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5118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 苹果14-3-3基因家族的鉴定与MdGRF13的功能分析

    任家玄;李艳梅;马维峰;吴宙;毛娟;

    【目的】通过鉴定和分析苹果14-3-3基因家族,并在苹果愈伤组织中过表达MdGRF13,研究逆境胁迫下其对苹果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为探究该家族基因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苹果14-3-3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构建MdGRF13过表达载体并转化苹果愈伤组织。【结果】共鉴定出36个苹果14-3-3基因家族成员。系统进化分析将该家族成员分为ε类和非ε类,每个亚族基因结构相似,且高度保守。共线性分析发现片段重复是该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原因。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苹果14-3-3家族基因在茎中多数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表明MdGRF13蛋白定位在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上。qRT-PCR分析发现,在PEG和NaCl处理下分别有14和13个基因在不同时间点上调表达。过表达型(OE)愈伤组织在PEG和NaCl处理下长势优于野生型(WT)。【结论】鉴定出36个苹果14-3-3基因家族成员,且各亚族成员结构高度保守。过表达MdGRF13增强了苹果愈伤组织的抗旱性和耐盐性。

    2023年03期 v.40 405-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6K]
    [下载次数: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桃花花型(铃形/蔷薇形)基因型鉴定、分子标记开发与利用

    吉爽秋;王力荣;李勇;朱更瑞;曹珂;方伟超;陈昌文;王新卫;张琦;吴金龙;

    【目的】进一步完善桃花型基因型分类,开发桃花型相关分子标记,为观赏桃花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IGV可视化软件分析,以及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技术,在定位到的候选位点进行鉴定分析。【结果】GWAS定位分析在Pp08:14 518 604~14 521 291 bp存在一个ms179810转座子的缺失,x2验证结果表明,转座子的插入与缺失与花型性状无显著性关系。在转座子上游33 980 bp处鉴定到一个单碱基核苷酸(SNP)变异,变异类型分为CC型、AC型、AA型3种,比对结果显示基因型为CC型、AC型,其表型为铃形,基因型为AA型,其表型为蔷薇形,在145份桃自然群体中鉴定准确率为98.62%。但是通过表型比对发现,基因型为CC时,铃形花冠直径为(1.54±0.46)cm,同时,基因型杂合的中蟠17号自交群体后代192株中基因型与表型准确率在98.44%。【结论】根据桃基因组中Pp08:14 484 624 bp处的变异类型以及桃花型的调查结果,首次将铃形花基因型细分为纯合铃形和杂合铃形,且开发了同时鉴定纯合铃形、杂合铃形及蔷薇形的分子标记。

    2023年03期 v.40 42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调控琯溪蜜柚汁胞粒化的研究

    刘鹿宁;赵秋月;葛聪;田志娇;周晓俐;阮翥龙;庄木来;李延;王平;

    【目的】探究琯溪蜜柚果实汁胞粒化过程中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以揭示汁胞粒化过程中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花后135、165、195、215 d 4个时期的琯溪蜜柚果实,测定汁胞粒化率及木质素含量以及分析转录组数据筛选到的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和相关酶活性变化,并进行汁胞细胞壁木质素沉积的显微观察。【结果】在琯溪蜜柚花后195至215 d果实发育成熟期,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CrPAL1、CrPAL3、CrC4H1、CrC4H2、Cr4CL、CrCCR3、CrCAD3、CrPOD2和CrPOD7等9个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增强,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这期间果实汁胞粒化明显加速,木质素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明显上升,木质素含量显著积累,番红染色显示木质素在蜜柚汁胞细胞壁中明显沉积。【结论】琯溪蜜柚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参与调控汁胞粒化过程中细胞壁木质素的合成。研究结果为今后琯溪蜜柚的品种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3年03期 v.40 432-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1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荔枝CDPK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霜疫病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刘海伦;严倩;姜永华;史发超;陈洁珍;蔡长河;欧良喜;

