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雯;李玉阔;方金豹;乔成奎;黄海雷;齐秀娟;
【目的】从前期‘天源红’不同发育时期果肉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了与全红型软枣猕猴桃果肉着色相关的14个转录因子基因,鉴定在套袋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并筛选关键光响应转录因子。【方法】以全红型软枣猕猴桃品种‘天源红’盛花后8个时期的果肉样品为试材,在盛花后30 d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作对照;使用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可携式色差计CR-400进行色差指标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花色苷组分及总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4个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量并对其进行相对定量;通过表型、基因表达量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综合筛选关键光响应转录因子。【结果】随着果实生长发育,果肉颜色均由绿变红,在盛花后120 d红色最深,未套袋果肉红色明显深于套袋果肉,色泽比和色度角的测定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一致。果肉主要呈色物质是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O-木糖-半乳糖苷,二者与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盛花后120 d,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和总花色苷含量在套袋与不套袋果肉中差异显著。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YB1在盛花后120 d未套袋果肉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套袋果肉,并且与未套袋果肉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O-木糖-半乳糖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套袋处理果肉不相关。【结论】筛选到软枣猕猴桃花色苷形成响应光照的关键转录因子AaMYB1;套袋处理可能通过抑制AaMYB1的表达从而抑制花色苷(主要是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的合成与积累,从而阻碍果实正常着色。
2020年03期 v.37 30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4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邵雪花;刘牛;赖多;肖维强;匡石滋;
【目的】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省30份番石榴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方法】从80对AFLP引物中筛选得到8对核心引物用于番石榴分子标记,利用UPGMA聚类分析番石榴种质资源多样性,以核心引物E3-M6和E4-M2引物组合构建番石榴DNA指纹图谱。【结果】8对AFLP核心引物扩增30份番石榴样品共得到条带1 118条,多态性条带1 114条,多态性比率为99.6%。通过聚类分析将30份番石榴样品聚为4类,其中广东省高州市野生品种‘胭脂红番石榴2号’遗传分化较大,单独聚为一类。利用核心引物E3-M6和E4-M2组合成功构建番石榴DNA指纹图谱,供试30份番石榴品种(系)每个都有一套唯一的指纹图谱编码。【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纹图谱可用于番石榴种质的分类与鉴定,同时为番石榴杂交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3期 v.37 313-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聂园军;冯丽云;张春芬;邓舒;肖蓉;侯丽媛;赵菁;曹秋芬;
【目的】通过对苹果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小孢子的发生及雄核发育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细胞学观察,明确花粉培养不定胚形成的关键时期和类型,为苹果花药培养小孢子不定胚形成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嘎拉’苹果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并对接种培养后的花药进行了切片制作,系统观察了小孢子不定胚的发育过程。【结果】单核期花粉经均等分裂后形成两个对称的两核细胞,然后持续多次均等分裂后形成多细胞(核)结构,进一步分化发育成不定胚。【结论】为苹果花药所获植物的单倍体来源提供了直接证明,有关苹果雄核发育的机理研究还需要通过小孢子培养进一步研究。
2020年03期 v.37 32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0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刘璐;王景红;柏秦凤;张维敏;张焘;
【目的】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是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地区,开展气候变化对苹果物候期的影响研究,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指导该地区苹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万荣、洛川和西峰作为黄土高原苹果产区代表站,利用1994—2018年各地苹果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始花期、可采成熟期、叶变色末期和落叶末期物候数据,分析不同物候期及生长阶段长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从日尺度层面,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各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近25年来,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地气候呈暖湿变化特征,受其影响,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呈推迟趋势,果实生长发育期和果树生长季呈延长趋势。平均气温对春秋两季物候期均有显著影响,影响时段内气温每升高1℃,春季各物候期将提前2.20~4.15 d,秋季落叶期将推迟3.58~7.77 d;降水量主要影响秋季物候期,影响时段内降水量每变化1 mm,叶变色末期将提前0.07~0.40 d,落叶末期将推迟0.12~0.55 d。各主产地间,万荣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西峰和洛川。【结论】气温对物候期的影响大于降水,且气温主要影响春季物候期,而降水主要影响秋季物候期;各物候期中,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和始花期主要受气温影响,叶变色末期主要受降水影响,落叶末期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而可采成熟期与气温和降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2020年03期 v.37 330-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8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2 ] - 刘竞择;曹柠;张艳霞;陈祖民;史晓敏;王振平;
