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5111

研究论文

  • 陕西地区红富士苹果冠层果实品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李猛;王雷存;任小林;张盈盈;

    研究了陕西地区红富士苹果冠层果实品质的差异及其相关性大小,并探讨了通过单果质量和色度值对果实的内在指标进行预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品质变异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亮度(6.2027)、硬度(11.1427)、黄色度(16.0334)、可溶性固形物(17.2885)、可滴定酸(19.7055)、单果质量(31.7217)和红色度(49.9306)。果实的单果质量与硬度,红色度与亮度和黄色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皮红色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和单果质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果皮红色度与果皮亮度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0.82063)。用单果质量和色度值预测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误差值分别为6.64%、9.64%、14.43%。富士苹果的果皮红色度可作为了解富士苹果品质的重要指标,其品质差异可作为分级贮藏的重要依据。

    2010年06期 v.27 859-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夏橙果实离层中伤害诱导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杨雪莲;张凌云;王志卫;黄勇;闫树堂;钟广炎;

    从乙烯处理的伏令夏橙果实离层中克隆出4个伤害诱导基因(CsWIP1、CsWIP2、CsWIP3、CsWIP4)。通过RT-PCR、RACE等克隆技术分别获得了CsWIP1、CsWIP2、CsWIP3和CsWIP4的全长cDNA。测序结果表明CsWIP1、CsWIP2、CsWIP3和CsWIP4全长cDNA分别为588、549、412和629bp,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98、95、83和88个氨基酸,结构模拟显示这些蛋白在C-端和N-端各有一个α-螺旋,中间是一个富丝氨酸域。与其他植物伤害诱导蛋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sWIP家族蛋白分为2类,CsWIP1、CsWIP2和CsWIP3与玉米WIP家族中NP_001148450.1、NP_001151919.1、NP_001151459.1、NP_001147041.1和拟南芥NP_192765.1、NP_849355.1、NP_179023.1聚成一类;CsWIP4与葡萄的AY159560.1聚成一类。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这些基因在乙烯处理下果实离层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sWIP1和CsWIP2受乙烯强烈诱导,CsWIP3和CsWIP4几乎不受乙烯调控。

    2010年06期 v.27 864-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丰水梨不同施氮量对果实品质形成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陈磊;伍涛;张绍铃;姚改芳;陶书田;贾兵;苗永春;曹慧莲;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丰水梨果实品质形成及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梨果实发育过程中以积累果糖和蔗糖为主,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较低;适量施氮能提高果实可溶性总糖的含量,而过量施氮降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从而降低可溶性糖总糖含量;适量施氮可提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气孔限制值(Ls)显著升高,胞间CO2浓度(Ci)下降,有利于叶片光合碳同化能力的增强和果实品质的形成;黄河故道地区沙土栽培的盛果期丰水梨园,果实膨大期纯氮施用量以每666.7m216.8kg为宜。

    2010年06期 v.27 871-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人工剪萼对莱阳慈梨果实品质及石细胞形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姜彦辰;曹玉芬;张绍铃;伍涛;田路明;董星光;

    为深入探讨人工剪萼对莱阳慈梨果实发育的作用及生理机制,以莱阳慈梨为试材,研究了人工剪萼对果实发育膨大、品质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剪萼能够改善慈梨果形,提高风味品质,与宿萼果相比,剪萼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含量高,可滴定酸含量低,石细胞团直径小;果实PAL活性在果实发育前期较低,POD和PPO活性在发育中期较低。人工剪萼能提高莱阳慈梨果实外观与内在品质。

    2010年06期 v.27 87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桃果肉颜色性状的SSR标记及其在品种中的验证

    曹珂;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陈昌文;赵佩;