    【目的】鉴定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荔枝霜疫病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方法】基于荔枝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CDPK家族基因,并对其序列特征、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染色体定位和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依赖276份荔枝种质材料,筛选高抗霜疫病的优良荔枝品种。另外,通过RNA-Seq和qRT-PCR方法检测高抗病荔枝品种中LcCDPK基因家族成员在荔枝霜疫病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276份荔枝自然群体材料中鉴定到荔枝高抗霜疫病品种裕荣1号(YR1)。从荔枝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9个LcCDPK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11条染色体上。根据保守结构域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4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分析表明,LcCDPKs外显子数量为7~19。蛋白结构分析发现,所有LcCDPK蛋白均具有1~4个EF-hand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LcCDPKs成员拥有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组织表达分析发现,LcCDPK基因在荔枝不同组织存在组织特异性。另外,表达分析发现在高抗霜疫病荔枝裕荣1号(YR1)中,LcCDPK5、LcCDPK17和LcCDPK19在霜疫病胁迫后急剧上调表达,LcCDPK3和LcCDPK8急剧下调表达。【结论】裕荣1号(YR1)是一种高抗霜疫病的荔枝品种。荔枝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9个CDPK基因家族成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LcCDPK5、LcCDPK17、LcCDPK19、LcCDPK3和LcCDPK8可能在荔枝抗霜疫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荔枝CDPK基因家族提供了参考。

    2023年03期 v.40 442-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番木瓜两性株高温条件下花性转变的转录组分析

    周陈平;杨敏;郭金菊;邝瑞彬;李庆萌;杨护;黄炳雄;魏岳荣;

    【目的】探索番木瓜两性株高温条件下花性转变的分子机制,筛选花性调控相关基因,为培育耐高温番木瓜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高温环境(39~40℃)下采集的番木瓜两性株的雄花(雌蕊退化)和两性花(完全花)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者内源激素含量,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两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qRTPCR进行验证,用Plant CARE在线软件分析花发育相关基因启动子顺式元件。【结果】两性花乙烯合成前体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吲哚-3-乙酸(IAA)、反式玉米素(tZ)、水杨酸(SA)、茉莉酸(JA)含量显著高于雄花,两者脱落酸(ABA)和赤霉素A3(GA3)含量无显著差异。从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27 793个表达基因,筛选到51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其中214个基因在雄花中上调表达,303个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转录与调控、植物激素响应与信号转导、细胞分化与器官生长调控、质膜组分、氧化应激等GO条目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KEGG通路上。通过基因功能注释,筛选到70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响应、生物合成及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2个基因在雄花中下调表达,18个基因上调表达。鉴定到ANT、ANT2、CIB1、HHO5、ZIP21、SAP等6个花发育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均在雄花中下调表达,其中SAP基因在两性花中特异表达。除ANT2未查找到相应启动子序列外,ANT、CIB1、HHO5、SAP、ZIP21启动子含植物激素和逆境相关顺式作用元件。选取17个花发育和植物激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番木瓜两性株在高温条件下花性转变可能与花芽ACC、IAA、tZ、SA、JA含量下降及ANT、ANT2、CIB1、HHO5、SAP基因下调表达有关。

    2023年03期 v.40 457-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栽培·生理·生态

  • 覆盖材料对黄土高原苹果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陈军宏;谢玉琴;张扬;李小伟;薛应钰;

    【目的】研究覆盖材料对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为苹果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2—12月在4年生富士苹果树行间进行干草(GC)、砂石(SS)、PE黑膜(HM)、园艺地布(DB)覆盖和清耕(CK)处理,测定0~60 cm土壤含水量、pH、养分含量及全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CK相比,4种覆盖可显著提高2.6%~5.0%的土壤含水量(p<0.05),DB处理增幅最大,且含水量与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除SS外,其余处理均可降低土壤pH。4种覆盖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DB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提升作用最明显,分别提高26.67%、113.40%和48.47%。4种覆盖均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CK相比,GC和DB 0~60 cm土壤真菌分别提高了47.91%和11.10%,SS和HM 0~60 cm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9.41%和29.60%。在果树生育期,土壤真菌数量在休眠期呈现最大值,土壤细菌数量则在果实膨大期出现峰值;除SS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外,GC、HM和DB土壤细菌显著降低了27.51%~61.81%。4种覆盖材料下均为果实成熟期的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少,GC处理0~60 cm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提高96.07%。【结论】比较4种覆盖材料,GC和DB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养分条件,提高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可优先作为黄土高原苹果园区土地管理的方式。

    2023年03期 v.40 47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 ]
  • 红宝石梨园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对低分子有机酸的响应

    邵微;徐国益;于会丽;谢宁;高登涛;司鹏;吴国良;

