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军宏;谢玉琴;张扬;李小伟;薛应钰;
【目的】研究覆盖材料对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为苹果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2—12月在4年生富士苹果树行间进行干草(GC)、砂石(SS)、PE黑膜(HM)、园艺地布(DB)覆盖和清耕(CK)处理,测定0~60 cm土壤含水量、pH、养分含量及全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CK相比,4种覆盖可显著提高2.6%~5.0%的土壤含水量(p<0.05),DB处理增幅最大,且含水量与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除SS外,其余处理均可降低土壤pH。4种覆盖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DB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提升作用最明显,分别提高26.67%、113.40%和48.47%。4种覆盖均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CK相比,GC和DB 0~60 cm土壤真菌分别提高了47.91%和11.10%,SS和HM 0~60 cm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9.41%和29.60%。在果树生育期,土壤真菌数量在休眠期呈现最大值,土壤细菌数量则在果实膨大期出现峰值;除SS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外,GC、HM和DB土壤细菌显著降低了27.51%~61.81%。4种覆盖材料下均为果实成熟期的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少,GC处理0~60 cm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提高96.07%。【结论】比较4种覆盖材料,GC和DB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养分条件,提高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可优先作为黄土高原苹果园区土地管理的方式。
2023年03期 v.40 47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 ] - 邵微;徐国益;于会丽;谢宁;高登涛;司鹏;吴国良;
【目的】从梨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方面,探究红宝石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应对低分子有机酸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施用氮磷钾肥为对照,设置5%与10%的苹果酸(LM与HM)、柠檬酸(LC与HC)、草酸(LO与HO)与氮磷钾肥配施为处理,测定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处理降低了梨园土壤EC值,柠檬酸与草酸显著降低了梨园土壤pH,而柠檬酸与LO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机质含量。LC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而LO则显著升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效P含量,而LM显著升高>20~40 cm土层速效K含量。另外,低分子有机酸显著改变了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碳源利用特征,其中HM显著升高0~2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而LO则显著降低了羧酸类与氨基酸类的利用强度。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氮磷钾含量、产量等呈负显著相关,而>20~4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单果质量、果实色泽、果实钾含量以及叶片氮含量呈正显著相关。【结论】苹果酸、柠檬酸及草酸与氮磷钾配施改变了梨园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群落碳特征,与0~20 cm土层相比,>20~4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在梨树养分吸收与果实品质提升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2023年03期 v.40 48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 何青青;傅伟红;张辉邦;徐杏;王海玮;王三红;
【目的】探讨结果枝不同管理方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阳光玫瑰葡萄结果枝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夏季结果枝管理设计果穗以上留7~8片功能叶,副梢分别留0、1、2片叶,结果枝反复摘心;果穗上副梢分别留0、1、2片叶,结果枝顶端不摘心共6个处理,对果实成熟期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固酸比以及香气组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各处理组的果实醛类物质含量和酮类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且无论结果枝摘心与否,副梢留2片叶的管理方式均对果实品质提升不显著。J1组处理(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留1片叶摘心)和J0组处理(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不留叶)能够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横径、可溶性糖含量。J0组处理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含量最高,醇类、萜烯类含量也高于其他处理,对果实香气成分提高最显著。【结论】果穗以上留7~8叶,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不留叶处理有利于改善果实香气,保持葡萄良好品质。
2023年03期 v.40 494-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崔莹;吴洁萍;张俊霞;郝新意;徐伟荣;
【目的】探究外源海藻糖影响葡萄抗寒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赤霞珠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海藻糖(10,15,30 mmol·L-1)喷施叶片,以清水处理为对照,人工模拟“倒春寒”条件(从16℃降到-3℃±0.5℃,并保持4 h),分析低温胁迫下海藻糖对葡萄幼苗叶片生长的表型、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稳定性、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与内源激素(ABA、IAA、GA3和t ZR)含量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海藻糖可有效缓解低温对赤霞珠幼苗的伤害,并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与清水对照相比,15 mmol·L-1海藻糖处理的植株幼苗未出现植株萎蔫和叶片冻斑现象,存活率上升了60.52%。在“倒春寒”胁迫处理后(-3℃4 h),15 mmol·L-1海藻糖处理减少了活性氧(ROS)的产生,过氧化氢(H2O2)与超氧阴离子(O2.-)含量分别降低了23.82%和6.21%;CAT与POD活性分别提高了221.73%与54.53%,而SOD活性无显著差异;ABA、GA3和tZR的含量分别提高了701.21%、127.66%与80.03%,对照组中IAA含量未检测到,而处理组中IAA含量(w)为0.94 ng·g-1;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1.20%、12.56%与68.53%。【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海藻糖可有效提高葡萄幼苗的抗低温能力,通过增强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损伤,进而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且15 mmol·L-1的海藻糖溶液叶面喷施处理效果最佳,而30 mmol·L-1海藻糖处理会加重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的伤害,表明叶面喷施海藻糖可以缓解“倒春寒”对葡萄幼苗产生的危害,且存在浓度效应。
2023年03期 v.40 505-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卢玉鹏;黄国华;高柱;毛积鹏;张小丽;陈璐;王小玲;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猕猴桃修剪枝条还田后的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揭示枝条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机制,为猕猴桃果园科学施肥提供指导建议。【方法】以4个猕猴桃品种(红阳、金艳、金魁、金果)的修剪枝条为研究对象,分析枝条的分解速率、养分(C、N、P、K)释放以及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过程。通过比较品种之间的分解特征,分析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猕猴桃枝条分解半衰期约为6个月,周转期约为29个月,分解速率由快至慢的品种为红阳、金果、金艳、金魁。凋落物初始N、K、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与分解半衰期显著相关。经过12个月的分解试验,4个猕猴桃品种枝条释放了50%~70%的C和N,红阳和金艳猕猴桃枝条释放了80%以上的P和K。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随干物质的分解而逐步降解,且在第1个月降解率最高。【结论】猕猴桃枝条还田分解是对土壤肥力的重要补充,基质质量是影响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木质素含量对分解速率限制作用最大。
2023年03期 v.40 516-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孙鹂;张淑文;郑锡良;俞浙萍;任海英;梁森苗;戚行江;
【目的】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的影响。【方法】在相同设施条件下,采用色温3329 K的LED白光灯和色温1531 K的LED红光灯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测定树体周围光照度、叶片叶绿素含量、花芽数量和大小,通过形态和解剖观察花芽的萌发及发育状态,以明确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生长的影响。【结果】2种光质补光处理均显著改善树体周围光环境,其中白光处理显著提高树体周围光照度。红光处理下杨梅分化形成的花芽数目最多,同期花芽最大、发育最快,利于提前花期;白光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花芽生长发育,但花芽数目、花芽纵横径以及花芽发育状态都弱于红光处理;对照组的花芽数量最少,萌发最晚。表明2种不同光质的补光处理均有利于花芽发育,其中较高比例红光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对设施栽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可显著增加花芽数目,提高花芽纵横径,促进提早开花。其中红光处理促进作用优于白光处理。该研究结果对杨梅设施栽培具有指导作用。
2023年03期 v.40 527-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