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书萍;王婷婷;周阳广;朱虹娴;伍小萌;龙春瑞;高俊燕;郭文武;解凯东;
【目的】研究柑橘三倍体有性后代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为倍性杂交创制无核三倍体新种质科学选配亲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柑橘二倍体品种秋辉橘、清见橘橙为母本,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橘柚+甜橙(NS)、甜橙+红橘(SD)为父本倍性杂交获得的2个三倍体有性后代群体成熟果实为材料,通过测定其果实横纵径、单果质量、果皮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性状,探究柑橘三倍体有性后代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三倍体后代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平均值均介于双亲之间,呈趋中变异;果实纵径变化趋势在2个组合间有差异,秋辉橘×NS组合后代呈趋大变异,而清见橘橙×SD组合则呈趋中变异;果皮厚度平均值均大于亲中值且多数高于高值亲本,存在一定程度的超高亲本遗传现象;2个组合三倍体有性后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低低亲比率分别为74.4%、66.88%,呈趋小变异;而2个三倍体有性后代群体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且不同年份间酸含量介于亲本间和低于低值亲本的后代比例较高。【结论】推测柑橘三倍体有性后代果实单果质量、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可滴定酸含量性状可能存在主效控制基因。
2024年03期 v.41 369-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 ] - 刘珊廷;易显荣;周民武;吴潇;齐开杰;徐志美;赵碧英;
【目的】阐明广西地方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加快梨种质的鉴定、评价和保护,促进地方优质梨种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助推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方法】利用筛选获得的15个SSR分子标记对71份广西地方梨种质和48份外地梨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90个等位基因(Na),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2.6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5.454,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值为0.762,较好地揭示了梨的遗传多样性;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分别为0.682和0.788,说明梨群体内存在近缘交配;香农指数(I)平均值为1.876,反映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广西地方种质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5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606,香农指数(I)为1.894,均高于外地种质,说明广西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更丰富。聚类分析显示大部分广西地方种质与外地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远,隶属两个不同类群,但二者存在少量的相互交叉,少数的广西梨和外地梨聚为一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也表明大部分广西梨和外地梨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大,并且2个居群的近交系数(Fis)均值都大于0,存在近缘交配。进一步研究发现,71份广西地方种质聚为3个类群,从群体遗传结构上可划分为4个不同群体,但群体间未表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梨种质的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内,群体间和个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应关注对群体内个体的选择和保护。【结论】广西地方梨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居群内普遍存在近缘交配,没有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其遗传背景和外地一些栽培种或杂交种差异较大,建议加强对广西地方梨种质的保护和利用。
2024年03期 v.41 379-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 ] - 赵双;黄颖宏;郄红丽;
【目的】评价不同杨梅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建立杨梅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方法】以30个杨梅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矿质元素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0个杨梅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0个不同杨梅品种的果实各个品质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内在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抗坏血酸(AsA)、苹果酸、总酚和硒(Se)矿质元素含量作为杨梅果实品质性状评价的核心指标。【结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可为优良杨梅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3期 v.41 392-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10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 ] - 张晓婷;庄赟;董嘉辉;周碧燕;
