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电话:0371—63387308
    0371—65330928
邮箱:guoshuxuebao@caas.cn

银行汇款(审稿费、版面费)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管城支行

账 号: 16045601040002497

开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发票信息请发编辑部邮箱)。

访问量:905125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 8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评价

    魏江彤;马孝颖;李雪雯;张志军;李超;马锋旺;

    【目的】研究8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为苹果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抗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P5、L51、L37、LC36、L7、LC54、ZN18和C31为试验材料,选取富平楸子和新疆野苹果作为对照,进行自然干旱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净光合速率(P_n)、抗氧化酶系统和脯氨酸(PRO)含量等相关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各苹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结果】在自然干旱胁迫后,各苹果种质资源叶片出现不同程度萎蔫,LC54的叶片萎蔫最为严重,LC36的叶片萎蔫程度最小;在干旱胁迫第9天,各种质资源的P_n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RO含量、脱落酸(ABA)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_2~-)含量显著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也显著增强。【结论】各苹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依次为:LC36>L7>富平楸子>新疆野苹果>L51>C31>P5>ZN18>L37>LC54。

    2024年04期 v.41 569-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下载次数:9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2 ]
  • CsAHL25通过影响CsHB1、LEC1/B3基因表达调控柑橘体细胞胚发生

    叶长宁;徐梦梦;刘兰兰;付玉洁;葛晓霞;

    【目的】基于柑橘体细胞胚发生相关基因CsHB1的启动子筛选其上游转录因子,以期为柑橘体细胞胚发生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CsHB1启动子(-1018~-558 bp)进行酵母单杂筛库实验,筛选出CsHB1上游转录因子CsAHL25;利用亚细胞定位实验,确定CsAHL25在细胞中的位置;通过酵母单杂点对点、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CsAHL25对CsHB1表达的影响;利用qRT-PCR探究CsAHL25基因在柑橘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在柑橘愈伤组织中瞬时表达该基因,并检测体细胞胚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CsAHL25在柑橘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模式,该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能与CsHB1启动子结合并下调CsHB1的表达。瞬时表达CsAHL25会导致CsHB1表达量下调,及CsABI3、CsFUS3、CsLEC1、CsL1L等促进体细胞发生的LEC1/B3基因表达量上调。【结论】CsAHL25能直接下调CsHB1的表达,并使LEC1/B3基因表达量上升。CsAHL25可能通过调整CsHB1、LEC1/B3基因的表达促进体细胞胚发生。

    2024年04期 v.41 579-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浙江地方特色品种温岭高橙无核潜力新种质创制及分子鉴定

    张成磊;师小舒;陈昊;谢善鹏;卢鑫;伍小萌;刘高平;郭文武;解凯东;

    【目的】温岭高橙是浙江台州地方特色品种,栽培历史悠久,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和药用价值,但果实有核限制了其在台州以外地区的发展,因此利用细胞工程高效育种技术对温岭高橙进行无核化改良。【方法】通过2条育种途径,一是以二倍体温岭高橙为母本与异源四倍体为父本倍性杂交,授粉后90 d利用幼胚离体挽救培养和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创制三倍体无核新种质;二是以雄性不育胞质杂种华柚2号为母本与温岭高橙有性杂交,通过成熟种子催芽播种,创制二倍体无核新种质。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分子鉴定。【结果】以温岭高橙为母本、异源四倍体NS和BDZNS为父本配置2个倍性杂交组合,授粉145朵花,坐果74个;胚抢救幼嫩种子1520粒,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553株;用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获得三倍体45株、四倍体8株;以华柚2号为母本与温岭高橙有性杂交,授粉69朵花,坐果20个,获得成熟种子312粒;通过催芽播种获得实生后代203株,倍性鉴定均为二倍体;用SSR分子标记对2个倍性杂交组合的21株三倍体和8株四倍体后代及华柚2号×温岭高橙随机选取的29株二倍体后代进行分子鉴定,显示所鉴定的三倍体及二倍体后代均含有父本特异条带,为其杂交双亲的有性后代,而倍性杂交获得的四倍体后代与母本条带完全一致,推测其为母本珠心细胞自然加倍形成的同源四倍体(双二倍体)。【结论】研究结果为温岭高橙无核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宝贵的材料基础。

    2024年04期 v.41 590-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菠萝AcNINV家族全基因组分离及表达分析

    吴建阳;陈妹;姚艳丽;张秀梅;

