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5107

  • 转基因苹果组培苗铁蛋白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

    叶霞;黄晓德;陶建敏;蔡斌华;章镇;

    以转菜豆铁蛋白基因的嘎拉苹果4个株系的试管苗为材料,通过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外源和内源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量,结果表明苹果转基因植株外源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量与其插入的拷贝数没有明显的关系,可能受插入位点的影响;同时在铁诱导的条件下,外源铁蛋白基因与内源的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特性一致,转录水平受铁的调控,随着铁诱导时间的延长,其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对转基因植株的根、茎、叶3个部位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源菜豆铁蛋白基因与内源苹果铁蛋白基因的mRNA含量均在根部最高,茎次之,叶片最低。

    2006年04期 491-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盐胁迫对珠美海棠和山定子膜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马丽清;韩振海;周二峰;许雪峰;

    实验以耐盐种珠美海棠(MaluszumiMats)和盐敏感种山定子[Malusbaccata(L.)Borkh]为试材,比较研究了在盐胁迫下叶片质膜透性、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膜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根质膜透性的变化,为探索苹果属植物耐盐机制提供素材。结果表明,盐胁迫对根质膜透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导致叶片质膜透性增加,盐敏感种山定子的质膜透性高于耐盐的珠美海棠。随盐胁迫加重,叶绿素a、b含量降低,叶绿素a/b比值增加,类胡萝卜素变化不明显。MDA含量随盐胁迫而升高,但珠美海棠低于山定子。山定子叶片中SOD、POD、CAT活性随盐胁迫加重而降低,而珠美海棠SOD活性在盐胁迫下保持稳定,POD、CAT活性增高。由此可见珠美海棠在盐胁迫条件下有活性较高的膜保护酶系统。

    2006年04期 495-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9 ] |[阅读次数:2 ]
  • 华冠苹果的芳香物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阎振立;张全军;张顺妮;王志强;过国南;

    为探明华冠苹果产生异香的原因,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不同采收时期和贮藏方式下的华冠果实在贮藏期间果实中芳香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冠果实中醇类物质明显比同期的金冠、富士含量高,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内醇类含量逐步提高、后期稍有下降;果实在贮藏期间随丁醇含量的增加而逐步呈现出特殊的异香味。延迟采收和冷藏处理有利于减少华冠果实贮藏期内丁醇积累,可用以控制和降低华冠在贮藏期间果实异香味的产生。

    2006年04期 500-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酥梨受精过程的观察

    马光跃;刘和;申仲妹;李春燕;张金梅;陈红玉;王小原;

    选用中华玉梨、新水、红香酥、早酥4个品种的花粉给酥梨授粉,授粉后8、24、48、72、96h分别取样,然后进行固定、解离、染色等处理,制成压片和切片进行受精过程的观察,旨在探索酥梨授粉受精内在规律,为生产上促进酥梨授粉受精及提高坐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授粉品种授粉后8h,花粉管即进入花柱,24h花粉管已布满子房组织中;酥梨以合点受精为主;各授粉品种与酥梨亲和力良好,完成受精时间为:中华玉梨48h、新水48h、红香酥72h、早酥72h,花后2周其花朵坐果率可达74.49%~87.26%。酥梨在花期温度不低于3.3℃的情况下,有利其完成授粉受精及坐果过程。

    2006年04期 506-509+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沉痛悼念我国葡萄学泰斗贺普超教授

    2006年04期 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果袋对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振铭;张绍铃;乔勇进;陶书田;苗永春;曹慧莲;

    选用了18种不同果袋对砀山酥梨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后砀山酥梨果实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单果重均显著降低,平均比对照分别降低10.57%,11.74%,27.96%;套袋梨果的石细胞含量比对照降低10%~52.7%;套三层果袋的果实内在品质比套双层果袋和单层果袋果实的内在品质降低更显著;套袋对果实光洁度和果点等外观品质明显改善,三层果袋和双层果袋效果显著优于单层果袋。