【目的】对91份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种质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筛选相对抗寒性强的荔枝种质,为荔枝耐寒育种和各地区荔枝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自然低温前和自然低温后对91份荔枝种质进行采样,测定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等5个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灰度关联计算和聚类分析将荔枝种质抗寒性进行排序分类。【结果】(1)低温对F_v/F_m、RWC、REC、MDA和Pro含量有显著影响,这5个指标是评价荔枝种质抗寒性较理想的生理指标。(2)将91份荔枝种质分为高度冷敏感(Ⅰ)、冷敏感(Ⅱ)、中度耐冷性(Ⅲ)、耐冷性(Ⅳ)和高度耐冷性(Ⅴ),共5类。【结论】依据荔枝种质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大锦钟、陈紫和紫娘喜为相对抗寒性强的荔枝种质,可将其作为后续耐寒育种的种质资源,与具有其他优质性状的荔枝种质结合,获得抗寒性强的优质荔枝种质资源。
2024年03期 v.41 403-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0K] [下载次数:9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 ] - 汪少丽;车晓志;石洁;陈敏;张紫然;陈平;张新忠;刘保友;
【目的】测定2001富士及其芽变品种珍富之间果实品质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明确珍富品种特性,为其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研究果皮颜色芽变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芽变品种珍富及2001富士果实为试材,对其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果实外观、内在品质、花青苷含量和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与2001富士相比,芽变品种珍富果实采收日期可以提前6 d,盛花期至采收期提前6 d;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外在品质方面,珍富果皮亮度、饱和度、花青苷总量及3种不同花青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2001富士,但二者单果质量及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果实内在品质方面,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珍富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及固酸比都显著高于2001富士,但珍富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2001富士;二者果肉硬度、破裂力在采收期及贮藏期均无显著差异;10个花青苷合成关键结构基因及5个转录因子类调控基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关键结构基因MdC4H、MdANS、MdUFGT及转录因子基因MdMYB10、MdMYB11、MdERF3表达量显著提高。【结论】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红色芽变品种珍富果皮亮度L*值及果皮颜色饱和度C*值均显著高于2001富士;珍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及固酸比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珍富果皮中花青苷总量及3种不同花青苷含量都显著提高,花青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和转录调控基因也显著上调表达。
2024年03期 v.41 426-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徐子怡;罗晨宇;占坤;邱荣辉;黄春辉;徐小彪;贾东峰;
【目的】揭示OSCA家族基因在猕猴桃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特征,为猕猴桃OSCA基因功能分析与猕猴桃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猕猴桃OSC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综合分析,通过q RT-PCR法分析它们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在中华猕猴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6个OSCA基因,它们不均等地分布于13条染色体上,其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响应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OSCA3在干旱、盐、高温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均较显著上调,OSCA8在干旱、盐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显著上调,OSCA1和OSCA14在低温胁迫处理下表达量显著上调,OSCA7和OSCA15均显著响应干旱胁迫。【结论】鉴定出6个受非生物胁迫显著诱导表达的猕猴桃OSCA基因,为进一步研究OSCA基因在响应猕猴桃非生物胁迫中的分子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4年03期 v.41 436-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 ] - 樊友富;胡威;杨莉;张王妮;刘德春;宋杰;刘勇;匡柳青;
