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森;宋雪莲;韩轩轩;宋春晖;焦健;王苗苗;宋尚伟;郑先波;白团辉;
【目的】探究苹果PIN全基因组特征及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结构特点与潜在功能,为研究不定根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苹果基因组数据库GDR和HMMER对苹果PIN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编号,用MEGA、TBtools和MEM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家族成员的基因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motif基序和蛋白保守结构域等进行分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PIN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定根形成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苹果PIN基因家族有13个成员,分布于基因组8条染色体上,氨基酸数目在357~660个之间,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8.84~71.61 ku,等电点在6.93~9.35之间。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表明,13个PIN启动子上含有响应激素、生长发育和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中有8个PIN基因含有生长素响应作用元件,暗示他们可能参与生长素调控不定根形成。转录组分析显示,13个PIN家族成员中,有6个基因(MdPIN3、MdPIN4、MdPIN6、MdPIN7、MdPIN11和MdPIN12)在吲哚丁酸(IBA)处理下表达上调。进一步通过qRT-PCR分析,发现MdPIN3、MdPIN4、MdPIN6和MdPIN11在IBA处理下都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MdPIN4表达量变化最大。【结论】通过对苹果全基因组进行分析,共鉴定到13个PIN基因,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通过转录组和qRT-PCR分析,推测MdPIN4可能在调控苹果砧木不定根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3年09期 v.40 1789-1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方森;宋雪莲;韩轩轩;宋春晖;焦健;王苗苗;宋尚伟;郑先波;白团辉;
【目的】探究苹果PIN全基因组特征及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结构特点与潜在功能,为研究不定根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苹果基因组数据库GDR和HMMER对苹果PIN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编号,用MEGA、TBtools和MEM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家族成员的基因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motif基序和蛋白保守结构域等进行分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PIN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定根形成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苹果PIN基因家族有13个成员,分布于基因组8条染色体上,氨基酸数目在357~660个之间,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8.84~71.61 ku,等电点在6.93~9.35之间。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表明,13个PIN启动子上含有响应激素、生长发育和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中有8个PIN基因含有生长素响应作用元件,暗示他们可能参与生长素调控不定根形成。转录组分析显示,13个PIN家族成员中,有6个基因(MdPIN3、MdPIN4、MdPIN6、MdPIN7、MdPIN11和MdPIN12)在吲哚丁酸(IBA)处理下表达上调。进一步通过qRT-PCR分析,发现MdPIN3、MdPIN4、MdPIN6和MdPIN11在IBA处理下都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MdPIN4表达量变化最大。【结论】通过对苹果全基因组进行分析,共鉴定到13个PIN基因,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通过转录组和qRT-PCR分析,推测MdPIN4可能在调控苹果砧木不定根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3年09期 v.40 1789-1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范嵩博;肖遥;王宝安;李天忠;李威;武军凯;
【目的】自交亲和特性的产生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S-RNase被泛素化标记后移动到26S蛋白酶体中被降解这一途径,是显现自交亲和的重要原因。探究桃SFBs在S-RNase泛素化降解过程中的作用,为桃自交亲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pSFBs和PpSLFLs进行基因定位和共线性分析,使用PCR确定PpSFBs在花器官中的特异表达位置,利用BiFC验证PpSFBs与S-RNase的互作后,通过S-RNase体外泛素化实验和寡核苷酸转染沉默PpSFBs实验来探究PpSFBs在S-RNase泛素化降解途径中的作用。【结果】PpSFBs和PpSLFLs无共线性关系;PpS1/2/4-RNase在花柱中特异性表达,PpSFB1m/2m/4m在花粉中特异性表达,PpSLFL1/2/3在不同桃品种中差异性表达,PpSLFL2在龙1-2-4品种中不存在;通过BiFC技术证明,PpS1/2/4-RNase分别与PpSFB1m/2m/4m和PpSLFL1/2/3互作。体外泛素化实验证明,PpSFB2m具有与PpSLFL2相似的功能,能泛素化PpS2-RNase。寡核苷酸转染实验证明PpSFB1m/2m/4m和PpSLFL2/3沉默后可显著抑制花粉管生长。【结论】PpSFB2m在桃花粉管中发挥与PpSLFLs类似的功能,可泛素化标记S-RNase,泛素化的S-RNase移动到26S蛋白酶体中被降解失活,致使桃自交亲和性状的产生。
2023年09期 v.40 1800-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范嵩博;肖遥;王宝安;李天忠;李威;武军凯;
【目的】自交亲和特性的产生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S-RNase被泛素化标记后移动到26S蛋白酶体中被降解这一途径,是显现自交亲和的重要原因。探究桃SFBs在S-RNase泛素化降解过程中的作用,为桃自交亲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pSFBs和PpSLFLs进行基因定位和共线性分析,使用PCR确定PpSFBs在花器官中的特异表达位置,利用BiFC验证PpSFBs与S-RNase的互作后,通过S-RNase体外泛素化实验和寡核苷酸转染沉默PpSFBs实验来探究PpSFBs在S-RNase泛素化降解途径中的作用。【结果】PpSFBs和PpSLFLs无共线性关系;PpS1/2/4-RNase在花柱中特异性表达,PpSFB1m/2m/4m在花粉中特异性表达,PpSLFL1/2/3在不同桃品种中差异性表达,PpSLFL2在龙1-2-4品种中不存在;通过BiFC技术证明,PpS1/2/4-RNase分别与PpSFB1m/2m/4m和PpSLFL1/2/3互作。体外泛素化实验证明,PpSFB2m具有与PpSLFL2相似的功能,能泛素化PpS2-RNase。寡核苷酸转染实验证明PpSFB1m/2m/4m和PpSLFL2/3沉默后可显著抑制花粉管生长。【结论】PpSFB2m在桃花粉管中发挥与PpSLFLs类似的功能,可泛素化标记S-RNase,泛素化的S-RNase移动到26S蛋白酶体中被降解失活,致使桃自交亲和性状的产生。
2023年09期 v.40 1800-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娟;望飞勇;张兰;
【目的】通过比较砂糖橘和砂糖灯笼橘性状差异及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砂糖橘和砂糖灯笼橘叶、果肉、橘络、橘皮之间的差异基因,探究砂糖橘自然变异品种砂糖灯笼橘橘皮、叶中与蜡质生物合成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方法】分别取同一生长时期的砂糖灯笼橘和砂糖橘进行观察记录,取叶、果肉、橘络、橘皮4个组织样本,液氮速冻,设立3个生物学重复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2个物种间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寻找关键差异基因。【结果】通过砂糖灯笼橘与砂糖橘对比,砂糖灯笼橘叶较大、卷曲,边缘性状不规则;果实偏大,果皮表面布满沟壑,存在较多点状突起,同时叶和果皮部位存在蜡质缺失。砂糖灯笼橘叶存在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次为果肉、皮、橘络,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的功能为蛋白结合、分子结合、ATP结合。砂糖灯笼橘叶、果皮分别存在12个、9个与蜡质生物合成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其中包含5个相同的下调基因,为CER1、CER3、HHT、P45086A8、P45086A22,这些基因极有可能是导致砂糖灯笼橘表面蜡质排布不均的关键基因。【结论】砂糖橘与砂糖灯笼橘性状差异明显,转录组数据显示叶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中叶和果皮中存在5个表达趋势一致的相同蜡质合成基因,可能是导致砂糖灯笼橘表面蜡质缺失的关键基因。
2023年09期 v.40 1811-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娟;望飞勇;张兰;
