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4302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 梨自交不亲和基因克隆及其进化分析

    梁文杰;谭晓风;乌云塔娜;

    【目的】获得梨S-RNase基因全长序列及其进化、遗传多态性情况。【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梨S42-RNase基因组DNA全长序列,利用RT-PCR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其cDNA全长序列。构建梨属植物S-RNase基因编码区和高变区(hyper variable region,HV)内含子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梨S42-RNase基因编码226个氨基酸,包含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由11、11、6、8、7个氨基酸组成的5个保守区以及HV区插入的335 bp内含子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梨S-RNase基因编码区和HV区内含子的拓扑结构既相似又有差异。编码区Normalized dN-dS结果显示,除了HV区外还有几个区域存在大量的非同义替换,表明对阳性选择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结论】梨S-RNase基因编码区和HV区内含子的进化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除HV区外还存在其他区域参与梨雌蕊与花粉间特异识别。梨S-RNase基因编码区进化动力源自其编码特异识别蛋白的功能,是平衡选择的结果。HV区的内含子序列表现出很高的长度多态性,进化受到负选择的压力。

    2021年10期 v.38 1621-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9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干旱胁迫下葡萄AQP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转录调控网络预测

    杨盛迪;郭大龙;裴茂松;刘海楠;韦同路;余义和;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葡萄AQP的转录调控网络,为后续研究葡萄抗旱基因功能和转录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葡萄AQP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染色体定位,进行共线性分析和转录因子调控预测,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该基因家族在干旱胁迫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37个VvAQP基因主要分为PIP、TIP、NIP、SIP四类,分别分布在17条染色体上,复制分析结果表明,共有5对节段复制和2对串联复制。蛋白序列分析表明,每个VvAQP蛋白序列中均有1个植物AQP主要内在蛋白(major intrinsic proteins,MIP)的保守结构域特征。通过转录调控网络预测发现,靶向VvAQP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主要分为16类。干旱胁迫下,根和叶中大部分VvAQP基因表达持续下调,VvPIP2-3、VvPIP2-6在根中持续上调,7个VvAQP基因受ABA显著诱导。干旱胁迫下15个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可能与13个VvAQP基因存在调控关系。【结论】鉴定并提供了葡萄AQP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通过转录组数据发现可能参与干旱胁迫的VvAQP基因,并预测了这些基因的转录调控网络。

    2021年10期 v.38 1638-1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3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对萼猕猴桃CDPK基因家族鉴定及非生物胁迫应答分析

    张永杰;白丹凤;Muhammad Abid;李志;方金豹;钟云鹏;

    【目的】鉴定对萼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CDPK家族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以及对盐胁迫和淹水胁迫的响应。【方法】基于3代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和鉴定对萼猕猴桃CDPK家族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这些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对萼猕猴桃基因型KR5的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中共鉴定出63个CDPK基因,命名为AvCDPK1~AvCDPK63。系统发育分析将AvCDPK基因蛋白分为4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基序(motif)。AvCDPK基因存在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AvCDPK49在盐胁迫和淹水胁迫条件下,均显著诱导表达,Av CDPK30和31在2种胁迫下均显著抑制表达。【结论】在对萼猕猴桃中共鉴定出63个CDPK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Av CDPK基因家族与拟南芥CDPK基因家族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不同组织中AvCDPK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Av CDPK49受盐害、淹水诱导显著高表达,表明其可能在猕猴桃的耐盐和耐涝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年10期 v.38 1653-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10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龙眼TMK基因家族成员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苏炳茜;张舒婷;刘蒲东;李晓斐;戚峰;林玉玲;赖钟雄;

    【目的】更全面地解析龙眼TMK(DlTMK)基因家族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DlTMK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基本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树、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DlTMK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3个阶段及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共筛选出6个DlTMK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的蛋白质均为具有跨膜结构不具有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主要定位在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上。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DlTMK基因家族存在串联重复序列。DlTMK基因家族在进化方式上与拟南芥、杨树相近。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DlTMK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中含有多种激素响应、逆境响应及光响应元件。qRT-PCR结果显示,DlTMK基因家族大多数成员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各阶段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转录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不同成员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并且DlTMK基因家族各成员均响应生长素(auxin,IA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及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结论】DlTMK基因家族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参与多种激素应答,通过推测发现可能以磷酸化的方式参与激素信号传递,调控龙眼体胚发育。