    【目的】鉴定出菠萝NINV家族全基因组成员,初步阐明NINV基因与蔗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并分析菠萝NINV家族全基因组成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表达特性,利用HPLC对蔗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菠萝中共鉴定出6个NINV基因,分布于5条不同染色体上,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该基因家族启动子区域光反应元件数量最多。AcNINV外显子数量介于4~6个之间,其中AcNINV3、6外显子的数量为6个,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这2个基因都分布于叶绿体,属于α亚族;AcNINV1、2、4、5外显子的数量为4个,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这4个基因都分布于质膜,属于β亚族。在果柄、果皮、果心中表达量最高的是AcNINV2基因,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的是AcNINV6基因。蔗糖含量随着菠萝果实成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AcNINV4基因在菠萝果实成熟过程中呈下调表达。【结论】AcNINV4可能是催化果实蔗糖降解的水解酶基因。

    2024年04期 v.41 598-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7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果实品质专栏

  • 锦红冰糖橙大果芽变果实结构解剖、激素变化和转录组分析

    许园园;谭世水;张玲;段少伟;郭玲霞;周铁;李菲菲;韩健;李先信;王聪田;陈鹏;

    【目的】探究锦红冰糖橙大果芽变的形成原因。【方法】以锦红和大果芽变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HPLC-MS/MS和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其在细胞形态、激素含量和基因表达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锦红相比,大果芽变果肉内汁胞数量增多,且汁胞变大。石蜡切片结果表明,大果芽变汁胞内细胞数量多于锦红。大果芽变内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在花后70和120 d均高于锦红,玉米素含量在花后70、120和170 d均低于锦红。对盛花后70、120和170 d的汁胞进行转录组分析得到4597个差异基因,其中24个激素信号相关基因在两个及以上时期差异表达。在大果芽变中有4个生长素相关基因在花后70 d上调表达。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ARR2在大果芽变花后70和120 d均下调表达。细胞周期蛋白CycD3在大果芽变花后170 d上调表达。【结论】锦红冰糖橙大果芽变的变异可能与汁胞发育有关,并且受激素水平影响。转录组分析为解析锦红冰糖橙大果芽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2024年04期 v.41 61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2K]
    [下载次数: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杏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小雪;章秋平;赵海娟;张玉萍;徐铭;刘威生;刘硕;刘宁;张玉君;刘家成;王碧君;

    【目的】探究杏香气、滋味等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优异种质。【方法】利用电子鼻、电子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119份杏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电子鼻的W5S、W1S、W1W和W2W等4个传感器对杏香气响应敏感;电子舌测定显示酸味和甜味是杏的主要滋味。相关性分析发现电子舌甜味值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组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酸组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分别代表杏的香气性状、果实滋味性状和酸组分含量性状。结合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认为草滩梅杏等种质在多个果实品质特性方面表现优异。【结论】杏果实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电子鼻和电子舌可以作为一种快速评价方法鉴定杏香气和滋味。

    2024年04期 v.41 62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1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 ]
  • 新疆伊犁野生杏种仁矿质元素及氨基酸含量分析

    罗晓雨;韩爱芝;丁杰;李佳龙;郭玲;

    【目的】通过对新疆野生杏仁中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分析,筛选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杏仁资源。【方法】以新疆伊犁新源县杏花沟的30份野生杏种质种仁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8种矿质元素含量及17种氨基酸含量指标,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并对杏仁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测定的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7.78%~22.12%之间,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钾>镁>钙>钠>锌>铁>铜>锰。锌含量与铁、总氨基酸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贡献率较高的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3.171%。17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在18.37%~50.16%。氨基酸平均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6.62%),组氨酸最低(0.03%);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在51.59~73.04之间。【结论】新疆伊犁野杏仁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及氨基酸,且不同种质间成分含量均体现出一定的变异性。所选30份材料中,T02(E 83°26'45'',N 43°32'31'')、T14(E 83°26'12'',N 43°32'19'')、T19(E 83°26'07'',N 43°32'36'')、T20(E 83°26'10'',N 43°32'34'')4份材料可作为较优良杏仁种质资源加以深度研究并利用。

    2024年04期 v.41 638-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四川省眉山市爱媛28和春见果实品质分析与评价

    李群贞;黄福琼;朱礼乾;袁梦;龙勇;王男麒;凌丽俐;淳长品;