【目的】通过比较砂糖橘和砂糖灯笼橘性状差异及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砂糖橘和砂糖灯笼橘叶、果肉、橘络、橘皮之间的差异基因,探究砂糖橘自然变异品种砂糖灯笼橘橘皮、叶中与蜡质生物合成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方法】分别取同一生长时期的砂糖灯笼橘和砂糖橘进行观察记录,取叶、果肉、橘络、橘皮4个组织样本,液氮速冻,设立3个生物学重复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2个物种间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寻找关键差异基因。【结果】通过砂糖灯笼橘与砂糖橘对比,砂糖灯笼橘叶较大、卷曲,边缘性状不规则;果实偏大,果皮表面布满沟壑,存在较多点状突起,同时叶和果皮部位存在蜡质缺失。砂糖灯笼橘叶存在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次为果肉、皮、橘络,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的功能为蛋白结合、分子结合、ATP结合。砂糖灯笼橘叶、果皮分别存在12个、9个与蜡质生物合成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其中包含5个相同的下调基因,为CER1、CER3、HHT、P45086A8、P45086A22,这些基因极有可能是导致砂糖灯笼橘表面蜡质排布不均的关键基因。【结论】砂糖橘与砂糖灯笼橘性状差异明显,转录组数据显示叶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中叶和果皮中存在5个表达趋势一致的相同蜡质合成基因,可能是导致砂糖灯笼橘表面蜡质缺失的关键基因。
2023年09期 v.40 1811-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毕景歆;吴梦嘉;张跃武;张春梅;
【目的】分析枣和酸枣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积累差异特点。【方法】以金丝4号和泰山酸枣分别作为枣和酸枣的代表,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AsA积累差异;以26个枣品种和42个不同酸枣类型为试材,测定枣和酸枣群体AsA含量,分析其中5个枣和5个酸枣不同类型果实的转录组数据,解析影响枣和酸枣抗坏血酸积累的关键基因;参考前期完成的白熟期和半红期枣果实在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胁迫后果实转录组数据,研究果实干旱胁迫后,响应干旱逆境胁迫的AsA代谢关键基因。【结果】枣和酸枣各时期AsA含量积累曲线一致,均表现为白熟期达到最高,成熟期逐渐下降,且酸枣除幼果期外各时期AsA含量均高于栽培枣;枣和酸枣群体AsA含量测定表明,酸枣As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栽培枣,且酸枣群体AsA含量变异丰富,而栽培枣AsA含量分布相对集中。热图聚类表明,基因LGalDH、MIOX4、GME-2、VTC2在酸枣中表达比在枣中丰富,为影响枣和酸枣AsA积累差异的重要候选基因;而AsA氧化基因APX1、APX2、APXT在栽培枣果实中更丰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表明,AsA积累趋势和有机酸积累趋势一致,推测酸性环境影响AsA的稳定性。干旱胁迫后转录组数据表明,白熟期和半红期的枣果实在受到逆境胁迫后,均表现为MDAR5、MIOX4、MIOX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推测肌醇代谢通路及再循环通路对干旱胁迫发挥重要作用。【结论】明确了枣和酸枣AsA积累特点,解析了影响枣和酸枣AsA积累差异的候选关键基因,提出酸性环境影响AsA积累的假设,明确了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代谢通路;该研究为枣抗性品质育种、酸枣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分子基础。
2023年09期 v.40 1823-1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毕景歆;吴梦嘉;张跃武;张春梅;
【目的】分析枣和酸枣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积累差异特点。【方法】以金丝4号和泰山酸枣分别作为枣和酸枣的代表,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AsA积累差异;以26个枣品种和42个不同酸枣类型为试材,测定枣和酸枣群体AsA含量,分析其中5个枣和5个酸枣不同类型果实的转录组数据,解析影响枣和酸枣抗坏血酸积累的关键基因;参考前期完成的白熟期和半红期枣果实在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胁迫后果实转录组数据,研究果实干旱胁迫后,响应干旱逆境胁迫的AsA代谢关键基因。【结果】枣和酸枣各时期AsA含量积累曲线一致,均表现为白熟期达到最高,成熟期逐渐下降,且酸枣除幼果期外各时期AsA含量均高于栽培枣;枣和酸枣群体AsA含量测定表明,酸枣As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栽培枣,且酸枣群体AsA含量变异丰富,而栽培枣AsA含量分布相对集中。热图聚类表明,基因LGalDH、MIOX4、GME-2、VTC2在酸枣中表达比在枣中丰富,为影响枣和酸枣AsA积累差异的重要候选基因;而AsA氧化基因APX1、APX2、APXT在栽培枣果实中更丰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表明,AsA积累趋势和有机酸积累趋势一致,推测酸性环境影响AsA的稳定性。干旱胁迫后转录组数据表明,白熟期和半红期的枣果实在受到逆境胁迫后,均表现为MDAR5、MIOX4、MIOX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推测肌醇代谢通路及再循环通路对干旱胁迫发挥重要作用。【结论】明确了枣和酸枣AsA积累特点,解析了影响枣和酸枣AsA积累差异的候选关键基因,提出酸性环境影响AsA积累的假设,明确了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代谢通路;该研究为枣抗性品质育种、酸枣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分子基础。
2023年09期 v.40 1823-1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全振炫;董晨;郑雪文;钱义容;徐乙天;王弋;李伟才;
【目的】对新发现的荔枝雄性不育株系MS1进行鉴定,为后续研究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荔枝雄性不育株系MS1为研究材料,以雄性可育株系D13为对照,通过外观比较、扫描电镜观察、研磨花药镜检、花药石蜡切片等方法对MS1株系雄性不育进行鉴定。【结果】荔枝雄性不育株系MS1雄花数量少、个头小、花药瘦小、表面多凹陷、成熟后多不开裂、药室内无花粉粒且自交无坐果。【结论】荔枝雄性不育株系MS1为无花粉型雄性不育。
2023年09期 v.40 1832-1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全振炫;董晨;郑雪文;钱义容;徐乙天;王弋;李伟才;
【目的】对新发现的荔枝雄性不育株系MS1进行鉴定,为后续研究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荔枝雄性不育株系MS1为研究材料,以雄性可育株系D13为对照,通过外观比较、扫描电镜观察、研磨花药镜检、花药石蜡切片等方法对MS1株系雄性不育进行鉴定。【结果】荔枝雄性不育株系MS1雄花数量少、个头小、花药瘦小、表面多凹陷、成熟后多不开裂、药室内无花粉粒且自交无坐果。【结论】荔枝雄性不育株系MS1为无花粉型雄性不育。
2023年09期 v.40 1832-1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乾义柯;韩丽丽;陈珊珊;罗亮;魏霜;李晓妹;牛蒙亮;陈卫民;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土壤中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浓度,明确梨火疫病菌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2021年3—11月采集库尔勒市发病香梨园810份土壤样品,应用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测定土壤中的梨火疫病菌浓度,同时对梨园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进行调查。【结果】土壤中梨火疫病菌浓度值变化趋势与梨园病情指数变化趋势一致,4—5月梨园病情指数快速升高至最高值,随着果树生长期延长,病情指数逐渐降低。土壤中梨火疫病菌浓度值从4月逐渐升高,6月平均浓度值为914 CFU·g-1,7月平均浓度值最高为965 CFU·g-1,随后逐渐降低;6月土壤带菌率为42.2%,浓度值≥103CFU·g~(-1)的土样13份;7月土壤带菌率为44.4%,浓度值≥10~3CFU·g~(-1)的土样26份;6月、7月土壤中梨火疫病菌浓度显著高于4月、10月、11月,致病风险较高。【结论】6月和7月土壤中梨火疫病菌浓度值最高,主要与4月、5月大量病花病果掉落造成病原菌积累有关。加强花期病害防治和梨园病残体清理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梨火疫病菌浓度,是降低梨火疫病菌在梨树根部侵染风险的关键点。
2023年09期 v.40 1839-1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乾义柯;韩丽丽;陈珊珊;罗亮;魏霜;李晓妹;牛蒙亮;陈卫民;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土壤中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浓度,明确梨火疫病菌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2021年3—11月采集库尔勒市发病香梨园810份土壤样品,应用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测定土壤中的梨火疫病菌浓度,同时对梨园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进行调查。【结果】土壤中梨火疫病菌浓度值变化趋势与梨园病情指数变化趋势一致,4—5月梨园病情指数快速升高至最高值,随着果树生长期延长,病情指数逐渐降低。土壤中梨火疫病菌浓度值从4月逐渐升高,6月平均浓度值为914 CFU·g-1,7月平均浓度值最高为965 CFU·g-1,随后逐渐降低;6月土壤带菌率为42.2%,浓度值≥103CFU·g~(-1)的土样13份;7月土壤带菌率为44.4%,浓度值≥10~3CFU·g~(-1)的土样26份;6月、7月土壤中梨火疫病菌浓度显著高于4月、10月、11月,致病风险较高。【结论】6月和7月土壤中梨火疫病菌浓度值最高,主要与4月、5月大量病花病果掉落造成病原菌积累有关。加强花期病害防治和梨园病残体清理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梨火疫病菌浓度,是降低梨火疫病菌在梨树根部侵染风险的关键点。