    2021年10期 v.38 1668-1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征订启事

  • 欢迎订阅2022年《果农之友》

    <正>全彩印刷科普期刊,融媒体先进单位。更直观、更逼真、更生动、更丰富!选发全新实用技术,荟萃果业科技信息,传播果业成功范例,引导果农发家致富。曾获河南省一级科普期刊、河南省自然科学期刊二十佳提名期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入选河南省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最多时年增加发行量30万册)。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收录。月刊,大16开,56页码,每月1日出版,每期定价4元,全年48元,邮发代号:36-225。

    2021年10期 v.38 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2年《果树学报》

    <正>《果树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分别被有关权威期刊评价机构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农林水产类权威学术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知网、中国知网双语出版、Scopus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2021年10期 v.38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2年《中国瓜菜》

    <正>《中国瓜菜》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瓜菜科技期刊,连续进入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园艺类核心期刊,进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020》A类。2022年《中国瓜菜》将继续及时报道瓜菜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科研新进展、实用技术和信息,

    2021年10期 v.38 1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2年《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正>《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是由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办的果树科普类期刊,是国家"农家书屋工程"重点推荐期刊。本刊为月刊、16开本、彩色四封。集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于一体。全方位报道我国果树生产和发展的最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农药等。内容丰富、实用、及时,装帧印刷精美。欢迎踊跃订阅,欢迎惠登广告,欢迎投稿。

    2021年10期 v.38 1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栽培·生理·生态

  • 土壤调理剂与灌溉互作对酸化苹果园产量、品质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孙瑶;马金昭;张培苹;陈印平;孙景宽;杨红军;董凯凯;王晓琪;

    【目的】探讨土壤调理剂和灌溉互作对酸化苹果园土壤化学性质和果树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2年田间裂区试验,以土壤调理剂为主区:化学调理剂(ZD)、有机肥调理剂(BOM)和不施调理剂(CK);灌溉方式为副区:漫灌(FI)和滴灌(DI),测定果实的产量、品质、矿质元素含量和土壤肥力。【结果】土壤调理剂和灌溉方式在苹果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上存在显著的正交互作用。在第2年ZD和BOM处理较CK显著增产21.7%~22.1%;BOM较CK和ZD、DI较FI显著增加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对叶片和果实中的全氮和全钾含量,BOM较CK、DI较FI处理均得到了显著增加,且调理剂与滴灌存在显著的正交互作用;ZD叶片的全钙含量显著增加了19.0%~22.1%。土壤调理剂和滴灌及其交互效应显著增加了土壤pH、交换性钙和阳离子交换量;BOM处理第2年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5.9%和7.3%。【结论】有机肥调理剂和滴灌互作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还能显著增加苹果的产量和提高品质。

    2021年10期 v.38 1681-1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库尔勒香梨无人机辅助液体授粉花粉液参数优选及经济效益分析

    羊坚;杨慧鹏;谢伟;郝海婷;冯宏祖;王兰;

    【目的】探索库尔勒香梨无人机辅助液体授粉最佳花粉液参数组合,为香梨园无人机液体授粉技术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1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为研究材料,鸭梨花粉为授粉花粉,采用无人机液体授粉技术,研究不同花粉液剂量、花粉比例、花粉液配制后施用时间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的影响,并调查比较无人机液体授粉与人工蘸粉和人工抖粉的授粉成本。【结果】花粉比例为1:500、花粉液即配即施时,不同花粉液施用剂量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的影响表现为J3> J2> J1> CK;花粉液剂量为3 L·666.7 m-2、花粉液即配即施时,不同花粉比例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的影响表现为B1> B2> B3> B4> CK;花粉液剂量为3 L·666.7 m-2、花粉比例为1∶500时,不同花粉液配制后施用时间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的影响表现为S1> S2> S3> CK;花粉液剂量3 L·666.7 m-2、花粉比例1:500的授粉成本为82元·666.7 m-2,分别较人工蘸粉和人工抖粉节省158元·666.7 m-2、308元·666.7 m-2。【结论】库尔勒香梨无人机辅助液体授粉最佳花粉液参数组合为花粉液剂量3 L·666.7 m-2、花粉比例1:500、花粉液即配即施,该组合花序坐果率88.57%,花朵坐果率30.79%,授粉效果良好,节省成本显著。

