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忠业;伊凯;刘志;王冬梅;吕天星;李春敏;陈东玫;
【目的】探讨糖酸组分在苹果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方法】以苹果品种‘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的实生群体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糖组分含量在‘红玉’与‘金冠’杂交后代中呈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在亲本与其杂交后代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是主要糖组分。亲本的果糖与葡萄糖含量比例要低于杂交后代中2者的平均比例。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9.86、15.46、23.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71.59%、65.56%、182.55%;果糖、葡萄糖的遗传主要是加性效应引起的,蔗糖的遗传除存在加性效应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果实中酸的主要成分有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和草酸,草酸、琥珀酸、枸橼酸含量都呈不连续变异,苹果酸呈连续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草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55、0.04、0.03、0.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90.09%、57.62%、84.26%、91.57%。【结论】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草酸、枸橼酸、琥珀酸可能是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并受微效基因影响;分别控制琥珀酸、枸橼酸含量的2对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
2017年02期 v.34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 ] - 刘杭;王芳;李亮;王文婷;杨贺忠;马鑫瑞;吴少华;李永裕;
【目的】分离沙梨DELLA蛋白编码基因PpGAI3,探究其蛋白在花芽休眠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从不同需冷量沙梨品种‘蜜雪梨’和‘黄花梨’中分离PpGAI3基因,重组到p EASY-Blunt E1表达载体中,转化BL21(DE3)宿主菌后经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菌株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获得2种沙梨的PpGAI3基因,分别命名为PpGAI3mx和PpGAI3hh,Gen Bank登录号为KU954535和KX078215,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641 bp,编码546个氨基酸,预测其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进化树分析表明PpGAI3mx和PpGAI3hh与白梨的亲缘关系最近;成功构建了p EASY-Blunt E1-PpGAI3原核表达载体,得到蛋白分子质量约60 ku的诱导表达产物。【结论】所得沙梨DELLA蛋白编码基因PpGAI3为植物DELLA蛋白家族中的成员,在梨花芽休眠过程中具有特异表达,且表达产物大部分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
2017年02期 v.34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小宇;刘林德;葛宜和;张莉;李记明;姜文广;裴广仁;
【目的】探究‘蛇龙珠’8个新株系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选育出具有推广价值的‘蛇龙珠’新株系。【方法】以‘蛇龙珠’8个新株系(E01~E08)为样品,近缘品种‘品丽珠’‘赤霞珠’等为对照,利用SSR、ISSR分子标记和VvmybA1基因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利用14对SSR引物对10份葡萄材料进行基因组DNA的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只有‘蛇龙珠’E06与其他7个株系有差异,另外7个株系聚为一类。利用11个ISSR引物进一步研究得出,‘蛇龙珠’E02(栖霞北)和E03(栖霞南)聚为一类,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一致,E05(莱山)和E08(开发区)聚为一类,E01、E04、E06、E07之间差异显著。分析VvmybA1基因片段的差异探讨‘蛇龙珠’8个新株系的遗传差异,得出‘蛇龙珠’E01、E02、E04、E05、E06、E07的VvmybA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支。‘蛇龙珠’E08和E03的VvmybA1基因分别单独聚为一支。【结论】利用SSR和ISSR可以显示‘蛇龙珠’8个新株系的亲缘关系,在区别‘蛇龙珠’8个株系时首先考虑遗传距离而不是地理距离。这些葡萄样品的VvmybA1基因片段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在近期进化史上VvmybA1基因较稳定,在过去一段历史未发生种群扩张。
2017年02期 v.34 14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8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屈田田;张剑侠;骆强伟;王跃进;
