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冰浩;邓崇岭;陈传武;邓光宙;丁萍;牛英;唐艳;付慧敏;
【目的】了解和研究广西地方柑橘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以10份外省野生和地方柑橘种质为参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份广西地方柑橘种质和8份姑婆山野生柑橘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2条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多态性分析。获得总条带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54%。聚类结果显示28份资源可分为7个组,其中广西资源分布于6个组,姑婆山野生柑橘被聚为同一组,进而可划分为2个亚组。【结论】ISSR标记能较好地区分广西地方柑橘资源,且广西柑橘地方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
2015年06期 v.32 1001-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姜波;钟云;吴波;李菊;钟广炎;曾继吾;
【目的】在对比化橘红不同品种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差异,以期获得能准确鉴定化橘红不同品种的有效方法。【方法】依据叶片及果实茸毛特征,从不同果园采集9个代表性的化橘红单株,分别对果实及叶片进行测定。采用14个SNP位点,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型(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HRMA)技术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同一采样地‘光青’单株8和9,仅叶片宽度存在显著差异,果实及叶片的其他特性差异不明显;同一采样地单株样4(‘正毛’)与样7(‘副毛’)的叶形指数及果形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叶片及果实的其他特性差异显著;同一果园不同品种的单株叶片及果实部分特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果园的同一品种单株,因栽培条件及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叶片及果实的部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采用14个SNP位点可将9个化橘红样本有效区分,平均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值为0.29,所有SNP位点的平均自交系数为-0.09。【结论】仅凭形态特征很难区分化橘红不同品种的单株,而采用14个SNP位点能有效鉴定化橘红不同品种的单株。
2015年06期 v.32 1007-101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田嘉;曾斌;罗淑萍;李秀根;李疆;
【目的】分离和克隆‘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果胶裂解酶(pectate lyase,PL)基因Ps PL,了解其在香梨果实不同时期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差异,为香梨果实成熟软化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果肉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得到Ps PL c DNA全长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功能预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技术,分析Ps PL基因在香梨果实生长发育后期及货架期的表达特性和差异。【结果】Ps PL基因c DNA全长序列为1 245 bp,Gen Bank收录号为KJ547669,该基因共编码414个氨基酸,属于果胶裂解酶家族基因,与其他植物PL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与苹果同源性最高,达到97%;Ps PL在不同时期香梨果实中的表达差异很大,在生长发育后期表达量很低,盛花后150 d表达量最高。【结论】同源克隆了‘库尔勒香梨’Ps PL基因,可能在该梨果实软化过程中起到作用。
2015年06期 v.32 1012-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2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晓霞;牛建新;王博慧;裴茂松;李陈静;曹福军;
【目的】系统研究‘库尔勒香梨’脱萼组和宿萼组花器官的转录组表达情况,筛选2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与宿存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库尔勒香梨’脱萼组和宿萼组代表样品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2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进行功能基因预测。【结果】Trinity法拼接后得到48 894条unigenes序列,从中选取了2组样品中共表达和单独表达的SPL转录因子进行了功能探究,发现3条unigenes可能与萼片发育有关。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了Gene Ontology和KEGG数据库的注释,涉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芳香族化合物合成、细胞发育等与萼片发育相关过程。【结论】筛出了2组样品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了与萼片发育相关的基因及其对应的功能注释,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与宿存分子机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5年06期 v.32 1020-1027+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薛华柏;杨健;王龙;王苏珂;张慧蓉;乔玉山;章镇;李秀根;
