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4296

  • 氮胁迫对平邑甜茶水培苗的生理效应

    许衡;杨和生;束怀瑞;

    以当年生平邑甜茶(MalushupehensisRehd.)实生苗为试材,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氮胁迫对其引起的生理效应。通过8周的处理,对平邑甜茶的功能叶和根系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用电导仪进行抗逆性测定,伤害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功能叶、吸收根、生长根和木质根。N胁迫影响了功能叶和根系中的N代谢。与MN(middleN)相比,N胁迫各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功能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表现为HN(highN)>LN(lowN)>MN,而根系中表现为MN>HN>LN。各器官中,以功能叶和吸收根对N胁迫最为敏感。N胁迫还改变了功能叶和吸收根内的ABA、IAA、ZRs、GA3的含量,从而影响了激素平衡。此外,通过电镜观察可知,N胁迫破坏了叶绿体和吸收根根尖细胞的超微结构。

    2006年06期 787-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苹果加工品种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分析

    宋烨;翟衡;杜远鹏;陈锋;魏树伟;

    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多酚组成及其抗氧化功能,有助于加工原料的选择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测定了4个酿酒品种和4个制汁品种果实的多酚组成,果实多酚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加工品种总酚含量为644.9 ̄3511.8mg/kg,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是果实中的主要多酚物质。各品种多酚提取物都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以稀释10倍的浓度清除3种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原花青素、儿茶素与加工苹果果实抗氧化能力有较密切的关系。

    2006年06期 793-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制汁用苹果品质评价体系探讨

    聂继云;刘凤之;李静;杨振锋;王孝娣;李海飞;

    选择8项果实性状指标(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香气、风味、果肉质地、汁液和异味)组成制汁用苹果品质评价体系,其中,前5项为参考指标,后3项为必需指标,浓缩汁用苹果无维生素C和香气2项指标。8项指标分为营养品质指标(包括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加工品质指标(包括果肉质地和汁液)及感官品质指标(包括异味、香气和风味)3类。制汁用苹果应果肉质地松脆或硬脆,汁液多,允许有不明显涩味。本研究结果为果农和苹果汁生产者选择适宜的苹果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2006年06期 798-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柑橘胚性愈伤组织与高效再生

    刘歆;段艳欣;范净;邓秀新;郭文武;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13份柑橘胚性愈伤组织进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转化,短时间内获得了温州蜜柑、橘橙杂种GWZ等11份柑橘材料的82个转化细胞系,其中佛罗斯特脐橙和日辉橘最易转化,分别获得28个和25个转化细胞系。选取3份材料的不同转化细胞系进行gfp的PCR分析,均获得了预期的gfp片段。研究表明,GFP标记可以在转化早期快速检测并分离转化子,及时剔除逃逸体,获得纯合的转化系;高水平的gfp表达不影响转化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这些带有GFP标记的转化细胞系为柑橘的有关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材,目前正用于柑橘体细胞杂交和不同倍性愈伤组织的社会化控制现象与机理等研究。

    2006年06期 801-804+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罗伯逊脐橙在不同生境下果实有机酸代谢相关酶的研究

    龚荣高;吕秀兰;张光伦;曾秀丽;罗楠;胡强;

    以罗伯逊脐橙为试材,研究了四川3个生态型区5个代表性园片中的果实有机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以及它们的变化动态与果实有机酸积累关系,旨在探讨引起不同生境下果实有机酸含量差异的主要酶。结果表明,PEPC和CS是影响果实有机酸合成的重要酶,而影响有机酸分解的重要酶则是IDH;在不同生境下,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CS、MDH和线粒体ACO活性差异不明显,而IDH活性的差异则达到极显著水平,然而花后120d后,果实内PEPC和细胞质ACO活性差异极显著,说明IDH才是引起不同生境下脐橙果实有机酸含量差异的主要酶,而PEPC和细胞质ACO则起一定作用。

    2006年06期 805-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桃及其近缘种花芽分化特性的比较

    王珂;李靖;王力荣;黎明;方庆;