    桃果肉颜色是与果品加工密切相关的一种重要经济性状。以桃栽培种瑞光19(白肉)×Summergrand(黄肉)杂交的104株F1后代分离群体为试材,对桃白肉/黄肉的SSR分子标记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筛选的135对引物中有4对引物,CPDCT024、pchgms3、CPPCT026和BPPCT011,在白肉和黄肉单株以及混合基因池间扩增出差异。分析性状与标记的连锁情况表明,CPDCT024与白/黄肉性状遗传距离最近,为7.8cM。试验构建了桃白/黄肉性状的连锁群,根据4个SSR标记与参考图谱T×E和P2175×GN比对,将控制白/黄肉性状的基因定位在参考图谱第1连锁群,对应于桃的第1条染色体。以CPDCT024和参考图谱上另一个与白/黄肉性状连锁距离较近的标记CPPCT026在20个白肉和黄肉品种上验证,CPDCT024检测的准确率为70%,优于CPPCT026。

    2010年06期 v.27 882-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葡萄VJyGST全长cDNA克隆及其在果实着色过程中的表达

    于淼;刘海峰;杨成君;王军;

    以京优葡萄果皮为试材,利用RT-PCR、SMARTTMRACE技术克隆了1个全长为851bp的GST基因,Genebank的登录号为GU370062,命名为VJyGST。该基因包括开放阅读框(ORF)642bp,编码213个氨基酸,推导其分子量为24.25ku,等电点为5.52。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VJyGST与山葡萄GST(FJ645770)、甜橘GST(DQ198153)、荔枝GST(EF613493)相似性分别达到了99%、77%、67%。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在果实着色过程中,GST基因在果肉中表达较低且相对稳定;在果皮中表达较高,表达量随花色苷的合成递增,90%着色时到达最高,表明GST的表达与花色苷生物合成密切相关。

    2010年06期 v.27 887-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葡萄9个重要花发育相关基因在藤稔葡萄夏芽成花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杨光;岳林旭;王晨;谭洪花;曹雪;房经贵;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9个葡萄花发育相关基因在藤稔葡萄夏芽成花过程中的表达进行分析。所研究的基因包括:Vitis vinifera AGAMOUS(VvAG)、Vitis vinifera APETALA3(VvAP3)、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C(VvFLC)、Vitis vinifera FRUITFUL(VvFUL)、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T(VvFT)、Vitis vinifera APETALA2(VvAP2)和Vitis vinifera SUPPRESSOR OF OVER EXPRESSION OF CO1(VvSOC1)、Vitis vinifera APETALA1(VvAP1)以及Vitis vinifera LEAFY(VvLFY)。结果表明,经摘心处理的夏芽能够进行花芽分化及花芽形成,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夏芽未形成花芽;9个基因在处理与对照夏芽及发育枝茎尖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在处理样品中的表达与拟南芥中同源基因的表达基本相符。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葡萄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相关基因在转基因中的利用以及其表达的合理调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010年06期 v.27 892-897+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贵州葡萄属野生种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潘学军;李德燕;张文娥;樊卫国;李顺雨;

    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踏查和异地种植保存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观察记载了贵州葡萄属野生种的分布及其主要生物学性状,总结出了鉴定贵州葡萄属植物的分类检索表。近5a的调查研究表明贵州葡萄属野生种植物共有11种3变种,其中绿毛腺枝葡萄为新变种,腺枝葡萄、华东葡萄、变叶葡萄为贵州新纪录种,锈毛刺葡萄为贵州新纪录变种。不同地区野生葡萄分布种类及密度差异较大,以黔东南州分布的野生葡萄种类最多,毛葡萄分布的范围最广、密度最大。

    2010年06期 v.27 898-901+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水分胁迫对葡萄日灼病发生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蒯传化;刘三军;于巧丽;孙桂香;刘崇怀;高登涛;吴国良;杨朝选;

    以9a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晴天无风的环境下,探讨了土壤水分充足、中等干旱、重干旱3种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葡萄日灼病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越低,其气孔导度越低,土壤温度、叶片温度、果面温度越高,日灼病越严重。土层越深,地温日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越晚、3个处理间地温差值也越小。重干旱处理的气孔导度峰值出现在8:00时,较其他2个处理前移1h,3种处理均在12:00-16:00时出现低谷。土壤水分状况对叶片温度变化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偏高时,叶片温度日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3个处理间叶片温度日最大值的差值明显大于果面温度的差值。增加土壤水分对降低葡萄日灼病发生作用明显。

    2010年06期 v.27 902-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山核桃×薄壳山核桃花粉直感效应与后代分析