【目的】为便于果树种质区分鉴定,资源交换、管理和利用,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以29个梨品种SSR指纹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演示了一种二倍体果树品种SSR特征指纹数据表的构建方法。【方法】经过SSR位点基因型数目统计,SSR位点排序,供试品种排序区分和数据标示,表格优化等数据整合处理步骤,构建了29个梨品种SSR特征指纹数据表。【结果】12对SSR引物中,CH04h02和NAUpy65d 2对引物能将供试的29个梨品种全部区分开,可作为鉴定这29个梨品种时的核心引物加以利用。【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特征指纹数据表数据信息展示全面直观,品种区分关系一目了然,便于交流共享和指纹图谱数据库共建。
2015年06期 v.32 1028-1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陈昌文;张佳卉;曹珂;朱更瑞;方伟超;王新卫;王力荣;
【目的】定位桃果实糖酸主要组分的QTLs(Quantitative Trait Loci),获得与其相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以来源于中国6个生态群96份桃地方品种为试材,采用定位于桃8条连锁群上的52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引物,用STRUCTURE 2.3.3和TASSEL2.0.1软件分别对群体结构和全基因组SSR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状况进行分析。再结合糖酸组分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山梨醇,可滴定酸和果肉p H等表型数据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群体结构显示供试的96份桃地方品种基于ΔK数学模型可以分为7个亚群;LD分析表明在52个SSR位点组成的1 326个成对组合中,198个成对位点存在着显著LD且得到统计概率支持。相关性分析表明,山梨醇与蔗糖、葡萄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 H呈显著正相关;蔗糖与葡萄糖、p 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糖呈显著正相关;葡萄糖与p H、果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 H与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共得到39个与桃糖酸组分相关的主效QTL,依次为:5个果糖相关的QTL,11个葡萄糖相关的QTLs,5个蔗糖相关的QTLs,9个山梨醇相关的QTLs,5个可滴定酸相关的QTLs,及4个p H相关的QTLs。部分位点与前人定位的连锁群相同,部分QTLs位点同时调控多个糖、酸组分。【结论】本研究共得到57个桃糖酸组分的QTLs,有53个QTLs为首次报道,表型变异率大于10%的有39个,经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标记效应大于10%存有4个,分别是与p H关联的位点BPPCT023.2011、UDP96-013.2011、与山梨醇关联的位点CPPCT030.2011、与果糖关联的位点CPPCT033.2012,具潜在的育种标记开发利用价值。
2015年06期 v.32 1036-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亚兰;刘小芳;刘海楠;李文慧;冯建荣;
【目的】克隆中亚杏(Prunus armeniaca)品种自交不亲和花柱S-RNase基因全长序列,为分子手段调控杏自交不亲和性状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栽培杏品种‘索格佳娜丽’和‘赛买提’为试材,利用RT-PCR克隆2个品种的花柱SRNase基因c DNA片段,RACE技术进行c DNA全长克隆,采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Protparam软件分析2个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MEGA 5.0构建进化树。【结果】从‘索格佳娜丽’中克隆了S_(52)-RNase(KF951503)基因,从‘赛买提’中克隆了一个新的S_(53)-RNase(KF975455)基因DNA和c DNA全长序列。S_(52)-RNase的DNA全长2 200 bp,c DNA全长765 bp,ORF(开放阅读框)长681 bp,编码226个氨基酸;S_(53)-RNase的DNA全长1 664 bp,c DNA全长907 bp,ORF长732 bp,编码242个氨基酸。BLASTP比对显示:这2个基因都具有保守的RNase-T2基因结构,属于RNase-T2家族。预测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6.5 ku和27.5 ku,等电点为9.36和9.03,都属于亲水性蛋白。进化分析表明,S_(52)与李(Prunus salicina,S_7)、S_(53)与大岛樱(Prunus speciosa,S_(13))亲缘关系最近,S_(52)和S_(53)处在2个不同的分支上,表现出较高的序列多态性,表明2个基因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获得了2个中亚杏品种自交不亲和花柱S-RNase基因全长序列。