    2021年10期 v.38 1691-1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假单性结实型无核葡萄胚挽救影响因子研究

    庞富强;马小河;张晓萍;李戌彦;纪薇;

    【目的】探究无核葡萄胚发育和胚萌发的影响因子,有利于优化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体系及提高其育种效率。【方法】以早黑宝盛花后100 d种胚为试材,采用剥种取胚进行胚离体培养,研究外源激素和营养添加物质对胚萌发成苗的影响,基于熵权TOPSIS(优劣解距离法)分析法筛选出最佳胚萌发培养基;以无核翠宝(盛花后28~38 d)、丽红宝(盛花后28~32 d)和晶红宝(盛花后28~32 d)未成熟幼果为试材,研究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培养时间对胚珠发育率的影响,基于熵权TOPSIS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形态胚的萌发成苗效果。【结果】在胚萌发培养基中添加0.1 mg·L-1IAA+0.2 mg·L-16-BA+0.5 g·L-1葡萄汁时,胚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取样时间接近(或达到)胚败育始期时,胚发育率最高。无核翠宝和丽红宝胚珠离体培养10周后的胚萌发率最高(≥50.00%)。不同形态胚的萌发成苗效果不同,子叶形胚的萌发成苗效果最好,其他排序为:鱼雷形胚﹥球形胚﹥心形胚﹥畸形胚。【结论】胚萌发培养基中添加外源物质有利于胚萌发成苗;离体培养败育时期的胚珠能获得更高的胚发育率和多胚率;子叶形胚和鱼雷形胚更易萌发成苗。

    2021年10期 v.38 1699-1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巨玫瑰葡萄不同生育阶段养分需求特性研究

    史祥宾;刘凤之;王孝娣;王小龙;王宝亮;王志强;冀晓昊;王海波;

    【目的】探究巨玫瑰葡萄不同生育阶段对各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分配比率、需求比例、吸收速率和需求量等需求特性指标,为巨玫瑰葡萄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年生贝达嫁接的巨玫瑰葡萄为试材,2017—2018年分别在其关键生育期整株取样,对树体各必需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生育阶段巨玫瑰葡萄对各元素均有一定需求。末花期至转色期对各元素的需求量均最大,占全年总需求量的39.18%~53.19%。萌芽期至始花期氮和铁、转色期至采收期钾和钙及采收期至落叶期镁的吸收分配比率均超过20%。生产1000 kg果实需要氮4.77 kg、磷1.41 kg、钾6.08 kg、钙5.05 kg、镁0.96 kg、铁124.86 g、锰31.05 g、锌26.17 g、硼33.89 g、铜6.83 g、钼0.27 g。全年各营养元素的需求比例氮∶磷∶钾∶钙∶镁为10.00∶2.97∶12.74∶10.65∶2.02,铁∶锰∶锌∶铜∶硼∶钼为10.00∶2.48∶2.09∶2.72∶0.55∶0.02。【结论】巨玫瑰葡萄对钾的需求量最高,钙与氮相近,镁与磷相近,施肥管理需要重视每个生育阶段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供给。

    2021年10期 v.38 1708-1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杏果核物理特性与其主要化学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吕春晶;章秋平;刘宁;张玉萍;徐铭;刘硕;马小雪;张玉君;刘威生;

