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4303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桃芽抗寒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刘苏宁;王力荣;方伟超;陈昌文;王新卫;李勇;吴金龙;曹珂;

    【目的】筛选与鉴定参与调控桃芽抗寒能力的代谢物质,以深入了解桃抗寒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14℃低温处理中农金辉桃枝条,分别在胁迫处理后0、24和72 h时取芽,检测上述材料中相关代谢物质的变化,从中选取差异显著的代谢物质配制标准品溶液,外源喷施至-4℃低温处理的2年生盆栽桃苗,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植株抗寒相关指标脯氨酸含量、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pP5CS和桃上已知的低温响应基因PpCBF2的表达量。【结果】经-14℃低温处理后,在桃芽中共检测到172种已知代谢物质,其中差异显著的物质达到32种,从中选择4种差异显著代谢物质——黄嘌呤核苷、腺苷、DL-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氨基嘌呤的标准品配制溶液用于体外验证试验。体外验证试验表明,与清水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又以黄嘌呤核苷处理后的样品上升最为明显。qPCR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低温响应基因PpCBF2受到诱导。同时,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相比,经不同代谢物标准品溶液处理的材料中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pP5CS相对表达量上升,与脯氨酸含量的表型变化一致。【结论】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从-14℃低温处理的桃芽中鉴定出172种代谢物,体外验证试验表明,黄嘌呤核苷、腺苷、DL-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氨基嘌呤与桃芽的抗寒能力相关。

    2023年01期 v.40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1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 ]
  • 葡萄PLATZ家族基因鉴定及其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向锐;孙艺萌;梁晨;师校欣;杜国强;王莉;

    【目的】鉴定葡萄PLATZ(Plant AT-rich sequence and zinc-binding protein)家族转录因子,并探究其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与IA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变化。【方法】基于葡萄基因组数据,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葡萄PLATZ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分析,利用qRT-PCR分析其在葡萄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及IA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葡萄全基因组范围内共鉴定到13个PLATZ成员,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葡萄PLATZ蛋白成员分为4组(A、B、C、D),无其他物种聚类的E组成员。蛋白保守基序分析表明葡萄PLATZ蛋白具有较强保守性,内含子-外显子分布表明葡萄PLATZ基因在进化上具有多样性。同线性分析发现,VvPLATZ7~VvPLATZ8和VvPLATZ5~VvPLATZ11存在并联重复。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该基因家族的启动子包含生长发育、光响应、激素响应及胁迫响应相关作用元件。qRT-PCR结果分析表明,VvPLATZ5在无核葡萄种子发育过程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有核葡萄,VvPLATZ2和VvPLATZ6在有核葡萄种子发育过程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核葡萄;8个VvPLATZ基因均响应IAA处理,且VvPLATZ5和VvPLATZ12基因在处理后6 h表达水平上调幅度显著。【结论】在葡萄基因组共鉴定到13个PLATZ基因,进化上同组成员保守基序数目及类别具有保守性,基因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具有多样性。PLATZ基因在有核、无核葡萄种子发育不同时期表达模式存在差异,且显著响应IAA处理,推测其在葡萄种子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

    2023年01期 v.40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常山胡柚遗传鉴定

    毛桑隐;汪丽霞;宋剑锋;刘胜军;王沦;徐强;

    【目的】常山胡柚是我国一个优良地方柑橘资源,但对其遗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常山胡柚的遗传背景。【方法】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结果,并用分子标记进行验证,同时结合形态特征以及果实品质数据,将常山胡柚与相关柑橘资源进行系统比较。【结果】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表明,常山胡柚中超过87.91%的遗传组分为柚橘杂合,柚纯合的遗传组分为9.77%,且全基因组序列与酸橙相似度较高,其中与江津酸橙序列相似度达88.34%,表明常山胡柚是一种酸橙。根据不同位点开发的4对InDel分子标记进行检测,也印证了常山胡柚与酸橙亲缘关系较近的结论。表型和品质数据表明,常山胡柚在叶片形态上与酸橙相近,且翼叶较小,果实形态类似酸橙,且单果质量、果皮厚度、种子质量、果皮质量等形态指标也与酸橙无显著性差异,而与橘、柚及葡萄柚存在显著差异。常山胡柚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等品质指标较酸橙明显优化。【结论】常山胡柚为酸橙遗传背景,是经长期栽培驯化后形成的一种果实品质改良的酸橙。

    2023年01期 v.40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山核桃油体蛋白oleosin基因家族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

