高于果实;叶片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和果实中山梨醇含量较稳定,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差异较小;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蔗糖在果实中持续积累,尤其是在成熟前急剧增加,果实内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生长发育前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后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叶片中山梨醇含量在生长前期下降,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果糖含量与NI、SS和SDH活性及葡萄糖含量与SS和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葡萄糖含量与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且果糖含量与SS和ADPGPPase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片中蔗糖含量与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但果实中蔗糖含量与SPS不存在任何相关性。因此认为各主要糖的合成与转化在叶片和果实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酶调控机制。
2004年03期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江雪飞,王力荣,邹志荣,朱更瑞,方伟超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雌蕊完全败育的白花山碧桃和雌蕊发育正常的满天红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白花山碧桃在进入自然休眠前,花芽形态分化完成,并且未见异常;此后,白花山碧桃的雌蕊发育滞缓,表现为胚珠原基发育停滞、子房室不再膨大、花柱基本不伸长和柱头表面异常。从而可以确定白花山碧桃雌蕊败育的主要原因是胚珠败育,其败育的起始时期为性细胞分化初期。
2004年03期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许文平,徐昌杰,陈昆松,张上隆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美味猕猴桃(Actinidiadeliciosacv.Bruno)基因组DNA,经CsCl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用Sau3AI部分酶切,通过透析袋电泳的方法分级回收,剔除14kb以下的片段,回收长为14~23kb的酶切片段。部分酶切片段经dATP和dGTP部分补平后与LambdaFIXII载体连接,连接产物用GigapackⅢPackagingExtract进行包装,最后得到含有1.05×106pfu的基因组文库,扩增后文库滴度为2.5×109pfu/mL。利用6对根据植物基因保守区或猕猴桃基因序列设计的专一引物对基因组文库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均得到与预计长度相符的目的基因片段。RR
2004年03期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范培格,安和祥,蔡达荣,母锡金
对美味猕猴桃海沃德(2n=6x=174)和毛花猕猴桃(2n=2x=58)进行种间杂交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间杂交有一定程度的亲和性,杂种F1实生苗的形态特征,除个别性状倾向双亲一方外,其余均介于双亲之间,其中花瓣颜色尤为明显:全部杂种雌株的花为白色,与母本的相同,雄株有白色、桃红色和桃、白两色相间的3种类型。从杂种胚培养的实生苗中选出一株优良雌株,染色体数接近4倍体;过氧化物同工酶谱介于双亲之间。并就杂交双亲的倍性和其杂交亲和程度进行了讨论。
2004年03期 208-21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2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秦玉芝,陈军,李朝阳,向小奇,陈建荣
以5~8年生米良1号猕猴桃雌株为试材,连续2年对其营养期根、茎、叶、果中主要矿质元素Ca、Mg、K、Zn、Mn、Na、Cu等的分配、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良1号猕猴桃叶片中的钙含量处于正常范围的下限,虽然根中的钙含量较高,而果实中的钙含量却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果实对钾的吸收则刚好与钙相反,果实中的钾含量列根、茎、叶之首;镁和锰在各器官中的分布及变化相似,叶中含量最高且都处于适量范围,其他部位含量变化不大;锌和钠除根中的含量在个别月份稍高外,其他部位的锌、钠含量在营养期几乎没有变化;根、茎、叶、果中铜的含量在4~9月间呈S曲线变化。
2004年03期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代红艳,张志宏,高秀岩,吴禄平
对影响甜樱桃微繁殖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起甜樱桃品种高效、稳定的微繁殖技术体系。从1年生成熟枝条上剥取1mm茎尖在培养基上可以分化成苗。去顶芽嫩梢的增殖系数显著高于未去顶芽嫩梢的增殖系数。培养基中无机氮含量和NH4+/NO3-比例对于甜樱桃试管苗增殖继代具有重要影响,降低NH4+/NO3-比例有利于产生叶片形态正常的试管苗植株。两步生根法,即先在附加4.0mg/LIBA的1/2MS培养基上暗培养6d,然后转移到不附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可以使顽童和早红宝石的生根率达到100%。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到86.5%。
2004年03期 216-219+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王利芬,夏仁学,周开兵
在纽荷尔脐橙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测定了果肉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可溶性糖积累以蔗糖积累为主,3种可溶性糖含量积累同步上升,果实膨大期结束时是可溶性糖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成熟期,3种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膨大期时的最高含量。9月前,果肉蔗糖转化酶(Ivr)活性明显下降,9月后,活性差异不显著;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8月最高,然后下降,成熟期又明显上升;蔗糖合成酶(SS)在果实膨大初期和成熟期分解活性高于合成活性,在果实膨大中、后期反之;蔗糖代谢酶类总活性和净活性变化与果实生长发育进程和果肉蔗糖含量的变化特点一致。
2004年03期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0 ] - 刘平,薛慧智,邹向阳,刘孟军,毛永民,周俊义