    王正加;张斌;夏国华;黄有军;洪丹丹;黄坚钦;

    以山核桃为母本,薄壳山核桃为父本进行人工控制授粉,对收获果实和种子进行各性状测定,然后利用AFLP和SSR分子标记对播种苗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薄壳山核桃花粉对山核桃授粉坐果良好,4个组合均收获大量果实,收获果实颜色、形状发生较大变异,性状测定发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形指数、壳厚、壳质量、仁质量等都显著优于山核桃自然授粉果实;播种幼苗表型与母本一致,AFLP和SSR分子标记对后代鉴定发现授粉后代不是真杂种,果实变异为花粉直感效应。山核桃可能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

    2010年06期 v.27 908-913+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36个杧果引进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研究

    石胜友;张燕梅;武红霞;王松标;邢珊珊;马蔚红;

    采用SSR标记方法,对来自7个国家的36份杧果品种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分析,目的是为杧果育种亲本合理选配、现有国外种质的充分发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5对SSR引物共检测到8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5.7333个,引物mMiCIR024的等位基因数最多,有11个,mMiCIR028最少,仅有3个;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异为0.2154~0.9108;基于SSR标记,在相似系数为0.663水平上,聚类分析结果将36个杧果品种分为7大类。该研究表明杧果品种的相似性系数与地理起源有密切的关系。

    2010年06期 v.27 914-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疆野扁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吕志江;李疆;吾买尔夏提·塔汉;曾斌;罗淑萍;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新疆分布的野扁桃(Amygdalus ledebouriana Schlecht.)5个居群共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9条引物共检测到114个位点,其中105个为多态位点。在物种水平上,野扁桃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1%,Nei's基因多样度(h)为0.280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27;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50.7%,Nei's基因多样度(h)平均为0.2062,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0.2999。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2660,表明有26.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之间。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平均为0.8964,估测的居群间基因流(Nm)为1.3794,可以认为5个野扁桃居群间基因流畅通,与Nei's多样性指数揭示的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是一致的。根据Nei's遗传距离对不同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显示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居群的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试验分析结果,野扁桃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策略为在优先保护现有群体的基础上,加强筛选和保存居群内的变异单株。

    2010年06期 v.27 918-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 ]
  • 番木瓜肌动蛋白CpActin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果肉中的表达

    申艳红;陈晓静;何玮毅;卢秉国;

    以番木瓜果肉为试材,提取总RNA,反转录为双链cDNA。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方法(RACE),获得了番木瓜果肉Act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将其命名为CpActin,Genbank登录号为FJ696416。CpActin全长cDNA为1533bp,含有一个113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7个氨基酸,与毛白杨、葡萄、水稻、拟南芥的Actin同源性分别为98.94%、98.67%、96.29%、94.69%。利用邻接法构建了部分高等植物、哺乳动物和真菌的Actin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番木瓜与葡萄的Actin进化距离最小。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CpActin基因在不同成熟度番木瓜果实中的表达情况,发现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表明CpActin基因可以作为内参,进行番木瓜其他果实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2010年06期 v.27 924-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6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菠萝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窦美安;邱文武;吴青松;孙伟生;

    利用SRAP标记研究了61份菠萝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99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5对引物对61份菠萝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均得到了清晰指纹,且所有品种表现出多态性;供试菠萝品种的多态性比率均较小,在47.32%~68.90%;35对SRAP标记共获得567条带,多态性位点384个,多态条带比率为67.72%;61份菠萝种质其相互之间相似系数为0.8027~0.9510,表明61份菠萝品种之间遗传关系相对较近;应用UPGMA进行聚类,在大致相似系数0.8330的水平上,61份材料可分为5种类型。

    2010年06期 v.27 930-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龙眼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黄爱萍;陈秀萍;胡文舜;姜帆;郑姗;章希娟;魏秀清;邓朝军;郑少泉;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130份龙眼果实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数量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5%,其次为果穗质量、果皮质量、单果质量、果皮厚度、果肉厚度等,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4%。25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达3.6个,果皮颜色、果肉质地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均为6个。总体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1.997,龙眼主产区福建(1.989)、广东(1.638)、四川(1.551)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泰国(1.274)、广西(1.248)、贵州(1.229)则次之。对130份龙眼种质果实性状进一步聚类分析为5个类群,各类群特征表现各异,变化丰富。主成分分析第一、二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28.15%,更为直观地展现了种质的亲缘关系,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