    【目的】了解眉山市主栽柑橘品种果实品质,对各个区县爱媛28和春见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眉山市柑橘品种示范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眉山市爱媛28、春见果园采集的共72个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品质,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来自不同区县的同一品种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得分排名并筛选品质评价指标。【结果】各区县爱媛28果实几项外在品质指标(a*、单果质量、纵径、皮厚度)在不同区县间存在显著差异,内在品质指标各区县之间无显著差异;各区县春见果实内外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对两品种果实品质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为75.646%、76.940%。综合评价得分结果表明,爱媛28果实品质综合得分均值排列顺序为东坡区>仁寿县>丹棱县>彭山区;春见果实品质综合得分均值排列顺序为彭山区>东坡区>丹棱县>仁寿县>青神县。【结论】明确了眉山市主栽柑橘品种的品质表现和不同区县间的异同,对优化调整眉山市柑橘品种结构、提高眉山市整体柑橘果实品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4年04期 v.41 65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5K]
    [下载次数:9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 ]
  • 柚和葡萄柚花粉直感对东试早柚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徐祥增;邓乐晔;张小娇;王勇方;高世德;

    【目的】针对东试早柚果实个体差异大、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异花授粉探究花粉直感对东试早柚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能够有效改善东试早柚果实品质的授粉品种,为生产上授粉品种配置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3年生东试早柚为母本,柚和葡萄柚不同品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比较不同授粉组合的坐果率、果实生长、果实品质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果实横径和纵径生长动态呈“S”形;异花授粉显著提高东试早柚坐果率,坐果率均高于60%。在果实外在品质方面,Flame授粉对果实单果质量提升效果不明显,但其他授粉组合果实单果质量比自然授粉显著提升27.77%~85.08%;在所有授粉组合中,自然授粉果实横径和纵径最小,Sarawak授粉果实横径和纵径显著高于自然授粉和其余品种授粉果实。异花授粉能够降低果实裂瓣数,增加种子数,且不同品种授粉种子直感存在差异。在果实内在品质方面,Oroblanco授粉能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Sarawak、Tahition、泰国红宝石柚、越南青柚授粉显著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总酸含量;不同授粉组合间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可溶性糖、维生素C以及木质素、柚皮苷含量存在差异,表现出明显花粉直感效应。果实种子数与果实横径呈显著正相关,裂瓣数与果实横径和种子数呈显著负相关;外在品质与内在品质主要指标间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Genetic Dwarf、Oroblanco授粉果实综合得分为0.68、0.67,高于自然授粉0.66。【结论】异花授粉能够提高坐果率,同时对果实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Genetic Dwarf和Oroblanco授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东试早柚果实综合品质,可为生产上授粉品种配置、提高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4期 v.41 665-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 ]
  • 龙眼DlSWEET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包雨莹;李韵;江文洁;谢涛;方庭;

    【目的】SWEET(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是一类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多个过程的糖转运蛋白,分析DlSWEET1基因在龙眼不同组织和处理下的表达,探究其在果实糖积累中的功能。【方法】以龙眼松风本果实为材料,克隆DlSWEET1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DlSWEET1在龙眼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以及在激素、冷、热、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通过亚细胞定位、糖转运活性分析及草莓瞬时转化研究DlSWEET1基因的功能。【结果】DlSWEET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750 bp,编码249个氨基酸,包含一个PQ-loop保守结构域和蛋白典型保守结构域MtN3_slv。DlSWEET1在龙眼根、茎、叶、果肉等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叶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果肉中的表达量次之,而在茎和根中表达量较低;不同浓度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处理龙眼叶片后,DlSWEET1在叶片中的表达量均有显著升高;低温、干旱及MeJA(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显著提高DlSWEET1的表达。农杆菌侵染本氏烟草发现DlSWEET1蛋白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核。糖转运活性分析证明DlSWEET1蛋白可以转运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甘露糖。草莓中瞬时转化DlSWEET1可以显著提升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结论】瞬时过表达DlSWEET1导致转基因草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为进一步解析DlSWEET1在龙眼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4期 v.41 679-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桑葚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代谢的变化

    张若彤;李蒙;齐一鸣;王晓萍;孙志超;

