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航;杨晓明;丁德宽;王小丽;谢宗周;叶俊丽;彭抒昂;邓秀新;柴利军;
【目的】分析地方柑橘资源‘枳雀’的亲本类型和来源,为进一步改良、开发与利用地方柑橘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包含‘枳雀’在内的分属于柑橘属、枳属、金柑属的21份柑橘种质为材料,运用cpSSR和nSSR标记计算各SSR位点等位基因数(Na)、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Shannon信息指数(I)、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构建基于DICE相似系数的UPGMA(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聚类树,进而分析‘枳雀’的亲本来源。【结果】10对cpSSR引物扩增出37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位点3.70个,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98;14对nSSR引物扩增出62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位点4.43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3。【结论】根据cpSSR和n SSR分析,结合形态学证据,认为‘枳雀’的母系亲本为柚类或者具有柚类母本血缘的杂交柑橘品种,父本是一个具有枳的血缘的杂交柑橘品种。cpSSR与nSSR结合使用可比较准确地鉴定柑橘杂种。
2018年10期 v.35 1161-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慧峰;张文芹;董庆龙;王小非;冉昆;
【目的】克隆苹果(Malus domestica‘Zihong Fuji’)MdARF基因,研究其在生长素和逆境处理下的表达特性。【方法】以‘紫弘富士’叶片c 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10个MdARF基因;运用Array技术检测MdARF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运用qRT-PCR技术检测MdARF在生长素、盐和甘露醇处理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克隆得到10个MdARF基因(MdARF4-13,GenBank登录号为MG021615~MG021624),其开放阅读框分别为2 136、3 345、2 052、2 400、2 532、2 691、1 782、2 532、3 342和2 034 bp。进化分析表明,MdARF3/7属于AtARF3/4-like,MdARF4/10属于AtARF10/16/17-like,MdARF1/6/11/13属于AtARF1/2-like,MdARF5/9/12属于AtARF5/7/19-like,MdARF2/8属于AtARF6/8-like。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10个MdARF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MR结构域氨基酸组成预测分析表明,MdARF2/5/8/9/12可能为转录激活子,MdARF1/3/4/6/7/10/11/13可能为转录抑制子。Array结果显示,MdARF在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IAA处理条件下,MdARF1/7/9/10转录水平受到诱导,MdARF2/3/4/6/8/11/12转录水平降低;在盐处理条件下,MdARF9转录水平受到诱导,而MdARF1/5/7/10/12/13转录水平下调;在甘露醇处理条件下,MdARF6/9转录水平受到诱导。【结论】克隆得到10个MdARF基因,其表达水平受IAA、盐或甘露醇诱导或者下调,可能参与调控生长素信号转导以及逆境响应等过程。
2018年10期 v.35 1170-1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0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红光;刘俊灵;党美乐;杨惠娟;范献光;杨亚州;赵政阳;
【目的】苹果新品种‘瑞阳’由‘秦冠’和‘富士’杂交选育而成。感官评价‘瑞阳’肉质明显比‘秦冠’细脆,略差于‘富士’,本研究从组织结构方面分析‘瑞阳’与亲本果实质地差异的原因。【方法】本实验以‘瑞阳’及其亲本果实为研究对象,在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基本质地指标(硬度、脆度等),并采用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3个品种果实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分析3个品种之间的微观差异。【结果】通过半薄切片观察,‘瑞阳’和‘富士’与‘秦冠’相比,果肉细胞平均面积大,细胞间隙小,细胞间排列紧密,圆度小,细胞纵横比大。‘瑞阳’与‘富士’相比,果肉细胞平均面积、周长、圆度等指标相近,而细胞间隙略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果肉的纵切面,可知‘瑞阳’和‘富士’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而‘秦冠’细胞排列混乱,成簇分散排列,细胞间隙大;观察果肉的断裂面可得,‘瑞阳’和‘富士’均以细胞内断裂为主,且断口光滑、平齐,而‘秦冠’以细胞间和细胞内断裂为主,断口粗糙,具有毛状细丝。【结论】通过对3个苹果品种微观形态的比较分析,表明苹果的组织结构特征与质地有一定关系,从果实组织结构方面为苹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10期 v.35 1182-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鲲娇;韩旭;张志成;朱宗瑛;谭启玲;胡承孝;