    2006年04期 510-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5 ] |[阅读次数:1 ]
  • 梨杂种果质量、耐贮性及果心大小的遗传倾向

    宫象晖;邵永春;黄粤;尹涛;沙广利;

    果实大小、耐贮性及果心大小等是重要的梨果实性状。以龙香×早酥等4个组合的杂种后代为试材,研究梨在果重、耐贮性、果心大小等方面的果实性状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梨的果重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表现广泛的连续性偏小分布。基因效应为积加效应,并含有较大的非加性效应。梨后代果实的耐贮性呈明显的偏小分布,集中分布于30d以内,但有耐贮株系出现。梨后代果心大小遗传与组合类型有关,小果心出现的比例从高到低的组合类型依次为:小×小、小×中、大×中。

    2006年04期 515-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桃果实缝合线软化的生理原因探讨

    刘志民;马焕普;王兴华;蔡青;

    为了明确桃果实缝合线软化的原因,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大久保桃果实缝合线软化过程中乙烯释放、果胶酶含量、种胚呼吸、矿质元素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果实症状出现初期,乙烯主要存在于种仁中,并开始向果肉释放,此时缝合线处果胶酶活性最高;种仁的呼吸高峰是在果实缝合线软化后,此时病果果肉、种仁和种壳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果;N素含量病果明显高于正常果,干物质含量则相反;种仁充水、呼吸加强,使种仁提早释放乙烯是缝合线软化的主要原因。建议采收前减少灌水和氮肥的施用。

    2006年04期 519-522+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 温度和GA3对桃果实采后乙烯合成及桃ETR1同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谢永红;刘国杰;欧毅;吕斌;丁志祥;

    为明确桃果实采后成熟衰老期间乙烯的合成与桃ETR1同源基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乙烯的转导和作用过程,设计合成了桃ETR1扩增引物RTetr1和RTetr2,用RT-PCR方法研究了温度和GA3处理对白凤桃(Amyg-daluspersicaL.)果实采后乙烯生成和桃ETR1同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降低了果实乙烯释放量,低温+GA3处理不仅降低了果实乙烯释放量,还延缓乙烯释放高峰期。PCR分析表明,桃ETR1的cDNA合成受温度和GA3调节,随着乙烯合成能力的增强,ETR1同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在乙烯信号转导过程中呈正向表达模式。

    2006年04期 52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大棚油桃生长发育的特点

    朱更瑞;方伟超;陈昌文;章秋平;杨刚;

    调查了油桃主要栽培品种曙光、丹墨、早红艳和千年红在大棚内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1)长梢生长有3个高峰期,第一生长高峰比露地明显延后25d,主要是由于棚内低温寡照所致。(2)果实膨大遵从“双S”规律,第一膨大阶段比露地明显延长,硬核期比露地推迟16d。果实成熟期比露地推迟19d。(3)干周粗度与深层根系的须根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86509,达显著水平。根系量越多,分布越深,树势就越旺。树势过旺,会影响树冠中下部短枝的花芽分化。

    2006年04期 527-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无核葡萄品种资源性状的聚类分析

    刘崇怀;帖锋;潘兴;郭景南;樊秀彩;

    对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内的37个无核葡萄品种的16个描述性状和11个测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借助SPSS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聚类分析,根据其性状相近程度,将供试的无核葡萄品种划分为3个品种群和5个亚群。同一品种群或亚群内的品种在形态特征上较为相似,遗传背景较为近似,利用不同品种群间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提高无核葡萄育种效率。聚类分析结果可为无核葡萄育种中无核品种×无核品种杂交组合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006年04期 53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 ]
  • 几种生长调节剂对火星无核葡萄种子形成的影响