    2010年06期 v.27 938-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4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呼吸活性和能量代谢与荔枝果实品质劣变的关系

    刘亭;钱政江;杨恩;吴富旺;屈红霞;蒋跃明;

    通过短期厌氧和纯氧处理探讨了呼吸活性和能量代谢对采后荔枝果实衰老和品质劣变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处理均降低褐变指数和细胞膜透性,但提高呼吸强度、腺苷三磷酸(ATP)含量、能荷值和交替氧化呼吸途径在总呼吸中的比例,并且短期厌氧处理效果好于纯氧处理;另外,短期厌氧处理提高了果肉乙醛、乙醇含量,降低了果皮细胞色素氧化呼吸途径在总呼吸中的比例,而纯氧处理作用则相反。结果表明能量水平与呼吸活性密切相关,并参与荔枝果实采后衰老和品质变化的调控。

    2010年06期 v.27 946-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1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阅读次数:0 ]
  • 枝干苹果轮纹病人工接种方法与品种抗性评价

    周增强;侯珲;王丽;朱发亮;

    研究了枝干苹果轮纹病菌接种的方法,并对9个苹果品种做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菌饼接种法接后35~40d开始发病,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高于孢子接种法处理。涂抹法、滤纸条沾液法、点滴法等孢子接种法接种均可致病,但各处理发病程度较轻。用菌饼接种法对9个苹果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意大利早红、初津轻、斗南等抗病,弘前富士、红富士、新世界等高感,菌饼接种法与田间调查的自然发病结果基本一致。

    2010年06期 v.27 952-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乱跗线螨(Tarsonemus confusus)引发套袋苹果黑点病及其防治

    郝宝锋;于丽辰;许长新;贺丽敏;焦蕊;

    通过在套袋苹果上人工接种乱跗线螨,验证其与黑点病的关系,试验表明,经杀菌剂处理果实,按每果10~50头接螨危害率为60%,接螨数量多少与套袋苹果黑点病危害率呈正比;自然对照危害率为20%;而人工除螨的空白对照危害率为0。因此证实,乱跗线螨的危害导致了套袋苹果的黑点病。田间使用螨类忌避剂防治可以有效的控制乱跗线螨危害,好果率达到96%,显著好于48%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控制效果,空白处理危害率高达54.17%。套袋前用螨类忌避剂乳油、48%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3种药剂浸袋处理,螨类忌避剂危害率为4%、48%乐斯本乳油危害率为19%、1.8%阿维菌素乳油危害率为31%;喷药防治效果调查结果显示,螨类忌避剂乳油处理平均危害率亦仅为4%,48%乐斯本乳油处理平均危害率为16.25%,1.8%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平均危害率为26.75%。调查发现乱跗线螨也可以引起套袋梨、套袋桃果实黑点病。

    2010年06期 v.27 956-960+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抗药性及其地理分布

    王英姿;张伟;刘保友;栾炳辉;王培松;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建立了以敏感性菌株EC50平均值0.1115±0.0485mg·L-1为标准的敏感性基线。在所测定的菌株当中,84.51%的轮纹病菌菌株对戊唑醇表现敏感,15.49%的菌株对戊唑醇已产生2~5倍的低水平抗药性,抗药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山东东部区域。

    2010年06期 v.27 96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山东桃树流胶病病原菌研究

    张勇;李晓军;曲健禄;李林光;杨建明;

    流胶病为山东桃树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关于桃树流胶病的病原,国外、国内报道不一。病原真菌的鉴定通常采用传统形态学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明确山东省桃树流胶病的病因,2007-2009年应用rDNA-ITS序列测定分析和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不同产地分离获得的能引起桃树流胶病的致病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山东桃树流胶病病原菌主要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Moug.exFr.)Ces et de Not)。该病原菌rDNA-ITS区序列已在GenBank上登录(GenBank登录号:GU933645)。伤口和皮孔是病原菌田间主要的侵染途径。为山东桃树流胶病的防治研究及抗病品种选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0年06期 v.27 96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测定