【目的】明确江西省特色品种马家柚果实贮藏期间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柠檬酸积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为筛选出调控贮藏早期柠檬酸含量显著增加的关键基因以及提高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贮藏0~150 d的马家柚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实内有机酸的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测定柠檬酸合成、转运和降解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马家柚果实有机酸含量在贮藏初期(0~40 d)显著上升,并在贮藏40 d时达到最大值,贮藏40~70 d时下降,贮藏70~80 d短暂上升后直至贮藏结束没有明显变化。柠檬酸为果实中最主要的有机酸,且其变化趋势与有机酸变化动态基本一致,而苹果酸、奎宁酸、酒石酸含量极低,并在整个贮藏期变化不明显。对柠檬酸含量显著变化的贮藏期(0~70 d)进行柠檬酸积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合成基因CmPEPC1和CmCS1/2表达量在贮藏0~40 d增加,CmPEPC1/2和CmCS2在贮藏40~70 d减少;转运基因CmVHA-c4表达量呈先上升(贮藏0~40 d)后下降(贮藏40~70 d)的趋势,而CmVHP2只在贮藏40~70 d显著下降,CmDIC的变化趋势与二者相反,在贮藏0~40 d逐渐下降。降解基因CmGS2和CmGAD5在贮藏0~40 d期间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马家柚果实有机酸含量在贮藏期间主要受柠檬酸含量变化的影响,贮藏早期柠檬酸含量显著变化可能受其合成(CmPEPC1/2、CmCS1/2)、转运(CmDIC、CmVHP2、CmVHA-c4)和降解(CmGS2、CmGAD5)相关基因的共同调控。
2024年03期 v.41 448-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王竞;唐雪东;程存刚;周江涛;陈艳辉;李鑫;张艳珍;刘炳含;
【目的】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提高苹果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7年生烟富3/M9-T337为材料,以自然光为对照,设置7个补光处理,分别为白光(W)、蓝光(B)、红光(R)、紫外光(UVA)、红蓝光组合9∶1、6∶1、3∶1(BR1、BR2、BR3),测定果实品质以及色泽形成相关关键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不同光质补光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BR3>R>B>W>RB2>CK。蓝光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BR3处理显著增加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了对照组的1.18倍。红光、紫外光、BR3处理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8.35%、18.53%、10.49%。BR3中花青苷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1.6倍。BR3处理色泽形成相关关键基因MdDFR、MdUFGT、MdCHS、MdF3H、MdMYB10上调最为显著,分别是对照组的4.17倍、1.94倍、5.23倍、6.71倍、5.03倍。【结论】BR3处理条件下,果皮中花青苷含量最高,色泽形成相关基因表达量上调最为显著,同时也能够增加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品质的提升效果最好。
2024年03期 v.41 459-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10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张红欢;杨兴旺;冀晓昊;王莹莹;时梦;王小龙;王志强;张丽霞;王孝娣;
【目的】研究不同树形对促早栽培桃树冠层光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宜桃促早栽培的高光效省力化树形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年生中农早珍珠容器栽培苗为试材,研究主干形、水平中心干多直立主枝形、对向V形、水平中心干多对向V形4种树形对冠层相对光照度、冠层结构、光合日变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各树形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对向V形、水平中心干多对向V形、水平中心干多直立主枝形、主干形,对向V形有效光区占比最大,为77.73%。对向V形的光能截获率和叶片一天光合净积累量最高,分别为92.70%和1 768.97 mmol·m~(-2)。对向V形、水平中心干多对向V形的果香型挥发物酯类、内酯类物质及具有花香型香气特性的芳樟醇含量均高于其他2种树形。【结论】对4种树形的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得出,4种树形的优劣顺序依次为:对向V形、水平中心干多对向V形、主干形、水平中心干多直立主枝形。对向V形综合得分最高,果实品质较好,是比较适宜促早栽培模式下中农早珍珠桃的优良树形。
2024年03期 v.41 470-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 ] - 曾宝珍;成永娟;车莉莉;杨娟博;卢世雄;梁国平;吴志国;赵毅;毛娟;
【目的】探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纳米零价铁肥对河西走廊武威产区黑比诺葡萄植株光合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甘肃武威市依诺酒庄的黑比诺酿酒葡萄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质量浓度纳米零价铁肥喷施处理T1(5 mg·L~(-1))、T2(10 mg·L~(-1))、T3(15 mg·L~(-1))、T4(20 mg·L~(-1))、T5(25 mg·L~(-1))和1个清水喷施作为对照(CK),喷施时间6月18日开始,每隔15 d喷一次,共5次,每个处理选取长势良好、整齐一致的葡萄树植株54株,试验设3次重复,测定其叶片SPAD值、叶面积、新梢长度和粗度、叶片荧光参数等指标。【结果】喷施不同浓度的纳米零价铁对葡萄植株新梢基部粗度、节间长度、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叶面积均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处理较CK相比,叶片光合作用和光能吸收与传递作用明显增加,且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葡萄叶片的SPAD值,且以T5(25 mg·L~(-1))处理最佳;各处理叶片初始荧光(F_0)随着纳米零价铁肥喷施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次,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纳米零价铁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花后60~90 d)、光化学淬灭系数(花后30~45 d)、电子传递速率(花后60~90 d)、净光合速率(花后45~90 d)和气孔导度,说明叶面喷施纳米零价铁肥可增强黑比诺酿酒葡萄的光合活性,提高其叶片PSⅡ光能转化效率和光能利用率,降低通过非光化学途径的能量耗散,最终增加积累的光合产物。【结论】喷施适宜浓度的纳米零价铁肥能显著提升植株叶片光合荧光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新梢基部粗度、节间长度等,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有促进作用,以25 mg·L~(-1)(T5)质量浓度处理效果最佳。
