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燕;王丽娟;杨生辉;罗光宏;祝建波;
【目的】HB家族转录因子具有调控植物器官发育和响应非生物及生物胁迫的功能。揭示库尔勒香梨HB基因家族成员在越冬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其调控机制,为深入研究库尔勒香梨HB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库尔勒香梨的全基因组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对HB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这些基因的系统发育、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家族内共线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越冬转录组数据,对这些基因在越冬过程的差异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库尔勒香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93个HB基因家族成员,分为8个亚家族。这些基因在17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其编码的蛋白质在大小、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多样性。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大量的HB基因含有响应光(97.85%)、脱落酸(78.49%)、赤霉素(50.54%)、低温(41.94%)和干旱(54.84%)等环境应激的顺式作用元件。越冬适应性分析发现,39个HB基因在越冬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表达,其中23个基因在12月最冷期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暗示HB基因在低温应激下的适应性。【结论】93个PsHBs基因家族成员在越冬过程的不同时期,其表达模式存在差异。为深入理解HB基因在低温应激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提供新见解,并为库尔勒香梨的遗传改良及环境适应性研究奠定基础。
2025年01期 v.42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逸婷;王汝鑫;张海梦;井朋伟;史巧芳;赵晓春;余义和;
【目的】对VlCKX5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表达特异性和转录调控分析,探究其在葡萄坐果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克隆VlCKX5基因及其启动子,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表达特异性和转录调控分析。使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VlCKX5启动子的活性。使用PlantTFDB、CIS-BP和JASPAR数据库对VlCKX5的转录调控关系进行预测分析并筛选出关键转录因子。使用亚细胞定位、实时荧光定量(RT-qPCR)、酵母单杂交和双荧光素酶验证VlAGL6a对VlCKX5的调控作用。【结果】VlCKX5具有CKX家族典型特征的FAD结构域和细胞分裂素结合位点。VlCKX5在葡萄根和叶中高表达,其次是在花序中,CPPU处理后VlCKX5的表达量显著降低。VlCKX5响应CPPU激素的处理。VlAGL6a是VlCKX5的关键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中。VlAGL6a在花序中高表达,在CPPU处理后的表达模式与VlCKX5的一致。VlAGL6a可以与VlCKX5相互作用,并促进其表达。【结论】葡萄VlCKX5基因响应CPPU的信号,转录因子VlAGL6a特异性结合VlCKX5基因的启动子并促进VlCKX5的转录,为进一步解析葡萄坐果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5年01期 v.42 1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付东艳;汪蕾;张龙生;
【目的】宁夏贺兰山东麓金山产区栽培的酿酒葡萄成熟期花色苷积累过快,降解严重,探讨不同转色期遮阳对葡萄果实花色苷组分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提升葡萄色泽稳定性、改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瑟兰酿酒葡萄为试材,在转色初期-采收期(T1)和完全转色期-采收期(T2)采用遮阳网对葡萄树体顶端进行遮阳处理,以正常生长不遮阳的树体为空白对照。采用HPLC方法分析花色苷组分与含量,利用RNA-seq技术和qRT-PCR技术研究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遮阳可显著降低马瑟兰葡萄果实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缓解滴定酸含量下降趋势,各处理检测到的16种花色苷种类均一致;完全转色期-采收期遮阳处理下提高了总花色苷含量,明显提高了Mv类花色苷含量,同时也提高了酰化花色苷的修饰比例;使得PAL、CHS3、F3’H、F3’5’H、UFGT、GST4和MYB90等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上调,CHI基因表达水平与花翠素类(Dp)和花青素类(Cy)含量呈显著正相关,MYB5b基因表达水平与Dp、Cy、甲基花青素类(Pn)及甲基花翠素类(Pt)含量显著正相关。qRT-PCR分析发现,筛选的15个基因中CHI、F3H、F3’5’H、F3’H、DFR、LDOX、UFGT和OMT在各处理中的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和转录组测序不一致,其他基因均一致。【结论】完全转色期-采收期遮阳,促进了花色苷的合成,提高了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提升了酰化花色苷比例,增加了花色苷颜色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葡萄及葡萄酒的色泽稳定性。
2025年01期 v.42 3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红红;彭超;梁茜;张子扬;刘俊伟;李斌奇;魏鸣康;王雪颖;李刘敏;陈发兴;