    李赤;黎永坚;于莉;黄秉智;

    提取了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毒素,利用高效液谱、气、质联用仪对其成分分析和生物测定。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香蕉枯萎病菌毒素共有7种成分,其色谱峰积分百分含量分别为5.81%、5.94%、6.31%、2.80%、3.42%、73.34%、2.37%。其中第6个组分——镰刀菌酸是毒素中的主要成分,是引起香蕉枯萎症状的主要物质。另外6种成分在致枯萎过程中起到增效作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同浓度的毒素和商品镰刀菌酸引起香蕉苗的枯萎作用相比,香蕉枯萎病菌毒素作用更强。毒素对不同品种的蕉苗和作物都可以引起萎蔫,没有选择性,该毒素是一种非寄主专化性毒素;毒害作用随着毒素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加强。

    2010年06期 v.27 969-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7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枣树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

    李冬霞;武海燕;张猛;陈谟林;宋宏伟;

    为了解枣树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不同品种整个生育期健康枣树的树皮、枣股、枝条、花、叶、果实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511株,共鉴定出15个真菌属,其优势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茎点霉属(Phoma)、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黑孢霉属(Nigrospora)。结果表明,健康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普遍,种类丰富;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差异。

    2010年06期 v.27 975-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枣疯病大田防治药物筛选研究

    赵进红;王玉山;刘静;冯殿齐;杜辉;张陆;黄艳艳;赵勇;

    试验采用树干注射法,对不同药物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环素、土霉素、螺旋霉素和红霉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枣疯病病情,土霉素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3种抗生素。选出防治枣疯病效果最好的配方组合为土霉素2000mg·kg-1+吲哚乙酸100mg·kg-1+病毒灵1000mg·kg-1+200mg·kg-1板蓝根合剂+300mg·kg-1果树复壮剂。疯树愈后复发可能与防治次数有关。对于治疗后表现正常的疯树,再加强治疗2~3次,枣疯病复发率极低。

    2010年06期 v.27 980-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介

  • 《植物染色体与遗传育种》

    <正>遗传学是植物育种学的基础学科,在农业专业教育中,遗传学和育种学分属两门课程。植物育种归根到底是对物种(品种)染色体及染色体外遗传结构的改良。育种与遗传研究的密切结合是现代植物育种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遗传工程作为植物育种的技术体系,在近20~30年发展很快。广义的

    2010年06期 v.27 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荔枝学》

    <正>荔枝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生产上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栽培技术和经验,在科学研究方面,我国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可以说走在世界的前列,特别是在近20几年来,我国在荔枝的全方位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取得了诸多科学发现和国内外领先的学术成果。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能全面反映当今

    2010年06期 v.27 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会讯

邮购书目

征订启示

  • 欢迎订阅2011年《现代园艺》

    <正>《现代园艺》1978年创刊,是《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由江西省农业厅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园艺期刊之一,已在园艺界中享有广泛美誉。《现代园艺》荟萃当代果树、蔬菜、瓜类、种子、种苗、花卉、园林苗木、肥料、农药、农机等当前行进科技信息,预测市场发展生产,生产、营销并重;突出

    2010年06期 v.27 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论与综述

  • 我国近30a梨育种研究进展与今后工作建议

    李秀根;杨健;王龙;王苏珂;

    阐述了新中国梨资源与育种工作成就。包括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利用、起源、演变;引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砧木育种、遗传规律研究;以及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等。提出了今后应加强对核心种质的挖掘评价,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优良、抗病虫、抗逆性强、自花结实、栽培省工、外观鲜艳的新品种;还有整合育种资源、加强分工协作,创新育种技术,提高育种效率。

    2010年06期 v.27 987-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下载次数:1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杏贮藏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王春艳;田金强;王强;