2015年06期 v.32 1047-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海楠;冯建荣;李文慧;罗明;刘小芳;孙军利;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杏自交不亲和性状,为培育自交亲和杏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自交不亲和杏品种‘小白杏’(Prunus armeniaca L.‘Xiaobaixing’)的花粉为材料,通过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和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技术克隆SFB基因(S-haplotype-specific F-box protein)片段。以克隆载体p MD19-T为基础,结合p BS-T上的酶切位点,利用酶切连接的方法将SFB基因的ORF框正向重组到表达载体p CAMBIA-35S-MCS-NOS-NPTII的Kpn I和Sac 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SFB基因正义表达载体p CAMBIA-S-SFB;将SFB基因的ORF框反向重组到表达载体的Kpn I和Sal 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SFB基因反义表达载体p CAMBIA-A-SFB;用电击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农杆菌菌株(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中。【结果】通过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1136 bp SFB基因片段(Gen Bank登录中),其中含912 bp ORF框(Open Reading Frame),由它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蔷薇科SFB基因高度同源,具有F-box结构域、2个变异区和2个高变区的完整结构;表达载体酶切检验结果表明,SFB基因的ORF框正确地插入p CAMBIA-35S-MCS-NOS-NPTII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表明SFB基因的正、反义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特异引物PCR验证结果也表明重组质粒已经成功转入农杆菌LBA4404中。【结论】研究的结果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杏自交不亲和性状、培育自交亲和杏品种的遗传转化提供了载体。
2015年06期 v.32 1055-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尚银;牛娟;曹达;李好先;薛辉;陈利娜;张富红;赵弟广;
【目的】石榴果实色泽是影响果品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石榴果皮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应用差异蛋白组学技术,从蛋白水平上探究石榴果实发育成熟期果皮的代谢进程。【方法】运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TOF MS质谱鉴定技术研究‘三白’石榴和‘中农红’石榴果实成熟时果皮蛋白质组学差异。【结果】分别对‘三白’、‘中农红’石榴进行2-DE和质谱鉴定,在‘三白’和‘中农红’石榴果皮的电泳图谱中发现每一张重复胶上分别可以检测到892个蛋白点和890个蛋白点,与‘中农红’相比,在‘三白’果皮图谱中共检测到36个表达量相差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相对于‘中农红’,‘三白’有13个蛋白质点上调表达,19个蛋白质点下调表达。通过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注释了4个蛋白质点。分别为半胱氨酸合酶1(sport 1402)、细胞色素b6-f复合体(sport 0013)、叶绿素a/b结合蛋白(sport 5108)及果糖激酶2-like(sport 0503)。【结论】细胞色素b6-f复合体(sport 0013)、叶绿素a/b结合蛋白(sport 5108)和果糖激酶2-like(sport 0503)可能与果皮颜色变化相关;半胱氨酸合酶1(sport 1402)可能对提高石榴的抗氧化胁迫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研究石榴果实发育蛋白质组学及改善石榴果实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5年06期 v.32 1062-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代红艳;闫玉娇;李晓明;李贺;张志宏;
【目的】从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中克隆过氧化物酶(POD)编码基因,通过转基因验证其在木质素合成中的作用,为揭示山楂内果皮形成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山楂克隆基因,以p RI 101-AN为构建基因过量表达载体的基础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烟草。【结果】从山楂中克隆出编码序列长度为996 bp的POD72基因,命名为Cp POD72。山楂POD72与木本和草本植物POD72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较高。构建了Cp POD72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获得了66个烟草转化植株。RT-PCR检测结果显示Cp POD72基因在烟草转基因植物中异位表达,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转Cp POD72基因烟草植株中木质素含量增加。【结论】Cp POD72基因可能参与木质素合成。