【目的】研究推荐施肥对宽皮柑橘果实品质与化渣性的影响,为保证或提升柑橘果实品质提供施肥依据。【方法】以‘温州蜜柑’和‘南丰蜜橘’为材料,测定与果实化渣性相关的质构指标以及不同部位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果胶含量。【结果】推荐施肥可:(1)显著增加‘温州蜜柑’果实亮度、红色度、黄色度。(2)显著降低‘温州蜜柑’最大剪切力、咀嚼性、硬度、弹性及胶着性。(3)显著降低‘温州蜜柑’汁包膜中纤维素含量、汁包膜及囊衣中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降低‘南丰蜜橘’汁包膜及囊衣半纤维素含量、囊衣中原果胶含量。【结论】推荐施肥可显著提高‘温州蜜柑’果实的化渣性,有提高‘南丰蜜橘’果实化渣性的趋势。
2018年10期 v.35 1190-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赵亚蒙;尹春晓;梁攀;乐小凤;张振文;
【目的】以湖南省中方县的‘紫秋’和‘涩葡萄’2个刺葡萄品种(品系)为试材,研究其位于3个不同海拔(240、620、700 m)葡萄园的果实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为湖南省优质酒用刺葡萄果实生产及葡萄酒酿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法对2个刺葡萄品种(品系)成熟期果皮花色苷及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测定成熟期果皮香气物质含量。【结果】(1)‘紫秋’葡萄在海拔240 m,其果实还原糖、花色苷单体含量、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和果实香气物质含量在3个园中最高。(2)‘涩葡萄’在海拔700 m,其果皮花色苷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单体含量和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海拔的葡萄。【结论】海拔240 m的‘紫秋’葡萄及海拔700 m的‘涩葡萄’风味物质含量最佳,更有利于葡萄酒酿造。
2018年10期 v.35 1197-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乔宝营;张守仕;黄海帆;谢克英;孙文英;薛丽丰;
【目的】针对葡萄果实因缺钙造成的软果现象,研究钙肥袋控缓释施肥方法对葡萄钙吸收的影响。【方法】以6 a(年)生连续2 a发生软果现象的自根砧‘夏黑’葡萄为试材,设钙肥一次撒施、钙肥二次撒施、钙肥袋控缓释、不施钙肥4个处理,施肥后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量土壤中总钙和交换性钙含量。分别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转色期、果实成熟期对葡萄植株进行破坏性取样,将植株进行解析,测量不同器官钙浓度和含量。【结果】软果葡萄土壤中施用钙肥后提高了土壤中总钙和交换性钙浓度,钙肥撒施处理随时间推移土壤总钙和交换性钙浓度降低。钙肥袋控缓释处理土壤总钙和交换性钙浓度变化小,保持土壤总钙和交换性钙浓度在一个稳定范围内。钙肥袋控缓释处理果穗器官生物量显著高于不施钙肥处理,多年生器官生物量不同施肥处理影响差异不显著。葡萄各器官中根系钙浓度最高,其次为叶片,果实最低。果实钙浓度随生长发育逐渐降低,其他器官随生长发育钙浓度变化小。叶片内钙浓度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钙肥袋控缓释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幼果期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果穗内钙浓度钙肥袋控缓释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系是葡萄最主要的含钙器官,其次是叶片。根系钙含量采样期内变化小,叶片内钙含量随生长发育进行逐渐提高,幼果期到膨大期提高最多,增加量是果实成熟期总量50%以上。果穗内钙含量随生长发育进程逐渐提高,幼果期到膨大期提高最多,增加量是果实成熟期总量50%以上。叶片和果穗内钙含量钙肥袋控缓释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钙肥袋控缓释处理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506.84 mg·cm-2和20.2%,显著高于不施钙肥处理。【结论】钙肥袋控缓释起到良好的钙缓释效果,葡萄生长季土壤中钙供应稳定、持久。钙肥袋控缓释有利于葡萄结果,提高了葡萄各器官钙浓度和钙含量,提高了果实后期钙吸收量,提高了葡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018年10期 v.35 1208-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姜凤超;孙浩元;杨丽;张俊环;王玉柱;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群杏种质资源的光合特性,并筛选高光效资源为优异种质挖掘和育种服务。【方法】利用LI-6400XT对4个生态群共103个杏品种的Pn、Gs、Ci和Tr等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杏种质资源的Pn、Gs、Ci和Tr均呈正态分布,其遗传差异主要取决于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主要受Gs、Tr影响。东北亚生态群Pn的变化为7.81~15.75μmol?m-2·s-1,其平均Pn高于其他生态群。不同生态群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华北生态群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范围最大,变幅为4.45。东北亚生态群Pn与Gs、Tr的相关性一般高于其他3个生态群,在各生态群中Pn与Gs、Tr的相关系数较高,与Ci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Pn、Gs、Ci和Tr的遗传差异主要受品种影响;东北亚生态群平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合利用潜力较大;筛选出5份高光效材料为育种服务。