    【目的】评价不同杏种质果核的硬度、厚度以及其化学组分含量等性状,为仁用杏育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方法】调查了45份不同杏种质的果核厚度、硬度、破裂力等性状,并测定了其果核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主要化学组分含量。【结果】通过调查发现,不同种质类型间杏核的厚度、破裂力和硬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仁用杏果核的平均厚度和破裂力均高于鲜食杏和山杏,其顺序是仁用杏>鲜食杏>山杏。通过比较果核化学成分组成发现,在不同杏种质中果核的主要组成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平均含量依次分别为19.08%、47.55%和28.78%;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种群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平均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与综纤维素含量相比,木质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这表明不同种质间木质素含量变化较明显。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杏核硬度与果核厚度、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杏核硬度由果核厚度和木质素含量决定。【结论】不同类型间杏核的壳厚度、破裂力和硬度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但是仁用杏的遗传变异系数相对较小。杏核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化学成分组成,并且不同类型间果核的组成比例变化较小。杏核硬度由其厚度和木质素含量决定。

    2021年10期 v.38 1717-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120份石榴种质果实的抗日灼能力评价及抗日灼指标筛选

    苏颖;刘春燕;张虎平;贾波涛;黎积誉;于晴;杨圆;曹榛;秦改花;

    【目的】明确不同石榴种质果实日灼发生情况及其抗日灼能力,进而筛选出反映果实抗日灼能力的生理指标。【方法】调查了120份石榴资源的日灼发生率和日灼指数,并对其进行抗日灼能力评价。对15份具不同抗日灼能力的资源进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并测定果皮日灼面的几种抗氧化物质含量,最后对日灼指数、总抗氧化能力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石榴种质果实的日灼发生率和日灼指数具明显多样性。15份不同资源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灼指数与总抗氧化能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灼指数与抗坏血酸、总酚、花青素、谷胱甘肽、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日灼指数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总酚、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与总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最强(p <0.01)。【结论】不同石榴种质果皮的抗日灼能力具有明显的多态性;总抗氧化能力可以反映其抗日灼能力,总酚、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抗氧化能力。

    2021年10期 v.38 1725-1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喷片孔径及施药压力对果园喷雾机械雾滴粒径和沉积分布的影响

    张鹏九;高越;刘中芳;赵劲宇;杨静;樊建斌;张蕊;范仁俊;

    【目的】探究果园主要喷雾机械雾滴粒径及压力与农药冠层分布的关联,为果园主要喷雾机械的设计、果农对喷雾机械的选择和使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取目前果园最常用的担架柱塞泵式机动喷雾机和自走传统轴流风送喷雾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喷雾机械在不同孔径、压力下的雾滴粒径,并测试了雾滴在果园中的冠层沉积分布参数,同时比较了两种喷雾机械的地面流失率与有效沉积率。【结果】1)两种喷雾机械喷出的雾滴粒径均随孔径的减小和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压力增至2 MPa时,担架柱塞泵式机动喷雾机喷出的雾滴粒径受压力的影响明显减小。2)两种喷雾机械的雾滴沉积分布,均为冠层外侧沉积高于内侧,其中担架柱塞泵式机动喷雾机的冠层中部雾滴沉积量最高,下部次之,顶部最低。区别于担架柱塞泵式机动喷雾机,自走传统轴流风送喷雾机雾滴沉积量最高的区域为冠层下部,中部次之。3)两种喷雾机械喷孔直径减小,降低雾滴粒径,提高有效沉积率,并降低地面流失率,但自走传统轴流风送喷雾机中雾滴粒径的减小对地面流失率的影响有限。4)在乔化稀植果园中,担架柱塞泵式机动喷雾机,孔径为0.7 mm时地面流失率最小,为22.04%,有效沉积率最大,为45.92%。自走传统轴流风送喷雾机,当孔径为0.5 mm时有效沉积率最大,为35.30%。【结论】两种喷雾机械在冠层上的流失途径不同,担架柱塞泵式机动喷雾机的冠层流失源于所喷药液在叶片的沉积量超过叶片最大持留量,进而导致药液滚落。而自走传统轴流风送喷雾机的冠层流失源于缺少变量喷雾技术而导致无效喷药量的产生。基于两种喷雾机械的流失特点进行针对性改进,可以大幅提高其有效沉积率,减少农药的施用量。