采用离体培养技术对27个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药开裂时间、花粉发芽率以及枣和酸枣单花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粉生活力和花粉贮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粉发芽率存在极大差异,利用数量性状的概率分级体系可将它们分别分为3级;(2)枣和酸枣的花药开裂时间在蕾黄或蕾裂期;(3)从蕾裂到瓣平期的花粉发芽率极显著的高于蕾黄期、雄蕊展平期和雄蕊下垂期;(4)花粉贮藏后发芽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大体趋势。对杂交育种中父母本的选择、花粉采集和去雄的适宜时期也进行了讨论。
2004年03期 224-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罗自生
以扁花柿为试材,研究了20℃下10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柿果实成熟软化及其果胶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不仅可推迟柿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而且还推迟了柿果实PE、PG和β-Gal酶活性的增加,从而延缓原果胶降解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保持果肉硬度,延长贮藏期限。
2004年03期 229-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曾光辉,郭延平,刘辉,徐凯
冬季枇杷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春季,光合作用的最适叶温高于环境温度;冬季枇杷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Rubisco活性、RuBP再生速率、表观量子效率(AQY)、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下的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电子传递速率较低,PSⅡ反应中心失活或破坏,细胞间隙CO2浓度与环境CO2浓度比值(Ci/Ca)、光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比值(Rp/Pn)、光呼吸速率与暗呼吸速率的比值(Rp/Rd)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较高。这些结果说明,枇杷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变化相适应,低温环境是限制枇杷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光合碳代谢和光化学反应受到低温的限制是冬季光合作用较低的重要原因;在碳代谢中光呼吸所占的比例增加和非辐射能量耗散对光合机构运转有保护作用。
2004年03期 23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蒋侬辉,钟云,陈金印
以青扎板栗为试材,研究了板栗果实贮前运用相同温度、不同时间的热处理保鲜方法的贮藏效果以及贮藏过程当中的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抑制栗果的呼吸强度、POD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淀粉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热处理时间越长,抑制越明显;显著抑制板栗中真菌发生和蔓延,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其中以热处理50℃、120min的腐烂率最低,而热处理50℃、60min有最低的失重率。
2004年03期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刘世彪,陈菁,胡正海
应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制片技术,对番荔枝科番荔枝属6种果树和比丽巴属1种果树的叶表皮特征和叶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荔枝属的刺果番荔枝、山刺番荔枝和圆滑番荔枝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波浪状,表皮毛短或无;叶片厚度大,叶脉突起度(叶脉厚度/叶片厚度)小。杂交种番荔枝、非洲骄傲番荔枝(品种)、牛心番荔枝、秘鲁番荔枝以及比丽巴属的比丽巴番荔枝表皮细胞垂周壁呈直或弧状,表皮毛长;叶片厚度小,叶脉突起度大。还讨论了番荔枝果树叶片解剖特征与果树抗寒性的关系,认为表皮毛长、叶脉突起度大是抗寒性强的性状,反之则是抗寒性弱的表现。
2004年03期 24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4 ] |[阅读次数:0 ] - 黄昀,李道高,李其林,谢金峰,曾红
对三峡库区4个区(县)柑橘生产果园土壤环境质量分析评价的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柑橘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要求,适宜发展绿色果品生产。0~30cm土层全镉、有效态镉的含量显著高于30~60cm土层,说明该区域柑橘园的土壤已受到镉污染;柑橘园0~30cm和30~60cm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无显著性差异,从而说明该区域柑橘园土壤中的重金属源于成土母岩。柑橘园紫色土中有效态镉占全量的百分率高达30.39%,黄壤中有效态镉占全量的百分率仅为2.30%。
2004年03期 247-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滕元文,柴明良,李秀根
一般相信梨属植物的原种起源于第三纪的我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区。根据其原生分布,分为东方梨和西方梨。由于梨属植物分布范围广,加上梨属种间很容易发生自然杂交,梨属植物的分类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被大多数植物分类学家所认可的种大约在30个左右。我国是东方梨种的主要起源地,我国分类学家相信有13个种起源于我国。不仅如此,我国也是世界上梨品种类型最多的国家。主栽系统有砂梨、白梨、秋子梨和新疆梨等。最新的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白梨、砂梨和日本梨系统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的野生砂梨。考虑到白梨在我国梨栽培中的重要地位,建议用Pyruspyrifoliavar.sinensis(Lindley)TengetTanabe来表示白梨系统。
2004年03期 252-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8 ] |[阅读次数:0 ] - 王引权,古勤生,陈建军,曹孜义
