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龙;薛华柏;杨健;王苏珂;苏艳丽;李秀根;
【目的】通过鉴定80份梨种质资源SSR指纹数据,构建梨品种指纹图谱数库表,为实现梨种质资源鉴定及新品种DUS测试的可视化和简便化奠定数据基础。【方法】利用荧光标记技术检测SSR位点,并对SSR位点基因数目进行统计,SSR位点排序,并对供试品种进行排序区分和数据标示,构建了80个梨品种的特征指纹数据表。【结果】12对引物中,可利用NH039A、NH007b、NAUpy97a、NB105a、NB141b、NAUpy82r 6对引物区分所有供试品种,可作为区分这80个梨品种的核心引物。【结论】筛选出了区分供试80个梨品种的核心引物,为梨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共建和共享提供了数据基础。
2016年S1期 v.33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冉昆;王少敏;董放;魏树伟;张勇;王宏伟;
【目的】克隆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MYB家族的2个基因(Pb3RMYB和Pb4RMYB),分析其序列特征,为研究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杜梨Pb3RMYB和Pb4RMYB的c DNA序列全长;利用BLAST和ORF Finder对核酸序列进行分析,利用CDD、Prot Param、TMHMM、Signal P、Plant-m Ploc、SPOMA、DANMAN、MEGA6等软件对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到Pb3RMYB和Pb4RMYB基因全长,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X272614和KX272615。2者均含有MYB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折叠为主,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2者均定位于细胞核中。其中,Pb3RMYB属于3R-MYB亚家族,全长2 355 bp,ORF长1 710bp,编码56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2 077.3 Da,等电点为7.08;BLAST分析表明Pb3RMYB与已报道的其他物种3RMYB具有较高的相似度。Pb4RMYB属于4R-MYB亚家族,全长3 625 bp,ORF长2 913 bp,编码97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09 600.6 Da,等电点为7.41。【结论】获得了2个杜梨MYB基因Pb3RMYB和Pb4RMYB,分别属于3RMYB和4R-MYB亚家族。
2016年S1期 v.33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7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馨玥;李通;袁晖;岳鹏涛;张利超;李俊才;王爱德;
【目的】探讨‘南果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变化与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南果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了其中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和蔗糖的含量并分析了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在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而在中后期则为果糖。蔗糖合成酶Pu SS1在花后60 d表达量最大,而Pu SS2在花后60、120及134 d表达量相对较高;蔗糖磷酸合成酶Pu SPS1在花后120 d的表达量最大,而Pu SPS2在花后60 d表达量最大;蔗糖转运蛋白Pu SUT及β-葡萄糖甘酶Pu BGLU1、Pu BGLU2和Pu BGLU4在果实发育的早期大量表达;碱性/中性转化酶Pu NINV1和Pu NINV2在花后134 d大量表达。【结论】各糖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不同,可能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
2016年S1期 v.33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蒋爽;岳晓燕;滕元文;王晓庆;施春晖;徐芳杰;张学英;白松龄;骆军;
【目的】探讨糖酸含量对梨果实口感的影响,并找出砂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糖酸代谢关键基因。【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4个不同类型的砂梨果实中主要糖酸含量进行分析,从梨基因组注释数据中检索并分离获得糖酸代谢密切相关的基因家族,并使用‘雪青’梨转录组数据对这些基因家族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进行表达分析。【结果】‘翠冠’梨中糖含量高,‘1-8-34’梨酸含量高。口感偏酸的‘新酥’梨和‘1-8-34’果实中的总糖含量与口感偏甜的‘金二十世纪’梨差异不显著。研究共分离获得糖酸代谢密切相关的10个基因家族共44成员,其中23个成员在不同果实发育时期发生表达。2个蔗糖磷酸合成酶(SPS1和SPS2)、1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3)和2个苹果酸脱氢酶(MDH3和MDH4)在梨果实成熟期均表现出较高表达量。【结论】梨果实口感酸的主要原因是果肉中酸含量高。SPS1,SPS2,PEPC3,MDH3和MDH4在梨果实糖酸合成中起关键作用。
2016年S1期 v.33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0K] [下载次数:9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张靖国;范净;陈启亮;杨晓平;胡红菊;