2015年06期 v.32 1070-1076+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2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梅志栋;张贺;刘晓妹;黄建峰;蒲金基;
【目的】克隆鉴定杧果CHS基因,分析其功能,明确杧果不同组织器官中CHS基因表达情况。【方法】以海南种植的6个杧果种的叶片总DNA和c DNA为模板,进行同源性PCR扩增,然后克隆到p 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通过生物学软件预测分析CH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运用半定量PCR分析CH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测序得到6个杧果种CHS基因c DNA全长为1 173 bp,CHS基因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基于c DNA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普通杧果(Mangifera indica)CHS1基因同源性最高。CHS1基因半定量表达显示杧果不同器官均表达CHS1基因,但在叶片和花中的表达量较高。【结论】克隆了杧果查尔酮合成酶1(CHS1)基因,半定量分析了杧果不同器官中CHS1基因的表达差异,为下一步研究提高CHS1基因的表达量奠定了基础。
2015年06期 v.32 1077-1084+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王卓;徐碧玉;贾彩红;李健平;刘菊华;张建斌;苗红霞;金志强;
【目的】获得香蕉抗逆相关转录因子。【方法】通过随机克隆测序的方法从香蕉根系c DNA文库中获得MYB基因,命名为Ma MYB1。【结果】对扩增获得的c 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a MYB1是香蕉MYB基因编码框全长c DNA,包含一个951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长31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蛋白质序列同源比对发现其含有完整的2个保守的MYB结构域R2和R3,属于典型的R2R3-MYB基因。系统进化树比对分析表明,Ma MYB1与海枣(XP_008808341.1)和油棕(XP_010914123.1)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特异性研究表明该基因在叶、根和花中的表达量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a MYB1响应干旱、低温、盐和枯萎病菌的侵染等胁迫处理。【结论】Ma MYB1基因在香蕉响应逆境中扮演重要的调控角色。
2015年06期 v.32 1085-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9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林文秋;陈程杰;何业华;栾爱萍;张俊丽;冯筠挺;张雅芬;许文天;
【目的】探讨Ac SERK1启动子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Ac SERK1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hi TAIL-PCR法从菠萝基因组DNA中分离Ac SERK1启动子序列,并利用Plant Care和PLACE分析该序列的顺式作用元件。将启动子与GUS融合,农杆菌真空渗透法浸染烟草叶片后,光照处理、暗处理和0.5 mg·L~(-1)2,4-D处理36 h后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US活性。【结果】克隆了Ac SERK1上游2097bp启动子序列,命名为P_(Ac SERK1)。预测结果显示,该序列除含有TATA-box、CAAT-box等真核生物启动子核心元件外,还含有生长素、赤霉素和茉莉酸甲酯等激素响应元件,高温和低温胁迫响应元件以及光响应元件。瞬时表达结果表明,在光和2,4-D的诱导下P_(Ac SERK1)具有启动基因表达的功能。【结论】分离获得了Ac SERK1启动子序列且该启动子在光和2,4-D诱导下能驱动GUS的表达。
2015年06期 v.32 1093-1098+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勇;伍国红;李玉玲;孙锋;骆强伟;苏来曼·艾则孜;郭平峰;余义和;
【目的】探索‘红地球’葡萄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红地球’为母本的8个杂交组合的384个F_1植株为试材,测定其果皮颜色、果肉香味、质地、果粒质量及种子发育状况等,并进行遗传倾向分析。【结果】红地球与白色和红色品种的杂交组合均出现了白色单株,白色∶红色比为51∶141(白色包括绿色、黄绿色、绿黄色、黄色;红色包括:微红、粉红、红、暗红、紫红、红紫);与香味品种(系)杂交的组合中出现了少量香味单株;与脆肉型或软肉型杂交,组合表现连续分布,软肉型:中等型:脆肉型比约为5.3∶6.0∶1.0;各组合F_1代的平均粒质量大多低于或接近亲中值;与有核品种(系)杂交的组合中出现了无核后代,而在有些与无核品种杂交的组合中却未出现无核后代。【结论】‘红地球’可能携带有微效或隐性香味基因,与香味品种(系)杂交时,表现少量表达;红色性状在F_1表现分离;脆肉和果粒质量性状呈减弱趋势,但也有获得大果粒的可能;无核性状在后代中的遗传比较复杂。
