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仕蔓;娄兵海;陈传武;唐艳;邓崇岭;武晓晓;
【目的】应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构建柚类种质分子身份证,用于品种资源鉴定。【方法】收集22份柚类材料,筛选SSR荧光标记引物,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分析扩增条带分子质量和等位基因,获得相应的扩增带型,从而对每份柚材料进行标记。采用个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对不同等位基因分子质量大小进行编码,再按照引物扩增带型数由大到小顺序将各位点赋值编码的数字串联排序,构建供试样品的分子身份证。【结果】筛选出4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使用这4对引物共检测到49个扩增带型和41个SSR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的有关带型数12.25个、位点数10.25个。【结论】通过扩增带型分析,构建了22份柚类种质的分子身份证,包括12条信息独特的身份证。遗传聚类与分子身份证分析结果一致,为柚类品种鉴定和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3年04期 v.40 605-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孔广红;余文才;柳觐;
【目的】明确澳洲坚果品种间杂交的亲和性,为快速鉴定品种间杂交亲和程度和授粉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方法】以澳洲坚果13个品种为母本试材,10个品种为父本试材,设置115个杂交组合,利用母本自交花柱提取液培养基培养父本花粉,测定杂交组合的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情况,结合花粉萌发受影响程度指数(pollen germination,PG)与花粉管生长受影响程度指数(pollen tube growth,PTG),判定品种间杂交亲和性程度。【结果】明确了115个杂交组合的亲和性程度,筛选出54个强杂交亲和性组合,其中有9对杂交组合可互为亲本;另外筛选出28个中等杂交亲和性组合和33个弱杂交亲和性组合。品种HAES863、O.C、HAES820可以作为杂交育种父本材料,在果园构建中可以作为13个参试母本的授粉树;品种HAES863、D4、HAES951、HAES816、HAES842为极好的杂交育种母本材料。【结论】建立了澳洲坚果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室内鉴定标准,将杂交亲和性划分为强(PG值≤0.5,PTG值≤0.2)、中(0.5<PG值≤0.7;0.2<PTG值≤0.4)和弱(0.7<PG值<1;0.4<PTG值<1)3种类型,用于澳洲坚果杂交亲和性的快速鉴定,为澳洲坚果种植园品种配置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40 615-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李星;郑斌;许文天;马小卫;王松标;钱敏杰;武红霞;
【目的】探讨杧果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等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为科学选配亲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杧果高糖品种金煌与低糖品种热农1号及其杂交F1代47个单株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果实糖酸组分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果实类胡萝卜素及总黄酮含量。【结果】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是杂交后代果实的主要糖组分,且以积累蔗糖为主,各种糖组分含量均呈正态分布,总糖含量高于双亲的单株较多,超高亲率为38.30%。抗坏血酸、苹果酸、乙酸、甲酸和柠檬酸是主要酸组分,同时含有少量的草酸、酒石酸,且以积累抗坏血酸为主,各有机酸组分含量呈偏态分布,果实总酸含量低于双亲的单株比较多,超低亲率为57.45%。类胡萝卜素含量基本呈正态分布,含量高于双亲的单株比较多,超高亲率为65.96%。总黄酮含量基本呈正态分布,含量低于双亲的单株比较多,超低亲率为53.19%。【结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有机酸是由1个或多个主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含量倾向高糖低酸亲本,且受母本影响较大;类胡萝卜素含量倾向高值亲本,受父本影响较大;总黄酮含量倾向低值亲本,受母本影响较大。
2023年04期 v.40 630-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龚丽莎;向芷萱;王照;鲁敏;安华明;
【目的】CDPK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Ca~(2+)感受器,鉴定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CDPK基因家族成员,并探索其对不同供钙水平的表达响应。【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并分析Rr CDPK基因家族,通过转录组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在不同供钙水平下的表达响应。【结果】从刺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6个具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和EF-hand结构域的CDPK基因(命名为Rr CDPK1~16),结构分析显示蛋白长度在393~561 aa之间,分子质量在44.02~62.98 ku之间,平均等电点6.05;家族基因结构差别较大,外显子数量为2~10个,包括6个保守基序;亚细胞定位预测Rr CDPKs在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均有定位,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进化分析可分为4个亚族,且与草莓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苹果,较远为拟南芥和水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Rr CDPKs大多含光响应元件、多种激素响应元件及胁迫响应元件等。不同器官及果实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显示Rr CDPKs具有时空表达特异性。Rr CDPKs对供钙水平的响应表明,相比无钙处理,0.5 mmol·L~(-1)钙水平下Rr CDPK1/2/4/8表达显著上调,2 mmol·L~(-1)钙水平下Rr CDPK2/4/9/10/12表达显著上调;Rr CDPKs在叶和根中对供钙水平及处理时间的表达响应也不尽相同。【结论】共鉴定出16个Rr CDPK基因,在刺梨中的表达具时空特异性,且在应对不同供钙水平时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揭示刺梨CDPK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其对外界钙水平的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2023年04期 v.40 639-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谭西北;李鹏;孙磊;樊秀彩;刘崇怀;姜建福;张颖;