【目的】筛选适合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且抗抽干和抗旱能力强的葡萄砧木。【方法】以3309C、161-490、196-17、420mgt、Riparia、1103P、110R、SO4、41bmgt、Rupestris du Lot 10个12年生葡萄砧木为试验材料,在冬季不进行埋土防寒条件下,通过调查各砧木萌芽率,评价不同品种抗抽干能力;生长期内对其进行干旱胁迫,测定7项生理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砧木抗旱性。【结果】5种砧木未经埋土防寒,仍可萌芽,萌芽率依次为:3309C>161-49>196-17>420mgt>Riparia。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为3309C、196-17、1103P、Riparia,抗旱性中等的品种为161-490、420Mgt、110R,抗旱性弱的品种为SO4、41bmgt、Rupestris du Lot。【结论】3309C和196-17具有较强的抗抽干及抗旱性,可作为免埋土葡萄砧木使用,适合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2020年03期 v.37 339-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沈碧薇;魏灵珠;崔鹏飞;程建徽;向江;吴江;
【目的】研究不同砧木对‘瑞都红玉’葡萄生长结果与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果实着色较好且生长结果习性和果实品质优良的适宜砧穗组合。【方法】以11个砧木与‘瑞都红玉’进行嫁接‘,瑞都红玉’扦插自根树作对照,对植株的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等多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结果】由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到‘,华佳8号‘’抗砧1号‘’101-14‘’抗砧3号’和‘Ruperstrisdulot’砧嫁接‘瑞都红玉’,综合评价优于自根树‘。抗砧1号‘’101-14’和‘Ruperstrisdulot’砧嫁接‘瑞都红玉’仍存在着色不均问题‘;抗砧3号’砧嫁接‘瑞都红玉’能改善果皮着色,但综合评价劣于‘华佳8号’砧嫁接树,且产量低于自根树43.07%‘;华佳8号’砧嫁接‘瑞都红玉’能改善果皮着色,且新梢生长势较旺,果粒大,粒质量达5.92±0.2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0.62±0.41%,固酸比为48.32,总糖含量为165.04±3.07 mg·g~(-1),苹果酸含量高于酒石酸含量,β值为0.66,口感清爽绵长。【结论】‘华佳8号’砧木对‘瑞都红玉’的生长结果与果实品质均有良好的影响,且能改善果实着色问题,最适合作‘瑞都红玉’的嫁接砧木。
2020年03期 v.37 350-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李芳菲;王莎;谷世超;程大伟;顾红;李明;陈锦永;杨英军;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脱落酸(ABA)和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对‘巨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果实转色初期和中期,使用不同浓度ABA(A1:10 mg·L~(-1)、A2:25 mg·L~(-1)、A3:50 mg·L~(-1))和PDJ(P1:5 mg·L~(-1)、P2:10mg·L~(-1)、P3:25 mg·L~(-1))对‘巨峰’葡萄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成熟果实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类黄酮含量,以及穗重、单粒重等指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葡萄果实着色指标和内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最适宜的ABA和PDJ施用浓度。【结果】不同浓度ABA和PDJ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果皮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颜色指数(CIRG)和红绿色差指标(a~*),并降低果实亮度(L~*)和黄蓝色差指标(b~*),从而提高果实着色程度;果穗重、单粒重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和果皮类黄酮含量显著上升,但对果实可滴定酸无影响。【结论】不同处理的效果综合评价依次为A2>P2>A1>A3>P1>P3>CK,在所有处理中,A2处理对于促进果实着色以及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P2处理次之,ABA处理效果整体上优于PDJ处理。
2020年03期 v.37 362-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1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贾晓曼;张勇;门兴元;李丽莉;翟浩;
【目的】探明风送式塔型喷雾机在不同喷头数量下农药利用率、药液沉积量、雾滴特性的变化,评价不同喷头数量的喷施效果。【方法】在5 a(年)生矮砧密植苹果园中,调整3WF-1000风送式塔型喷雾机的喷头数量,测定不同喷头数量下的用水量,利用水敏纸测定雾滴粒径、雾滴密度与覆盖率,并利用示踪剂诱惑红测定药液沉积量及地面流失量。【结果】3WF-1000风送式塔型喷雾机在32个喷头处理下的用水量(每666.7 m~2 284.63 L)约为16个喷头处理(每666.7m~2 148.25 L)的2倍;32个喷头处理的雾滴粒径(154.80μm)与覆盖率(72.00%)高于16个喷头处理(142.69μm和62.20%),而其雾滴密度(每cm~2 123.01点)低于16个喷头处理(每cm~2 141.72点);32个喷头处理的平均药液沉积量(0.24μg·cm~(-2))略高于16个喷头(0.22μg·cm~(-2)),32个喷头处理的内膛药液沉积量明显高于外膛,树体中、下冠层内外膛雾滴沉积比分别为1.58和1.14,16个喷头处理则相反,其外膛药液沉积量高于内膛,树体中、下冠层内外膛雾滴沉积比分别为0.74和0.62;16个喷头的农药利用率(43.70%)高于32个喷头(36.90%)。【结论】3WF-1000风送式塔型喷雾机16和32个喷头处理在雾滴密度、雾滴粒径方面均达到病虫害防治的基本要求,但16个喷头处理的农药利用率高,地面流失率低,而32个喷头处理的穿透性较强,更适于防治冠层中部内膛及枝干病虫害。