    董茗秀;易芳;胡帅;高燕丽;

    【目的】探讨山核桃中oleosin基因家族表达模式,筛选响应油脂合成的关键oleosin基因。【方法】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和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oleosin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解析基因结构、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预测oleosin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探究oleosin基因在胚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及亚细胞定位。【结果】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到7个和8个含“脯氨酸结”保守基序PX5SPX3P的oleosin基因家族成员,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14.54~17.51 ku;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oleosin基因家族成员均含有响应光周期、逆境胁迫和激素应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5个oleosin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分布在U-Oleosin、SL-Oleosin和SH-Oleosin 3个亚家族;转录组数据显示,山核桃7个oleosin基因在胚发育不同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上调表达,其中CCA0520S0025和CCA0791S0002在山核桃胚油脂迅速增长阶段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山核桃oleosin基因CCA0520S0025和CCA0791S0002响应ABA和低温胁迫,同时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山核桃CCA0520S0025和CCA0791S0002蛋白均定位于油体。【结论】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oleosin基因家族成员均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与保守基序,亲缘关系较近,另外山核桃CCA0520S0025和CCA0791S0002可能在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01期 v.40 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栽培·生理·生态

  • 负载量对南疆矮化自根砧苹果树体生长、光合能力及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王凯;李秀玲;张晓云;袁引燕;鲁晓燕;姜继元;张东;杨伟伟;

    【目的】探讨负载量对南疆地区矮化自根砧嘎拉苹果树体生长、光合能力及果实发育和品质周年动态变化的影响,为南疆地区矮化自根砧苹果负载量调控及开发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疆6年生皇家嘎拉/M9-T337苹果为试材,以单位主干横截面积果实数(个·cm~(-2))为标准设置5个负载量处理(0.3、2.3、4.4、6.1和8.2个·cm~(-2)),测定各负载量条件下树体生长、枝类组成、叶片光合、果实品质的动态变化,并估算当年经济效益。【结果】负载量增加会显著降低主干、主枝横截面积和冠幅,降低中、长枝比例,增加短枝比例,从而使总枝数显著增加而叶面积指数减小。除长枝梢在0.3个·cm~(-2)负载条件下生长不受抑制外,其他各负载量处理新梢长度和粗度会停止生长;长、中、短枝梢停长时间分别为花后60、45和30 d,且负载量越小,中、长枝梢的长度和基径越大。负载4.4个·cm~(-2)处理的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冠层任何部位均保持较高水平。负载4.4、6.1和8.2个·cm~(-2)处理在光合周年动态变化和日变化中均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光合周年动态变化中,0.3个·cm~(-2)负载在盛花后120 d达到最大,而其他处理光合能力在盛花后90 d达到最大。0.3和2.6个·cm~(-2)光合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而其他负载处理呈“单峰”曲线。负载量的增加显著提高叶片光合能力。然而,负载量的增大会显著降低果实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优果率等指标,负载量4.4个·cm~(-2)时,果实品质、产量(44.38 t·hm-2)及经济效益(20.19万元·hm-2)达到最佳。【结论】南疆地区矮化自根砧皇家嘎拉苹果以每平方厘米主干横截面积留果4.4个左右为适宜负载量,有利于叶片光合能力提升及形成良好的树体结构和枝类比例,维持优良树势并获得优质的果实和最佳收益。

    2023年01期 v.40 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硫代硫酸铵对红富士苹果的疏花效应

    孟海凤;张春香;韩雪平;薛晓敏;

    【目的】探究硫代硫酸铵(ATS)对天红2号苹果疏花的适宜浓度与时期,以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苹果化学疏花提供参考。【方法】以天红2号苹果为材料,设不同浓度(w,后同)ATS处理(0、0.5%、1.0%、1.5%、2.0%),不同喷施时期处理(25%中心花开放、75%中心花开放、25%花瓣脱落1次喷施,以及它们各自复配2次喷施),生理落果后调查坐果率和坐果比例等指标,成熟期测定果实品质指标,以确定ATS在富士苹果上的疏花效应。【结果】ATS适宜浓度为1.5%,在中心花开放25%和75%时喷2次,可显著降低坐果率,花序坐果率和花朵坐果率分别为87.70%和33.56%,单果率高达42.54%;保留的中心果发育更好,纵横径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18%和19.06%,其全氮含量比对照增高了近一倍;ATS处理显著提高了单果质量,果皮红色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稍有升高,对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ATS可以作为有效疏花剂在红富士苹果上应用,适宜浓度为1.5%,在中心花开放25%和75%时连喷2次效果最好。