    以甘肃桃(甘肃桃1号)(Prunuskansuensis)、新疆桃(喀什2号)(P.ferganensis)、普通桃(青丝)(P.persica)为试材,研究了他们的花芽分化特性。结果表明,甘肃桃、新疆桃和普通桃花芽分化顺序一致,都是按花芽分化始期、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这个顺序分化的,但花芽分化各阶段所持续的时间各不相同。甘肃桃、新疆桃和普通桃花芽分化始期不同。甘肃桃花芽分化始期较早,在6月上、中旬已经开始分化,而新疆桃、普通桃则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才开始分化。甘肃桃与新疆桃、普通桃雌配子体发育存在差异,甘肃桃形成胚珠原基后越冬,而新疆桃、普通桃则以子房阶段越冬,春季才形成胚珠原基。

    2006年06期 809-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枣树休眠生理研究

    贺润平;翟明普;杜俊杰;

    以3年生温室栽培和大田栽培临猗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树冬季休眠过程中水分、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枣树自然休眠(10月10日至12月10日)过程中枝条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总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含量、束缚水含量上升。在试验期间,大田和温室梨枣枝条的生理指标含量和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总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在试验期间温室的较高,束缚水含量大田的较高。温室内枣树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在自然休眠期高于大田的,淀粉的含量进入休眠前温室的高。自然休眠期温室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自然休眠结束后温室的又低于大田的。

    2006年06期 814-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光质对丰香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徐凯;郭延平;张上隆;戴文圣;符庆功;

    研究了相同光强下不同光质对丰香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膜处理对草莓的生长结果、干物质分配和果实品质均有影响。与中性膜相比,绿膜和红膜下草莓植株的叶柄长度和叶面积显著增加,而蓝膜的叶柄长度和叶面积明显较低。光质不同也影响草莓干物质的分配,干物质向叶片和叶柄分配比例绿膜最高,蓝膜最低,其它膜之间相近。而干物质向果实、冠状茎和根系中的分配比例均以蓝膜最高,其次为红膜,绿膜最低,黄膜与中性膜相近。红膜下生长的草莓,产量最高、果实最大;蓝膜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固酸比最高;而绿膜下则产量最低、果实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最低。抗坏血酸含量的高低与不同膜中的紫外和蓝紫光的比例一致,与红光/蓝光比值相反。

    2006年06期 818-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2 ] |[阅读次数:0 ]
  • 板栗SSR和RAPD技术体系的建立

    王同坤;董超华;马艳;齐永顺;张京政;柏素花;

    主要从板栗DNA提取、PCR条件的优化等环节对SSR和RAPD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PVP和β-巯基乙醇联合除酚,用多次洗涤和高盐相结合进行除糖提取高质量板栗基因组DNA,所获得的DNA完整,无降解,分子量在23kb以上,可扩增、可酶切,D260nm/D230nm在2.0以上,D260nm/D280nm为1.8~2.0,产率为40~300μgDNA/g叶组织,完全满足SSR、RAPD、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的需要。采用单因素对PCR反应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PCR结果影响最为明显的是退火温度和Mg2+浓度的变化。对退火温度和Mg2+浓度进行优化,确定RAPD的PCR反应体系Mg2+浓度为2.0mmol/LMgCl2,退火温度38℃;SSR反应体系Mg2+浓度为2.0mmol/L,退火温度56℃。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适用于板栗的SSR和RAPD分析的稳定技术体系。

    2006年06期 825-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海南香蕉枯萎病菌营养亲和群研究

    漆艳香;谢艺贤;张欣;蒲金基;张辉强;

    从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采集发病的香蕉和粉蕉植株近地面茎段维管束病变的样本,经分离纯化获14个单孢菌株。经寄主致病性测定表明:粉蕉分离物皆为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香蕉分离物则为4号生理小种。利用氯酸钾诱变这14个枯萎菌株共产生104个抗氯酸盐突变体,诱发获得67个nit突变株,其中nitl型58株,nitM型6株,nit3/nit8型3株。将获得的nit突变株做营养亲和性配对反应,可将14个菌株分为2个亲和群,其中VCG1包括7个菌株,且全为1号生理小种,VCG2则由7个4号小种菌株组成。