【目的】探究亲本基因型对胚挽救的影响,从中选出无核葡萄新单株,为今后无核葡萄新品系的选育提供新材料。【方法】以8个无核葡萄品种为母本,以抗寒抗病的中国野生葡萄等做父本,围绕无核抗性的育种目标设计9个杂交组合,对杂种进行胚珠培养,成苗后进行温室移栽炼苗,并对后代进行杂种鉴定和辅助选择,最后移栽至大田。【结果】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32个胚挽救株系,394株幼苗。利用无核基因探针GLSP1、分子标记SCF27和SCC8对杂种株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杂种株系中检测出无核特异性条带的分别为11、18、21个株系。其中有17个株系在SCF27和SCC8标记扩增下都出现了无核性状的特异性条带。综合3种标记对杂交子代株系的检测结果,有28个株系被初步确认为携带标记的无核株系。【结论】以‘火焰无核’‘爱神玫瑰’和‘无核白鸡心’为母本的组合成苗率相对较高,以‘底莱特’和‘红无籽露’为母本的组合具有较高的胚萌发率,较适宜做母本。在杂交育种时母本的选择起关键作用,父本对胚挽救的效果也会有一定影响。
2017年02期 v.34 157-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8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刘冬峰;陈巍;林绍生;徐文荣;郭秀珠;黄品湖;
【目的】对浙江地方柚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搜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3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种质鉴定图。【结果】23对引物共检测到91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为2~7,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4.0个等位位点;23个SSR位点的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51、0.54和0.47。UPGMA聚类结果显示:18份供试材料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1时分成A1~A3、B1、C1和D1共6个组群,其中A1组包括‘四季柚’‘红肉四季柚’和‘佛香柚’等7份种质,A2组包括‘永嘉红心柚2号’‘青田红心柚’和‘木兰柚’3份果肉颜色为粉红色的种质,A3组包括‘处红柚’‘永嘉红心柚1号’‘古磉柚’和‘官南红柚’4份果肉颜色为红色的种质,‘官南土柚’和‘文成红心柚’自成B1和C1组,‘常山胡柚’和‘槾文柑’2个杂种柚类型聚为D1组。【结论】浙江地方柚类种质资源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AG14、CAG01、CMS-16和CMS-26 4对引物组合构建浙江地方柚类资源的种质鉴定图,可将18份柚类种质进行区分。
2017年02期 v.34 166-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史芳芳;汪泉;赵密珍;王静;关玲;
【目的】利用形态学特征与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对绿色草莓与凤梨草莓杂交后代进行种间杂种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以八倍体栽培草莓品种‘宁玉’为母本、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30个F1代株系,从40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父母本有差异条带的引物进行后代杂种真实性鉴定。采用UPGAM聚类法进行亲本与子代的聚类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比较,评价子代遗传特征。【结果】对父母本、F1代主要形态学特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F1代所有植株的长势强于父本,偏母本;对数量性状中亲优势值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后代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用筛选出的20对引物鉴别父母本,二者有差异,利用其进行后代分析,其中12对引物鉴定出30个后代均具有父本扩增片段,结果表明,30个杂交后代均为绿色草莓与栽培草莓的真杂种。同时,从杂种扩增的谱带来看,某些后代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为新谱带的出现或某些谱带的消失。进一步对亲本与子代之间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子代分为3个大类。【结论】通过形态学与SSR标记技术鉴定出所有杂交后代均为种间真杂种,聚类分析表明了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12对SSR引物为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资源杂交后代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筛选标记。
2017年02期 v.34 175-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9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彭磊;吴艳;刘小翠;杨鵾;范付华;文晓鹏;
【目的】克隆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RT)序列并分析其特性,为火龙果遗传变异和进化研究提供新的信息。【方法】根据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从红肉和白肉火龙果及其突变体中扩增出430 bp左右的目标片段,回收、克隆、测序获得RT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PCR检测其转录活性。【结果】共获得82条RT序列,其中有55条序列发生终止密码子突变,5条序列发生移码突变;经RT序列对比,火龙果与水稻、拟南芥有较高的同源性;3条RT序列具有转录活性。【结论】火龙果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具有高度异质性,部分序列具有转录活性,与其他物种存在反转录转座子的横向传递。
2017年02期 v.34 186-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7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鲁兴凯;张秀英;张丹;马勉娣;吴冬;李超;