2015年06期 v.32 1099-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薛莹莹;邓云;刘君璞;徐小军;朱迎春;安国林;李卫华;孙德玺;
【目的】筛选西瓜(Citrullus lanatus)抗根结线虫相关基因,克隆其全长CDS序列,检测根结线虫接种后其在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西瓜根结线虫抗性的关系。【方法】以抗根结线虫的野生西瓜‘09005’和易感根结线虫的栽培西瓜‘ZDPI0006’为试材,用已知的植物抗线虫基因在葫芦科基因组数据库中比对,从结果中筛选到西瓜的相关基因Cla006580,与甜菜抗孢囊线虫基因Hs1~(pro-1)同源性达到65%,命名为Cla Hs1~(pro-1)。克隆Cla Hs1~(pro-1)基因的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预测分析,在根结线虫接种处理和CK处理72 h内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不同抗性的西瓜根系中Cla Hs1~(pro-1)的表达特征。【结果】从野生抗病西瓜‘09005’和栽培易感西瓜‘ZDPI0006’中均克隆得到Cla Hs1~(pro-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434 bp,编码478个氨基酸,含有Hs1pro-1_N和Hs1pro-1_C两个蛋白保守结构域,抗、感材料之间存在4个SNP位点。RT-PCR分析显示‘09005’在接种根结线虫后Cla Hs1~(pro-1)表达趋势呈先抑后扬,而在CK中呈先扬后抑,二者相反;‘ZDPI0006’在接种根结线虫后Cla Hs1~(pro-1)表达趋势呈先上扬后抑制再上扬,与CK中表达趋势一致。【结论】西瓜Cla Hs1~(pro-1)基因在抗病材料中表达特征与根结线虫接种密切相关,而在感病材料中与根结线虫接种无明显相关性,是西瓜抗根结线虫可能的候选基因。
2015年06期 v.32 1107-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许娟;李疆;张校立;李鹏;
【目的】为揭示‘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期质地变化机理。【方法】定期检测果实发育期细胞壁含量、细胞壁组成物质含量、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等指标。【结果】细胞壁含量、纤维素含量及半纤维素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幼果期上升,进入快速生长期后下降,成熟期较平缓的趋势;随着果实发育成熟,水溶性和离子型果胶含量呈上升趋势,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呈下降趋势;水解酶活性呈现上升趋势,与相关细胞壁组分变化规律相符。【结论】随着‘库尔勒香梨’果实生长发育,在细胞壁水解酶的作用下,细胞壁含量及组分发生了变化。
2015年06期 v.32 1114-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李浩男;王宏;贾晓东;吕照清;蔡斌华;乔玉山;
【目的】鉴定和比较砂梨品种‘黄花’(Pyrus pyrifolia Nakai‘Huanghua’)及其芽变‘绿黄花’(Pyrus pyrifolia Nakai‘Lühuanghua’)成熟期果皮代谢产物的差异。【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2者成熟期果皮中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同时,对这2种梨果皮中代谢物质的峰响应强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结果】2者果皮中代谢物的差异使得梨果皮色泽发生变异。GC-MS的结果中共得到18种差异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类,丙氨酸和L-天门冬酰胺等氨基酸类以及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糖类物质;LC-MS的结果中共得到43种差异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顺式-15-二十四碳烯酸、5,9-二十四碳二烯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等脂肪酸类,邻苯二甲酸二己基酯和2-单亚油酰甘油酯等酯类,熊果酸和角鲨烯等三萜类,5-氧-反式-对-香豆酰-奎宁酸、香草酸、熊果苷和绿原酸等酚类,黄酮类,松柏醛和肉桂酸等苯丙烷类,豆甾醇等甾醇类以及δ-生育三烯酚和α-生育三烯酚等维生素E类物质。【结论】‘黄花’与‘绿黄花’果皮色泽上的不同很可能是这些差异性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5年06期 v.32 1118-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蛟;朱更瑞;方伟超;曹珂;陈昌文;王小丽;王力荣;