2023年09期 v.40 1839-1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贺颖;王辉;胡宇;冯郁晨;王子盾;刘振中;史涛;赵政阳;
【目的】探究不同果袋对瑞雪苹果(Malus×domestica‘Ruixue’)果皮褐变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为减缓瑞雪苹果果皮褐变并提高瑞雪苹果在陇东地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以6年生瑞雪苹果为试材,于盛花后84 d采用绿色波点单层袋(G1)、袋口露白绿色波点单层袋(G2)和白色单层袋(G3)进行套袋处理,以普通双层袋为对照,研究不同果袋对瑞雪果皮褐变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对照,G1、G2和G3处理降低了瑞雪果皮褐变率,其褐变率从78.6%分别降至7.0%、6.0%和1.4%。其中对照一至四级褐变指数均为最高,与对照相比,G1和G2出现果皮一级褐变和二级褐变,G3仅出现果皮一级褐变,褐变指数为1.4%,与对照果皮发生褐变现象时间相比,G1和G2推迟了11 d,G3推迟了13 d。对抗氧化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G1、G2和G3抗氧化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其中G3的含量又显著高于G1和G2。而对照、G1、G2和G3的SOD和POD活性整体依次升高,PPO活性依次降低。【结论】白色单层果袋(G3)显著提高了果皮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瑞雪果皮褐变率及褐变指数。因此,在瑞雪套袋栽培生产时,推荐使用白色单层果袋(G3)。
2023年09期 v.40 1848-1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贺颖;王辉;胡宇;冯郁晨;王子盾;刘振中;史涛;赵政阳;
【目的】探究不同果袋对瑞雪苹果(Malus×domestica‘Ruixue’)果皮褐变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为减缓瑞雪苹果果皮褐变并提高瑞雪苹果在陇东地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以6年生瑞雪苹果为试材,于盛花后84 d采用绿色波点单层袋(G1)、袋口露白绿色波点单层袋(G2)和白色单层袋(G3)进行套袋处理,以普通双层袋为对照,研究不同果袋对瑞雪果皮褐变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对照,G1、G2和G3处理降低了瑞雪果皮褐变率,其褐变率从78.6%分别降至7.0%、6.0%和1.4%。其中对照一至四级褐变指数均为最高,与对照相比,G1和G2出现果皮一级褐变和二级褐变,G3仅出现果皮一级褐变,褐变指数为1.4%,与对照果皮发生褐变现象时间相比,G1和G2推迟了11 d,G3推迟了13 d。对抗氧化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G1、G2和G3抗氧化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其中G3的含量又显著高于G1和G2。而对照、G1、G2和G3的SOD和POD活性整体依次升高,PPO活性依次降低。【结论】白色单层果袋(G3)显著提高了果皮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瑞雪果皮褐变率及褐变指数。因此,在瑞雪套袋栽培生产时,推荐使用白色单层果袋(G3)。
2023年09期 v.40 1848-1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先飞;张馨予;于国康;梁洁;赵紫嫣;刘宇;张林森;
【目的】探明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的负载量与灌溉量的关系。【方法】以9年生短枝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试验设3种负载量:低负载T1(2果·cm~(-2)主干横截面积)、中负载T2(4果·cm~(-2)主干横截面积)和高负载T3(6果·cm~(-2)主干横截面积),及6个灌水梯度:W0(0)、W1(40%ETc)、W2(60%ETc)、W3(80%ETc)、W4(100%ETc)和W5(120%ETc)。研究负载量与灌水处理对苹果生长、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品质、产量及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负载量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新梢生长长度和叶面积指数LAI逐渐降低,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均值均会随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新梢生长长度显著降低(p<0.05),其他无明显变化。负载量和灌水量对苹果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简称IWUE)有极显著影响,各处理以T3W4产量最高,T1W1处理产量最低;T3W1处理的IWUE最大,T1W5处理最小。【结论】回归分析表明,产量和IWUE同时获得最优解时,灌水量和负载量组合最接近T2W4处理,因此T2W4可作为黄土高原地区苹果节水增产推荐采用的方式。
2023年09期 v.40 1860-1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先飞;张馨予;于国康;梁洁;赵紫嫣;刘宇;张林森;
【目的】探明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的负载量与灌溉量的关系。【方法】以9年生短枝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试验设3种负载量:低负载T1(2果·cm~(-2)主干横截面积)、中负载T2(4果·cm~(-2)主干横截面积)和高负载T3(6果·cm~(-2)主干横截面积),及6个灌水梯度:W0(0)、W1(40%ETc)、W2(60%ETc)、W3(80%ETc)、W4(100%ETc)和W5(120%ETc)。研究负载量与灌水处理对苹果生长、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品质、产量及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负载量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新梢生长长度和叶面积指数LAI逐渐降低,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均值均会随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新梢生长长度显著降低(p<0.05),其他无明显变化。负载量和灌水量对苹果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简称IWUE)有极显著影响,各处理以T3W4产量最高,T1W1处理产量最低;T3W1处理的IWUE最大,T1W5处理最小。【结论】回归分析表明,产量和IWUE同时获得最优解时,灌水量和负载量组合最接近T2W4处理,因此T2W4可作为黄土高原地区苹果节水增产推荐采用的方式。
2023年09期 v.40 1860-1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刁珊;NAMI Kana;纪薇;杨明霞;
【目的】缺水是影响干旱区葡萄种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筛选抗旱鲜食葡萄品种和葡萄抗旱的相关指标。【方法】以丽红宝、晶红宝、无核翠宝等11个鲜食葡萄品种幼苗为材料,进行自然干旱处理,测定其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幼苗抗旱性差异并筛选相关指标。【结果】干旱胁迫对植株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Rfd与NPQ,F_m与F_p、F_v、F_v/F_m,F_p与F_v、F_v/F_m,F_v与F_v/F_m,叶绿素a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主成分分析表明,11个葡萄品种抗旱性排序为:丽红宝>秋红宝>茉莉香>巨茉莉>无核白>晶红宝>火焰无核>晚黑宝>无核翠宝>克瑞森无核>早霞玫瑰。聚类分析将11个葡萄品种分为3个抗旱级别,第1类是高抗旱品种(秋红宝和丽红宝);第2类是中抗旱品种(晶红宝、无核白、巨茉莉和茉莉香);第3类是低抗旱品种(克瑞森无核、晚黑宝、早霞玫瑰、无核翠宝和火焰无核)。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总光合色素含量、根系相对电导率和NPQ 6个指标与葡萄幼苗抗旱性密切相关。【结论】秋红宝和丽红宝抗旱性较强,适合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根系相对电导率和NPQ可作为评价葡萄抗旱性的可靠指标。
2023年09期 v.40 1871-1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刁珊;NAMI Kana;纪薇;杨明霞;
【目的】缺水是影响干旱区葡萄种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筛选抗旱鲜食葡萄品种和葡萄抗旱的相关指标。【方法】以丽红宝、晶红宝、无核翠宝等11个鲜食葡萄品种幼苗为材料,进行自然干旱处理,测定其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幼苗抗旱性差异并筛选相关指标。【结果】干旱胁迫对植株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Rfd与NPQ,F_m与F_p、F_v、F_v/F_m,F_p与F_v、F_v/F_m,F_v与F_v/F_m,叶绿素a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主成分分析表明,11个葡萄品种抗旱性排序为:丽红宝>秋红宝>茉莉香>巨茉莉>无核白>晶红宝>火焰无核>晚黑宝>无核翠宝>克瑞森无核>早霞玫瑰。聚类分析将11个葡萄品种分为3个抗旱级别,第1类是高抗旱品种(秋红宝和丽红宝);第2类是中抗旱品种(晶红宝、无核白、巨茉莉和茉莉香);第3类是低抗旱品种(克瑞森无核、晚黑宝、早霞玫瑰、无核翠宝和火焰无核)。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总光合色素含量、根系相对电导率和NPQ 6个指标与葡萄幼苗抗旱性密切相关。【结论】秋红宝和丽红宝抗旱性较强,适合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根系相对电导率和NPQ可作为评价葡萄抗旱性的可靠指标。