    我国杏栽培面积大、产量高,杏果肉、仁、核壳均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我国杏贮藏加工产业存在以下问题:种质资源家底不清,缺乏加工专用品种;贮运保鲜、冷链物流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货架期短;集中上市与来不及加工的矛盾突出;加工转化率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水平不高;标准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与安全保障水平较低。紧密围绕上述问题,综述了杏贮藏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加工品质评价与加工专用品种筛选、延长货架期、半成品保藏技术以及开发杏仁短肽、杏核壳活性炭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度加工产品上,同时构建杏贮藏加工技术标准及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以促进科技和产业相结合,使杏贮藏加工科技更好地支撑和引领杏贮藏加工产业的发展。

    2010年06期 v.27 995-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下载次数:10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研究报告

  • 西洋梨矮化砧木BA-29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王苏珂;杨健;王龙;周厚成;李秀根;

    以西洋梨矮化砧木BA-29春季茎段为外植体,筛选适宜的消毒时间和诱导、继代增殖与生根培养基,并对试管苗进行了移栽。结果表明,(1)取春季田间嫩茎段为外植体,用0.1%HgCl2消毒5min,污染率可控制在20%以下,外植体成活率超过70%,效果优于消毒3min、7min和10min;以1/2MS+6-BA1mg·L-1+IBA0.1mg·L-1+GA0.2mg·L-1为诱导培养基,增殖倍数较高;(2)适宜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1mg·L-1+IBA0.4mg·L-1+GA0.05mg·L-1,增殖系数可以达到3.8,且芽生长势强,新芽质量好;(3)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1+IBA0.5mg·L-1,生根率81%,平均生根7.6条,最多达到10条;已生根试管苗炼苗7d后移栽于灭过菌的基质中,30d后移栽成活率超过80%。

    2010年06期 v.27 1002-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壳聚糖复合膜涂膜保鲜猕猴桃的研究

    祝美云;党建磊;

    采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和卡拉胶制作成不同配比的可食性复合膜,利用L9(33)正交试验对猕猴桃进行涂膜保鲜,在4℃下观察猕猴桃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通过对猕猴桃失重率、果实硬度、可滴定酸(TA)、呼吸强度、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可食性复合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保鲜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卡拉胶保鲜效果达到显著水平,而海藻酸钠保鲜效果不明显。综合方差分析结果得出可食性复合膜的最佳配比为壳聚糖1%、海藻酸钠0.3%、卡拉胶0.3%。在此条件下,新鲜的猕猴桃保鲜40d左右,可有效保持其营养成分减少。

    2010年06期 v.27 1006-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1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进行香蕉(Musa AAA Cavendish var.Williams B6)组培快繁研究(英文)

    杨柳;秦钢;粟靖;杨丽涛;罗瑞鸿;李小泉;林贵美;邹瑜;李杨瑞;

    以香蕉(MusaAAACavendishvar.WilliamsB6)茎尖诱导的组培苗为材料,开展了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进行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TIBS系统可使香蕉组织培养一代增殖14倍以上,比传统方法提高2~3倍;(2)含2.0mg·L-16-BA的TIBS系统适合于增殖培养;(3)TIBS系统中,以第7代继代材料为宜,接种密度在每株100mL培养基最有利于香蕉组培苗的增殖和生长;(4)TIBS系统中浸没间歇频率在4min/3h时增殖和生长表现比较优异,而4min/6h时则有利于根的诱导和根的生长。

    2010年06期 v.27 1010-1013+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SRAP在西藏木瓜属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夏永秀;曾秀丽;廖明安;潘光堂;龚君华;次仁卓嘎;

    利用正交设计,首次对西藏木瓜属植物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浓度、Taq酶、dNTPs、模板DNA、Mg2+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建立了木瓜属植物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5μL,引物浓度0.4μmol·L-1,Taq酶1.0U,dNTPs浓度0.3mmol·L-1,模板DNA70ng,Mg2+浓度2.0mmol·L-1。用引物组合M1E7和M3E18检验上述优化体系,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较高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用筛选的28对SRAP引物组合对21份西藏野生木瓜资源总DNA进行SRAP-PCR扩增,共检测出42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363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6.67%。为此,SRAP分子标记可用于木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2010年06期 v.27 1014-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南高丛蓝莓南月实生后代果实品质研究

    邓桂秀;宋鹏飞;姜燕琴;於虹;