【目的】葡萄白腐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不同的葡萄种质对白腐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在前期的研究中筛选到了1份抗病种质刺葡萄0941,该种质为中国野生葡萄,具有耐湿热、抗病性强的特点。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和WGCNA筛选,挖掘刺葡萄抗白腐病关键基因。【方法】以抗病的刺葡萄0941(Vd)和感病的欧亚种美人指(Vv)为试材,通过室内接菌,设置0 h、24 h、48 h三个时间点,研究病原菌诱导下感病和抗病种质的基因表达差异,筛选出抗病基因,并利用qRT-PCR进行验证。【结果】根据|Log2Fold Change|≥2和p≤0.05的筛选条件,在0 h、24 h、48 h抗病品种刺葡萄和感病品种美人指之间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5266、4725、4653个。其中上调基因数分别为1737、1788、1727个,下调基因数为3529、2937、2926个;进一步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了具有防御反应、跨膜运输和一些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功能的基因或者通路。为了明确不同品种葡萄果实抗病之间的调控网络,进行了WGCNA分析,得到7个基因模块,筛选出2个与抗病高度相关的关键的模块并且通过hub基因分析明确模块内基因的互作网络关系,鉴定出2个类黄酮代谢相关基因、2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以及2个hub基因,并且通过荧光定量验证其表达情况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获得了刺葡萄与美人指响应白腐病侵染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显著富集在防御反应、跨膜运输和一些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筛选出6个抗病候选基因,包括F3’5’H、EIN和MYB等。
2023年04期 v.40 653-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2K] [下载次数:1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徐功勋;周佳;吕德国;秦嗣军;
【目的】探究4个具有亲代遗传关系苹果品种的抗寒性,明确能够反映抗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为寒地苹果选育过程中优系快速筛选及抗寒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长富2号、寒富、东光和龙帅休眠期1年生枝为试材,分别在-15、-20、-25、-30、-35℃低温下处理24 h,并于4℃环境中缓冻24 h,测定膜结构稳定性、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生理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影响苹果品种抗寒性差异的生理因素。【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4个苹果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呈现升高趋势,抗寒性强的龙帅相对电导率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均低于其他品种且变化较为平稳。相比于-15℃处理,长富2号枝条中的O_2~(.-)和H_2O_2含量在-35℃时分别增加了38.07%和12.63%,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抗寒性越强的品种抗氧化酶活性越较高,且响应低温的速率较快。低温下抗寒性品种积累大量的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各品种苹果枝条糖组分主要是蔗糖和山梨醇。在-25℃低温胁迫下,龙帅枝条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大幅度升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中,抗寒性由强到弱为龙帅>东光>寒富>长富2号,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对苹果的抗寒性影响较大。【结论】苹果1年生枝中的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众多生理指标中对低温胁迫响应敏感,可用于杂交后代抗寒优系早期快速选择;龙帅作为寒富的后代抗寒性突出,可在寒地苹果产区推广应用。
2023年04期 v.40 669-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1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樊娟;孙鲁龙;刘振中;杨舜博;朱佳顺;史涛;赵政阳;
【目的】探究不同矮化中间砧对苹果新品种瑞雪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其在甘肃陇东产区矮化砧木的筛选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野苹果为基砧,M_9-T_(337)、SH_6、SH_(38)和SC_1为中间砧,嫁接瑞雪苹果为试验材料,M_(26)中间砧嫁接瑞雪苹果为对照,比较不同砧穗组合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不同中间砧瑞雪苹果平均单果质量为M_9-T_(337)>M_(26)>SH_(38)>SC_1>SH_6;在果形指数方面无明显差异;SH_6、SH_(38)和SC_1的L~*值和b~*显著高于对照M_(26),果面光洁;SH_6、SH_(38)和SC_1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糖含量、固酸比、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甜度值均高于M_(26)和M_9-T_(337),其中SH_6和SC_1表现最为突出,固酸比在52以上,总糖含量(w,后同)在135 mg·g~(-1)以上,果糖含量在67 mg·g~(-1)以上,甜度值在178以上;SC_1(65.63μg·kg~(-1))和SH_(38)(68.45μg·kg~(-1))的酯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M_(26)(65.63μg·kg~(-1)),SH_6的烯烃类物质含量最高,是对照M_(26)的3倍以上,醛类物质含量以SC_1、SH_6、SH_(38)较高;SH_6、SH_(38)和SC_1的类黄酮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M_(26),M_9-T_(337)最低,SH_6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矮化中间砧。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不同砧穗组合的果实品质从高到低排序为SH_6、SC_1、SH_(38)、M_(26)、M_9-T_(337)。【结论】综合各项果实品质指标,SH_6的瑞雪苹果果实品质最优,SC_1和SH_(38)次之,但作为甘肃陇东地区发展瑞雪苹果矮化中间砧栽培的候选砧木还需综合考虑生长结果情况。
2023年04期 v.40 680-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海龙飞;栗温新;李志谦;李猛;陈超阳;魏红丽;邹东方;何畅;冯建灿;叶霞;