    陶建敏;庄智敏;章镇;邵宏干;蔡斌华;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假单性结实的无核葡萄产生具有生活力的种子,采用或不采用胚培养获得实生苗,为无核葡萄育种提供一条便捷途径。采用不同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对火星无核葡萄花前2周进行不同浓度的处理,对果实的有核率、种子形成大小、单果种子数目及种子成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BA、CPPU、KT、IAA、IBA、NAA不同浓度的处理都能使火星无核葡萄产生残核。BA5、10mg/L,IAA10、20mg/L,IBA20mg/L的处理有核率达100%;KT5mg/L处理种子大小指数96.6%,为最大,而CPPU10mg/L处理种子大小指数74.5%,为最小;BA5mg/L处理单果的平均种子数3.1粒,CPPU10mg/L处理单果的平均种子数0.5粒。KT5mg/L和10mg/L处理诱导产生的种子离体培养露地播种得到萌发苗。结果表明,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无核葡萄形成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可为无核葡萄育种提供一种新的简便方法。

    2006年04期 534-537+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甜樱桃砧木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

    师校欣;杜国强;马宝焜;王惠英;李玎;

    叶片再生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目的基因转化的成功率,为建立稳定、高效的樱桃不定芽离体再生体系,以30~40d苗龄的甜樱桃砧木ZY-1的组培继代苗为试材,取上部幼嫩叶片或不含腋芽的茎段,分别从培养基生长调节剂配比、接种材料类型、叶片接种部位、接种方式以及培养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不定芽再生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7.0mg/L的6-BA与0.5~1.0mg/L的IBA配比时不定芽再生率和出芽数均较高,TDZ和NAA不适于诱导ZY-1叶片再生不定芽;接种继代苗茎段比叶片再生率高;接种叶片以选择嫩叶横切2刀、远轴面向下接触培养基的方式为好;叶片不同部位处理以带叶柄的基部叶块最易再生;叶片接种后在25℃室温条件下,先暗培养3周再照光,利于不定芽的再生。

    2006年04期 538-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 ]
  • 草莓微繁殖苗及其后代性状表观遗传变异研究

    张馨宇;张志宏;高秀岩;李贺;杜国栋;

    为揭示微繁殖导致表观遗传变异的表现特点,以草莓品种佐贺清香和全明星为试材,研究了微繁殖导致草莓表观遗传变异的生物学性状表现和生理生化变化。草莓微繁殖原种苗和一代苗繁殖匍匐茎子苗的能力明显高于普通苗,其中佐贺清香微繁殖原种苗繁苗能力比普通苗高1倍以上。微繁殖苗后代与普通苗在物候期上没有明显差异,同样在叶片形态和发育上也没有明显差异。在果实成熟期,微繁殖苗后代的生长势强旺,佐贺清香二代苗和全明星二代苗分别比普通苗增产49.8%和9.7%;微繁殖苗后代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低于普通苗,这意味着微繁殖可能导致草莓的抗病性降低。

    2006年04期 542-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第二届国际枇杷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林顺权;刘成明;黄旭明;吴振先;胡桂兵;杨向晖;

    2006年04期 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燕山板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王同坤;董超华;齐永顺;张京政;柏素花;宋文静;张开慧;

    为研究燕山板栗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36份燕山板栗种质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燕山板栗的遗传丰富度,并对包括36个燕山板栗品种和8份外来板栗品种在内的44份板栗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PD能有效地区分品种间的差异,用16个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共得到132个片段,其中有83个多态性片段,占62.9%;不同遗传位点之间遗传多样度最大可达0.444,最小值为0.096,平均多样度为0.187;UPGMA法聚类,将44份板栗种质聚成4个大的类群,36份燕山板栗可分为3个大的类群,外来种质聚为一类。燕山板栗明显不同于外来品种。在RAPD图谱中,找到了19个品种(类型)的特异性标记和标记组合,可作为品种(类型)分子鉴别的依据。

    2006年04期 547-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 热处理对冷藏板栗石灰化的影响

    宋雯雯;李妍;侯田莹;王亚;罗海波;郁志芳;