【目的】通过比较‘金蜜狭叶桃’‘直挺狭叶桃’及‘石射狭叶桃’3个品种的光合及生物学特性,为筛选优质狭叶桃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乙醇浸提法及田间调查等方法,对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利用Li-6400型气体交换系统,测定3个狭叶桃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季节变化。【结果】1)叶长、叶宽及叶面积表现为‘金蜜狭叶桃’>‘石射狭叶桃’>‘直挺狭叶桃’;比叶重及叶柄长度表现为‘石射狭叶桃’>‘金蜜狭叶桃’>‘直挺狭叶桃’;叶片开张度及节间长度表现为‘直挺狭叶桃’>‘石射狭叶桃’>‘金蜜狭叶桃’。叶绿素a、a/b表现为‘石射狭叶桃’大于‘金蜜狭叶桃’和‘直挺狭叶桃’,并且差异性显著,但叶绿素b含量为‘直挺狭叶桃’显著大于另外2个品种;叶片厚度及栅栏组织厚度表现为‘直挺狭叶桃’小于‘金蜜狭叶桃’和‘石射狭叶桃’,并且差异性显著。2)光合特性表现为:3个狭叶桃品种4—8月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中‘直挺狭叶桃’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净光合速率日积分值表现为‘直挺狭叶桃’(301.4 mmol·m~(-2))>‘石射狭叶桃’(238.4 mmol·m~(-2))>‘金蜜狭叶桃’(180.0 mmol·m~(-2))。【结论】3个狭叶桃品种的光合及生物学特性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2015年06期 v.32 1128-1134+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伟;艾军;范书田;杨义明;王振兴;赵滢;乔永在;张亚凤;李晓燕;
【目的】探寻适宜葡萄品种及砧木抗寒性研究的评价方法。【方法】以‘北冰红’‘左山一’‘贝达’及‘双红’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测定了不同低温处理下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抗寒相关指标的变化,以电导法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抗寒性。【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4个品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呈"S"型曲线变化,而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近似呈单峰曲线变化;指标平均隶属度与各理化指标相关性均较高;低温半致死温度几乎与综合评价结果一致,各品种抗寒性为:‘左山一’>‘双红’>‘贝达’>‘北冰红’。【结论】抗寒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度变化曲线能够更全面可靠地反映出葡萄品种及砧木抗寒性差异的本质及其可承受的冻害极限温度。
2015年06期 v.32 1135-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孙磊;樊秀彩;张颖;姜建福;孙海生;刘崇怀;
【目的】中国具有丰富的野生葡萄资源,分析各野生种果皮花色苷的组分,对中国野生葡萄的鉴别、分类及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玫瑰香’‘普列文玫瑰’‘赤霞珠’和‘黑比诺’等4个欧亚种品种为对照,以刺葡萄、桑叶葡萄、蘡薁、山葡萄、腺枝葡萄、华东葡萄和1个分类地位未知的野生葡萄等中国野生葡萄为材料,利用14个花色苷标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法分析其果皮中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结果】欧亚种葡萄果皮中花色苷以单糖花色苷为主,而除腺枝葡萄外,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的花色苷多以双糖花色苷为主;欧亚种葡萄果皮花色苷以二甲基花翠素(Mv)类花色苷为主,花葵素(Pg)类花色苷含量较少,而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含有较多Pg类花色苷;除刺葡萄个别株系外,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总量明显高于欧亚种;中国野生葡萄不同种间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组分和含量与欧亚种存在显著差异,且各野生种类之间也存在差异,可为野生葡萄的鉴别、分类和利用提供依据。
2015年06期 v.32 1143-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钟彩虹;张鹏;韩飞;李大卫;
【目的】研究种间杂交品种‘金艳’及其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和中华猕猴桃品种‘金桃’果实生长发育特征。【方法】以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保存的种间杂交品种‘金艳’、父本中华猕猴桃雄株对应的雌性品种‘金桃’和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为试验材料,定期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淀粉、还原糖、总糖和总酸的含量,运用Excel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艳’果实单果质量的变化与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相近,呈现3-4次增长高峰,而中华猕猴桃‘金桃’果实单果质量变化呈典型的双"S"型曲线;‘金艳’与2亲本果实的硬度和酸含量总体趋势是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只是‘金艳’和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硬度整个发育中有3个明显的峰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只有2个峰值;‘金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变化曲线与两亲本相同,前期趋于稳定,至成熟前的2个月开始进入迅速增加阶段;‘金艳’和2亲本一样,均于谢花后约55 d果实开始积累淀粉,‘金艳’于谢花后165 d达最大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和毛花猕猴桃‘6113’均于谢花后155 d达到最大值,以后迅速下降,回落到谢花后55 d的水平;比较同一品种果实的淀粉和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变化,显示了2者的消长关系,在淀粉前期积累阶段,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变化小,而到淀粉后期降解阶段,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含量迅速上升。