    以南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品种南月(Southmoon)的39个表现较好的实生后代的果实为材料,从物理性状和生化指标的变异情况来分析和评价果实品质,以期筛选出表现优良的实生后代。结果表明实生后代在这两方面均出现明显变异,表现为单果质量为0.95~1.87g,变异系数为17.56%;果实蒂痕直径为1.60~3.63mm,变异系数为15.91%;单果种子数为4~74粒,变异系数为37.6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64%~16.92%,变异系数为10.82%;可滴定酸含量为0.51%~2.93%,变异系数为41.41%;固酸比为3.7~25.52,变异系数为37.53%。在物理性状(单果质量、果实蒂痕直径、单果种子数)和生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的三维散点图上均可将实生后代分为4组。在筛选出的加工用品种候选单株12个和鲜食用品种候选单株18个中,以A39、A47、A57、A81、A119、A160和A162选育为鲜食用品种的潜力最大。

    2010年06期 v.27 1019-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鼠茅覆盖对梨园杂草控制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刘广勤;朱海军;周蓓蓓;生静雅;张萌;

    研究了鼠茅对梨园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种植鼠茅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鼠茅后主要控制了禾本科杂草的发生,对多种杂草防效达100%。鼠茅秸秆水浸提液对狗尾种子发芽具有明显"浓度效应",低浓度(0.01g·mL-1)处理狗尾种子时,促进种子发芽,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0.02~0.04g·mL-1),狗尾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逐渐降低,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种植鼠茅后,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大大增加,为对照的5倍,而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也显著提高,分别为对照的2.32倍和3.61倍,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略有降低,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另试验表明,稻草覆盖与种植鼠茅自然覆盖控制果园杂草的效果及原理不尽相同。

    2010年06期 v.27 1024-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1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6种内吸性杀菌剂对苹果枝干轮纹病的治疗效果

    张高雷;李保华;王彩霞;董向丽;何晓婵;

    用菌丝接种1a生苹果枝条,接种2周后喷雾施药,以发病皮孔的数量为指标,评测了6种内吸性杀菌剂对苹果枝干轮纹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戊唑醇和醚菌脂都能抑制苹果轮纹病瘤的产生,其抑制效果依次为55.6%、47.0%、45.1%、37.7%、37.1%和34.6%。在离体条件下,6种药剂,除醚菌脂外,对轮纹病菌生长的抑制率达100%或接近100%,而枝条上防治效果却不足60%,可能的原因是药剂不能到达病菌的侵染部位。

    2010年06期 v.27 1029-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3株真菌对香蕉枯萎病拮抗效果比较

    刘昌燕;王国芬;梁昌聪;汪军;杨腊英;秦涵淳;吴琳;黄俊生;

    拮抗生防真菌是微生物农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香蕉根际土壤分离获得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真菌,并对其抑菌效果和对香蕉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峙试验测定表明080409-8,080409-13和080819-B2-1等3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营养和空间竞争能力,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都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峙培养7d,抑制率均在55%以上;3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升高,以1%浓度处理7d,080409-8,080409-13,080819-B2-1的抑制率分别为22.00%,51.67%,63.00%;5%处理7d,抑制率分别为39.33%,62.00%,71.00%;080409-8,080409-13,080819-B2-1发酵液的10倍,50倍和1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为40%~85%,在50倍稀释液浓度下,3株拮抗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均达到最高。

    2010年06期 v.27 1032-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5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雄花蕾的mRNA差异表达分析

    张彦萍;刘海河;谢彬;郭守鹏;

    为阐明西瓜G17AB系雄性不育发生的分子机制,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不育株与可育株雄花蕾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经重复验证,获得了2个稳定表达的差异cDNA片段:C13F和G10S。经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C13F片段与拟南芥β-葡萄糖苷酶酶蛋白的部分编码序列具有80%同源性;G10S片断与菜豆泛素mRNA的编码序列具有92%同源性。

    2010年06期 v.27 1037-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技术与方法

  • 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

    董月菊;梁美霞;戴洪义;