    2006年06期 830-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荔枝果实感染霜疫病后的生理变化

    刘晋;刘爱媛;陈维信;

    人工接种霜疫病菌的荔枝果实感病后,病斑部位的果皮和距离病斑部位较近的果皮中■产生速率和MDA含量较高,而SOD活性较低;距离病斑部位较远的果皮中■产生速率和MDA含量较低,而SOD活性较高;邻近病斑部位的果皮中PPO、POD和PAL活性较高,而距病斑部位较远的果皮中PPO、POD和PAL活性较低。表明霜疫病菌的侵染对荔枝果皮中以SOD为核心的活性氧清除酶系统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SOD活性下降,使得自由基等活性氧与其清除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启动膜脂过氧化,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增加,造成对细胞的伤害,加速荔枝果实衰老和劣变。同时霜疫病菌侵染诱导荔枝果皮中POD、PPO和PAL活性增高,是加速荔枝果皮酶促氧化褐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6年06期 834-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杧果抗炭疽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析

    雷新涛;赵艳龙;姚全胜;何衍彪;孙光明;马蔚红;王松标;王一承;罗文杨;詹儒林;

    炭疽病是杧果的重要病害,在对此病害的综合防治中,选种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研究运用杧果炭疽病高致病性菌株,对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果品种抗病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果品种为感病品种,其中爱文杧、乳杧、海豹、龙井大杧等为高感品种;紫花杧、金煌、实选-4、spooner为高抗品种;台农一号、粤西一号、台牙、贵妃、Mallika、桂香、凯特等为中抗品种;在所有供试品种的抗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

    2006年06期 838-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苹果轮纹病枝条侵染时期研究

    周增强;侯珲;冯桂馨;杨朝选;赵飞鹏;

    通过不同时期人工接种苹果轮纹病菌菌丝,观察其对苹果当年生新梢和多年生枝条的侵染。结果表明5-8月份是苹果轮纹病菌侵染当年新梢的时期,其中5-7月份是侵染的高峰期,8月处于低谷,9月以后病菌不再侵染。同时看出5月病菌对各种枝龄枝条均能侵染,并且枝龄越小越易侵染;7月病菌对1~2年生枝条能够侵染,但对3年生以及多于3年生枝条难以侵染;9月病菌对各种枝龄枝条均不能侵染。

    2006年06期 84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部分葡萄品种的病毒病鉴定及健康状况评价

    刘晓;陈建;王建辉;刘建军;

    应用血清学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采自四川省内4个葡萄主产区内的34个葡萄品种,共计199份枝条样本进行了葡萄病毒病的检测和分析。在被测试的26个鲜食葡萄品种中,18个品种被1种或多种危险性的目标病毒所感染,品种感染率为69.2%;而在8个酿酒葡萄品种中,仅1个品种感染了危险性病毒,感染率为12.5%。在5个受测目标病毒和类型中,GLRaV-3的发生和危害最为普遍,其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25.5% ̄56.3%,其次为GVA0 ̄25.5%,GVB0 ̄12.5%和GLRaV-20 ̄4.5%,GFLV在本次试验中未被检测到。在每个取样点,感病品种一般所有单株都被同一种病毒感染,因此葡萄繁殖材料的引入是危险性病毒进入新产区的主要途径;而在生产实践中,高接换种方式会成倍增加葡萄病毒传播侵染的风险性。

    2006年06期 846-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甜瓜果实酸性转化酶基因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

    于喜艳;田红梅;樊继德;王秀峰;

    应用RNA反义技术抑制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酸性转化酶活性,促进蔗糖积累,从而为培育优质品种提供了可行的新方法。将已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的甜瓜酸性转化酶基因用BamHⅠ和HincⅡ双酶切,得到该基因编码区1038bp的cDNA片段,将其定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ROK2的BamHⅠ/SmaⅠ克隆位点,构建了甜瓜酸性转化酶cDNA反义表达载体(Anti-MAI1)。采用冻融法将其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得到了完整的Ti质粒表达载体系统。利用叶盘法转化烟草,经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此基因已整合入烟草的核基因组中。