    以河南确山红油栗为试材,经清水漂洗除去嫩粒后通风晾干,按随机方法分成105份样品,用食品保鲜袋(25cm×30cm)包装。然后分别以20℃、30℃和35℃温度处理4、8和12d后于0℃下贮藏,研究贮前热处理对板栗果实石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前处理的温度愈高、时间愈长,板栗果实失水愈多、石灰化发生的比例愈大,冷藏期间石灰化发生程度愈严重。热处理后的板栗比对照果实更容易出现丙二醛(MDA)的积累。板栗石灰化指数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板栗石灰化与果实的水分损失和细胞膜的破坏关系最密切,2者是引起板栗石灰化的主要原因。

    2006年04期 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梅酸性转化酶基因cDNA分离及表达分析

    秦巧平;陈俊伟;程建徽;刘晓坤;谢鸣;张上隆;

    杨梅果实富含蔗糖,酸性转化酶是蔗糖代谢关键酶,根据植物酸性转化酶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提取杨梅叶片RNA,逆转录获得cDNA,以此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到长度为516bp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中,命名为MrIVR1(GenBank:DQ339699)。测序及同源性检索表明,该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君子兰、葡萄、草莓、胡萝卜等酸性转化酶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60%~69%。运用ClustalX软件对植物转化酶基因进行了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MrIVR1编码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显示,MrIVR1基因在杨梅果实发育早期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表达量下降,在成熟果实中表达水平较低。

    2006年04期 558-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采后热空气处理对金冠苹果后熟衰老及病害的影响

    屠康;邵兴锋;赵艺泽;

    金冠苹果采用38℃,72h或96h热空气处理,可降低0℃贮藏中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缓非溶性果胶的降解,维持较高的硬度、脆度,同时也会加速果皮的褪绿变黄和固酸比的上升,尤其是38℃96h处理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显著提高了货架期后(20℃7d)苹果的质地品质和可接受程度,延缓衰老。苹果分别接种扩展青霉、灰葡萄孢霉,0℃和20℃条件下其病害发生率和腐烂均很严重,采用38℃96h热空气处理可以完全控制病害的发生,避免腐烂。可见,热空气处理一方面能延缓金冠苹果的后熟衰老,另一方面还能控制贮期病害的发生。

    2006年04期 56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龙眼品种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

    胡志群;李建光;王惠聪;

    以12个龙眼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了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果实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6.1~15.1g和12.2%~23.0%。可食率最高为双孖木(71.4%),最低为沙梨木(56.2%)。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是龙眼假种皮的主要糖类,但不同品种这3种糖的比例有较大差异,根据单糖与双糖的比例,可将不同的龙眼品种分为3个类型:蔗糖积累型,还原糖积累型和中间类型。龙眼假种皮中的有机酸含量较低,为1.46~3.46mg/g,主要有苹果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奎尼酸,不同品种有机酸的含量和比例有一定的差异。龙眼假种皮中也有较丰富的还原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约占总酸的12.4%,不同品种维生素C含量有较大差异,储良最低(0.13mg/g),罗伞木最高(0.65mg/g)。

    2006年04期 568-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1-甲基环丙烯对高温下香蕉果实后熟的影响

    刘顺枝;张燕琴;许丽琼;胡位荣;

    以香蕉果实为试材,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高温逆境下香蕉果实后熟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35℃高温下贮藏的香蕉果实出现了明显的青皮熟现象,而0.5μL/L的1-MCP处理24h后可显著抑制高温下贮藏果实硬度的降低,延缓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升高,同时有效地延迟了果肉中淀粉酶活性升高、淀粉含量下降及可溶性糖含量上升。1-MCP处理果实于35℃下贮藏9d后移入20℃环境,进一步延缓了这些后熟生理变化。1-MCP和高温均抑制了果皮叶绿素含量下降,因此1-MCP处理减轻了香蕉热害的程度,延长了果实在高温下的贮藏寿命。

    2006年04期 572-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香蕉黑星病菌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蒲金基;张欣;谢艺贤;漆艳香;张辉强;