    【目的】从梨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方面,探究红宝石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应对低分子有机酸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施用氮磷钾肥为对照,设置5%与10%的苹果酸(LM与HM)、柠檬酸(LC与HC)、草酸(LO与HO)与氮磷钾肥配施为处理,测定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处理降低了梨园土壤EC值,柠檬酸与草酸显著降低了梨园土壤pH,而柠檬酸与LO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机质含量。LC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而LO则显著升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效P含量,而LM显著升高>20~40 cm土层速效K含量。另外,低分子有机酸显著改变了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碳源利用特征,其中HM显著升高0~2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而LO则显著降低了羧酸类与氨基酸类的利用强度。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氮磷钾含量、产量等呈负显著相关,而>20~4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单果质量、果实色泽、果实钾含量以及叶片氮含量呈正显著相关。【结论】苹果酸、柠檬酸及草酸与氮磷钾配施改变了梨园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群落碳特征,与0~20 cm土层相比,>20~4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在梨树养分吸收与果实品质提升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2023年03期 v.40 48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 结果枝管理方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何青青;傅伟红;张辉邦;徐杏;王海玮;王三红;

    【目的】探讨结果枝不同管理方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阳光玫瑰葡萄结果枝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夏季结果枝管理设计果穗以上留7~8片功能叶,副梢分别留0、1、2片叶,结果枝反复摘心;果穗上副梢分别留0、1、2片叶,结果枝顶端不摘心共6个处理,对果实成熟期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固酸比以及香气组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各处理组的果实醛类物质含量和酮类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且无论结果枝摘心与否,副梢留2片叶的管理方式均对果实品质提升不显著。J1组处理(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留1片叶摘心)和J0组处理(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不留叶)能够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横径、可溶性糖含量。J0组处理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含量最高,醇类、萜烯类含量也高于其他处理,对果实香气成分提高最显著。【结论】果穗以上留7~8叶,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不留叶处理有利于改善果实香气,保持葡萄良好品质。

    2023年03期 v.40 494-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外源海藻糖影响赤霞珠幼苗抗寒性的生理生化作用

    崔莹;吴洁萍;张俊霞;郝新意;徐伟荣;

    【目的】探究外源海藻糖影响葡萄抗寒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赤霞珠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海藻糖(10,15,30 mmol·L-1)喷施叶片,以清水处理为对照,人工模拟“倒春寒”条件(从16℃降到-3℃±0.5℃,并保持4 h),分析低温胁迫下海藻糖对葡萄幼苗叶片生长的表型、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稳定性、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与内源激素(ABA、IAA、GA3和t ZR)含量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海藻糖可有效缓解低温对赤霞珠幼苗的伤害,并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与清水对照相比,15 mmol·L-1海藻糖处理的植株幼苗未出现植株萎蔫和叶片冻斑现象,存活率上升了60.52%。在“倒春寒”胁迫处理后(-3℃4 h),15 mmol·L-1海藻糖处理减少了活性氧(ROS)的产生,过氧化氢(H2O2)与超氧阴离子(O2.-)含量分别降低了23.82%和6.21%;CAT与POD活性分别提高了221.73%与54.53%,而SOD活性无显著差异;ABA、GA3和tZR的含量分别提高了701.21%、127.66%与80.03%,对照组中IAA含量未检测到,而处理组中IAA含量(w)为0.94 ng·g-1;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1.20%、12.56%与68.53%。【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海藻糖可有效提高葡萄幼苗的抗低温能力,通过增强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损伤,进而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且15 mmol·L-1的海藻糖溶液叶面喷施处理效果最佳,而30 mmol·L-1海藻糖处理会加重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的伤害,表明叶面喷施海藻糖可以缓解“倒春寒”对葡萄幼苗产生的危害,且存在浓度效应。

    2023年03期 v.40 505-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猕猴桃修剪枝条的还田分解特征及其受基质质量的影响

    卢玉鹏;黄国华;高柱;毛积鹏;张小丽;陈璐;王小玲;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猕猴桃修剪枝条还田后的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揭示枝条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机制,为猕猴桃果园科学施肥提供指导建议。【方法】以4个猕猴桃品种(红阳、金艳、金魁、金果)的修剪枝条为研究对象,分析枝条的分解速率、养分(C、N、P、K)释放以及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过程。通过比较品种之间的分解特征,分析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猕猴桃枝条分解半衰期约为6个月,周转期约为29个月,分解速率由快至慢的品种为红阳、金果、金艳、金魁。凋落物初始N、K、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与分解半衰期显著相关。经过12个月的分解试验,4个猕猴桃品种枝条释放了50%~70%的C和N,红阳和金艳猕猴桃枝条释放了80%以上的P和K。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随干物质的分解而逐步降解,且在第1个月降解率最高。【结论】猕猴桃枝条还田分解是对土壤肥力的重要补充,基质质量是影响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木质素含量对分解速率限制作用最大。