    2023年01期 v.40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温室栽培黄金梨种子败育初探

    李琛;王海静;姜涛;边卫东;

    【目的】通过比较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黄金梨从萌芽期至开花期的胚珠、胚囊发育情况,初步探讨温室栽培黄金梨种子败育的原因。【方法】调查记录了温室、露地栽培黄金梨萌芽期至开花期的气温变化规律,并以2种栽培条件下的黄金梨为试材,对该时期的花芽进行采样,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比观察黄金梨的胚珠、胚囊发育过程及其形态特点,并用测微尺测量了开花期胚珠、胚囊的大小;于花后20 d统计坐果率,并对成熟期的果实进行种子败育情况调查。【结果】露地栽培黄金梨种子败育率低,坐果率高,温室黄金梨种子败育率高,坐果率低。温室栽培条件下,不适宜的高温处理缩短了黄金梨从现蕾到开花所需时间;同时造成开花期胚囊发育滞后,胚囊发育不完全(未成熟),50%的胚囊仍处于单核、二核阶段,11.1%的胚囊处于四核阶段,且胚囊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露地黄金梨。【结论】温室黄金梨种子败育率高、坐果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开花前的高温处理导致胚囊发育滞后、发育不完全。

    2023年01期 v.40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阳光玫瑰葡萄生长期花芽分化形态进程及相关生理分子水平变化研究

    罗惠格;朱维;黄泳碧;陈潇;林玲;白扬;曹雄军;白先进;张唯;王博;

    【目的】探讨阳光玫瑰葡萄生长期花芽分化进程及相关生理分子水平变化,为葡萄生产调控及花芽分化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通过徒手剥离冬芽鳞片在体式解剖镜下观察冬芽形态结构变化,测定花芽分化过程中第5节位叶片内碳水化合物、矿质元素含量及冬芽内9个成花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南宁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在新梢6片展叶期时开始花芽形态分化,在末花期进入花序原基分化期。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在花序原基分化期后显著升高。叶片P、K、Ca和Mg元素含量在花芽形态分化起始时下降,在花序原基分化后60 d时含量显著降低。冬芽中VvFT和VvSOC1基因在花芽分化起始时表达水平较高;VvLFY、VvAP1、VvFUL、VvAP2、VvAP3和VvAG基因均在花序原基分化期及花序原基分化期后80~100 d出现表达波峰,VvFLC基因在花序原基分化后60~100 d的表达水平较高。【结论】南宁地区阳光玫瑰葡萄花芽分化进程开始较早。生产上在果实膨大期和软化期前后应适当补充磷、钾、钙、镁肥,以促进果实发育、花序原基及其各级穗轴分化。VvFT和VvSOC1基因参与诱导始原基及花序原基分化,VvLFY、VvAP1、VvFUL、VvAP2、VvAP3和VvAG基因可能均参与促进花序原基及其各级穗轴分化。

    2023年01期 v.40 7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1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肥料袋控缓释对葡萄细根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张守仕;谢克英;常介田;徐明辉;韩芳;柴梦颖;乔宝营;

    【目的】从葡萄细根生长、发育角度分析肥料袋控缓释施肥提高氮素利用率的原因,以期为葡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根管技术对7年生夏黑葡萄细根生长动态进行了连续3 a(年)的观测,15N同位素示踪研究肥料袋控缓释处理对葡萄氮素吸收影响。【结果】肥料袋控缓释处理土壤NH4+-N和NO3--N维持在一个较高浓度,浓度变化幅度小。肥料袋控缓释处理比肥料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提高了葡萄细根发生数量,3月和7月或8月是细根发生的主要时期。葡萄细根褐变的时间,不施肥处理为46 d,撒施处理为63 d,肥料袋控缓释处理为71 d。细根中值寿命,不施肥处理为140 d,撒施处理为196 d,肥料袋控缓释处理为238 d。肥料袋控缓释处理细根现存量显著高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肥料袋控缓释处理细根年周转率显著低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肥料袋控缓释施肥处理来自肥料的氮占总氮比例(Ndff)显著高于肥料撒施处理,氮素利用率为16.69%,显著高于撒施施肥处理的8.38%。【结论】肥料袋控缓释提高了细根数量、延长了细根褐变时间和细根寿命,降低了细根周转率,提高了氮素利用率。