【结论】种间杂交品种‘金艳’果实生长发育变化更偏向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而果实质量远超过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酸含量远低于毛花猕猴桃‘6113’和中华猕猴桃‘金桃’,具有典型的超亲效应。
2015年06期 v.32 1152-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1 ] - 李欢;李建贵;秦韵婷;王宪奎;韩超;
【目的】了解果园微气候条件对南疆‘灰枣’坐果及枣果品质的影响。【方法】2014在库尔勒‘灰枣’果园设置树体阴阳面、遮阳、喷水及地表覆盖物等果园微气候处理方式,研究不同处理下空气及土壤的温湿度变化状况对‘灰枣’果实坐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灰枣’园中温湿度的均值为土壤大于空气,而温湿度的差值则是空气显著大于土壤。地膜覆盖处理下土壤温湿度显著高于秸秆覆盖及对照,能够有效提高坐果率;遮阳处理使空气温湿度有所降低,对枣果纵横径和蛋白质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秸秆覆盖给枣树土壤提供了一个温湿度均较为适宜的微环境,使果实中糖、蛋白质、可滴定酸、类黄酮、花青素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增加;设定时间段内,每隔1 h对树体进行一次喷水处理空气湿度为所有空气处理中最高,有利于可滴定酸的积累。【结论】果园微气候因子处理对南疆‘灰枣’坐果和品质有明显影响,其中遮阳、每隔1 h喷水、秸秆和地膜覆盖对‘灰枣’坐果和品质的促进效果较好。
2015年06期 v.32 1161-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张锐;张琦;陈加利;张宏;高山;徐崇志;
【目的】探讨核桃高产优质栽培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新新2号’核桃为试材,设置不同梯度的水肥耦合模式,研究其对核桃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整个生育期核桃叶片净光合速率(Pn)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高-低-高-低"变化趋势。硬核期叶片初始荧光(F_0)值、最大荧光(Fm)、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II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比油脂转化期的值高;硬核期光化学淬灭系数(QP)在0.75~0.86范围内变化;在低肥水平下,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水、低肥2-II处理中核桃还原糖、脂肪、纤维素和碘价含量最低,而核桃蛋白质含量最高。灌溉定额在3.41 m~3/株、施肥水平在2.661 kg·株~(-1)的高肥高水处理下可以提高核桃完整个数和产量;水肥耦合处理可以降低核壳厚度。【结论】水肥耦合处理可以提高核桃光合作用和品质。
2015年06期 v.32 1170-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1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万春雁;糜林;霍恒志;李金凤;陈丙义;陈雪平;
【目的】揭示2种育苗模式对草莓花芽分化及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草莓优良品种‘红颜’为试材,比较传统地面避雨育苗(CK)和水平架式穴盘基质避雨育苗(NEW)模式下的花芽分化、植物形态、物候期、果实性状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NEW模式下花芽分化早;CK的有机碳(C)、全氮(N)含量总体都高于NEW,CK的C/N比值平稳,NEW的C/N比值在花芽孕育的集中期快速增长;CK的GA、IAA含量显著高于NEW,NEW的ABA含量先上升后小幅下降,NEW的CTK含量一直上升,但含量低于CK;NEW的ABA/GA高于CTK/GA,ABA/IAA高于CTK/IAA,但变化趋势较为相近;CK的各项植株形态指标都高于NEW,CK第1批花序的物候期均较NEW相应退后;NEW模式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与CK相当,NEW的前期产量显著高于CK,占总产量的48.2%,中、后期产量以CK为高,总产量都达380.0 g·株-1。【结论】NEW模式下的花芽分化早,早期产量高,合适的C/N比值可以促进草莓的花芽分化,ABA/IAA可以解释草莓花芽分化的机制。
2015年06期 v.32 1179-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徐小军;张桂兰;周亚峰;邢燕;胡建斌;王盼乔;