【目的】发掘中国砂梨种质资源中蕴藏的多倍体种质,明晰中国砂梨基于染色体水平的多样性,为砂梨多倍体育种和起源进化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较为系统全面地对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中收集保存的466份砂梨种质进行倍性鉴定,并对新发掘的多倍体砂梨种质进行花粉生活力和自交结实率分析。【结果】共发掘出多倍体砂梨种质5份且均为三倍体,占总样本的1.07%,显示中国砂梨种内基于染色体的多样性水平较低。三倍体种质的花粉生活力和自交结实率均为0,显示其花粉不育且无单性结实能力。【结论】首次将流式细胞仪成功地用于中国砂梨种质资源的染色体倍性分析,发掘出的5份三倍体种质中,有3份自然三倍体集中分布于鄂西恩施的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结合部,暗示该区域或为砂梨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花粉育性分析结果可为其在多倍体育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16年S1期 v.33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翟锐;房晨;范二婷;蔡猛;王志刚;徐凌飞;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成与合成模式。【方法】以‘早酥’梨与芽变‘红早酥’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通过HPLC-MS2法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组分的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早酥’梨和‘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分与含量差异较大,差异主要集中在黄酮醇、原花青素和花青苷代谢支路。2个品种果实自然发育过程中的类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以酚酸、原花青素、黄酮醇和花青苷为主的多数类黄酮组分的合成高峰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酚酸类物质含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原花青素、花青苷和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膨大期后含量维持稳定。‘早酥’梨葡糖糖苷类黄酮、原花青素组分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2在果实成熟期出现第二个积累高峰。类黄酮合成高峰期,大多数类黄酮合成基因表达水平达到峰值。果实发育后期,下游类黄酮合成基因DFR、ANR、ANS和UFGT表达量相应提高。【结论】‘红早酥’梨果皮比‘早酥’梨果皮含有更多类黄酮物质,特别是类黄酮糖苷衍生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含量也显著升高。‘红早酥’梨和‘早酥’梨果皮中的类黄酮合成高峰均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的发育,‘红早酥’成熟果皮中类黄酮组分含量虽有下降,但仍含有较高水平的原花青素和类黄酮糖苷类衍生物。
2016年S1期 v.33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晓宇;邓浪;付开强;王大玮;秦秀兰;李德龙;罗万德;周军;
【目的】探究云南红梨果实各部分(果皮、果肉和种子)花色苷、叶绿素和类黄酮的动态变化规律,力求为优质红梨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境内主栽的‘美人酥’和‘巍山红雪梨’2个品种为试材,取其不同发育期的果实,将其果皮、果肉和种子分离,对花色苷、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美人酥’各部位花色苷含量为0.395~0.896 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花色苷含量为0.047~0.854 g·L-1。‘美人酥’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为0.011~0.132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为0.023~0.203 g·L-1。‘美人酥’各部位类黄酮含量为0.689~2.564 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类黄酮含量为0.182~0.974 g·L-1。红色砂梨各部位类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叶绿素含量。花色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部位含量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类黄酮的含量在果皮中先升后降,在果肉中呈降—升—降的趋势。【结论】果实花色苷的变化规律有异于类黄酮和叶绿素,而类黄酮和叶绿素的变化规律相似。
2016年S1期 v.33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杜国栋;刘志琨;赵玲;吕三三;汪晓谦;吕德国;