    2023年01期 v.40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西番莲自交和异交的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及授粉亲和性分析

    田青兰;吴艳艳;张英俊;刘洁云;黄伟华;温放;韦毅刚;牟海飞;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西番莲品种(系)自交和异交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差异和授粉亲和性的强弱,阐明不同亲和性类型的花粉管生长行为,为西番莲授粉及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主栽品种台农1号(TN)和编号为H2、MB、H6、ZS的西番莲品系为试验材料,试验共设置4个自交授粉组合,分别为TN、H2、MB、H6自交,以及6个异交授粉组合,分别为H6×MB、H6×TN、MB×H6、MB×TN、ZS×MB、ZS×H6,分别对授粉后0.5~24 h的花粉管进行荧光显微观察并计算授粉亲和性指数,同时对雌蕊进行解剖观察,并统计H6×MB等4个组合的坐果率。【结果】(1)西番莲雌蕊柱头上密布乳突,花粉管穿过柱头乳突细胞间隙进入柱头引导组织,引导组织呈漏斗形,从柱头延伸至花柱基部。(2)具有亲和性的西番莲自交和异交组合的花粉粒附着在柱头后,萌发出花粉管进入柱头乳突,之后经过柱头和花柱引导组织,于授粉后18~24 h进入胚珠;而具有不亲和性的西番莲自交和异交组合的花粉粒可以附着在柱头上并萌发出花粉管,但花粉管出现末端膨大变粗的畸形形态,不能正常伸长,最终只能停留在柱头乳突中,表现出孢子体不亲和类型的特征。(3)4个自交授粉组合的授粉亲和性为TN>H2>MB>H6,其中H6为自交不亲和类型;6个异交授粉组合的授粉亲和性为H6×MB>H6×TN、MB×H6>MB×TN、ZS×MB>ZS×H6,其中H6×TN为异交不亲和类型;除MB×TN外,H6×MB、H6×TN、MB×H6的坐果率与花粉管观察结果一致。(4)亲和性组合的花粉管生长会伴随规则的胼胝质塞;柱头乳突的胼胝质堆积与授粉亲和性存在关联,表现出乳突细胞胼胝质堆积量随着亲和性的减弱而增加。【结论】具亲和性的西番莲自交和异交组合于授粉后18~24 h花粉管进入胚珠,而不亲和组合的花粉管畸形无法穿过柱头乳突;柱头乳突细胞胼胝质堆积增多则亲和性降低。

    2023年01期 v.40 9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下载次数:1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刺梨与无籽刺梨果实中药化学成分及抗氧化物质的比较分析

    蒋兰兰;鲁敏;安华明;

    【目的】明确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与无籽刺梨(R. sterilis S. D. Shi)果实的次生代谢物中的中药化学成分及抗氧化物质并分析其间差异,促进刺梨与无籽刺梨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刺梨2个基因型(Rr-3,Rr-5)及无籽刺梨(Rs)果实的次生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筛选鉴定并比较分析两类果实中的中药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代谢物差异。【结果】2类果实中共检测到12类530种次生代谢物,31种仅在刺梨中检测到,4种仅在无籽刺梨中检测到;其中118种代谢物属于TCMSP登记的中药化学成分,而145种物质与抗氧化能力显著相关。差异代谢物比较分析发现,Rr-3与Rs间有272种差异代谢物,Rr-5与Rs间有242种差异代谢物;两个刺梨基因型与Rs有171种共有差异代谢物,其中111种物质在刺梨果实中含量更高,包括31种中药化学成分和8种抗氧化物质;无籽刺梨中有53种物质含量更高,其中包含10种中药化学成分。进一步的果实抗氧化能力分析发现,刺梨果实的DPPH、ABTS及FRAP等3种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无籽刺梨。【结论】刺梨果实较无籽刺梨具更强的中药活性及抗氧化能力,从而具有更高的医药保健价值及功能食品开发潜力。

    2023年01期 v.40 11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下载次数:1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 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促生作用

    袁洪波;王卓妮;袁梦佳;覃艮红;史冰柯;周厚成;侯珲;王丽;涂洪涛;

    【目的】探究内生菌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草莓的促生作用,为该拮抗菌在草莓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分析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落生长以及菌丝形态的影响,并利用离体草莓叶片鉴定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同时,分析菌株P2-1对草莓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具有强烈的拮抗活性,抑制率达到66.38%,抑菌带为0.76 cm。菌株P2-1代谢产物具有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菌株P2-1能在草莓叶片定殖,处理10 d后仍可维持在4.07×108CFU左右。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能促进草莓植株生长,使草莓株高、根长、湿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24.83%、40.74%、28.88%和55.69%。【结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具有草莓促生作用,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2023年01期 v.40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专论与综述