    为更好地了解香蕉黑星病和指导病害防治,对该病病原菌Macrophomamusae的形态作了系统描述并详细测定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在PDA平板上,香蕉黑星病菌在10~35℃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生长温度是28℃,PDA、PSA和V8培养基上生长较好,病原菌在pH3~10均能生长,pH4~8生长较好,pH7生长最佳,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以蔗糖、果糖、葡萄糖最好,淀粉和乳糖最差,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氮源对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添加氯化铵的PDA上不能生长,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振荡培养对病原菌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萌发缓慢,Ca2+有促进孢子萌发的作用,其中10mmol/LCa2+对孢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2006年04期 576-580+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黄皮胚培养研究

    王瑞霞;何业华;罗吉;余小玲;韩景忠;高爱平;

    对黄皮[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3个品种(郁南无核黄皮、鸡心黄皮和甜黄皮)开花后10~60d的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在WPM+CH0.50g/L+PVP1g/L(或AC0.3%)+AgNO310mg/L+GA30.25mg/L+BA1.5mg/L+NAA0.5mg/L上,花后10~23d的幼胚只形成愈伤组织,但以花后20d的幼胚愈伤组织形成率最高、褐化率低、生长较旺盛;花后30d的幼胚有11%~26%已能发育成苗,此后幼胚的成苗率随胚龄增加而升高,花后60d幼胚的成苗率在50%~73%。鸡心黄皮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其次是甜黄皮,无核黄皮最低;无核黄皮愈伤组织褐化率最高,其次是鸡心黄皮,而甜黄皮的最低。在适宜的培养基(WPM+CH0.50g/L+AC0.3%+AgNO310mg/L+GA30.25mg/L+BA1.5mg/L+NAA或IBA1mg/L)上,黄皮愈伤组织能正常继代和增殖,生长调节剂是促进增殖的主要因素,但褐化、生长缓慢、很难分化仍是黄皮组织培养的主要难题。

    2006年04期 58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果树根构型及其与营养和激素的关系

    范伟国;杨洪强;

    不仅树型(株型)影响果树产量和质量,根构型对果树生产也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根构型的特点、根构型对环境营养状况的反应及其对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营养因素和激素对根构型的影响。指出果树根构型比1年生作物更加多样化,骨干根与毛细根的发生和生长状况是影响根构型的主要因素,果树可以通过根系变长、变细以及数量和密度的增加等方式改变根构型;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对根构型构建起主要调节作用,营养元素可以通过内源激素调控果树的根构型。根构型与养分吸收有很大的关联,通过构型的改变,可以增加根系与介质的接触表面积,促进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加强果树根构型研究,揭示果树根构型与营养的关系,构建理想根构型,对于果树根系管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有重要价值。

    2006年04期 58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 树莓、黑莓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蒋桂华;吴延军;谢鸣;韩文节;孙崇波;黄普乐;张惠琴;

    树莓和黑莓是悬钩子属(RubusL.)栽培果树的2大类,近年来树莓、黑莓成为国内新兴的重要浆果。综述了两莓组织培养和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茎尖、叶片、胚和原生质培养及两莓在基因转化方面的成就,分析了基因型、培养基及附加物、培养条件等对两莓组织培养成苗的影响,并对影响两莓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阐述,最后对两莓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2006年04期 593-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赤霉素和脱落酸与桃芽自然休眠诱导

    王海波;高东升;王孝娣;李疆;

    以2年生且生长健壮的低需冷量(需冷量极低,108~122c·u)春捷/青州冬雪蜜桃[Prunuspersica(L.)Batsch.为试材,共设置短日照、短日照+GA3、自然条件+ABA和自然条件(对照)4种处理,研究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桃芽自然休眠诱导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BA和GA3均参与桃芽自然休眠诱导,调节自然休眠的启动,但其对休眠诱导的调节作用是通过2者的平衡变化实现的,而不是ABA和GA3各自的单独作用。而且这种平衡变化存在一个临界阈值,GA3/ABA比值高于这个临界阈值,则不诱导桃植株进入休眠,反之则诱导桃植株进入休眠。