【目的】探讨生物炭减缓干旱胁迫对秋子梨幼苗根系呼吸代谢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以1年生盆栽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幼苗为试材,主要利用液相氧电极技术和方法,研究废弃枝条制成的生物炭对干旱胁迫下秋子梨幼苗根系活力、根系呼吸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及中间产物的影响。【结果】土壤干旱胁迫期间,干旱处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生物碳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一直高于干旱处理水平。其中,干旱胁迫3 d,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干旱处理高23.6%。生物炭处理的根系活力较干旱处理下降缓慢,干旱胁迫7~11 d,生物炭处理的根系活力分别较干旱处理高28.2%、23.0%和20.4%;生物炭处理有效减缓根系呼吸代谢EMP途径贡献率下降幅度,维持稳定的TCA途径贡献率,PPP途径贡献率升幅较小,线粒体电子传递途径仍以细胞色素途径(CP)为主,PPP途径的关键酶G-6-PDH和6-PGDH活性明显高于同期干旱处理,根系TCA途径中间产物丙酮酸和柠檬酸含量高于干旱处理。【结论】生物炭减缓干旱胁迫下土壤水分损耗,减轻土壤干旱胁迫对秋子梨幼苗根系呼吸代谢功能的抑制作用,提高秋子梨植株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
2016年S1期 v.33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魏树伟;王少敏;董放;张勇;冉昆;王宏伟;
【目的】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和施氮量对梨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鸭梨’为研究对象,不同氮素形态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T1~T6:100%尿素(酰胺态),100%硝态氮,硝铵比为70∶30,硝铵比为50∶50,硝铵比为30∶70,100%氨态氮,以喷清水为对照,于生长季节进行果面喷施试验;不同施氮量以酰胺态尿素进行试验,设置了高氮、中氮、低氮3个处理。【结果】不同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营养品质,T1处理的总糖量最高,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对‘鸭梨’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不同,100%氨态氮香气物质含量最高,100%硝铵香气物质含量最低,其余介于2者之间。不同氮素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中氮处理‘鸭梨’果实香气物质总量最高,为684 ng·g-1,低氮处理香气物质种类最多为40种,高氮处理香气物质总量较中氮处理减少了43.36%。【结论】铵态氮处理果实香气最高,全硝态最低,高氮处理不利于‘鸭梨’果实香气提升。
2016年S1期 v.33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曾少敏;黄新忠;张长和;陈小明;
【目的】探明不同生长特性类型砂梨品种棚架栽培的适宜定植密度及整形修剪方法。【方法】选择‘蜜雪梨’‘黄花’‘翠冠’‘翠玉’和‘若光’5个代表4种不同生长结果特性类型的砂梨品种,进行棚架栽培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长势弱、成枝力强类型代表品种‘翠玉’的成枝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代表品种,但成枝长度和粗度上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各类型代表品种间上架能力存在差异;长势强、成枝力较强或中等的‘蜜雪梨’‘黄花’‘翠冠’3个品种则表现出较强冠层形成能力;‘蜜雪梨’‘黄花’和‘翠玉’,因成枝力强、长枝成花率高,早期产量形成能力更强,进入盛产期所需的时间短。【结论】长势强且成枝力较强或中等的品种适用较大株行距定植和级次多、树冠大的棚架树形进行整形;长势弱、成枝力强的品种适用较小株行距定植和级次少、树冠小的简易棚架树形进行整形;长势弱、成枝力弱的品种亦选择较大株行距定植和级次多、冠幅大的树形,其整形修剪过程中宜加大刻伤引芽方法的应用和注重徒长枝保护利用。
2016年S1期 v.33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亚芳;张丽沙;张江红;张建光;
【目的】揭示梨花子房抗寒性在不同低温霜冻条件和保护剂处理下的变化规律,探索阻抗分析法应用于梨花子房抗霜冻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2 a生‘红香酥’‘新梨7号’和‘雪青’梨为试材,通过对不同物候期花朵进行低温霜冻处理或喷布防冻剂,研究了不同梨品种、不同物候期、不同抗霜冻保护剂对于梨花子房抗寒性的影响。【结果】在-3℃和-2℃低温条件下,‘红香酥’与‘新梨7号’梨花子房抗寒性存在显著差异,‘红香酥’子房抗寒性显著高于‘新梨7号’;气球期子房和盛花期花朵子房相比,胞外电阻率比值(re霜冻花/正常花)分别为84.08%和80.11%,说明盛花期子房抗寒性明显弱于气球期子房;在-3℃条件下,天达和护树处理子房胞外电阻率比值(re护树/天达)为66.32%,芸苔素和护树处理子房胞外电阻率比值(re护树/芸苔素)为58.95%,在此低温下3种抗霜冻保护剂增强梨花子房抗寒性的效果由强到弱顺序依次为天达>芸苔素>护树。【结论】随着梨花物候期的进展和霜冻温度降低,梨花子房抗寒性下降,天达和芸苔素抗霜冻保护剂增强子房抗寒性效果优于护树,子房阻抗分析法可应用于梨花子房抗霜性的研究。
2016年S1期 v.33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雅婷;张妮娜;张飞;王莉琴;曾明;