2023年09期 v.40 1871-1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吕;秦宇航;吴玉红;淡亚彬;郝兴顺;肖飞;陈浩;
【目的】筛选适宜汉中地区猕猴桃园种植的豆科绿肥品种并研究生草管理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品种筛选试验设毛苕子(VR)、紫云英(AS)、箭筈豌豆(VS)、二月兰(OV)和山黧豆(LC),共5个品种,研究绿肥盛花期鲜草产量和含水量变化特征。果园生草管理模式设全年清耕(对照)、自然生草(NG)、毛苕子+自然生草(VG),共3个处理。研究不同果园生草管理模式下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结果】(1)绿肥盛花期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山黧豆>毛苕子>箭筈豌豆>紫云英>二月兰,山黧豆盛花期鲜草产量最高,为67 332 kg·hm~(-2),其次是毛苕子(65 499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绿肥品种。(2)绿肥鲜草全氮含量表现为毛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二月兰>紫云英。毛苕子N含量(w,后同)达39.04 g·kg~(-1),其次是箭筈豌豆36.07 g·kg~(-1),显著高于山黧豆、二月兰和紫云英;毛苕子N累积量最高(323.33 kg·hm~(-2)),山黧豆为308.52 kg·hm~(-2),箭筈豌豆为268.31 kg·hm~(-2),增幅为87.9%~226.8%,显著高于二月兰和紫云英。绿肥鲜草全磷含量主要表现为毛苕子>紫云英>山黧豆>箭筈豌豆>二月兰。毛苕子磷含量最高(9.05 g·kg~(-1)),显著高于山黧豆、箭筈豌豆和二月兰,增幅为18.6%~48.8%。毛苕子磷累积量为75.08 kg·hm~(-2),山黧豆为72.94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绿肥品种,增幅为33.4%~124.4%。绿肥鲜草全钾含量主要表现为毛苕子>紫云英>箭筈豌豆>山黧豆>二月兰,毛苕子全钾含量最高(34.70 g·kg~(-1)),显著高于箭筈豌豆、山黧豆和二月兰,增幅为9.4%~68.1%。毛苕子全钾累积量最高,为288.04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绿肥品种,增幅为26.3%~125.5%。(3)毛苕子+自然生草处理,与全年清耕处理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土壤0~60 cm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自然生草相比,可以提高0~60 cm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0~20 cm速效磷含量、0~40 cm速效钾含量。【结论】毛苕子盛花期干草和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豆科绿肥,干草产量8270 kg·hm~(-2),N、P_2O_5和K_2O累积量分别为323.33、75.08和288.04 kg·hm~(-2),是适宜猕猴桃园种植的豆科绿肥,具有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双高的特点,毛苕子覆盖还田+自然生草,可以提高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是适宜汉中地区的猕猴桃果园生草管理模式。
2023年09期 v.40 1885-1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王吕;秦宇航;吴玉红;淡亚彬;郝兴顺;肖飞;陈浩;
【目的】筛选适宜汉中地区猕猴桃园种植的豆科绿肥品种并研究生草管理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品种筛选试验设毛苕子(VR)、紫云英(AS)、箭筈豌豆(VS)、二月兰(OV)和山黧豆(LC),共5个品种,研究绿肥盛花期鲜草产量和含水量变化特征。果园生草管理模式设全年清耕(对照)、自然生草(NG)、毛苕子+自然生草(VG),共3个处理。研究不同果园生草管理模式下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结果】(1)绿肥盛花期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山黧豆>毛苕子>箭筈豌豆>紫云英>二月兰,山黧豆盛花期鲜草产量最高,为67 332 kg·hm~(-2),其次是毛苕子(65 499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绿肥品种。(2)绿肥鲜草全氮含量表现为毛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二月兰>紫云英。毛苕子N含量(w,后同)达39.04 g·kg~(-1),其次是箭筈豌豆36.07 g·kg~(-1),显著高于山黧豆、二月兰和紫云英;毛苕子N累积量最高(323.33 kg·hm~(-2)),山黧豆为308.52 kg·hm~(-2),箭筈豌豆为268.31 kg·hm~(-2),增幅为87.9%~226.8%,显著高于二月兰和紫云英。绿肥鲜草全磷含量主要表现为毛苕子>紫云英>山黧豆>箭筈豌豆>二月兰。毛苕子磷含量最高(9.05 g·kg~(-1)),显著高于山黧豆、箭筈豌豆和二月兰,增幅为18.6%~48.8%。毛苕子磷累积量为75.08 kg·hm~(-2),山黧豆为72.94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绿肥品种,增幅为33.4%~124.4%。绿肥鲜草全钾含量主要表现为毛苕子>紫云英>箭筈豌豆>山黧豆>二月兰,毛苕子全钾含量最高(34.70 g·kg~(-1)),显著高于箭筈豌豆、山黧豆和二月兰,增幅为9.4%~68.1%。毛苕子全钾累积量最高,为288.04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绿肥品种,增幅为26.3%~125.5%。(3)毛苕子+自然生草处理,与全年清耕处理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土壤0~60 cm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自然生草相比,可以提高0~60 cm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0~20 cm速效磷含量、0~40 cm速效钾含量。【结论】毛苕子盛花期干草和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豆科绿肥,干草产量8270 kg·hm~(-2),N、P_2O_5和K_2O累积量分别为323.33、75.08和288.04 kg·hm~(-2),是适宜猕猴桃园种植的豆科绿肥,具有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双高的特点,毛苕子覆盖还田+自然生草,可以提高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是适宜汉中地区的猕猴桃果园生草管理模式。
2023年09期 v.40 1885-1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寸丽芳;房立媛;林敏娟;王振磊;
【目的】探究不同钙制剂处理对骏枣果皮裂果率、细胞壁物质、细胞壁降解酶及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12年生骏枣为试验材料,在幼果期果实叶面喷施不同钙制剂(200、400、800倍液CaCl2;1000倍液有机钙),对果皮细胞壁组分及相关降解酶活性、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同喷钙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裂果率;减缓了细胞壁中纤维素及原果胶的分解速度;显著降低了细胞壁中果胶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减少了水溶性果胶及共价结合型果胶的含量。在裂果高发期,不同钙制剂处理与对照相比裂果率分别降低48.4%、42.3%、19.2%和46.1%;果胶酶活性比对照分别低20.4%、43.4%、42.1%和33.2%;水溶性果胶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1.7%、39.9%、39.7%和35.1%;离子结合型果胶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2.9%、15.6%、10.1%和11.8%;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8.4%、20.6%、7.3%、18.6%;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32.2%、22.5%、24.3%和23.1%;纤维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1.5%、112.9%、119.1%和83.3%。不同的喷钙处理增加了果皮角质层、表皮细胞及亚表皮细胞厚度,使果皮角质层保持完整,减少龟裂的发生及减少果肉细胞中的空腔数。【结论】在骏枣果实成熟的过程中,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加速了纤维素和原果胶快速降解,加剧了裂果的发生,而在幼果期喷施钙肥可以降低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活性,增加果实纤维素、离子结合型果胶及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喷钙处理可以增加果皮角质层厚度,使果皮硬度及弹性增加,减少裂果的发生。在果实幼果期喷钙可以作为减少骏枣裂果的重要措施。
2023年09期 v.40 1894-1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寸丽芳;房立媛;林敏娟;王振磊;