    2021年10期 v.38 1736-1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全球文献计量对苹果响应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分析

    刘园;刘布春;程存刚;邱美娟;王珂依;毛留喜;何延波;

    【目的】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苹果生产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其热点动态变化,在未来研究中更加科学地从未解决问题、热点趋势、交叉学科中选题立项。【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两大核心数据库以"气候"和"苹果"为主题,对1995/1998—2020年已公开发表的相关主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研究时段内,从公开发表论文的数量上看,"气候"与"苹果"为主题的发文量最多,达到5693篇,与"洪涝"相关的论文研究相对较少,仅有206篇;气候与苹果相关主题的中英文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中英文发文量的比例过低,仅为0.23;从发文内容来看,英文发文多集中于采用富士品种,侧重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栽培技术、病虫害影响(苹果蠧蛾)及干旱等方面;除此之外更多地关注不同区域的基因表达、措施等方面。中文发文的内容更倾向于苹果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气候敏感因子、灾害防控等方面,如气候资源区划、苹果小气候等。【结论】基于气候变化的苹果相关研究越来越丰富,英文研究热点仍集中在富士品种开展集成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中文研究热点则更倾向于苹果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气候敏感因子、农业灾害防控等方面,且由于数据有限尚未细化至苹果品种。

    2021年10期 v.38 1748-1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 梨树腐烂病拮抗真菌JK2的分离和鉴定

    袁洪波;侯珲;周增强;王丽;涂洪涛;

    【目的】分离鉴定对梨树腐烂病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为梨树腐烂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菌。【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和确定拮抗菌株的种属。利用离体梨树枝条鉴定拮抗内生真菌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强烈拮抗活性的菌株JK2,抑制率超过95%。JK2上清液对梨树腐烂病菌同样具有抑制活性。经鉴定,菌株JK2为青霉属产紫青霉。离体梨树枝条鉴定结果显示,JK2对梨树腐烂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JK2,该菌株是一株新的梨树腐烂病生防菌资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21年10期 v.38 1760-1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田间空气中病菌孢子囊浓度的葡萄霜霉病病情估计模型研究

    于舒怡;李柏宏;王辉;刘丽;关天舒;刘长远;

    【目的】明确沈阳地区空中病菌孢子囊浓度、气象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风速)对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发展的影响,开展基于田间空气中孢子囊浓度的葡萄霜霉病病情预测模型研究。【方法】2016—2019年连续调查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对空气中病菌孢子囊浓度和气象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经相关性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并检验葡萄霜霉病病情预测模型。【结果】葡萄霜霉病季节流行曲线通常表现为S形曲线,始发期为7月上旬至下旬,盛发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衰退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降雨量对葡萄霜霉病始发时间和流行程度具有重要影响。经相关性分析,明确空气中孢子囊浓度主要与7 d平均相对湿度和7 d累积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30;r>0.209,p<0.040),与日累积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r>-0.233,p<0.025),确定上述3个气象因子是影响霜霉病菌孢子囊空气中飞散的主要气象因素。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明确了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与累积孢子囊浓度的关系均为幂函数关系,其中病情指数与累积孢子囊浓度和一周前累积孢子囊浓度的拟合效果最佳。【结论】根据4 a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可利用累积孢子囊浓度预测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发生程度。

    2021年10期 v.38 1767-1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红灯樱桃采后主要病原真菌的鉴定及Bacillus velezensis G-1天然产物的广谱抑菌效果

    高振峰;冯志宏;赵佳;