2024年03期 v.41 48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8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 ] - 张莉;张薇;郭金丽;
【目的】探讨欧李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形态钙及有机酸代谢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解析欧李果实钙素吸收积累机制及进一步研究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地区高钙和低钙两种钙素水平欧李果实为试材,比较研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不同形态钙以及有机酸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两种钙素水平欧李果实中水溶性钙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整体为上升趋势;总钙、果胶钙、磷酸钙和草酸钙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整体为下降趋势;残渣钙含量表现为持续下降。(2)两种钙素水平欧李果实中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苹果酸含量及有机酸总量的变化一致,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在硬熟期达到最高值,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以上三者活性或含量均表现为低钙果实高于高钙果实;苹果酸酶(NADP-ME)活性整体表现为下降;柠檬酸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在硬核期达到最高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且高钙果实中柠檬酸含量高于低钙果实。(3)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钙素水平欧李果实中NAD-MDH活性、苹果酸含量、有机酸总量与水溶性钙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组分钙及总钙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NADP-ME活性和柠檬酸含量与水溶性钙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组分钙及总钙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在欧李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钙素积累与有机酸代谢有关,苹果酸是欧李果实中主要的有机酸,苹果酸合成代谢增强有利于水溶性钙含量的增加,柠檬酸含量增加则趋向于促进非水溶性钙类果胶钙、磷酸钙和草酸钙的积累。
2024年03期 v.41 494-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7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 ] - 普跃;林文秋;刘朝阳;刘胜辉;吴青松;孙伟生;陆新华;高玉尧;贺军军;
【目的】筛选出不同菠萝品种适宜的乙烯利催花质量浓度,为菠萝成熟期调节及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5~1000 mg·L~(-1)乙烯利对Josapine、台农4号、MD-2、台农21号和台农22号5个菠萝品种进行灌心处理,探究不同乙烯利质量浓度对各菠萝品种成花率、抽蕾期、果实内外品质及畸形率的影响。【结果】除台农22号外,各菠萝品种随着乙烯利质量浓度的增加成花率显著提升。其中,Josapine和台农4号诱导成花的最佳质量浓度为400 mg·L~(-1),MD-2和台农21号诱导成花的最佳质量浓度为800 mg·L~(-1)。当处理质量浓度大于400 mg·L~(-1)时,Josapine、台农4号和台农21号抽蕾期进一步缩短,MD-2抽蕾期则逐渐延长。当乙烯利质量浓度大于200 mg·L~(-1)时,Josapine、MD-2和台农22号纵横径、单果质量等形态指标呈下降趋势。随着乙烯利质量浓度的升高,各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反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质量浓度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此外,5个菠萝品种在乙烯利诱导下均有畸形果产生,其中Josapine在高质量浓度乙烯利作用下,畸形率最高,达到65.52%,而MD-2畸形率仅为6.67%。【结论】Josapine最适乙烯利催花质量浓度为400 mg·L~(-1);台农4号、MD-2和台农21号最适质量浓度为800 mg·L~(-1);而单一乙烯利不能诱导台农22号成花。
2024年03期 v.41 505-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赵紫君;赵晨;杨可;池明;张卫华;
【目的】探究西瓜黄化斑点叶片的生理特性与遗传倾向,为该材料在实际应用及后续基因定位与克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化斑点叶西瓜TNY1201和普通西瓜1182为材料,对其叶片表型、解剖结构以及光合生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六世代群体进行遗传倾向研究。【结果】TNY1201从第一片真叶开始就具有黄化斑点性状,与普通西瓜叶片相比,具有面积大、密度小的气孔,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排列松散,叶片紧密度小,海绵组织所占体积较大;TNY1201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1182,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显著高于1182;将TNY1201与1182进行正反交与回交,遗传倾向表现为F_2中叶片有斑与无斑的分离比为3:1,回交BC_1P_1叶片有斑与无斑分离比为1∶1。【结论】TNY1201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普通西瓜叶片。TNY1201叶片的黄化斑点由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2024年03期 v.41 517-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