2018年10期 v.35 1216-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牛娟;骆翔;陈利娜;李好先;刘贝贝;王企;曹尚银;
【目的】建立高效的石榴田间愈伤组织途径芽再生技术体系。【方法】以‘突尼斯’软籽石榴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浓度、激素组合和枝条粗度等对石榴田间愈伤组织形成及芽再生的影响。【结果】4 mg·L-1TDZ+2 mg·L-1AgNO3+0.5mg·L-1GA3+1 mg·L-1KT+3 mg·L-16-BA+0.3 mg·L-1IBA处理效果最佳,出芽较早,出芽数较多。另外,枝条粗度对出芽影响不大。因此,可在减少树体伤害的前提下,选择茎粗1.0~2.0 cm的枝条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及芽再生。【结论】成功建立了石榴田间愈伤组织形成及芽再生技术体系,为石榴嫁接扩繁、遗传转化、诱变育种等提供良好的材料基础。
2018年10期 v.35 1225-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财运;胡旭雅;倪钟涛;曾皓;李阳;王正加;
【目的】探究硒处理对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矿质元素积累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2 a(年)生盛果期薄壳山核桃‘威斯顿’嫁接株为试材,用0 mg·kg-1(CK)、20 mg·kg-1(T1)、40 mg·kg-1(T2)、80 mg·kg-1(T3)、160 mg·kg-1(T4)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薄壳山核桃果实,采样测定薄壳山核桃果实各项生理指标。【结果】160 mg·kg-1硒处理后,薄壳山核桃的鲜果质量、果质量、仁质量分别为31.20 g、10.80 g、5.45 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91%、6.73%、11.22%。硒处理促进种仁中Se、Zn、Mn、Mg含量的积累,抑制Cu、Fe、K、Ca含量的积累。随着硒处理质量分数提高,种仁Se含量极显著提高,160 mg·kg-1硒处理后,Se含量(w,后同)为0.50 mg·kg-1,较对照极显著增加了49倍。硒处理与种仁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160 mg·kg-1硒处理后,Zn含量较对照极显著提高了11.16%。硒处理对种仁Cu、K、Ca含量的抑制作用随着硒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而硒处理对种仁Fe含量的抑制作用随处理质量分数增加逐渐减弱。各处理质量分数下,种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大小依次为T4(11.40)>T3(11.01)>CK(10.87)>T2(10.49)>T1(10.27)。硒处理后,种仁中各氨基酸组分含量均高于对照,氨基酸总量大小依次为T4(12.21 g·100 g-1)>T3(11.25 g·100 g-1)> T1 (11.20 g·100 g-1)>T2(11.09 g·100 g-1)>CK(9.35 g·100 g-1),且160 mg·kg-1硒处理后的氨基酸含量(赖氨酸、蛋氨酸除外)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60 mg·kg-1亚硒酸钠处理促进了薄壳山核桃果实的发育与生长,影响了果实各部分各元素的吸收,显著提高了薄壳山核桃种仁硒含量和各氨基酸组分含量。
2018年10期 v.35 1235-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柳凤;欧雄常;詹儒林;
【目的】由柑橘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引起的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解析杧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柑橘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C01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深入研究病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序列背景信息。【方法】利用PacBio RS II测序平台对柑橘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C01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序列拼接、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GO聚类分析等。【结果】柑橘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C01菌株整个基因组大小为3 865 165 bp,GC含量为68.9%,编码3 442个蛋白基因,共有3 297个基因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功能,其中150个基因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582个基因参与到寄主与病原互作机制中。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CP016836。【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杧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初步解释了该菌株致病的关键基因,为深入开展该病菌侵染植物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018年10期 v.35 1244-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韦丹丹;缪卫国;孙茜茜;邬国良;刘文波;靳鹏飞;