【目的】梨树是受菌根影响的果树之一,试验筛选出对川梨侵染效应的最佳接种时期和菌根依赖性较高的菌根真菌,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梨根系活力及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种子为材料,盆栽条件下,分别在萌芽期、幼苗3叶期、5叶期和7叶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结果】试验所采用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有效地侵染川梨实生苗,接种GI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和GV,菌根的形成对根系最长侧根长、一级新根数量和根体积都有明显提高,最大分别提高了16.3%、6.0%和13.9%,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地提高川梨根系活力,增加根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接种GI的菌根效应最佳,是川梨菌根依赖性较高的菌根真菌,幼苗5叶期接种的菌根侵染效应显著高于其他接种时期,为菌根化苗木繁育技术提供技术依据。
2016年S1期 v.33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艳芳;曾明;
【目的】研究连作梨园根际土壤的化感作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感成分进行分析,为解决梨园连作障碍提供参考。【方法】以连作梨园根际土壤和‘川梨’实生(Pyrus pashia Buch.)幼苗为试材,通过生物测试研究根际土壤化感作用,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2种根际土壤水浸提液浓度为0.25 g·m L~(-1)时就对梨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强,1 g·m L~(-1)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幼苗株高、叶面积、地上、地下部分鲜重等均显著下降;从2种连作土壤中分别分离出9大类物质78种和10大类77种化学组分,包括烷烃、酯类、醇类、酮类、酚类等物质,最主要的物质种类均为烷烃类,占总成分的38.49%和30.48%,其次是酯类,醇类等;2者均四十烷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11.22%和8.75%。【结论】连作梨园根际土壤确实存在化感作用,对再植幼苗生长不利,经鉴定其化感成分种类有烷烃类、酯类、酚类、酮类等物质,具体这些化感物质的化感效应及其相关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2016年S1期 v.33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孙计平;张玉星;李英丽;张江红;张召;
【目的】探讨生草对梨园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冀中生草4 a和生草8 a梨园,在0~80 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研究生草对梨园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梨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与清耕相比较,生草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细菌数量,且随着生草年限增加,效果显著,生草8 a可以显著提高0~30 cm土层细菌、0~50 cm土层真菌和0~20 cm土层放线菌数量;生草8 a 0~10 cm土层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生草可以显著提高0~10 cm土层胡敏酸含量,且随着生草年限增加,胡敏酸含量升高,生草8 a 0~20 cm土层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显著高于清耕,土壤稳定性好。【结论】长期生草可以有效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增加土壤腐殖酸含量,使土壤腐殖质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化,有利于梨园土壤可持续发展。
2016年S1期 v.33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常晓晓;陆育生;潘建平;邱继水;林志雄;
【目的】引进白梨早熟品种‘中梨4号’和‘早酥蜜’进行高接,以期在广州提早新鲜梨果的上市。【方法】从郑州采取‘中梨4号’和‘早酥蜜’的接穗,在广州地区高接,观察其开花结果情况,统计嫁接成活率、成花率、坐果率等指标,并于果实成熟期分析果实品质,测定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中梨4号’和‘早酥蜜’的接穗高接后,在广州地区正常开花结果,2者的坐果率与广东当地的品种‘粤引早脆梨’相比较低,但成熟期比‘粤引早脆梨’提前20 d;果实单果质量分别为271.37 g和224.07 g,与‘粤引早脆梨’相比,果个偏小;依据果形指数判断,‘中梨4号’为近圆形,‘早酥蜜’为卵圆形,而‘粤引早脆梨’为扁圆形;‘中梨4号’和‘早酥蜜’的果实品质相差无几,而2者的果实风味与‘粤引早脆梨’相比均偏甜,因为2者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粤引早脆梨’,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粤引早脆梨’。【结论】白梨早熟品种‘中梨4号’和‘早酥蜜’在广州地区通过高接可以正常开花结果,果实品质较好,果实成熟期提前,而且早于广东本地的早熟梨品种‘粤引早脆梨’。
2016年S1期 v.33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东升;郭献平;吴中营;张四普;牛佳佳;王彬;
【目的】为改善河南省中晚熟梨品种结构,2009年引进‘华山’‘圆黄’和‘晚秀’梨进行系统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应河南省气候的优良中晚熟梨品种。【方法】2009—2016年,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株标记,分别调查3个品种的植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结果习性和抗逆性等指标。【结果】‘华山’‘圆黄’和‘晚秀’梨具有丰产性好、果个大、果肉细脆、汁多味甜、品质上等、外形美观与商品率高等优点,是优良的中晚熟品种。【结论】‘华山’‘圆黄’和‘晚秀’梨3个品种适宜在河南地区推广栽培。