【目的】NAC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过程,被认为是植物次生细胞壁生物合成转录调控的一级开关。鉴定李PsNAC转录因子家族,探索其与皇冠李果实空腔褐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李PsNAC家族成员、理化性质、系统发育和基因结构等,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PsNACs在空腔褐变皇冠李果实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李PsNACs包含115个成员,不均匀地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可分为17个亚族,与植物次生细胞壁合成相关的OsNAC003和OsNAC7亚族分别含6和10个PsNACs。PsNACs启动子区域含有丰富的激素响应元件和MYB结合位点。10个PsNACs在皇冠李空腔褐变果实中的表达量均高于非空腔褐变果实。【结论】本结果为研究PsNAC家族成员与皇冠李果实空腔褐变的具体关联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5年01期 v.42 4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天予;张迟;王刚;叶潇玲;陈翔;叶生月;张小琴;张敏;
【目的】柑橘三倍体具有无核或少核的特点,通过4x×2x杂交方式创制三倍体种质,以弥补鸡尾葡萄柚种子多、抗寒性差的缺点。【方法】以四倍体(双二倍体)胡柚为母本与二倍体鸡尾葡萄柚杂交,果实成熟后对种子大小进行分类并进行组织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SSR分子标记鉴定再生子代的倍性及遗传组成。【结果】共授粉40朵花,坐果19个,坐果率为47.5%。获得的230粒种子中,大种子占56粒,再生49株,2株为三倍体(占大种子再生后代的4.08%);小种子117粒,再生69株,35株为三倍体(占小种子再生后代的50.72%);败育种子57粒,再生4株,2株为三倍体。经SSR分子标记鉴定,39株三倍体子代均为双亲杂交后代,同时鉴定出1株杂种四倍体后代。【结论】创制了一批异源三倍体和四倍体新种质,为选育抗寒、无核的杂种葡萄柚新品种奠定了种质基础。
2025年01期 v.42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瀚远;郑杰荣;徐宸宇;伊华林;吴巨勋;
【目的】探讨以HB柚为母本、华柑4号为父本的杂交后代群体果实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该组合53个杂交后代果实的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皮厚度及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指标,分析杂交后代的遗传规律。【结果】HB柚×华柑4号组合后代果实形状出现了4种类型,以高扁圆形、圆形或近圆形、椭圆形为主,比例分别为41.51%、39.62%和13.21%;果皮颜色在杂交群体后代中出现3种性状类型,分别为橙红色、橙色和黄色,比例分别为7.50%、62.26%和30.19%;果肉颜色只出现橙色和黄色2种性状类型,比例分别为60.37%和39.62%。子代果实成熟期除1株中熟品系外,其余52株在12月下旬之后成熟,均比父母本更晚成熟。杂交后代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呈现趋中偏小变异;果形指数、果皮厚度、种子数和可食率呈现趋中变异;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表现为趋低遗传趋势;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呈现出超亲趋势。【结论】推测HB柚×华柑4号杂交后代的成熟期趋向父本遗传,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皮厚度及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可能是受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2025年01期 v.42 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秀萍;蒋际谋;邓朝军;许奇志;苏文炳;
【目的】探讨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重要性状的多样性与相关性,发掘优异资源,以期为创新利用与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龙眼枇杷种质资源圃(福州)收集保存的白肉枇杷为试材,对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种子数、单粒种子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等10个果实性状进行鉴定,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以及不同来源地差异性分析。【结果】106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10个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3%~34.9%,多样性指数为2.64~2.95。不同来源地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性状存在差异,福建是大果优质白肉枇杷种质资源的主要来源地。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质量与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肉厚度、种子数、单粒种子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果肉厚度、可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60.9%,体现果实大小性状的重要性。评价发掘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8份,大果的资源3份,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资源9份,高可食率的资源3份,少核的资源2份。【结论】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丰富,发掘出不同类型的优异种质资源25份。
2025年01期 v.42 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子博;杨江山;李斗;陈亚娟;邵璋;王宇航;