【目的】明确HAB-2菌株的分类地位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方法】根据β-甘露聚糖酶基因(gumG或ydhT)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克隆分子鉴定以及显微观察相结合手段,明确芽孢杆菌HAB-2分类地位;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硫酸铵饱和沉淀法、酸沉淀法对HAB-2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物质提取,检测抑菌活性,并对活性成分进行稳定性测定,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平板对峙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成分对杧果炭疽病病原菌丝的影响;将HAB-2正丁醇提取物涂抹在接种杧果炭疽菌的杧果上,观察粗提物对杧果炭疽病的表面防效。【结果】HAB-2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中正丁醇提取物活性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2.01±0.3)mm。正丁醇提取物在紫外线照射120 min后,抑菌活性为对照的93.64%;最适pH为5~6;经100℃处理后,正丁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仍然为对照组的81.12%。正丁醇提取物可使杧果炭疽病菌菌丝扭曲、膨大、畸形,从而抑制杧果炭疽病菌,保护杧果果实;HAB-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的杧果未出现杧果炭疽病病状。【结论】HAB-2菌株正丁醇提取物抑菌活性高,对酸碱和热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生物农药开发应用前景。
2018年10期 v.35 1253-1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牛良;鲁振华;崔国朝;曾文芳;潘磊;王志强;
白肉桃占据我国鲜食桃品种的主导地位,黄肉桃由于富含类胡萝卜素等健康有益成分,近年来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黄金蜜桃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用桃优系‘92-3-39’(母本)和‘91-2-2’(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的黄肉鲜食桃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圆平,偶有小突尖,平均单果质量258 g,大果质量363 g,成熟时果皮底色黄,茸毛长度中等,大部分果面着深红色,套袋果呈金黄色。果肉橙黄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1.8%~13.6%,近核处红色素多,肉质致密,味甜,黏核。花铃型,花粉多,自花结实,丰产。郑州地区2月底花芽萌动,3月下旬开花,果实7月底至8月初成熟。
2018年10期 v.35 1297-1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宋宏伟;袁国军;梅象信;刘少华;王朝阳;
‘灰枣新1号’是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及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在河南省新郑枣区调查中发现的一个‘灰枣’变异单株。该品种2~3 a(年)生枣股结果能力较强,自然坐果率高,平均吊果比为1∶1.34,是对照平均吊果比的4.6倍,不需采用开甲(或砑枣)措施提高坐果率,对生长激素的依赖性不强。果实长倒卵形,枣果面平整,果皮橙红色,平均果实质量11.72 g,最大果实质量为22.80 g,果实整齐度高,商品性比对照‘灰枣’好。树势中等偏强,发枝力中等,5 a生树平均地径9.9 cm,树高2.5 m,冠幅2.5 m,平均单株产量9.96 kg,每hm2产量16 440 kg。适应性较强,耐干旱、耐瘠薄、耐寒冷,较抗枣缩果病和裂果病,在新疆地区没有发现树体冻害现象,适宜在沿黄流域及黄河以北适宜‘灰枣’种植的区域栽培,是一个极具推广前景的‘灰枣’优良品种。
2018年10期 v.35 1301-1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绍生;刘冬峰;宋洋;张枝碧;郭秀珠;黄品湖;徐文荣;陈巍;
‘古磉柚’来自民间实生群体的田间选种。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2月下旬至3月初萌芽,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扁圆形,果皮淡黄色,油胞较小,单果质量1.5 kg,果皮厚度1.4 cm,囊瓣15~17瓣、大小较整齐,囊衣易剥离,汁胞鲜红色,脆嫩、化渣,无苦味,单果种子数73粒;果实可食率62.35%,果肉出汁率65.6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9.18%,可溶性糖含量6.98%,可滴定酸含量0.70%,维生素C含量557.1 mg·kg-1,β-胡萝卜素含量0.504 mg·kg-1。栽培管理的关键在于培养壮实春梢、保留中庸结果母枝、施好壮果肥、适时补施中微量元素肥料。8~10 a(年)生树666.7 m2产量为2 577~3 182 kg。
2018年10期 v.35 1305-1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国果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办的技术类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曾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农业部优秀科技期刊奖、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主要报道我国果树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新优品种,交流果树生产先进经验,普及果树科学技术知识,提供国外果树