    2006年04期 599-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类型果袋对秦光2号油桃品质的影响

    王安柱;韩明玉;丁勤;田玉命;张满让;王淑莉;

    为了完善油桃果实套袋技术,以油桃(P.persicavar.nucipersica)秦光2号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果袋对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单层双色纸袋使成熟期果实果皮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别比对照降低34.14%和53.14%,但花青苷却增加4.20%,且果实硬度略有增加,果面干净,色泽鲜艳,外观品质提高;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略有下降。套双层双色纸袋与套单层双色纸袋对油桃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套塑膜袋易产生日灼。在陕西关中地区,对中晚熟油桃套袋,选择单层双色纸袋效果较好。

    2006年04期 602-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15份葡萄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吴子龙;方连玉;王军;沈育杰;

    利用ISSR标记对15份葡萄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用于葡萄的ISSR扩增。共扩增出10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6.7%。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15份葡萄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27~0.75,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71。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探索亲缘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39处,15份葡萄材料可分为2大类群。第1类包含7份山葡萄资源、2个山欧杂交品种,第2类包含3个欧亚种品种、2个欧美杂种品种和1个美洲杂种品种。由此可见,山葡萄与欧亚种、美洲杂种葡萄的亲缘关系较远,欧亚种与美洲杂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2006年04期 605-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甜樱桃胚珠、花粉发育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边卫东;邓艳华;朱育贤;秦瑞;陈玉林;

    为探明甜樱桃性细胞发育规律及其所需的温度条件,利用石腊切片方法观察了露地栽培条件下,甜樱桃胚珠、胚囊和花粉发生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特征及其所需最低和最高温度。结果表明,甜樱桃的胚珠、胚囊和花粉发育,是在春季伴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完成的;花前21 ̄35d,随着气温的升高,小孢子母细胞由相互连接在一起逐渐分离呈游离状态,在开花前21d的萌芽期前后完成2次分裂,由一个细胞分裂成四个细胞(四分体)形成花粉粒,此过程是在较低的温度(-0.1 ̄12.8℃)条件下完成;萌芽以后,胚珠的发育速度加快,开花前14d左右完成胚珠发育过程,胚囊的形成是在开花前7d内完成;甜樱桃的胚珠由单层珠被、珠心及胚囊构成。试验结果可为甜樱桃设施栽培的温度管理提供参考。

    2006年04期 609-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 ]
  • 日光温室和露地甜樱桃红艳秋季枝叶中氮代谢的比较

    张国海;李秀珍;李学强;吕德国;李作轩;

    以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的6年生槽栽甜樱桃红艳植株为试材,对秋季枝叶中全氮、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叶片中的氮向枝中运转的量少于露地;长枝枝皮、短枝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减少,而长枝木质中可溶性蛋白质增加很多;叶中可溶性蛋白质高于露地,而且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整个秋季都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秋季枝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而叶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则很有规律,都有增加的趋势。秋季叶中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在整个秋季都没有急剧减少,有时还有增加,这表明叶片中的氮代谢一直在进行,并没有随叶片的衰老而减弱。

    2006年04期 613-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水分胁迫下外源NO对核桃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相昆;李宪利;王晓芳;高东升;

    探讨了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核桃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核桃叶片的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反应中心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降低,经NO供体硝普钠(SNP)诱导处理后,荧光参数下降程度减小,且随着SNP处理浓度增大,缓解作用愈明显。表明外源NO处理一方面提高了光能转换效率和PSⅡ的潜在活性,另一方面增强了过剩光能的非化学耗散,有利于保护光合机构免受环境胁迫的伤害。

    2006年04期 616-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葡萄志》

    2006年04期 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猕猴桃种间远缘杂交胚珠培养

    陈绪中;李丽;张忠慧;程中平;黄宏文;姜正旺;王彦昌;王圣梅;