2016年S1期 v.33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王阳;王志华;王文辉;佟伟;贾晓辉;杜艳民;杨晓龙;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酥梨’‘红香酥’和‘玉露香’果实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为梨果实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后果实经1.0μL·L-11-MCP处理12 h后,常温(20±1)℃贮藏30 d,每隔4 d测定各项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有效延缓几种脆肉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抑制乙醇、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降低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积累,贮藏后期(15~30 d)经1-MCP处理后的果实仍维持了较高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结论】1-MCP通过维持抗氧化酶活性而达到延缓梨果实品质下降和衰老,延长贮藏保鲜时间,1-MCP处理后货架期30 d内食用梨果实品质保持良好,货架期延长10 d以上。
2016年S1期 v.33 14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李晨辉;朱元娣;仇占南;高同雨;张茹阳;李天忠;武雅娟;柴迪迪;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京白梨’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旨在为‘京白梨’品质评价和香气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北京市门头沟4个‘京白梨’产区的果实在自然冷凉贮藏和冷库贮藏自然后熟的果实香气成分变化。【结果】‘京白梨’果实自然冷凉贮藏后熟至最佳风味期时,可检测到29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酯类、醇类、烷类、萜类以及其他类物质。果实冷藏130 d出库后自然后熟至最佳风味期时,共检测到26种香气成分,以醛类占主要成分,其次是酯类和醇类。不同贮藏方式下在‘京白梨’果实中可检测到11种相对含量>1%的香气成分,包括己醛、(E)-2-己烯醛、丁酸甲酯、己酸甲酯、乙酸己酯、乙酸丁酯、己酸乙酯、1-己醇、1-辛醇和α-法尼烯,其中己醛和(E)-2-己烯醛对香气的贡献值最大。果实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己醛、(E)-2-己烯醛、己酸甲酯、乙酸甲酯、丁酸甲酯、乙酸己酯、乙酸丁酯和1-辛醇均对香气的贡献值大。与自然冷凉贮藏相比,冷藏后果实的香气成分种类减少,己醛相对含量降低,(E)-2-己烯醛、1-己醇和α-法尼烯相对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论】‘京白梨’果实的香气成分以醛类物质为主,低温贮藏改变了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果实的己醛和(E)-2-己烯醛等主要香气成分可以作为‘京白梨’品质评价和选育的指标。
2016年S1期 v.33 157-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贾晓辉;王文辉;姜云斌;杜艳民;王志华;佟伟;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梨新品种‘玉露香’果实保绿效果和品质维持的影响,为生产上针对不同贮藏期限的‘玉露香’保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山西太谷‘玉露香’为材料,通过对果实冰点测定,设定3个不同贮藏温度(分别为-1、0和2℃),于冷藏120和210 d后刚取出时以及相对应的货架10 d时测定生理指标,并调查不同贮藏期果实果心褐变指数和腐烂率,同时对不同温度下贮藏果实进行感官评价。【结果】L值和h值可分别较好地反映‘玉露香’果实油腻化程度和转黄程度,不同温度对‘玉露香’梨保绿效果差异主要体现在贮藏后期(210 d)。贮藏至120 d时,不同贮藏温度下果实腐烂率和果心褐变指数均较低。贮藏至210 d时,-1℃可有效抑制果实油腻化和褪绿转黄的发生进程,并且降低果心褐变指数和腐烂率的发生,而0℃更有利于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维持,-1℃和0℃对果皮L值和h值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整个贮藏期,不同贮藏温度贮藏果实的Fv和Fv/Fm在冷库取出时差异不显著,但在(120+10)d时,2℃显著低于-1℃和0℃,在(210+10)d时,-1℃显著高于0℃和2℃。低温(-1℃)能更好地抑制果实贮藏期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减缓果皮和果心相对电导率的升高,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结论】‘玉露香’短期贮藏(不超过90 d)以2℃为宜,贮藏至春节前后,可选择0℃,贮藏至3月份以后以-1~-0.5℃为宜,但贮藏期仍不可超过210 d。
2016年S1期 v.33 166-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6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张琦;姜喜;段黄金;