【目的】探讨葡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软/硬肉果实软化与细胞壁结构、组分以及降解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硬肉品种黎明无核和软肉品种灰比诺花后35、49、63、77、91 d的果实为试材,对细胞壁组分及相关降解酶活性、细胞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硬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成熟时黎明无核果实硬度比灰比诺高2.8倍;果实硬度与原果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黎明无核果实硬度与原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灰比诺果实硬度则与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果实成熟软化,果肉细胞逐渐表现大小不均匀、排列不整齐的趋势;灰比诺果肉细胞壁在果实转色时开始降解,而黎明无核则基本保持稳定。【结论】葡萄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原果胶和半纤维素快速降解导致果肉细胞壁破裂是葡萄果实软化的关键因素;果实细胞壁组分降解是由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纤维素酶的作用较为显著。
2023年04期 v.40 690-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1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 ] - 王宇航;韩爱民;张立梅;李斗;金鑫;王春恒;冯丽丹;杨江山;
【目的】探讨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葡萄果实糖酸积累及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蛇龙珠葡萄为试材,于开花期、坐果期、膨大期和转色期分别用5 mmol·L~(-1)(T1)、10 mmol·L~(-1)(T2)、15 mmol·L~(-1)(T3)、20 mmol·L~(-1)(T4)的GABA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以喷施蒸馏水作为对照(CK),研究其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组分含量以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GABA溶液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T2处理显著提高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u Sy-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及中性转化酶(NI)活性均显著提高。GABA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和果实GABA含量。适宜浓度GABA处理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草酸、酒石酸、富马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苹果酸含量,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显著提高。GABA与NI、柠檬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PS、草酸、线粒体乌头酸酶(Mit-ACO)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外源GABA通过提高蔗糖合成相关酶、转化酶活性和有机酸代谢酶活性,提高了葡萄果实葡萄糖、果糖、苹果酸、酒石酸等有机酸含量,进而改善了葡萄风味品质。
2023年04期 v.40 699-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琛;刘辉;郗笃隽;骆慧枫;裴嘉博;黄康康;阮若昕;赖梦霞;樊怀福;
【目的】从生理水平分析高温对甜樱桃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筛选代表性指标,为下一步甜樱桃对高温响应的生理指标的筛选和耐热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甜樱桃萨米脱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高温和自然高温环境,探究植株叶片生理、叶绿素荧光等指标变化,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筛选出高温对甜樱桃生理影响的代表性指标。【结果】高温处理后,人工气候箱处理A组和自然高温处理C组的甜樱桃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5种酶的活性均升高,但人工气候箱处理B组的甜樱桃叶片内CAT和APX活性下降。A、B、C组脯氨酸含量分别为高温前的3.07、4.03、2.94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anion,O_2·~-)产生速率分别为高温前的2.37、2.48、2.25倍。A、C组中甜樱桃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而B组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性下降,为处理前的54.18%,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32%。3组处理中光系统(photosystem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4个荧光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PSⅡ反应中心受损活性下降。叶肉局部超显微结构观察表明,高温对甜樱桃叶绿体、线粒体造成损伤。C组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酶活性(CAT、APX)与部分荧光参数(ETR、F_v/F_o)之间、GR活性与多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之间存在相关性,可通过聚类分析将11个具有相关性的生理指标分为3类。【结论】高温处理使甜樱桃受到氧化损伤,其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均对胁迫做出响应。APX活性、GR活性、ETR 3个指标可作为本试验中高温对萨米脱生理影响的代表性指标,为今后甜樱桃对高温响应的生理指标的筛选和耐热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3年04期 v.40 712-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珍;曹帮华;耿颖;刘炜;曹晓楠;赵钰琪;王可欣;李圣波;诸葛绪钦;
【目的】探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钙、镁、硼肥对皱皮木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最佳浓度,为皱皮木瓜合理喷施叶面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年生皱皮木瓜长俊为试验作物,于果实发育期分别喷施0.1%、0.2%、0.3%的Ca Cl_2(C1、C2、C3),0.5%、1.0%、1.5%的Mg SO_4(M1、M2、M3)和0.1%、0.2%、0.3%的硼砂(B1、B2、B3)溶液肥,以清水(CK)为对照。在果实成熟后对果实产量和品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叶面肥各处理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处理M1提高产量效果最佳;处理B3在改善品质方面效果最好,果实纵径、横径、单果质量、固酸比最大,可溶性固形物、齐墩果酸含量最高。C1处理果实含水量最高,C2单宁含量最低,C3氨基酸、类黄酮、蛋白质含量最高;M1淀粉含量、超氧化歧化酶活性最高;B1果胶含量最高;B2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B3>M1>C2>C3>B1>M3>B2>M2>C2>CK。【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因素考虑,在皱皮木瓜果实发育期间叶面喷施0.3%硼砂、0.5%MgSO_4、0.2%CaCl_2溶液肥效果较好。
2023年04期 v.40 724-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