    【目的】探究桑葚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代谢及转录表达水平,揭示桑葚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青果期(W1)、转色期(W2)、成熟期(W3)白色桑葚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3个阶段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及转录组变化,并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调控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代谢的分子机制。【结果】共检测到64种代谢物,其中有机酸52种、可溶性糖12种。分析发现,蔗糖、葡萄糖和D-果糖为桑葚中主要可溶性糖类物质,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为桑葚中主要有机酸类物质。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8.65 Gb Clean Data,差异基因分析发现W3 vs W1组获得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为9098个。而KEGG富集分析表明,W2 vs W1和W3 vs W2组中差异基因富集到与糖酸代谢相关的通路,主要为淀粉和蔗糖代谢及三羧酸循环通路,在W2 vs W1组中有52个上调的差异基因富集到淀粉和蔗糖代谢,27个上调的差异基因富集到柠檬酸循环,在W3 vs W2组中有27个上调的差异基因富集到淀粉和蔗糖代谢。代谢组和转录组关联分析表明,NINV、HK、CS、ACO、MDH和ICDH是桑葚糖酸积累的关键调控基因。荧光定量分析(qRTPCR)表明,关键调控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表达上调,与转录组中表达趋势一致。【结论】基因NINV、HK、CS、ACO、MDH和ICDH在桑葚成熟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合成与代谢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初步揭示了桑葚口感变化的生物学基础。

    2024年04期 v.41 690-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6K]
    [下载次数:2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 ]
  • 2个桑树品种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营养物质的变化

    孙志超;郭新淼;李蒙;张若彤;王晓萍;谢岩;王晖;李季生;

    【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桑葚品质进行遗传改良,了解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组成的动态变化。【方法】对桑葚鲜质量进行测量,使用渗透计测定果实硬度,采用便携式糖度计测定桑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NaNO2-Al(NO3)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使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通过对安葚和桂花的形态及营养物质分析发现,与安葚相比,桂花的单果质量较大,果实硬度较小。2个品种桑葚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安葚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不断积累,桂花的积累量则较少。此外,葡萄糖和果糖在2个品种桑葚中具有相似的积累趋势,但二者蔗糖的积累存在显著差异。安葚和桂花桑葚中的有机酸主要为苹果酸,其次是琥珀酸和酒石酸。随着果实发育,2个品种桑葚糖酸比逐渐增大,糖酸比在7.99~81.06之间,且在各个不同发育时期,安葚糖酸比大于桂花。蔗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表明,中性转化酶1(INV1)基因在10~30 DAP桂花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安葚,桂花中蔗糖磷酸酶(SPP)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安葚,蔗糖合酶2(SUS2)基因在安葚40~50 DAP间表达量较高且显著高于桂花。【结论】在河北承德的生长条件下,桂花果实的蔗糖、苹果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安葚,安葚果实的总黄酮、总酚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桂花。此外,INV1、SPP与SUS2基因在桑葚糖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不同颜色桑葚成熟过程中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提供了信息,为桑葚果实品质形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4年04期 v.41 703-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8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河北省野生红树莓果实品质差异分析及评价

    张禹;黄洁帆;乔沈启;王亚童;赵雯昊;张明辉;刘炳响;

    【目的】探究野生红树莓(Rubus idaeus L.)的果实品质差异,为红树莓高效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冀东区(秦皇岛市)、冀北区(承德市)、冀西北区(张家口市)以及冀西太行山区(保定市)4个野生红树莓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区域的13个县域野生红树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果实外在表型性状和内在营养成分等指标的测定,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野生红树莓的果实特性差异,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野生红树莓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冀北区野生红树莓的果实大小显著大于冀东区、冀西太行山区和冀西北区,纵径与横径分别在9.64~14.41 mm、9.48~16.30 mm之间,且该区的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更高,最高单株产量为306.70 g,各区域果形无显著差异;冀西太行山区的红树莓可溶性蛋白含量(w,后同)高于其他地区,在1.78~1.84 mg·g~(-1)之间;冀西北区的红树莓具有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22.83~29.79 mg·100 g~(-1))和较高的氨基酸含量(12.47~12.96 mg·g~(-1));冀东区的红树莓花青素含量较为突出,在587.82~599.19 mg·kg~(-1)之间;经主成分分析,将18个指标经简化为4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530%,综合得分排名前三位的地区为宽城、兴隆和围场;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样地的野生红树莓果实分为3类。【结论】结合河北省分区综合评价果实品质,得出冀北区的野生红树莓产量大、风味佳,适合鲜食生产,而冀西北区、冀西太行山区和冀东区的野生红树莓果实有机物含量突出,适合不同需求的加工生产。