    2006年06期 850-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ALA对盐胁迫下西瓜种子萌发的促进效应

    刘晖;康琅;汪良驹;

    盐渍胁迫往往抑制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如何促进盐胁迫下种子萌发是盐渍土地区作物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以西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发现在125mmol/LNaCl处理下添加15~30mg/L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可以明显缓解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并提高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此外,利用POD活性抑制抗坏血酸(AsA)处理,则可完全抑制ALA对种子发芽的促进效应。以上结果表明,外源ALA能够促进盐胁迫下西瓜种子萌发,并且可能与ALA诱导抗氧化酶,特别是POD活性的提高有关。

    2006年06期 85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园艺学会热带南亚热带果树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蒋侬辉;

    2006年06期 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对淹水胁迫的响应

    刘文革;阎志红;王川;张红梅;

    为了研究西瓜植株在淹水情况下对淹水胁迫的响应,以蜜枚(M2x)和京牟(JM2x)2个二倍体西瓜品种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淹水胁迫对西瓜叶片受害指数、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幼苗在淹水胁迫下,真叶发黄失绿,随着淹水时间延长,茎开始腐烂,出现气生根,30d后淹水解除,植株生长无法恢复。西瓜幼苗叶片SOD活性在淹水初期下降,随着西瓜幼苗对淹水胁迫的适应,SOD开始回升,在胁迫8d后超出对照。淹水胁迫后西瓜幼苗叶片POD活性一直是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受涝害后都比对照降低。随着淹水胁迫增加,PRO降低幅度加大。MDA含量受淹水胁迫后都比对照上升,MDA含量先降,后升高,再降低,然后大幅度升高。根据试验结果推断西瓜叶片伤害顺序为,SOD活性受抑制→活性氧增生→SOD、POD活性、PRO含量增加→清除活性氧→淹水胁迫加深→活性氧再增加→MDA积累→保护酶活性降低→质膜受损。京牟西瓜品种的耐淹水能力强于蜜枚。

    2006年06期 860-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苹果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凤之;王昆;曹玉芬;高源;龚欣;

    简要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苹果生产及贸易现状,并概述了我国4个苹果种质资源圃的建设情况和苹果属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工作。从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矮化性和无融合生殖等方面对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鉴定评价,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501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和评价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建成苹果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目前苹果种质资源创新及利用主要体现在苹果新品种、矮化砧的选育和苹果无融合生殖利用3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今后我国苹果种质资源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2006年06期 86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2 ] |[阅读次数:0 ]
  • 柑橘芽变选种以及芽变性状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张敏;邓秀新;

    综述了柑橘芽变选种的成果。近年来,我国选育了崀丰、长红、新世纪、奉晚等脐橙品种和华柑2号椪柑、岩溪晚芦、光明早温州蜜柑等宽皮柑橘品种,还有锦橙101、红肉琯溪蜜柚等其他柑橘品种。介绍了RAPD、AFLP、ISSR、MSAP和基于反转录转座子的分子标记在柑橘芽变品种鉴别中的应用。阐述了部分柑橘芽变性状形成的细胞学机理和分子机理,指出目前对芽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转录转座子的插入、DNA甲基化、基因结构和表达差异等方面。结合果树芽变研究的现状,对今后进行芽变研究提出了展望。

    2006年06期 871-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0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9 ] |[阅读次数:0 ]
  • 梨ACC氧化酶基因(ACO)的片段克隆及其RNAi载体构建

    胡钟东;乔玉山;王三红;姚泉洪;章镇;

    以若光梨成熟果实为材料,提取总RNA,在ACC氧化酶基因(ACO)cDNA序列同源性较高区域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利用RT-PCR克隆了ACC氧化酶(ACO)基因片段。将ACO反义基因、与副球菌中类胡罗卜素合成有关的间隔基因YYT和ACO正义基因3个片段串联在一起,经鉴定后,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中,构建成能够表达ACC氧化酶基因的双链RNA的植物载体pYF028,为耐贮砂梨的遗传转化创造条件。

    2006年06期 87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梨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朴一龙;赵兰花;薛桂新;