    【目的】明确Bacillus velezensis G-1天然产物在樱桃采后抗真菌病害中的抑菌效果,为樱桃采后病害广谱生物防治药剂研发提供新型开发源。【方法】首先,以红灯樱桃采后病果为材料,通过组织块分离、纯化、形态特征、ITS序列鉴定、特异基因和科赫法则确定樱桃采后病原真菌种类;其次,以获得的病原菌为靶标,通过生长速率法和平板对扣法研究了B. velezensis G-1脂肽和2, 4-二叔丁基苯酚的广谱抑菌效果。【结果】米根霉YT-1(Rhizopus oryzae)、镰刀菌YT-2(Fusarium dlaminii)、藤仓镰刀菌YT-4(Fusarium fujikuroi)、链格孢属YT-5与YT-7(Alternaria sp.)、天竺葵葡萄孢YT-6(Botrytis pelargonii)、冻土毛霉YT-8(Mucor hiemalis f. hiemalis)和皮壳青霉YT-9(Penicillium crustosum)为红灯樱桃采后主要病原真菌;8株病原真菌中以菌株YT-1、YT-6和YT-8致病性较强;B. velezensis G-1脂肽物质(500μg·mL-1)除对M. hiemalis f. hiemalis和P. crustosum的抑菌率低于60%外,对其余各病原真菌抑菌率均高于70%;100μL挥发性物质2, 4-二叔丁基苯酚(10μg·μL-1)除对P. crustosum的抑菌率为0.41%外,对其余各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高于90%。【结论】首次在红灯樱桃中发现了镰刀菌(F. dlaminii)和藤仓镰刀菌(F. fujikuroi),说明近年来红灯樱桃采后病害发生了变化,新增了镰刀菌属病原真菌;发现B. velezensis G-1脂肽物质和挥发性物质2, 4-二叔丁基苯酚可用于防治樱桃上述采后病害。

    2021年10期 v.38 1778-1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专论与综述

  • COVID-19新冠疫情对全球猕猴桃商贸影响剖析

    吴麒宇;祁春节;程运江;蔡礼鸿;曾云流;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相继在各国暴发,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给全球贸易带来了极大阻碍。笔者收集了来自FAO、联合国以及相关国家海关网站的数据,概述了当前全球猕猴桃贸易情况,并对数据构建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模型预测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对比,阐述新冠疫情对猕猴桃主要进出口国的影响。研究表明,疫情导致猕猴桃主要进出口国在1—3月的贸易额波动较大,尤其是中国在2、3月进口额同比增长了2425%与1380%;1—8月,亚洲以及大洋洲的猕猴桃贸易受疫情影响比欧洲更严重,但随着北美洲与欧洲的疫情发展,市场需求萎缩、供应链阻断、人均GDP下降以及劳动力流动受阻,上述两个市场的猕猴桃贸易极可能在未来受到巨大影响。4月后中国率先走出病毒阴影,文章在末尾结合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对中国猕猴桃加大出口份额提出了建议。

    2021年10期 v.38 1790-1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技术与方法

  •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鲜核桃低温贮藏保鲜工艺

    虎云青;巩芳娥;朱建朝;汪海;任志勇;

    【目的】优化鲜核桃低温贮藏的保鲜工艺条件。【方法】选择清香核桃鲜果作为试材,贮藏环境温度(-1±0.5)℃、相对湿度70%~80%,对直接放入聚乙烯(PE)袋的1–甲基环丙烯(1–MCP)保鲜剂用量、PE袋厚度、打孔数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以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对其保鲜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然后,从感官和风味角度,对最佳工艺下鲜核桃低温贮藏保鲜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鲜核桃(5 kg)低温贮藏保鲜最佳工艺为1–MCP保鲜剂1袋(0.625 g)、PE袋厚度为40μm、打孔数1个(孔直径5 mm;保鲜袋400 mm×600 mm),理论综合评分为94.48。从感官和风味角度评价,鲜核桃在最佳工艺下低温贮藏保鲜90 d内,其感官品质级别、品质综合评价均小于2级,种皮色差肉眼无法区分,风味基本无变化,说明该试验最佳工艺对鲜核桃保鲜效果较好。【结论】清香鲜核桃(5 kg)最佳低温贮藏保鲜工艺为1–MCP保鲜剂1袋、PE袋厚度为40μm、打孔数1个。研究结果为鲜核桃低温贮藏保鲜提供了依据。

    2021年10期 v.38 1802-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加工鲜食兼用超软籽石榴新品种酸美的选育