【目的】研究多巴胺(dopamine)对葡萄光合性能及品质的影响机制,筛选出生产上适宜的调控浓度和方法。【方法】以设施延后栽培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材,使用50μmol·L~(-1)(T1)、100μmol·L~(-1)(T2)、150μmol·L~(-1)(T3)、200μmol·L~(-1)(T4)多巴胺喷施叶片,以清水为对照。分别于初花期、幼果期(花后30 d)、果实膨大期(花后60 d)、转色期(花后90 d)进行处理。测定了不同时期叶片的光合性能和成熟期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多巴胺处理能够改善设施延后栽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质量,增强其光合性能,以T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T2处理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表皮、下表皮厚度及栅海比不同时期平均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8.72%、13.68%、8.62%、23.18%、12.44%和3.92%。多巴胺处理在不同时期均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其中T2处理不同时期平均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8.37%、61.26%、111.72%、53.44%和16.97%。多巴胺处理均提升了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及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花青素、总类黄酮和糖组分(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其中T2处理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了21.83%和26.35%。【结论】与对照相比,喷施多巴胺可以改善阳光玫瑰葡萄叶片质量,提升其光合性能,进而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其中以100μmol·L~(-1)多巴胺处理效果最优。
2025年01期 v.42 9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吕;吴玉红;陈浩;秦宇航;郝菁;郝兴顺;刘琦;李丹妮;张成兵;
【目的】研究陕南汉中猕猴桃果园翻压绿肥还田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以期为陕南猕猴桃果园绿肥种植利用及培肥地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网袋埋田法研究22 500 kg·hm-2翻压量下黑麦草、箭舌豌豆、毛苕子和紫云英4种绿肥在猕猴桃行间10 cm土层翻压后142 d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腐解分快速腐解期(0~24 d)、中速腐解期(25~41 d)和缓慢腐解期(42~142 d)3个阶段,腐解142 d后黑麦草、箭舌豌豆、毛苕子、紫云英累积腐解率分别为93.63%、93.37%、91.48%、74.45%;C、N、K2O、P_2O_5养分累积释放率平均为88.23%、82.95%、98.58%、77.15%,养分释放量平均为2 373.58、144.76、156.30、16.10 kg·hm-2。腐解前24 d,C、N、K2O腐解速率波动明显,腐解前41 d,磷腐解速率波动明显;腐解142 d的黑麦草C、N、K2O、P_2O_5养分释放量分别为3 015.28、132.38、274.53、23.72 kg·hm-2,毛苕子分别为2 278.46、193.69、109.56、18.46 kg·hm-2,箭舌豌豆分别为2 855.68、173.49、156.61、17.09 kg·hm-2,紫云英分别为1 344.89、78.47、84.50、5.12 kg·hm-2。黑麦草C、K2O、P_2O_5释放量最高,毛苕子N释放量最高,紫云英累积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低于其他3个品种。【结论】黑麦草钾磷释放量最高,毛苕子氮释放量最高,箭舌豌豆碳释放量最高。果园种植黑麦草、毛苕子和箭舌豌豆等翻压还田可以在果树萌芽展叶期减少化学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
2025年01期 v.42 11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俊杰;陈双双;钟文奇;伍梦婷;黄丽红;黄怡倩;徐艺;黄春辉;
【目的】中华猕猴桃金奉果皮极薄,在生产中极易因碰伤、擦伤而导致果实受损,非常不利于贮藏和长距离运输。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矿质元素处理,以期筛选出适宜金奉猕猴桃果皮增厚和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矿质元素的处理组合,对金奉猕猴桃幼果进行浸果或叶面喷施处理,检测处理后的金奉猕猴桃果实品质、果实解剖结构和果皮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果实的纵径和单果质量,且对果实内在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100 mg·L~(-1)GA3+5 g·L~(-1)CaCl2处理组合的果实品质最佳,但对果皮厚度改善的效果并不明显。不同质量浓度的6-BA和NAA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外果皮厚度。其中,25 mg·L~(-1)NAA叶面喷施处理、25 mg·L~(-1)和50 mg·L~(-1)6-BA浸果处理对金奉猕猴桃外果皮增厚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综合各处理对金奉猕猴桃果实品质和果皮厚度的影响,以及操作技术的简单易行,确定25 mg·L~(-1)NAA叶面喷施为最佳的处理。
