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敏敏;汪志;王晓宇;高磊;罗轩;黄穷;彭珏;陈庆红;张蕾;叶丽霞;
【目的】分析金怡猕猴桃实生后代雄株花性状变异程度,为有效利用金怡猕猴桃雄株资源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金怡猕猴桃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var. chinensis)品种。以金怡猕猴桃实生后代120份雄株资源为试验材料,统计雄花花药数、单花药花粉量、花粉萌发率,并分析其变异特点。【结果】雄株花药数、单花药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分布区间分别为31.50~99.40个、6.08万~19.17万粒·花药-1、1.00%~86.24%,变异系数分别为18.21%、22.63%、64.17%;3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经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中萌发率特征向量值最大,贡献率为43.16%。雄花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为JY-402、JY-275、JY-212、JY-403、JY-260。【结论】金怡猕猴桃实生后代雄株花性状变异丰富,为猕猴桃雄株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JY-402、JY-275、JY-212、JY-403、JY-260可以作为中华猕猴桃优良授粉雄株的候选资源,其中JY-402综合性状最佳,可重点关注。
2024年11期 v.41 2173-2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莫沙;石深深;田洁;朱佳慧;王仁才;罗飞雄;
【目的】对萼猕猴桃是一种新型耐涝营养系砧木,生产中发现雄株作为砧木效果更好,其种质多样性分析可为选育雄性耐涝对萼猕猴桃砧木提供参考。【方法】以62份对萼猕猴桃种质为材料,根据表型性状及7个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基因型进行多样性分析;同时使用性别相关分子标记进行性别鉴定,并观察其中开花的34份对萼猕猴桃的花朵形态以验证标记鉴定结果。【结果】所用62份对萼猕猴桃种质在7个SSR标记位点上共扩增出6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8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18,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26,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值分别为0.994和0.686。性别相关标记共鉴定出雌株18份,雄株43份;根据34份单株的花器官形态鉴定,发现有13份雌株和21份雄株(标记鉴定结果为9份雌株和25份雄株),标记与表型鉴定的一致性为79.14%。【结论】62份对萼猕猴桃种质多样性丰富,结合植株表型性状和DNA标记基因型可有效地鉴定对萼猕猴桃种质,可为进一步选育优良对萼猕猴桃雄性营养系砧木提供工具和材料。
2024年11期 v.41 2182-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彩宁;张雨培;杨聪聪;陈金印;甘增宇;
【目的】分离并鉴定猕猴桃FAD基因家族成员,探究FAD基因在猕猴桃采后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与香气物质合成前体不饱和脂肪酸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并分析猕猴桃FAD基因家族成员,采用质构仪和气相色谱仪测定硬度和脂肪酸含量,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FAD在采后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结果】在红阳猕猴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了26个FAD基因,分为6个亚族;该家族大多为碱性蛋白,大部分定位于内质网中;这些成员不均匀地分布在19条染色体上,种内共有9对串联重复基因和22对片段重复基因;在其启动子区域上发现大量的光响应元件、植物激素响应元件、逆境胁迫响应元件和生长发育相关元件;表达模式分析和qPCR验证实验表明,AcFAD2.2表达量均随着成熟而不断显著上调;采后成熟过程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不断显著下降,双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则不断显著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在成熟早期和中期无显著差别,而在后期显著降低;猕猴桃硬度采后出现快速下降,存在明显的后熟过程,此过程会形成特征香气酯类物质,而亚油酸又是酯类香气物质合成的主要前体物质。【结论】共鉴定了26个猕猴桃FAD基因成员,并筛选出了1个诱导猕猴桃采后成熟过程中亚油酸合成和积累的关键酶基因AcFAD2.2,亚油酸含量的增加伴随着猕猴桃后熟散发特征性香气,为进一步探究FAD基因参与猕猴桃采后成熟过程不饱和脂肪酸转化和香气合成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4年11期 v.41 2195-2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嘉;王飞飞;仲伟敏;齐勇;刘青;史斌斌;张晟;牛歆雨;郑乾明;唐冬梅;
【目的】全面了解多倍体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特征,并分析其在猕猴桃属植物中的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多倍体猕猴桃全基因组组装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流式细胞术分析中华猕猴桃AcD2301(Actinidia chinensis)、软枣猕猴桃AcD2302(Actinidia arguta)、对萼猕猴桃AcD2303(Actinidia valvata)染色体倍性,利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开展基因组Survey分析,并基于SNP构建15种猕猴桃属植物系统进化树。【结果】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的染色体倍性分别为四倍体、四倍体、六倍体,与survey分析结果一致。Kmer分析预测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单套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626 Mb、668 Mb、585 Mb,杂合度为3.00%、3.30%、8.06%,重复序列比例为43.70%、45.30%、40.70%。系统进化树显示软枣猕猴桃与对萼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且均从中华猕猴桃独立进化而来。【结论】分析了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的染色体倍性、基因组大小和系统进化关系,为将来开展多倍体猕猴桃全基因组测序提供了参考,也为深入研究猕猴桃多倍化和系统进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2024年11期 v.41 2214-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润洁;闻蒙蒙;郎红珊;段好鑫;李玥;汤晓丽;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盐处理对红阳猕猴桃生理生化特性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该品种猕猴桃的抗盐性。【方法】以红阳猕猴桃苗为试材,Na Cl浓度分别为0、50、100、150和200 mmol·L~(-1),处理10 d后测定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及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_n)、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维生素C(VC)含量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q RT-PCR分析发现,盐胁迫下乙烯受体、褪黑素响应、ABA反馈调节、渗透胁迫响应和活性氧(ROS)生成基因被诱导表达;ABA分解代谢和VC合成基因的表达被抑制。【结论】红阳猕猴桃幼苗可有效调节100 mmol·L~(-1)及以下的Na Cl盐胁迫,试验结果为盐碱地种植猕猴桃提供了理论参考。
2024年11期 v.41 2224-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贺迪;钟彩虹;朱佳慧;潘慧;李文艺;杨洁;黄跃;刘普;李黎;
【目的】细菌性溃疡病是猕猴桃产业面临的毁灭性病害,筛选抗性猕猴桃种质资源,可为抗病育种与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离体枝条接种的方法,连续两年对山梨63101与中华猕猴桃磨山雄7号杂交群体进行溃疡病抗性鉴定;选取19份抗病性存在差异的种质,进一步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叶片组织结构与气孔特征,并测定叶片中总酚、可溶性糖、木质素含量等,筛选与溃疡病抗病显著相关的指标。【结果】84份种质资源中含抗病种质67份(占比79.76%)、耐病13份(占比15.48%)、感病3份(占比3.57%)、高感1份(占比1.19%)。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的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和长度与抗病性呈显著负相关,总酚、可溶性糖及木质素含量与抗病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气孔宽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与枝条抗病性不相关。【结论】筛选出67份抗病种质资源,证实叶片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木质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酚含量等6个指标可作抗性评价指标,为猕猴桃品种的抗病杂交选育及快速抗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2024年11期 v.41 2235-2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