    李好先;曹尚银;陈利娜;姚方;周桃龙;袁新征;姚岗;

    酸美是以国外引进品种以色列软籽酸为母本、软籽石榴主栽品种突尼斯软籽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加工鲜食兼用超软籽新品种。果形指数1.1,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505 g,特大果型,纵径97.36 mm,横径85.86 mm;果皮光洁明亮,果面黄绿色底向阳面红色,果皮厚度3.56 mm;籽粒红色,汁多味酸甜,百粒质量38.8 g,核仁超软(硬度1.4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9%,可溶性糖含量11.9%,抗坏血酸含量8.89 mg·100 g-1,总酸含量(以柠檬酸计)18 g·kg-1,氨基酸总含量8.40 g·kg-1。河南郑州9月下旬成熟,极易成花结果,丰产性较强。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姿开张,树冠半圆形,枝条半直立。

    2021年10期 v.38 1813-1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枇杷新品种黔光2号的选育

    杨勇胜;李庆宏;江旭升;魏椿;邓勇;陈树红;曾庆华;

    黔光2号枇杷是由黔星×大五星杂交选育出的枇杷新品种,已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登记(品种权号:CNA20172137.9)。果实椭圆形,果皮橙黄色,果面光滑,果肉橙黄色,肉质细软,风味酸甜,艳丽美观,平均单果质量58.23 g,果形指数1.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2%,还原性糖含量7.84%,可滴定酸含量0.40%,维生素C含量15.65 mg·100 g-1,品质优良。在贵阳地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单穗花朵数量平均172枚,成枝率较强。抗寒性强,抗病性强。贵州省选择在海拔1300 m以下、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早霜危害较轻的地区种植。

    2021年10期 v.38 1817-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梅新品种早炭的选育

    郭秀珠;宋洋;刘冬峰;胡丹;陈巍;

    早炭是由荸荠种实生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早熟杨梅新品种。果实近圆球形,果型中等,果蒂略凸起,果面紫红色,肉柱圆润,果肉质地略硬,风味浓,味甜微酸,核小;浙江区域内平均单果质量13.7 g。果实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1.9%,总酸含量0.99%,可食率96%,果形指数0.98,品质上等。果实生育期45~50 d,在浙江温州地区果实5月底至6月初成熟;以春梢和夏梢为主要结果母枝,花序坐果率23.6%。品种抗病性强,抗枯枝病、抗果实白腐病强于荸荠种。适合浙江省及全国杨梅适栽地区栽培,第3年开花结果,8~10 a(年)进入盛产期,每666.7 m2产量为600~700 kg。

    2021年10期 v.38 1821-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果桑新品种桑梓1号的选育

    于洁;韩智宏;郭俊英;高俊兰;孙明娜;杨璐;丁天龙;邓永进;

    果桑新品种桑梓1号是利用从台湾引进果桑种质资源SA1,经离子束辐射诱变筛选出的优良新品种。该品种主枝短粗,侧分枝多,结果枝发达,花单性,花芽易分化;其成熟桑果呈紫褐色,果实长2~4 cm,单果质量3~5 g,果柄极短,无籽;桑果品质优,出汁率74.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6.5%,总糖含量4.0%,总酸含量8.12 g·kg-1,蛋白质含量2.06%,花青素含量0.844 g·100 g-1。该品种具有一年两次结果习性,以春季产量最大,夏季产量约为春季的15%,每666.7 m2产量约为3000 kg。桑果始熟期5月上旬,盛熟期在5月中下旬,采果期1个月,果实易落地,主要用于鲜食和加工。该品种适应性强,抗寒性表现良好,抗菌核病能力强,适宜在安徽省、河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种植。

    2021年10期 v.38 1824-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果树学报》投稿须知

    <正>(2021年3月修订)《果树学报》是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果树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重点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国际标准16开本,148页码。1读者对象果树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2栏目设置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栽培·生理·生态、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贮藏·加工、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新品种选育报告及科技简讯。

    2021年10期 v.38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