2025年01期 v.42 12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家锋;王振凡;杨波;樊丽;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盐胁迫下草莓根系呼吸与超微弱发光(ultraweak luminescence,UWL)的影响,分析接种AMF后根系呼吸和相关酶活性及UWL强度的变化规律与相关性,为探究AMF改善盐胁迫下草莓根系呼吸的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红颜草莓(Benihoppe)盆栽苗作为试验材料,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作为接种菌种,盐胁迫选用90 mmol·L~(-1)NaCl、Na2SO4复合盐溶液处理,测定草莓根系呼吸速率、呼吸相关酶活性、根系和叶片UWL强度。【结果】盐胁迫严重抑制了草莓根系呼吸作用的强度和酶活性,表现为根系呼吸速率和呼吸相关酶活性降低。UWL与氧化应激过程有关,呼吸过程被抑制,根系发散的光子数目受到影响,UWL强度随之下降。而接种AMF可以使草莓根系呼吸速率、相关酶活性、UWL强度值升高。草莓根系呼吸强度、相关酶活性与根系、叶片UWL强度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接种AMF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提高呼吸速率和相关酶活性,表明AMF在缓解盐胁迫下根系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接种AMF条件下草莓根系呼吸和UWL强度相关性显著,可通过叶片UWL强度反映根系呼吸的胁迫程度。
2025年01期 v.42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永杰;姜德志;李莉;王瑞文;王代全;王晓飞;王其竹;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方法】在13年生核桃园按等氮量原则连续2 a(年)施松塔(ST)有机肥、猪粪(ZF)和牛粪(NF)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腐殖酸钾+生物菌肥(FJ)后,分析评价施肥效果。【结果】有机肥改良了核桃园土壤,但不同有机肥改良效果存在差异。5种有机肥均促进了1年生枝增粗生长,但对树体增粗和1年生枝伸长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花后30 d,有机肥对核桃坐果率产生影响,花后120 d时,不同有机肥对坐果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有机肥对坚果品质影响存在差异。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5.05%,利用2个主成分进行坐标分析,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牛粪有机肥(NF)处理施肥效果相似。综合评价排序,有机质含量24.00%,有效成分N 6.46%、P_2O_54.16%、K2O 6.00%、S 3.79%的有机无机复混肥(HZ)处理得分最高(40.94)。【结论】核桃园兼顾生长和结果时,宜选择有机无机复混肥。
2025年01期 v.42 14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浩男;潘贞珍;环秀菊;覃潇敏;郑树芳;陆宇明;康专苗;陶亮;王文林;覃振师;
【目的】筛选广西澳洲坚果主栽品种桂热1号的授粉品种,以提高其产量与果实品质,为澳洲坚果人工授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热1号澳洲坚果为母本,用种植面积次之的4个不同澳洲坚果品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同时设置自交和开放授粉试验组,比较不同授粉组合的坐果率、产量、果实形态和品质性状差异,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桂热1号澳洲坚果存在明显的自交不亲和现象。2022年不同品种人工授粉40串的平均产量较自然授粉(CK)整株产量高出229.6%,其中用HAES695和Own Choice授粉的产量最高,分别为6.42 kg和6.12 kg。在果实外观形态方面,不同品种授粉的果皮颜色、果顶乳头状突起、壳果腹缝线和壳果斑纹没有明显差异,但青皮果和壳果的纵横径、单果质量以及青皮果果形指数,均表现出花粉直感效应。在果实品质方面,不同品种授粉在单个果仁质量,出仁率,粗蛋白,总糖和矿质P、Fe、Ca元素含量以及脂肪酸中的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碳烯酸、亚油酸含量等方面均表现出花粉直感效应,且矿质Fe元素含量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695授粉综合得分最高,为0.720。【结论】695作桂热1号授粉树,能够提高产量且果仁品质较优,适宜作广西桂热1号授粉品种。
2025年01期 v.42 15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婷婷;李二莉;王满青;何玉坤;陈丁;杨明超;陈哲;王祥和;胡福初;
【目的】使用外源生长素处理荔枝花穗可抑制雌花的发育,通过探究生长素抑制剂对荔枝花芽性别分化与发育、坐果与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开发适用于荔枝花穗处理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荔枝品种妃子笑为试材,采用萘乙酸NA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剂PPBo和TIBA处理荔枝花穗,以清水为对照,分析各处理对荔枝花穗雌雄花的花量与开放时间、初坐果量与终坐果量、单果质量与可食率等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NAA处理降低了荔枝花穗的雌花量与雌花率,不同质量浓度PPBo与TIBA处理均可降低花穗的雄花量,100 mg·L~(-1)的TIBA-2处理可显著提高雌花率至30.29%。PPBo和TIBA各处理均能增加初坐果量和终坐果量,其中TIBA-2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对花穗开花性状与坐果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坐果量与雌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终坐果量与初坐果量、雌花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51。与对照相比,10 mg·L~(-1)的PPBo-1处理与TIBA-2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单果质量,TIBA-2处理还可显著降低果皮厚度、提高可食率。【结论】与对照相比,TIBA-2处理可显著降低荔枝花穗的雄花量,显著提高雌花率、初坐果量与终坐果量,并具有降低果皮厚度、提高单果质量和可食率的效应。研究结果可为荔枝生产上通过花穗处理实现提质增产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01期 v.42 16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