2020年03期 v.37 371-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目的】促进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砂田西瓜水氮高效利用和可持续性生产,探索适宜的有机氮替代无机氮水平。【方法】2016—2017年在甘肃省皋兰县砂田西瓜主产区进行了连续2 a的大田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单施化学氮肥不施有机肥(OF-0%)、有机肥25%替代化学氮肥(OF-25%)、有机肥50%替代化学氮肥(OF-50%)、有机肥75%替代化学氮肥(OF-75%)、有机肥100%替代化学氮肥(OF-100%)和不施氮肥对照(CK),研究了有机氮替代无机氮对砂田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200 kg·hm-2施氮水平下,有机肥氮替代处理对砂田西瓜增产增效作用显著,与单施化肥相比,50%~100%替代处理西瓜成活率提高了26.47%~34.16%,增产63.2%~156.6%,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8.1%~27.1%,氮素利用率提高了16.5%~18.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3.5%~176.3%。【结论】在相等的总氮量投入下,50%~100%是该地区20 a砂田西瓜有机氮替代无机氮的适宜水平,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020年03期 v.37 380-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1 ]
- 王亚红;李永丽;常乐;余海如;周洲;曲良建;
【目的】通过分离鉴定对苹果枝干病害有抑制作用的新疆野苹果枝干内生真菌,为苹果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新型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新疆野苹果枝干中分离内生真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苹果树3种致病菌均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菌株,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共分离获得内生真菌75株,从其中筛选出对苹果树3种病原菌均具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5株(E-m6、S-p5、S-m2、S-p6、E-p5)。对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最高抑菌率为73.39%,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最高抑菌率为73.52%,对苹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li的最高抑菌率为82.19%。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和TUB基因序列分析,菌株E-m6和S-p5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S-m2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S-p6为Rosellinia sp.,E-p5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结论】从新疆野苹果枝条中筛选出具生防潜力的内生真菌菌株5株,为苹果枝干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同时也为新疆野苹果内生菌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0年03期 v.37 390-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封云涛;郭晓君;李娅;李光玉;庾琴;杜恩强;张润祥;
【目的】探索减量化防治苹果黄蚜技术。【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的方法从4种杀虫剂中筛选出毒力最高的药剂阿维菌素;测定了分别添加0.5%GY-T1602、0.1%NF-100和0.3%迈道3种助剂后,阿维菌素药液表面张力及在苹果叶片上的接触角变化,田间进行了防治效果对比。【结果】3种助剂均能显著降低5%阿维菌素乳油各浓度药液的表面张力,各浓度药液表面张力降低3.19~12.59 mN·m~(-1);添加3种助剂后5%阿维菌素乳油不同浓度药液在苹果叶片正面和背面接触角均显著降低,各浓度药液叶片正面和背面接触角分别降低达7.54°~31.40°、16.72°~47.70°;田间试验表明,5%阿维菌素乳油120 g·hm~(-2)处理分别添加3种助剂后,3~14 d防效为59.35%~97.08%,与150 g·hm~(-2)处理防效相当或显著高于150 g·hm~(-2)处理,但药量能减少20%。【结论】使用阿维菌素在田间防治苹果黄蚜时,推荐添加0.5%GYT1602或0.1%NF-100或0.3%迈道。
2020年03期 v.37 397-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善文辉;胡海瑶;王红丽;王金娥;汪海霞;袁云刚;赵强;张文波;王琦;
【目的】明确微生态制剂绿康威和绿地康对葡萄的田间促生防病效果,为实现葡萄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包头市以‘巨峰’和‘寒香蜜’葡萄为材料,比较微生态制剂和杀菌剂单独或交替使用的5个处理在生长量、产量和果实品质、对霜霉病的防效上的差别。【结果】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能显著促进‘巨峰’和‘寒香蜜’茎粗、茎长的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同时增加产量和百粒质量,而对叶长、叶宽的影响不稳定,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影响。生长季在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使用绿康威和绿地康7次,对‘巨峰’葡萄的霜霉病防效最好,可达75.68%;而田间常规用药防效仅为38.74%,单独地下部施用绿地康的防效为57.66%。【结论】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对葡萄促生长和霜霉病绿色防控有良好效果。
2020年03期 v.37 404-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丽;侯珲;袁洪波;周增强;邵欣欣;李波;郭艳春;楚桂芬;包来仓;
【目的】明确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杀菌剂对其防效,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石榴干腐病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毒力;对戊唑醇进行安全性试验;两种药剂都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石榴垫壳孢菌Coniella granati;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抑制石榴干腐病菌的EC_(50)值分别是(1.784 4±0.129 9)mg·L~(-1)和(1.793 4±0.219 5)mg·L~(-1),这两种药剂对石榴干腐病菌有较好的室内抑菌活性;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对石榴枝长和形态生长安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最高防效为79.42%,苯醚甲环唑最高防效为77.78%,这两种药剂对石榴干腐病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结论】石榴干腐病病原菌为石榴垫壳孢菌Coniella granati,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石榴干腐病病原菌有很强的毒力,戊唑醇对石榴安全,且两种药剂都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2020年03期 v.37 41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