2018年10期 v.35 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精品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源刊,并被国际
2018年10期 v.35 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果树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分别被有关权威期刊评价机构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农林水产类权威学术期刊、中文园艺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库)、英国CABI等20余种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2017年10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本刊总被引频次2664,影响因子为1.173;12月中国科学文献计量
2018年10期 v.35 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果农之友》(科普性期刊)全彩版印刷,更直观、更逼真、更生动、更丰富!选发全新实用技术,荟萃果业科技信息,传播果业成功范例,引导果农发家致富。河南省一级科普期刊,河南省自然科学期刊二十佳提名期刊,曾获全国农业优秀期刊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入选河南省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最多时年增加发行量30万册)。被中国知网、
2018年10期 v.35 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北方园艺》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黑龙江省园艺学会、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园艺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北方园艺》始终与时代同频,策划新栏目,报道行业热点,不断推出具有创新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园艺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四;在新时代背景下《,北方园艺》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
2018年10期 v.35 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国瓜菜》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瓜菜科技期刊,连续入选2014年版、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园艺类核心期刊,入选《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14》。2019年《中国瓜菜》将继续坚持"报道瓜菜科技成果、推广瓜菜先进技术、服务瓜菜科研生产、提升瓜菜产业水平"的办刊宗旨,
2018年10期 v.35 1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办的果树科普类期刊,是国家"农家书屋工程"重点推荐期刊。本刊为月刊、16开本、彩色四封。集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于一体。全方位报道我国果树生产和发展的最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农药等。内容丰富、实用、及时,装帧印刷精美。主要栏目:栽培技术、良种荟萃、设施栽培、土肥水管理、
2018年10期 v.35 1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荣获2015年度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高影响力十佳期刊。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2017年影响因子1.180。据
2018年10期 v.35 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河北果树》是河北省果树学会主办的果树专业技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主要刊登落叶果树的品种资源、栽培管理、病虫防治、储藏加工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信息,开设栏目有专题论述、试验研究、经
2018年10期 v.35 1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简称南亚所),成立于1954年1月,主要以南亚热带作物(菠萝、芒果、澳洲坚果等南亚热带果树、剑麻和甘蔗等热带纤维和糖能作物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作物栽培、采后贮运与保鲜、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良好环境生态建设等基础、应用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南亚所几代科研人员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
2018年10期 v.35 1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