【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果实采后贮藏5个月果皮组织结构变化。【方法】以‘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果窖、冷库、冰箱、冰柜贮藏条件下存放5个月,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分析果皮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果皮组织结构由蜡质层、角质层、表皮细胞、亚表皮细胞构成,‘新梨七号’较‘库尔勒香梨’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大,蜡质层厚,表现耐贮藏;‘新梨七号’亚表皮有2~3层细胞,‘库尔勒香梨’亚表皮有3~4层细胞,‘库尔勒香梨’果皮厚度显著大于‘新梨七号’。不同贮藏方式贮藏5个月后‘库尔勒香梨’‘新梨7号’果实的角质层、蜡质层、果皮厚度和表皮细胞、亚表皮层大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室内贮藏‘库尔勒香梨’和‘新梨7号’的果皮蜡质层、角质层增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皮细胞横径和亚表皮细胞横径显著变薄。室内、果窖和低温贮藏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新梨七号’蜡质层、角质层、果皮厚度均小于‘库尔勒香梨’。【结论】不同贮藏方式下,‘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的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蜡质层、角质层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变化显著;‘新梨七号’耐贮藏。
2016年S1期 v.33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金新富;高愿军;金钰淇;秦涛;熊明国;查东风;
【目的】探明不同的保鲜处理方法对红梨新品种贮藏保鲜的影响,以期延长其保鲜期。【方法】用新鲜、无病虫害的‘红梨1号’‘红梨2号’‘美佳人’品种,设置4个处理:(1)保鲜袋处理(长:宽30 cm×20 cm;PE保鲜膜);(2)桦褐孔菌提取液处理;(3)保鲜袋+桦褐孔菌提取液处理;(4)对照。将处理过的样品在0~1℃、4~5℃、常温下贮藏,每30 d观测统计1次烂果率。【结果】红梨新品种经保鲜袋和桦褐孔菌提取液复合处理在0~1℃下保藏60 d后的腐果率最低,保鲜袋或桦褐孔菌提取液处理的其次,而对照组的腐果率最高。因此,红梨新品种经桦褐孔菌提取液处理后再经保鲜袋包装在0~1℃贮藏能够延长红梨新品种保鲜期,减少腐果率。在常温条件下,新品种红梨的呼吸强度变化较大,呼吸跃变出现得早;低温下,红梨新品种的呼吸强度变化较平稳,呼吸跃变出现得晚。在0~1℃时,用保鲜袋和桦褐孔菌提取液处理,能有效地降低红梨新品种的呼吸强度,并使其呼吸高峰的出现往后推迟,延长保鲜期。【结论】经保鲜袋和桦褐孔菌提取液处理的红梨新品种,能延长其保鲜期。
2016年S1期 v.33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洁莹;陈出新;谷超;殷豪;齐开杰;张绍铃;吴俊;
【目的】初步建立梨品种资源炭疽病抗性离体鉴定体系并筛选出抗病品种资源。【方法】利用培养4 d的炭疽病PDA菌饼接种于刺破的叶片和果皮上,保湿并放于28℃培养箱培养4 d,测量病斑直径以区分抗病性。【结果】对121份梨品种资源的叶片和123份梨品种资源的果实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在叶片上,筛选出抗性品种2个,占比1.65%;中抗品种35个,占比28.93%;中感品种40个,占比33.06%;感品种44个,占比36.36%。其中‘金川野生梨2号’‘火把梨’‘甘谷香水’‘红霄-1’‘天堂’等品种抗病性较强。在果实上,筛选出抗性品种1个,占比0.81%;中抗品种24个,占比19.51%;中感品种50个,占比40.65%;感品种48个,占比39.03%。其中‘杭青’‘桂冠’‘今村秋’‘崇化大梨’‘绿云’等品种抗病性较强。【结论】不同栽培品种的抗病性研究表明属于抗性级别的品种都来自砂梨,因此在炭疽病抗性资源的筛选中,可以将砂梨品种作为重点筛选对象。
2016年S1期 v.33 18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乔晓芳;刘奇志;刘军;刘松忠;
【目的】了解施药次数对梨园不同土层土壤重金属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了北京市大兴区每年施3次药和8次药梨园的浅层(0~20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中重金属镉(Cd)、铬(Cr)、铅(Pb)、砷(As)和汞(Hg)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梨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并应用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梨园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在各取样梨园的各土层,除重金属镉(Cd)外,其他检测的重金属元素均不超标。每年施8次药梨园深层土壤中镉含量(0.8 mg·kg~(-1)),既超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0.6 mg·kg~(-1))又超北京市土壤背景值(0.12 mg·kg~(-1)),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达到了重度生态风险程度。实施"3次药"综合防控技术的各梨园,浅层土壤镉的含量为0.17 mg·kg~(-1);深层土壤镉的含量为0.24 mg·kg~(-1),远低于国家标准值,但超出北京市的土壤背景值。施3次药梨园、2个土层中镉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施8次药梨园。【结论】梨园"3次药"综合防控技术能够在有效控制梨园害虫的基础上,减少重金属元素Cd对梨园土壤的污染程度,降低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2016年S1期 v.33 19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