【目的】了解不同采收时间和套袋与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当地确定‘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采收时间和推行无袋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主产区云南省昭通地区的‘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对不同采收时间及果实套袋与否的样品进行了果实成熟度、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水分含量、固酸比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各个样品之间的品质差异。【结果】(1)套袋果实固酸比低于不套袋果实,不套袋果实内在品质、风味均优于套袋果实。(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采收时间越晚,果实风味越佳。9月中旬为‘红富士’苹果可采成熟时期,10月上旬为果实的可食成熟时期,10月中旬为果实的生理成熟时期。(3)各个时期,套袋与不套袋‘红富士’苹果均有较好的内在品质,内在品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鲜苹果》质量标准,酸甜适度,属于苹果中的优质果品。(4)各个采收时间的套袋果实成熟期比不套袋果实成熟期均提前1周左右。(5)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采收的果实,平均固酸比和糖酸比分别达到56.1和54.5,普遍具有糖心现象,内在理化指标组合及口感风味最佳,是昭通‘红富士’苹果鲜食果实的最佳采收时间。【结论】套袋与不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均较好,没有差异。从生产成本、环境污染、自然生态角度考虑,在该地区可以逐步取消苹果套袋。生理成熟期以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在低纬度、高海拔冷凉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富士’糖心苹果品质极好。
2017年02期 v.34 196-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魏雅君;徐业勇;冯贝贝;李雯雯;王明;杨红丽;牛莹莹;廖康;
【目的】探究不同杏李品种的授粉亲和性,为杏李的授粉树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以3种杏李为母本,互相授粉,并以2个李品种及2个杏品种作父本,通过观察花粉量、花粉活力、坐果率及花粉管生长状况,探讨其授粉亲和性。【结果】‘赛买提’的花粉量最高,‘风味皇后’的花粉活力最高,‘味帝’的活力极低;3种杏李自花授粉坐果率极低;‘风味皇后’ב恐龙蛋’、‘风味皇后’ב美丽李’、‘恐龙蛋’ב风味皇后’、‘恐龙蛋’ב女神’、‘味帝’ב风味皇后’、‘味帝’ב恐龙蛋’及‘味帝’ב赛买提’的坐果率较高,花粉管较早到达花柱基部;‘风味皇后’ב味帝’、‘恐龙蛋’ב味帝’及‘味帝’ב美丽李’、‘味帝’ב女神’的坐果率差,花粉管不易深入花柱。【结论】‘风味皇后’和‘恐龙蛋’可互为授粉树,2者与‘赛买提’均适合作‘味帝’的授粉树;‘美丽李’和‘女神’适宜作‘风味皇后’及‘恐龙蛋’的授粉树;而‘味帝’不适宜作为授粉树。
2017年02期 v.34 204-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吕泽芳;江东;于杰;
【目的】测定若干锦橙品种果皮的酚类物质成分及含量,比较分析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评价各锦橙品种果皮中酚类物质抑菌效果。【方法】用甲醇超声提取各锦橙品种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检测类黄酮和酚酸成分,并与标准品色谱图结合进行定性和定量;通过DPPH、FRAP、ABTS 3种方法比较分析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对霉菌的抑制率。【结果】锦橙品种果皮中总黄酮含量均高于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蓬安100号’锦橙(PA),总酚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涪陵锦橙’(FL)。各锦橙品种锦橙皮中检测到的酚类物质成分共有14种,其中10种类黄酮中主要成分是橙皮苷、芸香柚皮苷、川陈皮素和香叶木素,橙皮苷和芸香柚皮苷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蓬安100号’锦橙(PA),川陈皮素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北碚447’锦橙(BB),香叶木素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铜水72-1’锦橙(TS)。4种酚酸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且没食子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涪陵锦橙’(FL)。用DPPH、FRAP、ABTS 3种方法测得各锦橙果皮酚类物质均具有抗氧化活性,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的品种是‘蓬安100号’(PA)。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提取物对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且绿霉对不同浓度的提取物敏感性强于青霉。【结论】各锦橙品种中‘蓬安100号’(PA)锦橙果皮的抗氧化活性和抑霉菌效果最强,可为抗氧化和抑菌剂的研发提供资源。
2017年02期 v.34 215-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丽松;吴刚;郝朝运;伍宝朵;谭乐和;