    准确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对评价果汁加工工艺、储藏条件和果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应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了苹果、脐橙、猕猴桃新鲜果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自动电位滴定法标定结果精确度较高,重现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27%~0.59%;果汁维生素C加标回收率为93.06%~98.21%,相对标准偏差为0.17%~1.26%。自动电位滴定法操作简便,可用于不同种类果汁或其他饮料维生素C含量的大批量检测。

    2010年06期 v.27 1042-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1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磁珠富集法分离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微卫星标记及系列分析

    王艳红;李映志;丰锋;叶春海;

    利用磁珠富集法分离出菠萝蜜微卫星位点,并成功设计出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SSR(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引物。基因组DNA经MseI酶切后,用生物素标记的简单重复序列做探针与其杂交,杂交复合物固定到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磁珠上,经过一系列的洗涤过程,含有SSR的酶切片段被吸附到磁珠表面。这些片段经洗脱下来后,先用对应的引物扩增,再进行克隆和测序。实验共挑出83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成功设计合成SSR引物19对。并通过这19对SSR引物对20份菠萝蜜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全部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中18对引物扩增的条带具有多态性,可以作为菠萝蜜分子标记使用。

    2010年06期 v.27 1046-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9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应用AutoCAD测定板栗葇荑花序长度的新方法

    于丽霞;齐永顺;张京政;王同坤;

    在用刻度尺测定弯曲板栗雄花序时,测量结果误差大,并且对其有一定的损伤。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准确、非破坏性测定板栗雄花序花序长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在田间或室内测定活体或离体板栗花序长度。其原理是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带有刻度直尺的葇荑花序图像,利用AutoCAD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得与花序相同长度的折线,测得折线长度即为花序长度。对同一软质物体用刻度尺和该方法测量的长度进行t测验,t=0.0335<t(0.05,10),证明该方法准确。

    2010年06期 v.27 1052-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邮购光盘

新品种选育报告

  • 杏新品种——国丰的选育

    孙猛;刘威生;刘宁;张玉萍;赵锋;郁香荷;徐铭;

    国丰是以串枝红(原产河北巨鹿)为母本,XC0431(晚熟杏资源,原产于河北昌黎)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中熟、优质杏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47g,大果可达93.4g;果皮底色黄,有红晕;果肉橙色,肉质松脆,可溶性固形物14.8%,可溶性糖7.74%,可溶性酸1.708%,维生素C50.65mg·kg-1;果汁多,风味甜,有香味,离核,甜仁。果实发育期80d左右,熊岳地区7月11日前后成熟。

    2010年06期 v.27 1055-1056+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杏新品种——魁金的选育

    薛晓敏;王金政;安国宁;张安宁;苑兆和;路超;

    魁金杏是以二花槽为母本,红荷包为父本育成的优良早熟杏新品种。该品种树势健壮,叶色浓绿,自花结实率高;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89.1g;果皮橙黄色,果面光洁美观;果肉黄色,肉质细,汁液中多,风味酸甜可口,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果实生育期56d。

    2010年06期 v.27 1057-1058+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抗寒李新品种——绥李5号的选育

    孙伟;吴振林;吴立仁;杜汉军;刘文东;高佳缘;

    绥李5号是以绥李3号为母本,月光李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树势较强,树姿半开张,以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萌芽率高,成枝力强。果实呈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68.0g,果实整齐度好,果皮鲜红色,果肉黄色,可溶性固形物13.10%,可溶性糖6.03%,可滴定酸0.39%,维生素C56mg·kg-1。粘核,风味酸甜,品质上等,耐贮运,抗逆性强,在黑龙江省8月上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近80d。

    2010年06期 v.27 1059-1060+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早熟优质龙眼新品种——泉龙104的选育

    林文忠;吴少华;庄卫东;潘东明;郑金水;陈清西;

    泉龙104由东壁芽变单株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龙眼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投产早,枝条易成穗,坐果率高。果实近圆形,果皮有明显的放射状黄褐虎斑纹,平均单果质量10.5g。果肉乳白色、离核易,肉质脆、味甜、香气浓,可食率63.7%,可溶性固形物22.5%,品质优。在福建泉州果实成熟期可比东壁提早7~10d,比福眼提早10~15d。

    2010年06期 v.27 1061-1062+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