    2024年04期 v.41 712-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 ]
  • 不同授粉品种花粉对湘猕枣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黄晗羽;莫沙;陈梦洁;唐育辉;王仁才;罗飞雄;

    【目的】研究授粉品种对软枣猕猴桃湘猕枣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湘猕枣的最佳授粉品种。【方法】选用软枣猕猴桃雄株DWSR1、NER1、R2px2的花粉、美味猕猴桃花粉和长叶猕猴桃雄株AASAH1花粉为湘猕枣授粉,研究授粉处理对湘猕枣不同时期子房内源激素含量、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AASAH1授粉处理落果严重,坐果率最低(9.68%~33.33%);其他授粉处理的坐果率均在40%以上,其中NER1和DWSR1授粉处理坐果率在70%以上。2023年,NER1和DWSR1授粉处理的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授粉处理,且在贮藏期硬度下降速度和呼吸速率更慢。授粉后75 h,AASAH1授粉处理的子房中GA3含量、IAA含量、IAA/ABA、GA3/ABA和(GA3+IAA)/ABA均处于较低水平,而ABA含量较高。【结论】湘猕枣种内授粉亲和性好于种间授粉,NER1和DWSR1可配置为湘猕枣适宜授粉雄株。

    2024年04期 v.41 725-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 福建番石榴环斑病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抑制剂筛选

    陈洪彬;安莹莹;陈蕾伊;陈艺晖;蒋璇靓;林育钊;

    【目的】明确番石榴果实采后环斑病发生的致病病原菌及其对番石榴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筛选能抑制该病原菌的有效抑制剂。【方法】病原菌分离于发生环斑病的番石榴果皮病健交界处,并对该致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树分析。另外,初步研究番石榴环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环斑病菌侵染对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和评价不同抑制剂(ε-聚赖氨酸、水杨酸和褪黑素)对环斑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根据环斑病菌的菌丝与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及基于rDNA-ITS、TUB和TEF-1α测序结果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福建番石榴环斑病菌鉴定为棒状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葡萄糖和D-果糖、蛋白胨、7、25℃分别作为番石榴N. clavispora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pH、温度。此外,与未接种N. clavispora番石榴果实相比,接种N. clavispora果实具有较高的病斑直径和细胞膜透性,较低的果实硬度和色调角h值。体外试验表明,适当浓度的ε-聚赖氨酸、水杨酸和褪黑素处理对番石榴N. clavispora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抑制N. clavispora侵染所致番石榴果实采后环斑病的抗菌剂。【结论】引起福建番石榴果实环斑病的病原菌为棒状新拟盘多毛孢(N. clavispora),且4.000 mg·mL-1ε-聚赖氨酸对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可为后续番石榴环斑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04期 v.41 738-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专论与综述

  • 梨果实石细胞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王红宝;王永博;王晋;李勇;李晓;王迎涛;王亚茹;

    石细胞是由木质素沉积形成的厚壁组织细胞,是制约梨果实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梨果肉石细胞的形成与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转移和沉积密切相关。因此,探究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对调节石细胞形成及果实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总结近年来与梨果实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有关的研究,对转录因子、激素、糖、钙、活性氧、光质及花粉直感等调控因子在梨果实木质素合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梨果实木质素的调控网络深入研究及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41 750-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1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 ]

技术与方法

  • 广西沃柑果实横径生长动态及模型构建

    黄其椿;汪妮娜;黄燕晓;张海平;黄爱星;谭颂玥;韦正林;梁增;韦琮;韦炳安;陈亮;罗增桂;胡承孝;陈东奎;覃泽林;曾志康;

    【目的】研究广西沃柑果实横径的生长动态并构建数学模型,为提升其品质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沃柑为材料,于稳果后,连续两年每月1日、15日通过“定园、定点、定果、定期”的方法测量并记录广西桂南、桂中、桂北15个果园的沃柑横径数据,直至采收期,研究沃柑横径的变化动态,考察年终横径与各生长节点,月度横径增加值与主要气象信息的相关性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各个果园最终的横径差别较大,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多个果园的横径有待提升;对比气象数据,选定2021—2022年度的沃柑横径数据为正常年份数据,翌年1月15日果实横径平均值为69.85 mm,最高的果园达75.33 mm,最小的61.55 mm;以80、75、70、65、60、55 mm为等级,构建桂南、桂北和桂中沃柑果实横径生长动态对照表、横径月度增加值对照表;分别建立年终沃柑横径数值与各生长节点,横径月度增加值与主要月度气象信息的数学模型,年终横径与7月15日呈显著正相关,与8月15日以后呈极显著正相关,至11月1日达到极显著的0.934 0;月度增加值与降雨、温度相关系数分别为显著的0.791 8和极显著的0.879 1。【结论】广西沃柑提质增产仍存在较大空间,可结合当期横径生长对照表、定期差值对照表,科学合理安排水肥药的灌溉来进一步加速果实膨大,从而提升效益。