    2023年03期 v.40 516-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光质补光对杨梅花芽发育的影响

    孙鹂;张淑文;郑锡良;俞浙萍;任海英;梁森苗;戚行江;

    【目的】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的影响。【方法】在相同设施条件下,采用色温3329 K的LED白光灯和色温1531 K的LED红光灯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测定树体周围光照度、叶片叶绿素含量、花芽数量和大小,通过形态和解剖观察花芽的萌发及发育状态,以明确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生长的影响。【结果】2种光质补光处理均显著改善树体周围光环境,其中白光处理显著提高树体周围光照度。红光处理下杨梅分化形成的花芽数目最多,同期花芽最大、发育最快,利于提前花期;白光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花芽生长发育,但花芽数目、花芽纵横径以及花芽发育状态都弱于红光处理;对照组的花芽数量最少,萌发最晚。表明2种不同光质的补光处理均有利于花芽发育,其中较高比例红光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对设施栽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可显著增加花芽数目,提高花芽纵横径,促进提早开花。其中红光处理促进作用优于白光处理。该研究结果对杨梅设施栽培具有指导作用。

    2023年03期 v.40 527-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 紫檀芪乳油制剂的研制及其对砀山酥梨虎皮病的控制效果

    杨晓露;陈春曙;崔子璇;田德才;朱琳;牛军鹏;惠伟;

    【目的】植物天然抗氧化物紫檀芪(pterostilbene,Pte)在抑制果实病害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处理果实时由于缺少乳化剂导致水溶液不稳定,很难在果实中展着和吸附,从而影响药效发挥。旨在研制紫檀芪乳油制剂(pterostilbene emulsifiable,Pte EC)以提高原药药效并研究其对砀山酥梨虎皮病的控制效果。【方法】以紫檀芪为有效成分,对其制剂进行溶剂、乳化剂筛选,并对乳油的质量进行测定,确定最佳配方。在此基础上以砀山酥梨为试材,研究二苯胺(diphenylamine,DPA)、Pte和Pte EC对冷藏[温度(-1±0.5)℃,湿度90%~95%]和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10%紫檀芪乳油制剂的最佳配方为10%紫檀芪+10%吐温20+80%无水乙醇。DPA、Pte和Pte EC处理均可较好保持冷藏期间梨果实硬度等指标,同时能有效抑制冷藏期间梨果皮H2O2、丙二醛和共轭三烯的积累,从而抑制虎皮病的发生。冷藏至210 d时,DPA、Pte和Pte EC处理组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低28.69%、12.19%和15.32%,且Pte EC对梨虎皮病的控制效果仅次于DPA,较Pte处理效果好。【结论】Pte EC优于Pte,且绿色安全,能有效控制砀山酥梨虎皮病的发生,值得进一步进行商业应用的推广示范。

    2023年03期 v.40 536-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对山楂叶螨的亚致死效应

    赵向杰;周浩然;刘倩;袁彬乔;涂洪涛;

    【目的】明确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亚致死浓度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的影响,为2种杀螨剂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2种杀螨剂对山楂叶螨雌成螨和卵的室内毒力,选择LC_(15)和LC_(30)处理雌成螨和卵,记录生命表相关参数;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活性变化。【结果】乙唑螨腈LC_(15)处理卵显著提高F_0代雌成螨产卵量,达到41.26粒,净增殖率提高为33.647 8,乙唑螨腈LC_(30)处理卵F_0代雌成螨的世代平均历期延长为15.64 d,腈吡螨酯LC_(15)处理卵F_0代雌成螨的世代平均历期缩短为13.02 d;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LC_(30)处理雌成螨后,F_0代雌成螨的寿命、产卵量、子代卵孵化率和净增殖率显著降低,乙唑螨腈LC_(15)和腈吡螨酯亚LC_(30)世代平均历期分别显著缩短为13.30和11.07 d,乙唑螨腈LC_(30)显著降低子代雌雄比,延长种群加倍时间。2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谷胱氨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相比于对照降低,其中腈吡螨酯亚致死浓度LC_(15)和LC_(30)处理成螨后酶活性最低,均只有3.87 U·g~(-1)。各处理中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活性相比于对照组都升高,其中乙螨唑腈LC_(30)卵处理组酶活性最高(247.20 U·g~(-1))。【结论】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处理山楂叶螨雌成螨后抑制种群发展;乙唑螨腈处理山楂叶螨卵促进种群繁殖,腈吡螨酯处理山楂叶螨卵对种群则无影响。