【目的】探究不同钙制剂处理对骏枣果皮裂果率、细胞壁物质、细胞壁降解酶及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12年生骏枣为试验材料,在幼果期果实叶面喷施不同钙制剂(200、400、800倍液CaCl2;1000倍液有机钙),对果皮细胞壁组分及相关降解酶活性、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同喷钙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裂果率;减缓了细胞壁中纤维素及原果胶的分解速度;显著降低了细胞壁中果胶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减少了水溶性果胶及共价结合型果胶的含量。在裂果高发期,不同钙制剂处理与对照相比裂果率分别降低48.4%、42.3%、19.2%和46.1%;果胶酶活性比对照分别低20.4%、43.4%、42.1%和33.2%;水溶性果胶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1.7%、39.9%、39.7%和35.1%;离子结合型果胶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2.9%、15.6%、10.1%和11.8%;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8.4%、20.6%、7.3%、18.6%;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32.2%、22.5%、24.3%和23.1%;纤维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1.5%、112.9%、119.1%和83.3%。不同的喷钙处理增加了果皮角质层、表皮细胞及亚表皮细胞厚度,使果皮角质层保持完整,减少龟裂的发生及减少果肉细胞中的空腔数。【结论】在骏枣果实成熟的过程中,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加速了纤维素和原果胶快速降解,加剧了裂果的发生,而在幼果期喷施钙肥可以降低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活性,增加果实纤维素、离子结合型果胶及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喷钙处理可以增加果皮角质层厚度,使果皮硬度及弹性增加,减少裂果的发生。在果实幼果期喷钙可以作为减少骏枣裂果的重要措施。
2023年09期 v.40 1894-1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博文;郭素娟;
【目的】对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栽植的板栗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高品质板栗的栽培、施肥与合理引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棕壤、褐土、黄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6种不同类型土壤条件栽培的板栗为对象,分析坚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板栗单粒质量、含水量、支链淀粉/总淀粉比值以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总酚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不同土壤类型pH、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8.60%(pH)~48.35%(全磷),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H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氮含量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效锌含量与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2)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各板栗品质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5.99%(含水量)~26.32%(可溶性糖含量),坚果单粒质量与有效锰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钾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支链淀粉/总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H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酚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3)棕壤条件下板栗的甜糯、耐贮藏品质最好,黄壤最差,褐土条件下板栗营养品质最好,红壤最差,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棕壤条件下板栗综合品质最好,其后依次为褐土、黄褐土、红壤、黄棕壤、黄壤。【结论】棕壤条件下板栗品质最好,可溶性糖含量、支链淀粉/总淀粉、单粒质量、含水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可作为主成分分析的指标来评价板栗综合品质。
2023年09期 v.40 1904-1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博文;郭素娟;
【目的】对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栽植的板栗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高品质板栗的栽培、施肥与合理引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棕壤、褐土、黄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6种不同类型土壤条件栽培的板栗为对象,分析坚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板栗单粒质量、含水量、支链淀粉/总淀粉比值以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总酚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不同土壤类型pH、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8.60%(pH)~48.35%(全磷),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H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氮含量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效锌含量与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2)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各板栗品质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5.99%(含水量)~26.32%(可溶性糖含量),坚果单粒质量与有效锰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钾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支链淀粉/总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H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酚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3)棕壤条件下板栗的甜糯、耐贮藏品质最好,黄壤最差,褐土条件下板栗营养品质最好,红壤最差,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棕壤条件下板栗综合品质最好,其后依次为褐土、黄褐土、红壤、黄棕壤、黄壤。【结论】棕壤条件下板栗品质最好,可溶性糖含量、支链淀粉/总淀粉、单粒质量、含水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可作为主成分分析的指标来评价板栗综合品质。
2023年09期 v.40 1904-1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蒋侬辉;向旭;钟云;朱慧莉;刘伟;肖志丹;
【目的】探究特早熟与早熟荔枝果实挥发性成分特征及差异,为荔枝栽培、育种、加工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EM)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系统地分析了6个特早熟与早熟荔枝种质成熟果实的挥发性化合物,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比较了这两类种质挥发性组分的差异。【结果】共鉴定出103种挥发性组分,10种为共有的化合物、34种为各种质的特有化合物,以单萜类、醇类、醛酮类、酯类及倍半萜为主要成分,其中特早熟种质的挥发性物质种类以醇类、醛酮类及酯类为主,早熟种质挥发性物质则以萜类(单萜及倍半萜)及醇类为主。运用OPLS-DA方法获得上述特早熟-早熟组间的差异代谢物39个,其中下调的化合物包括异戊醇、正辛醇、异戊醛、反-2-辛烯醛、乙酸乙酯、3-甲基-3-丁烯醇乙酸酯、乙酸苄酯、戊酸苄酯、苯甲酸异戊酯、α-筚澄茄油烯、α-古巴烯、异戊酸、十四烷,上调的化合物包括α-蒎烯、月桂烯、α-松油烯、邻伞花烃、(+)-柠檬烯、罗勒烯、(E)-Β-罗勒烯、γ-萜品烯、萜品油烯、别罗勒烯、对-薄荷-1,5,8-三烯、芳樟醇、β-香茅醇甲醚、对伞花烃-8-醇、蒎烯-10-醇、α-松油醇、橙花醇甲醚、香茅醇、异香叶醇、β-柠檬醛、香叶醇、乙酸香叶酯、(E)-β-金合欢烯、1,3-环己二烯、α-姜黄烯、α-姜烯,这些差异代谢产物结合各种质特有的化合物可作为区分上述特早熟-早熟种质的特征性挥发性化合物。结合香气活度值(OAV)筛选出对6个特早熟和早熟荔枝种质香气具有贡献的化合物35种,以香叶醇的OAV值最高;发现1-辛烯-3-醇、乙醛、正己醛、壬醛、左旋玫瑰醚、香叶醇、青叶醛为6个特早熟、早熟荔枝种质所共有的香气化合物,其中左旋玫瑰醚、异戊醇、乙酸乙酯、壬醛及1-辛烯-3-醇是特早熟种质三月红、香蜜早和大新荔共有的特征香气成分,而月桂烯、香叶醇、壬醛、邻伞花烃及1-辛烯-3-醇是早熟种质水东、妃子笑、白糖罂共有的特征香气成分。通过香气特征分析发现特早熟种质香型以果香为主,花香、青植香为辅,早熟种质香型以花香为主,果香、青植香为辅。【结论】综上所述,特早熟及早熟荔枝种质挥发性代谢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熟性及不同种质荔枝果实间的挥发性成分及香气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定不同荔枝种质的指标之一。
2023年09期 v.40 1915-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侬辉;向旭;钟云;朱慧莉;刘伟;肖志丹;