【目的】探究菠萝蜜果实中的糖分组成及含量积累特征。【方法】以菠萝蜜品种‘马来西亚1号’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果肉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应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淀粉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结果】菠萝蜜成熟果实中蔗糖含量最高,超过总糖含量的70%,主要在果实采后成熟期积累。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接近,各占总糖的15%左右。淀粉是菠萝蜜果实中重要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果实成熟采摘前积累、后熟期间降解。蔗糖酸性转化酶(AI)为主要的蔗糖水解酶,与蔗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2*)。蔗糖合成酶(SUSY)、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在后熟阶段活性最高,与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0.997**),参与蔗糖的合成。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在果实发育中期活性最高,与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0*)。α-淀粉酶在后熟阶段活力最高。【结论】蔗糖是‘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果肉的主要糖分,蔗糖的积累与AI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SUSY、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主要在后熟期积累。淀粉是菠萝蜜果实发育的主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淀粉的积累与AGPas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在果实成熟前合成、后熟期间降解。
2017年02期 v.34 224-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刘志敏;赵宏波;黄有军;梅丽;黄坚钦;胡渊渊;吴家胜;
【目的】明确‘香榧’授粉到越冬前雌配子体的发育、受精和原胚形成过程,丰富和完善榧属植物的生殖发育学。【方法】人工授粉后,定期连续采集雌球花,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获得‘香榧’雌球花的纵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香榧’雌球花由4层鳞片包被,由外向内依次为假种皮、珠被和珠心。珠心中下部分化雌配子体。‘香榧’在授粉期尚处于大孢子母细胞时期;授粉后1周内,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功能大孢子;6月初到8月底完成雌配子体的发育,包括游离核时期、细胞化阶段和颈卵器时期;‘香榧’有2个颈卵器母细胞,每个颈卵器分裂形成4个颈细胞和1个卵核,腹沟核很快消失。9月中上旬精卵融合形成合子并发育形成原胚,排列成4层,并以原胚越冬。【结论】‘香榧’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基本上遵循了红豆杉科植物的发育规律,只在原胚类型和颈卵器数目上与其他种类有一定差异。‘香榧’原胚为松型,2个颈卵器,而红豆杉科其他种原胚为标准型,绝大多数仅1个颈卵器。
2017年02期 v.34 23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廷桢;蔡华成;高敬东;王骞;李春燕;杜学梅;武彦霞;高忠东;韩立新;王淑婷;王芸芸;弓桂花;
‘Y-3’是从晋西北野生山定子中,利用大群体实生选育方法筛选的苹果砧木新品种。该砧木植物学性状与普通山定子无明显差异,叶片反卷是其明显特征。‘Y-3’做中间砧嫁接品种成龄树高470 cm左右,属于半矮化砧,且树体生长健壮、一致;嫁接品种虽略有小脚现象,但嫁接口紧密牢固,无风折、劈裂等现象;一般第4年可形成产量,7 a生‘长富2号’株产可达35 kg;在山西省晋中地区,当年栽植苗木不用任何防护措施即可安全越冬,且翌年不发生抽条,抗寒、抗旱能力强于‘M9’;做中间砧嫁接‘长富2号’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酸含量分别为252 g、15.2%、8.3kg·cm-2、0.392%,果实综合品质优于普通乔砧。在新疆、陕西北部、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区域试验表明,‘Y-3’适宜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栽培,尤其适宜黄土高原山地、丘陵地区栽植。
2017年02期 v.34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2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王振亮;徐振华;韩会智;邵学红;侯军铭;杨振江;李开森;李梦钗;刘满光;
‘曙光8号’是在河北省沧州‘金丝小枣’资源中选育出的大果型、芽变、抗裂果的地方枣优良新品种。果实长圆形,果个大,平均单果质量14.02 g,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9.99%,可食率96.47%。果皮深红色,肉质疏松,汁液多、甘甜。在河北沧州9月下旬进入成熟期,丰产稳产,抗裂果,为优良的鲜食、制干品种,适于河北平原枣区栽培。
2017年02期 v.34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好先;曹尚银;张杰;陈利娜;刘贝贝;牛娟;王企;薛辉;
‘中核香’是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收集当地核桃优株资源,通过优系筛选,高接观察后选育出的大果型核桃早实新品种。该品种树势极强,树姿半开张,枝条粗壮,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属雌先型。河南巩义地区3月中下旬萌芽,雌花盛期4月中旬,坚果9月上中旬成熟。果实椭圆形,壳厚1.16 mm,平均坚果质量20.6 g,出仁率为57.8%。核仁饱满,风味香,品质好,适合加工。苗木定植后第5年平均株结果 311个,平均株产干果6.41 kg,666.7 m2产量358.96 kg。
2017年02期 v.34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