  • 中国桃产业经济分析与发展趋势

    徐磊;陈超;

    桃是中国四大果品之一,是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主要经济支柱。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以及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的部分数据、报告,从国际、国内2个视角,贸易、生产与消费3个方面剖析桃产业经济的现状、问题与趋势。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桃生产国,但贸易量较低,鲜食桃国际竞争力不足,桃加工品结构单一;供给侧“两高一低”问题突出,区域同构显现,电商渠道发展迅猛;需求端“两重两轻”矛盾凸显,品牌溢价尚显不足;产业“两头散,中间杂”制约了桃产业向纵深发展。基于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律,从要素环境、品种与布局、品牌与标准化、产销体系、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方面预测桃产业的发展趋势。

    2023年01期 v.40 13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1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2 ]
  • GB 2763—2021中果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解析

    解鑫;成昕;姚好朵;郭琳琳;田发军;王彩霞;乔成奎;王瑞萍;谢汉忠;庞荣丽;

    农药残留是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是评价果品质量安全状况和实施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指标。“十三五”期间,我国农药残留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尤其是(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颁布,实现了我国农药残留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的历史性跨越。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梳理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发展历程,剖析我国果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厘清GB 2763—2021对果品规定MRL的农药品种及其MRL基本情况,比较果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主要变化,并归纳出果品中农药MRL标准特征,以期为我国果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制(修)订提供依据。GB 2763—2021规定了326种农药在果品中的2768项MRL。相比GB 2763—2019,GB 2763—2021针对果品新增62种农药、新增722项限量标准,修订9种农药残留物定义及4种农药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llowable daily intake,ADI),新增3种果品名称,修订3种果品名称,修订16种农药54项MRL,调整部分配套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总体来说,我国果品中农药MRL标准体现了“四个最严”的要求,具有涵盖农药品种多和限量标准数量大、标准制定更加科学严谨并与国际接轨、农药残留物监测定义和ADI值更科学以及配套检测方法更加完善等特点,更有利果品生产中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监管,更能促进果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2023年01期 v.40 14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技术与方法

  • FTIR结合DD-SIMCA和二维相关光谱的核桃产地判别分析

    王永波;李洪艳;张想芬;温卫华;杨瑞;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简便、快速的核桃产地鉴别方法。【方法】使用KBr压片法采集4类不同产地(新疆、贵州、四川、云南)的核桃仁(n=120)和核桃壳(n=80)的中红外(4000~400 cm~(-1))光谱信息,经S.G.平滑+MSC方法预处理后,进行化学计量学建模和2DCoS分析。【结果】各产地核桃仁中红外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在表征蛋白质的1649 cm~(-1)和1539 cm~(-1)处存在显著差异(VIP> 1.0)。SVM比PLS-DA模型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效果,其对核桃壳和核桃仁样本的最佳产地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7%。DD-SIMCA法对核桃仁样本的判别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100%,高于SIMCA的87%分类正确率。各产地核桃仁样本的二维同步谱图存在差异,表明该法可以用于核桃产地的分类判别。【结论】FTIR光谱结合DD-SIMCA化学计量学方法或2DCoS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核桃产地的高效识别。

    2023年01期 v.40 15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9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形变距离和受压质量混合模式测定蓝莓果实硬度的方法建立和优化

    沈朱俐;顾莉莉;李晓谊;李永强;宗宇;徐丽珊;郭卫东;

    【目的】探究不同发育时期蓝莓果实在不同测量模式下的硬度差异,建立和优化蓝莓果实硬度测定的方法,分析蓝莓果实硬度育种的趋势。【方法】以蓝莓品种奥尼尔的果实为试材,利用不同形变阈值和压力阈值模式对发育期的果实硬度进行了测定分析,基于优化的方法测定36个蓝莓品种成熟果实的硬度。【结果】当蓝莓果实取样量超过45个时可以获得稳定的果实硬度测量值,取样量为60~75个时测定的果实硬度更适合作为品种的特征值。在形变测定模式下,果实形变阈值为1.0 mm时更适用于发育前期的S3和S4时期果实,形变阈值为1.5和2.0 mm更适用于硬度逐渐下降的S5~S8时期果实;在压力测定模式下,400 g压力阈值更适用于测定S3到S8时期的果实硬度。蓝莓果实硬度随品种选育时间逐渐增大,高丛蓝莓近期育成品种的果实硬度一般大于老品种,该特征在南高丛蓝莓中表现更为突出。【结论】在蓝莓果实硬度测定中采用400 g压力阈值与2.0 mm形变阈值混合模式,或者1.0和2.0 mm结合的形变阈值模式测定发育期蓝莓果实的硬度。南高丛蓝莓明星和密斯蒂、北高丛蓝莓德雷伯、兔眼蓝莓沃农和梯芙蓝可以作为硬肉型蓝莓品种选育的优良亲本。