【目的】探究特早熟与早熟荔枝果实挥发性成分特征及差异,为荔枝栽培、育种、加工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EM)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系统地分析了6个特早熟与早熟荔枝种质成熟果实的挥发性化合物,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比较了这两类种质挥发性组分的差异。【结果】共鉴定出103种挥发性组分,10种为共有的化合物、34种为各种质的特有化合物,以单萜类、醇类、醛酮类、酯类及倍半萜为主要成分,其中特早熟种质的挥发性物质种类以醇类、醛酮类及酯类为主,早熟种质挥发性物质则以萜类(单萜及倍半萜)及醇类为主。运用OPLS-DA方法获得上述特早熟-早熟组间的差异代谢物39个,其中下调的化合物包括异戊醇、正辛醇、异戊醛、反-2-辛烯醛、乙酸乙酯、3-甲基-3-丁烯醇乙酸酯、乙酸苄酯、戊酸苄酯、苯甲酸异戊酯、α-筚澄茄油烯、α-古巴烯、异戊酸、十四烷,上调的化合物包括α-蒎烯、月桂烯、α-松油烯、邻伞花烃、(+)-柠檬烯、罗勒烯、(E)-Β-罗勒烯、γ-萜品烯、萜品油烯、别罗勒烯、对-薄荷-1,5,8-三烯、芳樟醇、β-香茅醇甲醚、对伞花烃-8-醇、蒎烯-10-醇、α-松油醇、橙花醇甲醚、香茅醇、异香叶醇、β-柠檬醛、香叶醇、乙酸香叶酯、(E)-β-金合欢烯、1,3-环己二烯、α-姜黄烯、α-姜烯,这些差异代谢产物结合各种质特有的化合物可作为区分上述特早熟-早熟种质的特征性挥发性化合物。结合香气活度值(OAV)筛选出对6个特早熟和早熟荔枝种质香气具有贡献的化合物35种,以香叶醇的OAV值最高;发现1-辛烯-3-醇、乙醛、正己醛、壬醛、左旋玫瑰醚、香叶醇、青叶醛为6个特早熟、早熟荔枝种质所共有的香气化合物,其中左旋玫瑰醚、异戊醇、乙酸乙酯、壬醛及1-辛烯-3-醇是特早熟种质三月红、香蜜早和大新荔共有的特征香气成分,而月桂烯、香叶醇、壬醛、邻伞花烃及1-辛烯-3-醇是早熟种质水东、妃子笑、白糖罂共有的特征香气成分。通过香气特征分析发现特早熟种质香型以果香为主,花香、青植香为辅,早熟种质香型以花香为主,果香、青植香为辅。【结论】综上所述,特早熟及早熟荔枝种质挥发性代谢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熟性及不同种质荔枝果实间的挥发性成分及香气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定不同荔枝种质的指标之一。
2023年09期 v.40 1915-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杜少平;唐超男;马忠明;薛亮;班明辉;
【目的】研究营养液EC值与滴灌频率对温室西瓜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寻求营养液最优供给方式,为实现设施西瓜椰糠基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高效供给及标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椰糠为栽培基质,设置了4个EC值水平(E_1:0.15 m S·cm~(-1),E_2:0.25 mS·cm~(-1),E_3:0.35 mS·cm~(-1),E_4:0.45 mS·cm~(-1))和2个灌溉频率(R_1:2次·d~(-1),R_2:4次·d~(-1)),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共8组处理。【结果】西瓜不同生育期植株、根系形态指标及生物量随着营养液EC值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团棵期(15 d)和坐果期(30 d)均以E_2处理为优,膨果中期(45 d)茎粗和叶面积分别以E_3和E_2处理为优;成熟期(65 d)果实质量随EC值的增大持续下降,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等品质指标持续上升。低灌水频率(2次·d~(-1))显著提高了西瓜苗期(15 d)植株的茎粗、叶面积和根系形态参数,促进了根冠比的提高,有利于强苗的培养。高灌水频率(4次·d~(-1))显著提高了西瓜坐果期(30 d)茎粗、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和生物量,以及膨果中期(45 d)的茎粗;成熟期(65 d)单果质量以高灌溉频率为优,品质以低灌溉频率为优。此外,试验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团棵期径粗、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鲜质量影响极显著(p<0.01),以E_2R_1组合最好;对坐果期株高和根系鲜质量影响显著(p<0.05),对茎叶生物量影响极显著,均以E_2R_2组合最好;成熟期果实品质以E_4R_1组合为优。【结论】团棵期EC值为0.25 mS·cm~(-1)、灌溉频率为2次·d~(-1),伸蔓至坐果期EC值为0.25 mS·cm~(-1)、灌溉频率为4次·d~(-1),果实膨大期EC值为0.15~0.25 mS·cm~(-1)、灌溉频率为4次·d~(-1),成熟期EC值为0.45 mS·cm~(-1)、灌溉频率为2次·d~(-1)的营养液分段灌溉方式能兼顾西瓜植株发育和果实品质良好。
2023年09期 v.40 1932-1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杜少平;唐超男;马忠明;薛亮;班明辉;
【目的】研究营养液EC值与滴灌频率对温室西瓜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寻求营养液最优供给方式,为实现设施西瓜椰糠基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高效供给及标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椰糠为栽培基质,设置了4个EC值水平(E_1:0.15 m S·cm~(-1),E_2:0.25 mS·cm~(-1),E_3:0.35 mS·cm~(-1),E_4:0.45 mS·cm~(-1))和2个灌溉频率(R_1:2次·d~(-1),R_2:4次·d~(-1)),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共8组处理。【结果】西瓜不同生育期植株、根系形态指标及生物量随着营养液EC值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团棵期(15 d)和坐果期(30 d)均以E_2处理为优,膨果中期(45 d)茎粗和叶面积分别以E_3和E_2处理为优;成熟期(65 d)果实质量随EC值的增大持续下降,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等品质指标持续上升。低灌水频率(2次·d~(-1))显著提高了西瓜苗期(15 d)植株的茎粗、叶面积和根系形态参数,促进了根冠比的提高,有利于强苗的培养。高灌水频率(4次·d~(-1))显著提高了西瓜坐果期(30 d)茎粗、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和生物量,以及膨果中期(45 d)的茎粗;成熟期(65 d)单果质量以高灌溉频率为优,品质以低灌溉频率为优。此外,试验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团棵期径粗、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鲜质量影响极显著(p<0.01),以E_2R_1组合最好;对坐果期株高和根系鲜质量影响显著(p<0.05),对茎叶生物量影响极显著,均以E_2R_2组合最好;成熟期果实品质以E_4R_1组合为优。【结论】团棵期EC值为0.25 mS·cm~(-1)、灌溉频率为2次·d~(-1),伸蔓至坐果期EC值为0.25 mS·cm~(-1)、灌溉频率为4次·d~(-1),果实膨大期EC值为0.15~0.25 mS·cm~(-1)、灌溉频率为4次·d~(-1),成熟期EC值为0.45 mS·cm~(-1)、灌溉频率为2次·d~(-1)的营养液分段灌溉方式能兼顾西瓜植株发育和果实品质良好。
2023年09期 v.40 1932-1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彬;杜晓云;陈文兴;郭大勇;徐莉清;张青林;罗正荣;
【目的】近年来广亲和砧木类型小果甜柿已经在我国柿产业中广泛应用,但尚未建立起规模化无性系营养繁殖体系,尤其是离体培养的生根条件亟待优化,旨在建立小果甜柿组培快繁体系,并优化其生根条件。【方法】以小果甜柿为试材,重点探讨无菌离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处理时间,以及暗处理等因素对其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1)休眠芽经75%乙醇消毒30 s,再使用1%次氯酸钠消毒6 min,消毒效果最佳,消毒后的休眠芽接种到含MS(Murashige&Skoog)(含1/2 NH_4NO_3和1/2 KNO_3)+1 mg·L~(-1)玉米素(zeatin,ZT)+0.1 mg·L~(-1)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聚乙烯吡咯烷酮-40(polyvinylpyrrolidone-40,PVP-40)的初代培养基上,可获得62.56%的无根试管苗;(2)取初代培养试管苗侧芽接种于DKW+1 mg·L~(-1)ZT+0.1 mg·L~(-1)IAA+1000μmol·L~(-1)甜菜碱+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PVP-40的培养基上,平均分蘖数1.59个,株高度3.30 cm,叶片数9.49片·株~(-1),茎节数7.40节·株~(-1),继代培养时可按照0.5 cm切取带芽茎段继续增殖培养,有效继代数目可达10.46个·代~(-1);(3)用100 mg·L~(-1)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浸蘸生根处理茎段基部10 min,转入1/2 MS培养基,生根率90.00%,平均总根长度23.17 cm,平均根系表面积6.73 cm~2,平均根系体积0.19 cm~3;(4)茎段在1/2 MS+0.5 mg·L~(-1)NAA+0.2 mg·L~(-1)IBA+5 mg·L~(-1)褪黑素(melatonin,MT)+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PVP-40的培养基中暗处理10 d后,再接种至无激素1/2 MS培养基上,生根率71.50%,平均总根长度24.14 cm,平均根系表面积9.74 cm~2,平均根系体积0.27 cm~3;(5)生根后的组培苗经闭瓶和开盖炼苗后移栽,成苗率52.5%,移栽至大田8个月后平均株高度49.17 cm,茎粗6.0 mm,可用于接穗的嫁接繁殖。【结论】构建的小果甜柿高效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为优质甜柿苗木的规模化营养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3年09期 v.40 1980-1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刘彬;杜晓云;陈文兴;郭大勇;徐莉清;张青林;罗正荣;