    2023年03期 v.40 547-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贮藏·加工

  • 纤维素纳米晶-肉桂精油-壳聚糖复合涂膜制备及其对黄山楂金如意的保鲜效果

    李娜;张海锋;曹金锋;滕慧颖;王庆辉;聂宗省;

    【目的】优化涂膜性能,提高其保鲜效果,用于改善黄山楂金如意贮藏品质。【方法】利用肉桂精油与咖啡酸修饰的纤维素纳米晶合成皮克林乳液,选取壳聚糖为成膜剂,制备纤维素纳米晶-肉桂精油-壳聚糖复合涂膜用于黄山楂保鲜。对涂膜力学性能、气体阻隔能力、抗菌、抗氧化性能进行测试。测定贮藏过程中黄山楂果实硬度、失重率、腐烂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皮克林乳液的添加可以极大改善涂膜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菌和抗氧化能力,提高其气体阻隔性能。随着乳液添加量的提高,涂膜对黄山楂金如意保鲜效果逐渐增强。当乳液体积分数为5%时制备的涂膜保鲜性能最优,在贮藏40 d后,山楂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显著降低,硬度可达5.4 kg·cm-2,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消耗量显著降低。【结论】向壳聚糖中加入皮克林乳液制备复合涂膜,可以极大改善涂膜保鲜性能,延缓黄山楂营养物质流失,最终提高黄山楂金如意采后贮藏品质。

    2023年03期 v.40 556-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1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专论与综述

  • 苹果冷藏期间果肉褐变机制及控制研究进展

    王济瀚;李富军;张新华;李晓安;张馨月;孙雯雯;

    果肉褐变是苹果采后冷藏期间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特征各异,成因复杂,且不易检测,严重影响了苹果的贮藏和销售。目前,细胞膜区室化的破坏被认为是果肉褐变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就不同因素导致区室化的破坏提出了多种假设。通过参考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苹果果肉褐变的类型、成因和机制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生产经验,提出了减少苹果冷藏期间果肉褐变的有效技术措施,展望了果肉褐变今后研究重点与方向,以期为苹果冷藏期间果肉褐变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防控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40 566-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技术与方法

  • 梨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庄梦弟;李涛;辛骞祎;周梦瑶;张海霞;马辉;钱稷;张玉星;亓宝秀;许建锋;

    【目的】建立梨悬浮细胞体系,并利用悬浮细胞体系获得高质量悬浮细胞,进行遗传转化和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以新梨7号花药为试材,诱导获得梨花药愈伤组织,研究了细胞悬浮系建立和影响悬浮细胞增殖的主要因子。【结果】花药在1/2 MS+1.0 mg·L~(-1)2,4-D+0.4 mg·L~(-1)NAA+30 g·L~(-1)蔗糖+7 g·L~(-1)琼脂(pH值为5.8~6.0)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组织,经4~5次继代得到了黄白色、颗粒状,状态相对较好的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于28℃,200 r·min~(-1)的黑暗条件下悬浮振荡培养,经4~5次悬浮继代培养建立了悬浮细胞系,适宜的启动和增殖培养基为:MS+1.5 mg·L~(-1)2,4-D+1.0 mg·L~(-1)6-BA+30 g·L~(-1)蔗糖,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活细胞率达81.98%,近圆细胞率达83.66%,可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转化率为20.00%。也可直接用于原生质体的分离,原生质体产量达3.67×106个·mL~(-1),活力可达92.00%。【结论】建立了梨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利用所建体系获得了高质量的悬浮细胞,可直接用于遗传转化和原生质体的分离。

    2023年03期 v.40 577-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10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新疆乡土苹果新品种玛平1号的选育

    韩政伟;郭靖;张振飞;潘越;杨新荣;