    狗枣猕猴桃(Actinidiakolomikta)在远缘杂交过程中容易落果,无法获得杂交后代,针对这一问题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圃中狗枣猕猴桃为母本,4倍体中华猕猴桃雄株(A.chinensi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授粉后29、45d小心剔取胚珠接种于培养基上,4℃条件下暗处理2周后转移至光下培养,每4周继代1次,当幼苗生长高度达3cm以上且根系发达时炼苗移栽。结果显示,培养基MS+GA30.2mg/L+NAA0.2mg/L+ZT1.0mg/L上,胚珠的萌发率最高,达到36.67%,在培养基MS+GA30.5mg/L+NAA0.5mg/L+6-BA2.0mg/L上,幼苗长势好,而培养基1/2MS+IBA0.7mg/L对根系的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006年04期 620-622+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余甘子下胚轴离体培养中的器官形成与植株再生(英文)

    胡海涛;刘永立;姚小华;

    以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形成不定芽,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下胚轴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以期建立有效的再生体系,为以后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附加0.1μmol/LNAA、5μmol/LBA和30g/L蔗糖MS培养基上培养,5周后不定芽再生频率达87.5%,平均每个外植体再生芽数为9.7个,为最佳组合。将分化的不定芽转移至含有10μmol/LIBA的MS培养基上,5周后生根,发育成健康的植株,生根率在29.2%。

    2006年04期 623-626+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几种果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庞荣丽;何为华;方金豹;俞宏;李君;刘彦;吴斯洋;胡潇;

    为了解目前果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状况,从生态型产区随机抽取枣、西瓜和苹果3种果品共78个样品,用紫外比色法测定硝酸盐含量,用国标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参比国内外食品硝酸盐含量分级评价标准对3种果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根据国家标准,西瓜和苹果样品硝酸盐全部合格,枣32个样品中有3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9.4%;3种果品亚硝酸盐全部合格;参照沈明珠提出的蔬菜中硝酸盐卫生评价标准,西瓜和苹果均在轻度污染范围内,可直接生食,枣90.6%在轻度污染范围内,可直接生食,9.4%为中度污染,不宜生食,加工或熟食允许。对降低果品中硝酸盐含量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2006年04期 627-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上隆果树学文选》出版发行

    2006年04期 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包装处理对蓝浆果贮藏期间生理和贮藏性的影响

    於虹;王传永;顾姻;贺善安;

    为了解引种到我国南方栽培的蓝浆果鲜果低温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状况,并为保鲜贮藏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在2℃条件下,不同薄膜包装处理对蓝浆果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乙醛、乙醇、原果胶和花色苷的含量,以及呼吸强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E)活性、失重率、腐烂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包装对降低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具有较好的效果;对降低呼吸强度、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酯酶(PE)的活性以及花色苷含量的下降有一定效果;对减缓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原果胶含量的下降无明显影响。总体看来,0.08mm聚乙烯塑料薄膜(PE)袋适合作为贮藏30d的包装材料。

    2006年04期 63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均匀设计优化香梨脱毒苗生根培养基

    刘彤;魏鹏;赵新俊;张元杭;魏凌基;

    为优化经济果树香梨(PyrussinkiangensisYü)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基,对NH4NO3、KNO3、Ca(NO3)2、MgSO44种大量元素进行均匀设计试验,并结合Matlab6.1软件进行最大生根率的回归方程极值求解,取得了生根率95%以上的培养基配方。认为运用均匀设计是优化培养基有效方法,是解决试管苗生根困难的首要途径,特别在繁殖材料较少的前期研究阶段。简述了均匀设计原理、优化培养基的优点和试验注意事项。

    2006年04期 63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适于AFLP分析用的桃成熟叶片DNA提取方法

    王富荣;赵剑波;章镇;佟兆国;姜立杰;姜全;张开春;

    以多个野生桃秋季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进CTAB法对其基因组总DNA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并与其相应幼叶DNA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野生桃成熟叶片提取的DNA除产量低于幼叶外,DNA的纯度和完整性都较好,D260nm/D280nm的比值均为1.8~2.0,无降解现象,RNA去除干净,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其AFLP分析(引物EcoRI-TA/MseI-CTT)条带清晰,多态性好,说明此方法提取的野生桃成熟叶片基因组总DNA完全适于AFLP分析。