综述了近5年来国际葡萄病毒病最新确立的病毒属、鉴定的新种及几种重要葡萄病毒形态、基因组、病原、病毒检测技术及防治策略。葡萄病毒已由1999年的17个属,47种增加到2003年的20个属,55种。其中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葡萄斑点病毒属(Maculavirus)和葡萄卷叶病毒属(Ampelovirus)为新确定的4个属。已完成葡萄扇叶病毒(GFLV)和葡萄斑点病毒(GFkV)的全序列测序(2001年)。新发现葡萄卷叶相关病毒-9号(GLRaV-9)(2002年)。新增加GLRaV-8和葡萄D病毒(GVD)的单克隆抗体和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的多克隆抗体。RT-PCR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GRLaV-1、GRLaV-2、GRLaV-3、GRLaV-4、GRLaV-5、GRLaV-6、GRLaV-7、GVB、GVA、GVD、GRSPaV、葡萄拟卷叶病毒(GFkV-likeviruses)、GFLV和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等病毒及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和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病毒的检测。GFLV、ArMV、GVA及GVB和GVA、GFLV、GLRaV-2、GLRaV-3外壳蛋白(CP)基因已分别导入到欧洲葡萄(Vitisvinifera)和沙地葡萄(Vitisrupestrsis)及其他砧木中,目前仍在检测阶段。
2004年03期 258-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赵艺泽,屠康
采后热处理作为近年快速发展的贮藏保鲜技术,已经应用于多种水果的采后品质与病虫害控制方面。苹果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之一,热处理在苹果贮藏保鲜方面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介绍了采后热处理的各种方法及其组合,着重阐明了采后热处理对果实贮藏期间病虫害的控制。此外还探讨了热处理对苹果化学成分、外观品质、成熟衰老、耐热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最后对热处理不当有可能产生的热伤害作了论述。
2004年03期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吴月燕,杨祚胜,旺财生
以欧亚种葡萄美人指(Vitisviniferacv.ManicureFinger)为试材,正常光湿为对照,采用正常光偏高湿、偏弱光正常湿度、偏弱光高湿、偏弱光临界高湿、临界弱光偏高湿和临界弱光临界高湿6种处理。试验表明:单一偏弱光处理,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升,其余处理叶绿素含量下降;6种处理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都低于对照,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与光照和湿度有关;正常光偏高湿和偏弱光正常湿度部分芽能分化花原基,但在偏弱光高湿或偏弱光临界高湿花芽分化质量严重下降,临界弱光偏高湿和临界弱光临界高湿几乎未发现花原基;单一的弱光因子比单一的高湿因子对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和花芽形态分化影响更大,但弱光与高湿同时存在比单一弱光或高湿因子作用于葡萄时,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活性下降更为显著,花芽更难以形成。
2004年03期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李富军,翟衡,杨洪强,张新华,束怀瑞
研究了采前喷AVG、采后1-MCP熏蒸和二者复合处理对肥城桃果实在采后冷藏(0℃)过程中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AVG、1-MCP和AVG+1-MCP处理均能显著降低肥城桃冷藏过程中乙烯产生速率,延迟果实衰老,降低脂氧合酶(LOX)活性,显著提高肥城桃冷藏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延迟了LOX和SOD活性峰值的出现。此外,3个处理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的硬度、减少了果实的失重和冷害的发生。
2004年03期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0 ] - 杨剑,唐旭蔚,涂炳坤,谢谱清
对中国栗属特有种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茅栗(C.seguiniiDode.)、锥栗(C.henryiRehd.&Wils.)10个样品进行了RAPD分析,24个引物共获得158条谱带,其中102条为多态性谱态。利用UPGMA法构建遗传关系聚类图,以相似性系数0.62为阈值,板栗与茅栗为一个聚类组,锥栗为另一个聚类组,表明板栗与茅栗的亲缘关系较近,两者与锥栗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2004年03期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林顺权,刘成明2004年03期 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陈清西,李松刚
用氯酸钾(KClO3)诱导龙眼成花及成花过程中成花母枝叶片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KClO3诱导处理的植株能在60d左右开花,添加植物细胞分裂素(CTK)比单独使用KClO3对促进龙眼成花效果更明显;在成花诱导后,成花母枝叶片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在成花诱导期迅速增加,之后逐渐下降,而对照树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其中RNA峰值出现比DNA晚10d左右;RNA/DNA的比值在成花后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在花芽形态分化前达到最大值。
2004年03期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 ] - 李林光,杨建明,周先迅,王平祥,李勃,隋从义
早翠绿是以辽伏为母本,岱绿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苹果新品种。果实圆形或圆锥形,平均单果重151.3g,最大204g,7月中下旬成熟,果皮绿色,肉质细脆汁多,酸甜适口,香味浓,较耐贮藏,早果,丰产。
2004年03期 281-282+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左覃元,李素敏
玫瑰红油桃是1992年以京玉为母本,五月火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的早熟油桃品种。该品种在郑州6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85d左右;果面75%~100%着玫瑰红色,不裂果;平均单果重150g,最大250g;果肉乳白色,肉质硬溶,果实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1%,半离核;需冷量700h,早期丰产性强,极丰产。
2004年03期 283-2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