【目的】近年来广亲和砧木类型小果甜柿已经在我国柿产业中广泛应用,但尚未建立起规模化无性系营养繁殖体系,尤其是离体培养的生根条件亟待优化,旨在建立小果甜柿组培快繁体系,并优化其生根条件。【方法】以小果甜柿为试材,重点探讨无菌离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处理时间,以及暗处理等因素对其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1)休眠芽经75%乙醇消毒30 s,再使用1%次氯酸钠消毒6 min,消毒效果最佳,消毒后的休眠芽接种到含MS(Murashige&Skoog)(含1/2 NH_4NO_3和1/2 KNO_3)+1 mg·L~(-1)玉米素(zeatin,ZT)+0.1 mg·L~(-1)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聚乙烯吡咯烷酮-40(polyvinylpyrrolidone-40,PVP-40)的初代培养基上,可获得62.56%的无根试管苗;(2)取初代培养试管苗侧芽接种于DKW+1 mg·L~(-1)ZT+0.1 mg·L~(-1)IAA+1000μmol·L~(-1)甜菜碱+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PVP-40的培养基上,平均分蘖数1.59个,株高度3.30 cm,叶片数9.49片·株~(-1),茎节数7.40节·株~(-1),继代培养时可按照0.5 cm切取带芽茎段继续增殖培养,有效继代数目可达10.46个·代~(-1);(3)用100 mg·L~(-1)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浸蘸生根处理茎段基部10 min,转入1/2 MS培养基,生根率90.00%,平均总根长度23.17 cm,平均根系表面积6.73 cm~2,平均根系体积0.19 cm~3;(4)茎段在1/2 MS+0.5 mg·L~(-1)NAA+0.2 mg·L~(-1)IBA+5 mg·L~(-1)褪黑素(melatonin,MT)+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PVP-40的培养基中暗处理10 d后,再接种至无激素1/2 MS培养基上,生根率71.50%,平均总根长度24.14 cm,平均根系表面积9.74 cm~2,平均根系体积0.27 cm~3;(5)生根后的组培苗经闭瓶和开盖炼苗后移栽,成苗率52.5%,移栽至大田8个月后平均株高度49.17 cm,茎粗6.0 mm,可用于接穗的嫁接繁殖。【结论】构建的小果甜柿高效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为优质甜柿苗木的规模化营养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3年09期 v.40 1980-1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覃换玲;高营营;黄丽辉;陈淑媛;黄天琨;李贤高;周晓璇;关长飞;杨勇;
【目的】建立小果甜柿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实现小果甜柿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方法】以小果甜柿带芽嫩枝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取材时间、灭菌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启动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适宜小果甜柿外植体取材的时间为4月、6月;选择75%酒精10 s+0.1%氯化汞8 min的组合进行消毒,外植体成活率达76.67%;以(1/2N)MS+2.5 mg·L~(-1)ZT+0.1 mg·L~(-1)NAA为启动培养基,外植体萌芽率达78.33%;以(1/2N)MS+2.0 mg·L~(-1)ZT+0.1 mg·L~(-1)NAA为继代培养基,平均增殖系数在1.77以上;以1/2 MS+1.0 mg·L~(-1)IBA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74.73%,平均根数3.33条,平均根长2.60 cm。【结论】构建了小果甜柿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小果甜柿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09期 v.40 1992-2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覃换玲;高营营;黄丽辉;陈淑媛;黄天琨;李贤高;周晓璇;关长飞;杨勇;
【目的】建立小果甜柿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实现小果甜柿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方法】以小果甜柿带芽嫩枝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取材时间、灭菌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启动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适宜小果甜柿外植体取材的时间为4月、6月;选择75%酒精10 s+0.1%氯化汞8 min的组合进行消毒,外植体成活率达76.67%;以(1/2N)MS+2.5 mg·L~(-1)ZT+0.1 mg·L~(-1)NAA为启动培养基,外植体萌芽率达78.33%;以(1/2N)MS+2.0 mg·L~(-1)ZT+0.1 mg·L~(-1)NAA为继代培养基,平均增殖系数在1.77以上;以1/2 MS+1.0 mg·L~(-1)IBA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74.73%,平均根数3.33条,平均根长2.60 cm。【结论】构建了小果甜柿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小果甜柿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09期 v.40 1992-2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梅;潘永杰;杨国顺;石雪晖;刘昆玉;白描;罗飞雄;
湘刺1号是从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选育得到的野生刺葡萄新品种。两性花,果实可用于鲜食及酿酒。果穗呈圆柱形,松紧适中,果粉中等厚,平均穗质量220 g,平均单粒质量4.4 g,成熟时果皮呈蓝黑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可达17.5%。使用9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遗传特异性。该品种抗旱性强,耐高温高湿环境;对黑痘病、白粉病等具有较高的抗性,但不抗霜霉病;抗虫性强,但不抗根瘤蚜。适宜栽培于湖南、贵州、四川等地,春、秋两季可种植。坡地环境会影响湘刺1号的果实品质,建议尽量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环境种植。
2023年09期 v.40 2001-2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梅;潘永杰;杨国顺;石雪晖;刘昆玉;白描;罗飞雄;
湘刺1号是从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选育得到的野生刺葡萄新品种。两性花,果实可用于鲜食及酿酒。果穗呈圆柱形,松紧适中,果粉中等厚,平均穗质量220 g,平均单粒质量4.4 g,成熟时果皮呈蓝黑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可达17.5%。使用9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遗传特异性。该品种抗旱性强,耐高温高湿环境;对黑痘病、白粉病等具有较高的抗性,但不抗霜霉病;抗虫性强,但不抗根瘤蚜。适宜栽培于湖南、贵州、四川等地,春、秋两季可种植。坡地环境会影响湘刺1号的果实品质,建议尽量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环境种植。
2023年09期 v.40 2001-2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丽霞;王维;王秀荣;贾庆冰;王毅敏;刘晓婕;
张双6号是由三杆旗×优一杂交选育出的甜仁仁用杏新品种。果实卵圆形,果皮底色黄色,平均单果质量19 g;果核卵圆形,平均单核质量2.1 g,离核;核仁形状心形,仁饱满,平均干仁质量0.85 g,出仁率为41.3%,双仁率达30%,干仁油香带甜。苦杏仁甙含量(w,后同)1 180.79 mg·kg~(-1),脂肪含量57.2%,蛋白质含量26.8%。果实成熟期晚,张家口地区7月上旬成熟,发育期85 d左右。抗低温能力强,病虫害少,适应性强。在我国北方地区均可栽植,高接树第2年见果,丰产性好,第6年果核产量为4290 kg·hm~(-2)。
2023年09期 v.40 2006-2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吕丽霞;王维;王秀荣;贾庆冰;王毅敏;刘晓婕;
张双6号是由三杆旗×优一杂交选育出的甜仁仁用杏新品种。果实卵圆形,果皮底色黄色,平均单果质量19 g;果核卵圆形,平均单核质量2.1 g,离核;核仁形状心形,仁饱满,平均干仁质量0.85 g,出仁率为41.3%,双仁率达30%,干仁油香带甜。苦杏仁甙含量(w,后同)1 180.79 mg·kg~(-1),脂肪含量57.2%,蛋白质含量26.8%。果实成熟期晚,张家口地区7月上旬成熟,发育期85 d左右。抗低温能力强,病虫害少,适应性强。在我国北方地区均可栽植,高接树第2年见果,丰产性好,第6年果核产量为4290 kg·hm~(-2)。
2023年09期 v.40 2006-2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树航;王浩;李颖;刘雨婷;郭燕;张馨方;王广鹏;
白露香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从兴隆县板栗实生大树中选育出的早熟板栗新品种。坚果椭圆形,果皮紫褐色,果面油亮,茸毛少,筋线不明显,底座大小中等,整齐度高;果肉淡黄色,质地细糯,风味香甜;平均单粒质量10.5 g,每苞平均含坚果2.4粒,出实率38.1%;水分含量(w,后同)49.5%,可溶性糖含量23.3%,淀粉含量51.9%,蛋白质含量4.23%,维生素C含量27.3 mg·100 g~(-1)。该品种在河北省燕山地区9月上旬成熟。生长势强,结果枝健壮,平均长度47.84 cm,每果枝平均着生刺苞2.16个。适应性强,耐瘠薄,抗旱性、抗寒性和耐贮性强,高抗栗疫病,抗栗红蜘蛛和桃蛀螟。适宜在河北省板栗栽培区及相似区域的山地、丘陵、河滩沙地栽培。
2023年09期 v.40 2010-2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树航;王浩;李颖;刘雨婷;郭燕;张馨方;王广鹏;