    玛平1号亲本不详,2016年在新疆昌吉玛纳斯林场果园内调查发现200余株,经追溯,该品种为2014年从奎屯市农户家采集接穗嫁接,属于新疆北疆地区乡土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面光滑,底色黄绿,全面浓红色条纹。果点中大,较稀。果肉黄白色,肉质细脆,汁液中多,风味酸甜适口,口感堪比富士,主要用于鲜食;平均单果质量200 g,最大单果质量可达32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在14.5%左右,总酚含量3.22 mg·g~(-1),维生素C含量4.76 mg·100 g~(-1)。果实发育期140~145 d,新疆北疆地区9月下旬成熟;植株树势中庸,萌芽力中等。果实抗氧化能力强,植株适应性强,较耐瘠薄,耐寒能力极强,能耐-30℃的极寒气温,在北疆能安全直立越冬。新疆北疆苹果适宜栽培区均可种植,嫁接苗第2年开始少量开花结果,结果较早,第5年进入丰产期,每666.7 m~2产量可达2500 kg,丰产性较强。曾获新疆昌吉玛纳斯县果品比赛1等奖。

    2023年03期 v.40 58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早熟黄肉桃新品种锦春的选育

    叶正文;苏明申;杜纪红;李雄伟;周慧娟;张夏南;张明昊;胡洋;

    锦春是以锦绣为母本、沪油桃0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早熟鲜食黄桃品种。在上海地区果实成熟期为6月上中旬,近6 a(年)的果实生育期为78~82 d,较锦香早熟8~10 d。花为蔷薇型,花瓣粉红色,有花粉,花粉量大,自花结实率高。果皮底色黄,果面50%左右着紫红色,平均单果质量169 g,果实硬度6~8 kg·cm~(-2)。果实近卵圆形,果形指数1.06~1.12。果肉黄色,味甜,汁液较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2%~11.4%;黏核。

    2023年03期 v.40 592-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熟鲜食黄肉桃新品种豫金蜜3号

    张海朋;连晓东;郑先波;程钧;王伟;王小贝;叶霞;李继东;谭彬;冯建灿;

    豫金蜜3号是以晚熟白肉鲜食桃品种秋蜜红为母本,通过天然杂交选育出的中熟黄肉桃新品种。该品种萌芽率高和成枝力均强,树势旺盛,半开张树姿。花蔷薇型,花粉多,结实力强。果实圆形,两半部较对称,果顶圆凸,缝合线浅。果实大,平均单果质量245 g。果面茸毛稀少,果皮底色浅黄;果肉黄色,硬溶质偏韧,核周围有红色素;果肉细嫩,风味浓甜,香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9%~16.2%,总糖含量8.2%~10.8%;黏核。在河南郑州地区,8月上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20 d左右。

    2023年03期 v.40 596-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菠萝蜜优良新品种琼引8号的选育

    颜彩缤;胡福初;赵亚;肖敏;张世青;范鸿雁;

    琼引8号菠萝蜜是从泰国本地种实生后代中选育的优良品种。该品种为矮乔木,5年生树中等冠幅,冠高和宽分别为3.83 m和3.76 m,树冠呈多伞形或金字塔形;平均树高3.54 m,主干平均径周为55 cm;叶椭圆形,叶长、宽分别为14.01 cm和7.89 cm。成熟果实为椭圆形,果皮黄绿色,果苞金黄色至橙黄色,肉厚浓甜,质脆,果肉纤维含量低,果胶含量少;平均单果质量13.70 kg,最大单果质量20.59 kg,果形指数1.65;可食率为38.6%;平均每果实含种子粒数231.67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为25.53%,品质上等。该品种在海南昌江地区(经度109.055 59°、纬度19.298 28°)具有3个成熟高峰期分别为2月中旬—3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下旬—10月中旬,果实生育期分别为120~125 d、105~110 d和105~110 d;5年生植株每株挂果16~18个,开花坐果率在85.0%以上,单株产量为232.9 kg,666.7 m2产量为5 356.7 kg,单株产量最高能达350 kg。具有较强抗旱性和耐热性,但不耐涝,对叶片病害抗性较强。货架期4~7 d,冷藏期1个月左右。适宜在海南昌江、东方、乐东和三亚等西南部市县菠萝蜜产区种植,第1.5年即可开花结果,早结丰产性好。

    2023年03期 v.40 600-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果树学报》投稿须知

    <正>(2023年1月修订)《果树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果树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重点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国际标准16开本,192页码。1读者对象果树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

    2023年03期 v.40 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