    2006年04期 638-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柑橘黄龙病和衰退病的同步PCR和RT-PCR检测

    肖远辉;丁芳;曾继吾;易干军;张秋明;

    柑橘黄龙病(HLB)和衰退病(CTV)是2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柑橘病害,国内外对其病原检测的研究相当多。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HLB和CTV的多重RT-PCR体系,从影响多重RT-PCR扩增的引物浓度、Mg2+浓度、Taq酶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等方面进行体系优化。结果表明,多重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应优先考虑退火温度高的引物,退火温度高的引物所需浓度要大于相应退火温度低的引物。该体系实现了DNA病原和RNA病原的统一检测,进一步体现了多重RT-PCR的优越性。

    2006年04期 642-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苹果新品种—华美的选育

    张顺妮;阎振立;过国南;张全军;王俊;李玉萍;

    华美是以嘎拉为母本,华帅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早熟苹果品种。该品种果实短圆锥形,平均单果重235g,果实底色淡黄,果面着鲜红色;肉质中细、松脆,汁液中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总酸含量0.26%,风味酸甜适口,品质优;郑州地区果实8月初成熟,采后室温可贮15d。该品种生长势强,早果、丰产,可在嘎拉品种适栽区栽培。

    2006年04期 646-647+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优质早熟梨新品种—中梨1号的选育

    李秀根;杨健;王龙;

    中梨1号又名绿宝石,亲本为新世纪×早酥。经过20多年在不同生态条件地区比较试验,该新品种果实外观美、平均单果质量250g,最大果质量510g,宝石绿色,扁圆形,肉质细嫩松脆,风味甘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14.3%,总酸0.085%,维生素C3.85mg/100g。郑州地区7月中旬成熟,货架期20d以上;早果、丰产、适应性强,抗黑星病。

    2006年04期 648-649+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甜柿新品种—川甜柿2号的选育

    陈栋;谢红江;江国良;朱方勇;

    川甜柿2号甜柿是从日本引进品种前川次郎优选单株培育出的早熟大果型甜柿优良品种。果实9月下旬成熟,扁圆形,果面橙红色,平均单果质量227g,均匀整齐;果肉黄红色,褐斑细小而少或无,肉质甜脆、爽口,果实成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8%,维生素C含量超过120mg/100g,可溶性单宁含量为0.032%,在树上完全自然脱涩。保脆期长,较耐贮运。与君迁子嫁接亲和力强,树体生长旺盛,早果、丰产,适应性广,抗病虫能力较强,较耐瘠薄及粗放管理,适合山地和丘陵地区种植。

    2006年04期 650-65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李新品种—秦红李的选育

    王长柱;任金科;高京草;刘志明;冯宝荣;张景亭;王西玲;

    秦红李是从国外李品种幸运(Fortune)实生苗中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果实圆形至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25g,最大果质量215g,果面鲜红至玫瑰红,果肉淡黄色,贮藏后紫红色。肉质松脆,汁多,味甜,有香气,纤维少而细,品质佳,无苦涩味,可溶性固形物15% ̄16%。果实7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110d左右。较抗细菌性穿孔病,无裂果或落果现象,丰产性强,耐贮运。

    2006年04期 652-653+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新品种—金吉李的选育

    黄鹏;

    金吉李是济源黄甘李芽变品种,成熟期比黄甘李早10d左右,平均单果重是黄甘李的2.1倍,总糖含量比黄甘李高1.98%,总酸低62.7%,口感好,品质佳,耐贮藏。品种对比和区域试验表明,金吉李综合性状远优于亲本黄甘李,达到或超过了部分国外李优良品种,且适应性强,早实、丰产、稳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缺点是果实外观鲜艳度较差,维生素C含量较低。

    2006年04期 654-655+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