    为了比较耐贮性不同的梨在贮藏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以苹果梨和新高为试材,利用乙醇不溶性物质(alcoholinsolublesolids,AIS)分析了梨果实细胞壁组成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2品种在贮藏过程中AIS含量差异和变化不明显;耐贮性强的苹果梨的AIS中总果胶含量和碱溶性果胶含量高,水溶性果胶含量极显著低,而EDTA可溶性果胶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均很少,且在整个过程中无多大变化;纤维素在梨贮藏中变化不大,而半纤维素含量有较大变化,但似乎与梨的耐贮性的关系不大。

    2006年06期 880-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龙眼幼树整形研究

    薛进军;周咏梅;罗玫;

    为了探讨不同树形对龙眼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龙眼幼树为试材,进行了整形修剪研究。试验从2002年幼树定植开始,设置纺锤形、开心形和圆头形(对照)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到2004年12月,纺锤形、开心形和圆头形的树高分别为211、126、187cm,纺锤形和圆头形的树高显著高于开心形,纺锤形和圆头形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004年纺锤形、开心形和圆头形的单株产量分别为5.10、4.56、1.10kg;2005年分别为10.30、5.90、1.80kg。纺锤形产量最高,开心形其次,圆头形最少,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纺锤形具有延长枝生长突出、枝量大、长树快、净光合速率比较高、早期产量高的显著优点,而且整形容易。

    2006年06期 884-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草酸对猕猴桃果锈清洗及耐贮性的影响

    张中海;饶景萍;王美丽;张占艳;

    为了研究草酸的除锈作用及其在(0±0.5)℃冷藏条件下对猕猴桃果实硬度、呼吸强度、乙烯、可溶性固形物、淀粉、淀粉酶、SOD和PG变化的影响,用20g/L草酸溶液清洗猕猴桃果锈。结果表明,20g/L草酸溶液清洗效果在83.3%以上,且在冷藏条件下猕猴桃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明显受到抑制,提高SOD活性,降低淀粉酶活性,推迟PG活性高峰的出现时间,而果实硬度、可溶性固性物和淀粉含量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2006年06期 88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辐射花粉授粉诱导甜瓜单倍体

    张永兵;陈劲枫;伊鸿平;雷春;吴明珠;

    为了掌握辐射花粉授粉诱导甜瓜单倍体技术,以5种基因型甜瓜为材料,通过应用γ射线辐射的花粉进行授粉结合胚胎培养,从2种基因型中获得了单倍体植株,单倍体的平均诱导频率为0.29%。这2种基因型分别属于厚皮和薄皮甜瓜类型。花粉的辐射剂量为300Gy和600Gy时,供试材料的平均坐果率分别为50%和10%。辐射剂量为300Gy时,诱导厚皮甜瓜4810和薄皮甜瓜新富玉形成了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的诱导频率分别为0.55%和0.63%;剂量为600Gy时未能诱导供试材料形成单倍体。研究结果表明母本的基因型和花粉的辐射剂量对坐果率和单倍体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对单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的形态学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单倍体植株生长势弱,叶片较小,雄花和雌花均败育。

    2006年06期 892-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苹果锈果类病毒新疆分离物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赵英;牛建新;

    利用自行设计的方法分离提取总RNA,通过一对特异引物,扩增出苹果锈果类病毒的全长片段,该片段通过回收、克隆和测序,结果发现该片段全长330bp,与已发表的NC_001340同源性为99.7%,仅在第126有一个碱基差异。由此证明该片段是苹果锈果类病毒的全长序列,进一步证明该反应体系能很好地用于苹果锈果类病毒的RT-PCR检测,为快速鉴定类病毒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6年06期 896-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3 ]
  • 圆叶海棠无糖培养生根研究

    管道平;杨其长;刘文科;肖平;杨建荣;

    为了探索新的砧木快速繁殖的方法,以圆叶海棠离体新梢为供试材料,采用自行设计的无糖培养箱和环境控制系统,进行无糖培养生根研究,比较无糖培养与有糖培养海棠离体新梢光合指标和根系形态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增加光照强度和提高CO2浓度,改善了海棠离体新梢生长的环境条件;与有糖培养相比,无糖培养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植株健壮且根系发达,有大量的侧根形成;植株的根系活力、光合作用、调节气孔开闭和控制蒸腾速率等方面显著提高。无糖培养提高了海棠离体新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006年06期 899-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简并引物的程序化设计与荔枝HMGR基因片段的克隆