白露香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从兴隆县板栗实生大树中选育出的早熟板栗新品种。坚果椭圆形,果皮紫褐色,果面油亮,茸毛少,筋线不明显,底座大小中等,整齐度高;果肉淡黄色,质地细糯,风味香甜;平均单粒质量10.5 g,每苞平均含坚果2.4粒,出实率38.1%;水分含量(w,后同)49.5%,可溶性糖含量23.3%,淀粉含量51.9%,蛋白质含量4.23%,维生素C含量27.3 mg·100 g~(-1)。该品种在河北省燕山地区9月上旬成熟。生长势强,结果枝健壮,平均长度47.84 cm,每果枝平均着生刺苞2.16个。适应性强,耐瘠薄,抗旱性、抗寒性和耐贮性强,高抗栗疫病,抗栗红蜘蛛和桃蛀螟。适宜在河北省板栗栽培区及相似区域的山地、丘陵、河滩沙地栽培。
2023年09期 v.40 2010-2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慧;路瑶;罗彬彬;李树举;肖良春;
优质柚类新品种水蜜柚是从一个地方柚实生单株选育而来的。果实呈圆球形或扁圆形,果形指数0.81左右,平均单果质量977 g,果皮光滑,整齐度高,耐贮存。果肉黄绿色、汁多化渣,可食率达65%,全果出汁率5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1.2%,可滴定酸含量0.08%,维生素C含量28.2 mg·100 g~(-1)。在湖南省常德市4月开花,11月底至12月初成熟。水蜜柚树势中庸,挂果后偏弱,需加强肥水管理,栽培管理的关键在于促根,对炭疽病较敏感,抗寒性较弱,冬季低温需采取防寒措施,其他抗性与普通蜜柚类似。
2023年09期 v.40 2016-2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慧;路瑶;罗彬彬;李树举;肖良春;
优质柚类新品种水蜜柚是从一个地方柚实生单株选育而来的。果实呈圆球形或扁圆形,果形指数0.81左右,平均单果质量977 g,果皮光滑,整齐度高,耐贮存。果肉黄绿色、汁多化渣,可食率达65%,全果出汁率5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1.2%,可滴定酸含量0.08%,维生素C含量28.2 mg·100 g~(-1)。在湖南省常德市4月开花,11月底至12月初成熟。水蜜柚树势中庸,挂果后偏弱,需加强肥水管理,栽培管理的关键在于促根,对炭疽病较敏感,抗寒性较弱,冬季低温需采取防寒措施,其他抗性与普通蜜柚类似。
2023年09期 v.40 2016-2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世明;邓艳琼;熊荣川;方玉梅;王丽;杜乾慧;王贺新;刘国玲;徐国辉;
蓝莓新品种晨雁是由布里吉塔(Brigitta)的自然杂交实生苗选育而成的北高丛蓝莓。果实大,平均单果纵径为1.47 cm,横径为1.93 cm,果实形状为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为2.6 g,最大单果质量可达3.32 g,果粉中等且质地均匀,蓝色,果蒂痕小而微湿,果实硬度为3.46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为12.11%,酸度中等。在自然状态下,果实始熟期为7月上旬左右,为早中熟品种。该品种果实甜脆,风味好,有香味,丰产性好,适宜作为鲜食品种,也可以加工成果酱、果干、果汁、果酒、果茶等。
2023年09期 v.40 2020-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韩世明;邓艳琼;熊荣川;方玉梅;王丽;杜乾慧;王贺新;刘国玲;徐国辉;
蓝莓新品种晨雁是由布里吉塔(Brigitta)的自然杂交实生苗选育而成的北高丛蓝莓。果实大,平均单果纵径为1.47 cm,横径为1.93 cm,果实形状为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为2.6 g,最大单果质量可达3.32 g,果粉中等且质地均匀,蓝色,果蒂痕小而微湿,果实硬度为3.46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为12.11%,酸度中等。在自然状态下,果实始熟期为7月上旬左右,为早中熟品种。该品种果实甜脆,风味好,有香味,丰产性好,适宜作为鲜食品种,也可以加工成果酱、果干、果汁、果酒、果茶等。
2023年09期 v.40 2020-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赵明;龙芳;武鹏;邹瑜;莫天利;黄相;何海旺;
育粉6号是金粉1号粉蕉品种经组培诱变选育出来的抗香蕉枯萎病粉蕉新品种。新植蕉平均株高为335.3 cm,假茎基围、中围为84.2和57.5 cm,分别比金粉1号小27.1%、23.3%和11.5%。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8.9%、可滴定酸含量为1.4%、维生素C含量为12.8 mg·100 g-1、还原糖含量为14.4%,可食率为75.5%,风味甘甜无酸,品质优。新植蕉生长周期13~15个月,比金粉1号短2~3个月,宿根蕉生长周期比金粉1号短1~2个月。该品种高抗Foc 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田间枯萎病发病率0.1%~5.0%。果实成熟后期无梅花点,货架期4~6 d。该品种在我国香蕉产区种植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平均单株产量22.5 kg,单位面积产量42 000kg·hm~(-2)(1860株·hm~(-2))。
2023年09期 v.40 2024-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明;龙芳;武鹏;邹瑜;莫天利;黄相;何海旺;
育粉6号是金粉1号粉蕉品种经组培诱变选育出来的抗香蕉枯萎病粉蕉新品种。新植蕉平均株高为335.3 cm,假茎基围、中围为84.2和57.5 cm,分别比金粉1号小27.1%、23.3%和11.5%。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8.9%、可滴定酸含量为1.4%、维生素C含量为12.8 mg·100 g-1、还原糖含量为14.4%,可食率为75.5%,风味甘甜无酸,品质优。新植蕉生长周期13~15个月,比金粉1号短2~3个月,宿根蕉生长周期比金粉1号短1~2个月。该品种高抗Foc 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田间枯萎病发病率0.1%~5.0%。果实成熟后期无梅花点,货架期4~6 d。该品种在我国香蕉产区种植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平均单株产量22.5 kg,单位面积产量42 000kg·hm~(-2)(1860株·hm~(-2))。
2023年09期 v.40 2024-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晓颖;徐红霞;葛航;陈俊伟;
迎霜是由白肉枇杷品种宁海白与黄肉枇杷品种夹脚杂交选育出的早熟白肉枇杷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面橙黄色,易剥皮,平均单果质量34.8 g;果肉黄白色,质地细嫩,风味浓,化渣性好,汁多,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4%,可滴定酸含量0.23%,可食率75.7%。盛花期12月上中旬,花期较宁海白花期晚20~30 d,平均坐果数每穗8.5果。浙江杭州地区露地成熟期5月中下旬,较宁海白早5~7 d。抗冻、抗裂果等抗逆性好。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盛果期平均每666.7 m~2产量668.3 kg。适于浙江等北亚热带枇杷产区栽培。
2023年09期 v.40 2029-2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晓颖;徐红霞;葛航;陈俊伟;
迎霜是由白肉枇杷品种宁海白与黄肉枇杷品种夹脚杂交选育出的早熟白肉枇杷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面橙黄色,易剥皮,平均单果质量34.8 g;果肉黄白色,质地细嫩,风味浓,化渣性好,汁多,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4%,可滴定酸含量0.23%,可食率75.7%。盛花期12月上中旬,花期较宁海白花期晚20~30 d,平均坐果数每穗8.5果。浙江杭州地区露地成熟期5月中下旬,较宁海白早5~7 d。抗冻、抗裂果等抗逆性好。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盛果期平均每666.7 m~2产量668.3 kg。适于浙江等北亚热带枇杷产区栽培。
2023年09期 v.40 2029-2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邦;许家辉;潘宏兵;李丽;朱敏;王松标;
攀育2号杧果是从乳杧实生后代群体中筛选出的杧果新品种。树势强壮,枝条直立。果实椭圆形,果粉厚,肉质滑腻,风味浓甜,纤维极少,口感好,鲜食品质佳。单果质量307.0~369.0 g,可食率79.0%~85.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8.3%~21.7%,总糖含量13.80%~16.96%,总酸含量0.061%~0.576%,维生素C含量13.6~70.3 mg·kg~(-1),β-胡萝卜素含量5.78×10~4μg·kg~(-1)。四川攀枝花地区果实发育期120~150 d,中熟,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接树第2年初结果,大树改接换冠后3~5 a(年)每666.7 m~2平均产量为1 384.5 kg。中抗畸形病和细菌性黑斑病。适宜在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种植。
2023年09期 v.40 2033-2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邦;许家辉;潘宏兵;李丽;朱敏;王松标;
攀育2号杧果是从乳杧实生后代群体中筛选出的杧果新品种。树势强壮,枝条直立。果实椭圆形,果粉厚,肉质滑腻,风味浓甜,纤维极少,口感好,鲜食品质佳。单果质量307.0~369.0 g,可食率79.0%~85.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8.3%~21.7%,总糖含量13.80%~16.96%,总酸含量0.061%~0.576%,维生素C含量13.6~70.3 mg·kg~(-1),β-胡萝卜素含量5.78×10~4μg·kg~(-1)。四川攀枝花地区果实发育期120~150 d,中熟,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接树第2年初结果,大树改接换冠后3~5 a(年)每666.7 m~2平均产量为1 384.5 kg。中抗畸形病和细菌性黑斑病。适宜在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种植。
2023年09期 v.40 2033-2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