【目的】明确10个生理指标与甜瓜幼苗耐冷性的关系。【方法】以26份耐冷性差异明显的甜瓜种质为试材,分别测定在低温处理后各种质幼苗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等10个低温逆境相关的生理指标,采用基本统计量比较、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室内4℃低温处理48 h后种质间冷害指数差异最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种质之间各生理指标差异显著。其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电导率与耐冷性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和相关系数,且在主成分分析中对耐冷性的贡献率较大。基于这6个生理指标数据,聚类分析能将耐冷性不同的种质区别开。【结论】10个生理指标可简化为6个指标,即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电导率,其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优先作为甜瓜耐冷性的评价指标,用于甜瓜耐冷性育种研究。
2015年06期 v.32 1187-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杨健;王龙;王苏珂;薛华柏;李秀根;
‘早酥蜜’是以‘七月酥’为母本,‘砀山酥梨’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极早熟梨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50 g;果皮绿黄色,果点小而密,萼片脱落;果肉乳白色,肉质极酥脆,汁液多,风味甘甜;可溶性固形物13.1%,可滴定酸0.096%,总糖7.84%,维生素C 54.6 mg·g~(-1),硬度(带皮)5.36 kg·cm~(-2),品质上等。该品种树势中庸,萌芽力高,成枝力中等,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连续结果能力强。在河南郑州地区7月上旬成熟,货架期30 d,冷藏条件下可贮藏3~4个月。适宜在我国华北、西北及渤海湾等酥梨种植区推广种植。
2015年06期 v.32 1283-1285+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瑛;时晓芳;林玲;曹雄军;周咏梅;韦荣福;
‘桂葡3号’是从欧美杂交种葡萄品种‘金香’群体中选育的优良芽变单株,该品种平均穗质量430.0 g,果穗大小中等,平均单果质量5.5 g,果粒长椭圆形,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成熟期一致,具有浓郁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666.7 m~2产量850.0 kg,在广西等亚热带地区可进行一年两收生产,丰产性能好,品质优。植株生长势中庸,坐果率高,栽培容易。
2015年06期 v.32 1286-128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修武;郭印山;李坤;刘镇东;李成祥;高秀岩;李轶辉;周兴本;
‘沈农脆丰’葡萄是以‘红地球’与‘87-1’为亲本杂交选育出的大粒、优质新品种。欧亚种,果穗长圆锥形,平均单穗质量592.4 g。果粒长椭圆形,紫红色,平均单粒质量9.2 g,果皮较薄,果肉硬脆,具有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可滴定酸含量0.33%,在沈阳地区8月底—9月初果实成熟,早果性及丰产性较强,抗病性中等。
2015年06期 v.32 1289-1290+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爱丽;奚晓军;田益华;查倩;
采用杂交技术和胚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了无核葡萄新品种‘沪培3号’,其杂交亲本是‘喜乐’(二倍体)和‘藤稔’(四倍体)。在避雨栽培条件下,上海地区4月上旬萌芽,8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平均单穗质量460 g,平均单粒质量6.7 g,果粒椭圆形,紫红色,果肉细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18%,口感较好。该品种树势强健,丰产稳产、适应性强。
2015年06期 v.32 1291-1293+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豫超;杨肖芳;苗立祥;蒋桂华;
‘越心’草莓是以优系‘03-6-2’(‘卡麦罗莎’ב章姬’)为母本、‘幸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草莓新品种,在浙江省地区11月中下旬成熟。果实短圆锥形或球形,顶果平均质量33.4 g、平均单果质量14.7 g。果面平整、浅红色、具光泽,髓心淡红色,无空洞,果实甜酸适口,风味甜香;总糖12.4%,总酸5.81 g?kg~(-1),维生素C含量764 mg?kg~(-1),果实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平均硬度292.8 g?cm~(-2)。中抗炭疽病、灰霉病,感白粉病,平均产量37 354.5 kg?hm~(-2)以上。适合设施栽培。
2015年06期 v.32 1294-1296+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 ] - 赵光伟;徐永阳;徐志红;马跃;孔维虎;张健;郭西智;
‘网络2号’是以‘B32’为母本、‘B6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网纹类厚皮甜瓜,属中晚熟品种。该品种果实圆形,果皮墨绿,上覆浅绿色-白色网纹,平均单果质量1.8~2.1 kg。果肉绿色,种腔小,果肉厚4.3~4.6 cm,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15.6%,松脆爽口,果实商品率95%以上。植株全生育期110~120 d,果实发育期40~45 d,易坐果,耐贮运性好,适于我国东部地区日光温室和大棚栽培,干燥地区干燥季节也可进行小拱棚和露地栽培。2012年11月通过国家品种鉴定。
2015年06期 v.32 1297-1299+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