    夏瑞;陆旺金;李建国;杜娟;

    主要介绍了利用NCBI、DDBJ、Blockmaker、CodeHop和Oligo6.0等数据库和生物软件进行简并引物设计的方法。利用设计的6对简并引物进行RT-PCR,从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果实中克隆到2个长度分别为510bp和582bp的cDNA片段。通过Blastx检索Genbank进行同源性比对后,发现2片段都与其它植物的HMGR基因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研究表明,该程序化设计的简并引物可信性强,阳性率高,能迅速得到满意结果。

    2006年06期 903-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葡萄导管平均流速测定新方法

    王庆江;及歆荣;

    以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应用热脉冲波形曲线的高宽比值增长率(Rh/b)来测定葡萄茎导管平均流速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直径为10mm葡萄茎段上,用此新方法测得的导管平均流速与根据哈根-泊萧叶定律计算得到的理论导管平均流速吻合的很好,说明此新方法可用于测定直径为10mm的葡萄茎导管平均流速。用此新方法在离体葡萄枝上测定发现,随光照强度增强,其导管平均流速成线性正相关增加。

    2006年06期 907-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自花结实早熟梨新品种—早冠的选育

    李晓;李勇;王迎涛;刘国胜;韩彦肖;

    早冠是以鸭梨为母本,青云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自花结实早熟梨新品种。果实8月初成熟,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30g,果皮淡黄色,果肉洁白,肉质细腻酥脆,汁液丰富,酸甜适口。具有良好的自花结实能力,抗病,早果,丰产。

    2006年06期 910-91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梨芽变新品种—尖把王梨的选育

    李俊才;隋洪涛;王家珍;刘成;许英武;闫忠业;孙丽梅;蔡忠民;沙守峰;伊凯;

    尖把王梨为尖把梨大果芽变,平均单果质量189g,最大单果质量280g,是一般尖把梨的2倍以上。部分果面有1~2条纵沟,果面黄绿色;果皮薄,果肉白色,肉质细腻多汁,石细胞较少;总糖含量为11.88%,总酸含量为0.92%,维生素C含量为5.81mg/100g,风味酸甜适口,香气浓,果心小,可食率高,品质上,是鲜食、冻制和加工兼用新品种。枝条、叶片也明显大于尖把梨,抗寒能力与尖把梨相同,是栽培梨中抗寒力最强的品种之一,适于辽宁、吉林、内蒙古等较寒冷地区发展。

    2006年06期 912-913+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 猕猴桃新品种—蜜宝1号的选育

    吴放;张安世;宋爱青;杜立丰;秦永成;

    蜜宝1号是从野生猕猴桃实生繁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该品种属美味猕猴桃,果实倒梯形,平均单果质量53.1g,最大单果质量84.6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1%,维生素C含量1380.4mg/kg,总糖含量14.53%。果实品质好,风味浓郁,耐贮藏,常温条件下可贮藏38天。蜜宝1号植株生长势强,抗逆性强,耐瘠薄,丰产稳产。配置授粉树为自选品种太行雄鹰,雌雄配置比例为(6~8)∶1。

    2006年06期 914-915+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早熟板栗新品种—鲁岳早丰的选育

    明桂冬;田寿乐;沈广宁;柳美忠;刘嘉芬;单公华;徐颖;

    鲁岳早丰是20世纪90年代末从山地栗园选出的实生变异优良品种。该品种早熟、丰产、品质优良、耐瘠薄、适应性强;单苞质量51.1g,出实率55.0%;坚果近圆形,平均单粒质量11.0g;果肉黄色,细糯香甜,含淀粉67.8%,糖21.0%,蛋白质9.5%,脂肪2.1%,在山东泰安8月底成熟。

    2006年06期 916-91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果树学报》2006年第23卷总目次

    <正>~~

    2006年06期 918-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