    2023年01期 v.40 169-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优质中熟桃新品种七月肥的选育

    董晓民;李桂祥;高晓兰;李淼;刘伟;宫庆涛;陈文玉;刘敏;张安宁;

    七月肥是以白里肥桃为母本、中华寿桃和川中岛的混合花粉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优质中熟桃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个大,两半部较对称,果尖明显,平均单果质量329.3 g;缝合线深,梗洼深广。果皮茸毛细密,果面黄绿色,完熟后底色乳黄,无红色素。果肉白色,肉质细腻,味甜,有浓郁的肥城桃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4.5%,黏核,丰产。在泰安地区,3月中旬萌芽,4月初盛花,7月底成熟,果实发育期110 d左右。以2 m×4 m的株行距定植,5年生树每666.7 m~2产量可达2 195.4 kg。适宜在山东及周边桃产区栽植。

    2023年01期 v.40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早熟耐低温杨梅新品种早鲜的选育

    梁森苗;张淑文;王世福;郑锡良;戚行江;

    早鲜是从早色杨梅种植区发现的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杨梅早熟新品种,果实圆球形,无果蒂凸环;完全成熟时果面呈深红色,肉柱圆钝,平均单果质量13.99 g,最大果质量可达16.06 g,可食率91.17%;可溶性固性物含量(w,后同)12.54%,总糖含量8.46%,可滴定酸含量1.09%,柠檬酸含量1.05%,维生素C含量59.88 mg·100 g-1,果实味甜中带酸,带有其独特的鲜味,品质上等。树势较弱,分枝少,枝梢密度较稀,树冠透风透光性好;叶色浓绿,叶片窄倒卵圆形、先端形状为钝,叶缘全缘;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均匀,成熟后果柄与果肉容易分离,无大小年结果现象。早熟性好,在浙江杭州萧山区常年于6月6日果实成熟,比早色提早5~7 d。该品种耐低温能力较强,低温胁迫下枝条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2.1%、相对电导率下降12.5%,适合浙北地区栽培,促进了杨梅种植区域北移。

    2023年01期 v.40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优质早熟大果百香果新品种蜜语的选育

    韦晓霞;梁党弟;赖瑞联;吴如健;陈发兴;

    蜜语是福紫(♀)×芭乐味黄金果(♂)杂交选育的鲜食百香果新品种(新品种权号CNA20191006864)。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突,果大,单果质量83.8~92.8 g。果皮紫红色,较厚;果肉黄色,酸甜可口,多汁,香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7.3%~17.9%,可食率55.5%,总酸含量2.1%,维生素C含量19.3 mg·100 g-1。该品种生长势强健,在福建福州地区开花期为3月中旬到6月下旬和9月上旬到11月下旬,自交亲和性好,持续结果期长,果实生育期65~90 d。早熟,品质好,较丰产,耐贮藏,产量800~1200 kg·666.7 m~2。该品种耐寒性强于黄果百香果,适宜在福建、广西、云南、贵州等百香果种植区种植。

    2023年01期 v.40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本刊评选出2022年度优秀审稿专家

    本刊编辑部;

    <正>为了感谢审稿专家对《果树学报》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调动审稿专家的积极性,增强审稿专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编辑部通过统计审稿数量、审稿质量和审稿时效三个指标,评选出26位优秀审稿专家,本刊对其严肃、严谨的学术作风,公平公正、认真负责的审稿态度及甘于奉献的精神表示衷心的感谢!具体名单如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2023年01期 v.40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果树学报》致谢全体审稿专家

    <正>~~

    2023年01期 v.40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果树学报》投稿须知

    <正>(2023年1月修订)《果树学报》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果树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重点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国际标准16开本,192页码。1读者对象果树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

    2023年01期 v.40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