    2024年04期 v.41 764-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新品种选育报告

  • 中晚熟蟠桃新品种中蟠104的选育

    潘磊;牛良;孙世航;段文宜;崔国朝;王志强;曾文芳;

    中蟠104是通过多代人工杂交聚合选育的中晚熟黄肉蟠桃新品种,其母本为晚熟黄肉桃优系‘06-3-137’,父本为早熟黄肉蟠桃优株‘07北5-60’。花为蔷薇型,粉红色花瓣,花瓣数5片,花粉多,自花结实,丰产稳产。在郑州地区果实8月上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37 d左右。单果质量241 g,果实扁平,果顶闭合性好;果皮茸毛短,底色黄色,果面全红;套袋后果面全黄;果肉黄色,硬溶质,黏核;肉质细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5.2%,风味甜香。

    2024年04期 v.41 77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刺葡萄新品种湘刺3号的选育

    黎炎夏;罗飞雄;许延帅;李双江;陈文婷;谭君;王美军;徐丰;杨国顺;白描;

    湘刺3号是从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通过实生选种得到的一个极晚熟刺葡萄新品种。果穗多呈圆柱形,少部分有副穗,松紧适中,成熟时果皮呈蓝黑色,果粉薄,果皮厚,平均穗质量163 g,平均单粒质量3.4 g,果形指数1.1(纵径/横径),每颗果实中含种子2~3粒,多为3粒,种子颜色黑褐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2%,可滴定酸含量0.28%。果实发育期130 d左右,3月下旬至4月初萌芽,4月底至5月上旬开花,9月下旬果实成熟。该品种抗旱性强,极抗多湿土壤;抗黑痘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能力强,但不抗霜霉病;抗虫性强,但不抗根瘤蚜。适宜在湖南、贵州、四川、江西、福建、湖北、云南、广东、广西、重庆等省份的葡萄产区春、秋两季种植。

    2024年04期 v.41 781-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晚熟槜李新品种醉贵妃的选育

    谢小波;李斌;江挺;李昊;朱晨辉;

    醉贵妃是从收集的槜李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的晚熟槜李新品种。该品种在嘉兴地区一般7月上中旬成熟,有些年份在6月下旬成熟。醉贵妃结果性状好,产量稳定,成年树产量控制在9.0 t·hm-2左右即可;成熟时口感极佳,汁水丰富,符合槜李易化浆、可吸食特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6.0%左右,高达20%;果形大,平均单果质量69.5 g,呈扁圆形、较对称;成熟果实外皮深紫红色并密布灰白色果点,果肉黄色,黏核;少有细菌性穿孔病和流胶病;自交结果性较好,可单一品种种植;树姿稍显直立,需要拉枝并结合其他修剪措施塑造开心树形;进入结果期后以有机肥为主,需严格控制氮肥使用。该品种经多地试种,适宜在浙、赣、黔、川、渝、沪、苏等长江以南区域多省份种植。

    2024年04期 v.41 786-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软籽石榴新品种桔美人的选育

    罗华;张晋;张聪宽;李志强;谭伟;颜廷峰;张立华;侯乐峰;

    桔美人是从红如意×Wonderful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软籽、红皮石榴新品种。果实近圆球形,果皮红色,平均单果质量452 g,平均百粒质量44.6 g。籽粒紫红色,籽粒硬度2.12 kg·cm~(-2);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9%,总糖含量15.20%,总酸含量3.04 g·kg~(-1),糖酸比49.3,风味酸甜,综合品质优异。果实发育期120 d左右,在云南蒙自地区7月中下旬成熟,5年生树平均产量27 000 kg·hm~(-2)。适宜在云南、四川等南方石榴产区栽培,在北方石榴产区需采取设施栽培。

    2024年04期 v.41 791-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果树学报》投稿须知

    <正>(2024年1月修订)《果树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果树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重点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国际标准16开本,192页码。

    2024年04期 v.41 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